全球第二的奢侈品商场,也不能将外卖小哥挡在门外 | 新潮沉思录

2020-07-14

文 | acel rovsion

 

 

最近,有关北京SKP商场不许外卖员身着制服进商场取餐的视频,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商场有权拒绝外卖人员进入吗?”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5亿,3万多网友参与讨论。

 

最早发帖的微博女博主网名曹导,并非真正的外卖员,只是体验了三天“外卖小哥”的不易生活。高温天里,跑了一下午的曹导接到北京SKP商场内一家奶茶店的订单,却被商场正门保安告知:不让进,要进可以披件外套或者把外卖员的制服脱掉。昨天,她把这段体验视频发布到网上,立即将SKP商场送上了热搜。

 

事后SKP方面声明称,疫情期间有固定位置取餐,外卖骑手在内的各工作人员需按规定统一从员工通道进入,一是为了防疫需求,二是商场较大,外卖员不了解环境,很容易在商场迷路,更耽误时间,所以规定了取餐路线。

 

据相关记者介绍,朝阳大悦城、东方银座、通州万达、国贸等购物中心,外卖员出示健康宝,扫健康码进行登记均可以进入。东城银河SOHO与SKP相似,疫情期间取餐需到专门外卖点等。而环球金融中心、达美中心等写字楼,楼内工作人员点外卖一率下楼取。

 

虽然商场方面说,这样的规定是方便疫情期间的管理,但显然,之前视频中“穿外卖工作服无法进入”这句话让争执点从“在哪儿取餐”转移到了“穿外卖服能否进店”。

 

外卖小哥的工作服到底和商场有着怎样的冲突?今天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展开聊聊。

 

之前我在《四川人和重庆人可不可能吃海底捞?》中写过,

 

对于城市布尔乔亚来说,维持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往往是看不见的系统底层。他们对于所处生活世界的想象往往是这样:所有资源都是既成的,电力是插座里自动发出来的,食物是超市里自己长出来的(哦,不对,现在说不定是外卖员用手搓出来放门口的),基础设施供给是理所应当的,文明世界所依赖的公共服务也是应该存在的。总之,基础设施的隐形和稳定,让城市布尔乔亚对城市充满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想象,与维持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和以此而活的人群不会有多少共同语言。

 

一个城市的旧市民阶级的社会生活往往围绕着历史上基于遗留和自发聚集形成的街区和社区,属于熟人社会。而新兴市民阶级的社会生活围绕的是城市新的功能和商业地产的规划,这种新的社会基本组织结构属于陌生人社会,高端住宅里的人和隔壁园区的程序员可能在同一个城市综合体里面吃饭,可能还能见到外卖员在等单,但是相对于熟人社会的社区来看,这里充满了人群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当然,这种陌生人社会中的不同群体本质上还是处于一样的新兴商业模式中,都被融入了消费产业机器中。

 

这段论述仍适用于今天的话题,就像上面说的老死不相往来一样,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个人对阶级身份的认知很容易被身处的公共空间同化,依据不同社会活动和交往秩序划为不同的圈层,圈层之间形成一种不言自明的区隔和排他。

 

虽然在我们的感性认识中,这个模式已经被消费资本包装的很完美,但是在不同圈层交叠的时候就会产生断裂,暴露出本来被掩盖的阶级剥削的象征——比如快递员这种支撑社会交往活动的底层工作者被当做不洁者被奢侈品消费购物中心制造的“体面”排斥在门外。

 

在经典的资本主义语境中,奢侈品消费购物中心类似于一种景观式的都市阶级制造装置,它制造的不是单纯的消费活动,而是进一步基于消费产业生产的身份符号交换、消费仪式体验和区隔感。它表面上提供的是对于商品物质和享乐的消费本身,实际上提供的更多是社会身份和价值意义的认同,甚至于伴随产生的价值和身份缺失的焦虑,对于物质的崇拜和消费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仪式。

 

奢侈品商场也有意识的将自身打造成资本主义幻境,它不仅只是消费活动场所,如同十九世纪初前后的巴黎拱廊一样,大量使用裸露的钢铁结构和透明玻璃制造的穹顶,用大量的汽灯制造眩晕感,拱廊下是平层地面上两侧排列的商铺,这种设计与其说是显示消费品本身的丰沛,更多的目的是制造侵略性的视觉奇观,将商场内的空间同外部的真实街巷区隔开来。欧洲早期奢侈品百货,比如哈罗德和老佛爷都是这样,往往将阶级符号歧视搞得非常明目张胆,甚至成为了一种默认的社会文化,它们乐于用古典建筑的奇怪给人制造惊颤的体验,商场就仿佛是给商品消费神教祭祀的场所。

 

而我国目前的奢侈品商场空间中却多了两重矛盾,一是商场要服从于现在的商业地产逻辑,要综合性的进行地产利用,并不可能向19-20世纪老欧洲那样把商业百货当公共景观来建设。综合空间利用和消费模式的扩展,以及人流量和消费力折算,导致商场必然会引入一些相对其消费定位来说廉价的餐饮和其他衍生消费模式,就形成了现在的购物娱乐消费一体的商业中心模式,这导致奢侈品商场想制造的区隔实际上无法存在。

 

二是共和国黄金发展期带来的商业神话和符号消费狂热,这些和社会主义的平等记忆是共存的,所以想制造区隔和高端体验的奢侈品商场陷入自相矛盾,它既不能像老欧洲百货那样诉诸已经默认的阶级区隔文化,还得在保证人流和保持高端两者间寻求均衡。直接对消费者进行统计歧视有巨大舆论风险(统计歧视是指比如根据地域,教育,工作,性别等统计资料对某些人群实行歧视对待),而奢侈品消费受众下沉也导致了对消费者直接进行统计歧视有很大的错配风险。

 

于是奢侈品商场就会选择区隔非消费者来达到目的,这种区隔包括让内部工作人员的举止、形象、语言模式和商场本身的视觉体验完全同化;同时把和这种体验完全不相容的象征符号,比如快递员等排斥在外,这种同化和排斥并不是针对人本身,而是针对会让它营造的体验崩塌的符号,比如美团的黄色工作服,于是就出现了奇怪的让外卖小哥把美团衣服脱了就能进的管理规定。

 

当然,并非所有商场都如此。只是这件事发生在SKP身上会让人觉得并不意外,北京SKP17年全球销售额第二,仅次于伦敦哈罗德,全球顶尖的奢侈品消费地,聚集北京最多的豪车,代表北京最顶尖的富人群体。这种奢侈品消费场所再怎么面向大众发展,本身还是会有无法抑制的制造身份区隔的趋势。

 

奢侈品商场是一个充满体面文化的空间,这个空间中,由外卖小哥这样的服务人员构成了消费系统底层。做为消费系统底层构建者,没有他们消费系统和体面空间就无法维系,但他们又不应该被看见,应该被被排斥于阶级装置制造出的体面文化之外。

 

这样的空间秩序要求形成各种毫无配套指示和设施的员工通道和排他性规定,但是外卖员又是一个负责各空间流通的职业,工作要求他必然要出现在这个体面的空间之中,于是,遭遇了“员工通道”,“指定聚餐地点”这种招来指去的劳动模式就和个体劳动尊严发生了严重冲突。在这个体面的空间中,所有人充当着水泥桩一般的构成要素,维持着这种空间权力的分配均衡。

 

但实际上,商场和办公楼寓所等不同,它甚至不是完全私有产权构成的领域,而是盈利性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中的使用权在不违反公共秩序的情况下理应属于公共品范畴,所以,为了制造身份区隔产生的体验设置和管理模式自然也应该受到公众的审议。所以,有网友说“我开个商场,外卖员不得随意进出,这点权力还是有的吧”这种理所当然的臆想并不合理。

 

当然,实践上这种公众审议对资本机器和阶级装置的冲撞实际上是有限的,尤其是网络上较为有话语权的核心受众说不定还很受用这种歧视性的区隔。

 

如何对抗这种体面文化主导的消费空间秩序呢?城市社会学的代表性学者大卫哈维的反抗诉求是让城市回到带有自组织意味和劳动者自治意味的带状街区去消解点状的资本空间的霸权,这种诉求在点状资本机器已经深深嵌入了现代城市空间和我们基于劳动分工和文化工业认同的可感知世界之后,显得前景薄弱。而另一位城市社会学代表性人物列斐伏尔或许可能更为清醒一点,他认为虽然消费文化被资本和符号机器包装的完美无缺,似乎不需要怀疑,但这套秩序的间隙中必然会出现矛盾激化,就像外卖小哥一样,必然会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揭开这层虚伪的包装,而此时,那些宣称资本主义已经完成历史终结的话语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否定面。


精选留言
  • 作为商事主体,商场和小区,写字楼不同,其经营行为属于公共性行为,但有自主经营权,所以是半公共空间,且不存在公共空间让渡成私人空间这种法理臆想。商事主体无道理拒绝非违反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的正常进入行为,其排他性管理应然上仅限于维持针对违反公共秩序和负面效应的民事行为,且应有相关明文公告,并受公共审议。不应该针对正常的进入行为。
  • 外卖小哥上得了国庆阅兵庆典,进不了你SKP商场?
  • 马克思说了多少遍了,不同阶级价值观和人性是不同的,还不明白吗
  • 地铁安检不让带工具刀的无产阶级进,阶级歧视;图书馆不让拖鞋抽烟进的无产阶级进,阶级歧视;超市不让拾荒捡纸箱的无产阶级进,阶级歧视。真挺没劲的。阶级斗争是可以解释不少事的,本人对潮思的批判现实主义也是很认可的,但这种泛阶级斗争论真挺没劲的,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看,我在鸡蛋里挑到骨头了,有空研究下高级雪糕老师关注的那种接地气的东西不香吗?对,我批评你我就是可憎的布尔乔亚,帽子赶紧递过来吧。说实话这篇真不如发个恰饭文。
    你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秩序的定义需要有个梳理。。。安检不让带刀,图书管不让抽烟,这些是公共秩序,是由公共认同决定的。文章后面说了商场是半公共空间,这个秩序不应该由商场管理者单方面定义。即使我们不从阶级角度分析,这个事也有法律方面的人士分析过了,发一段给你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刘晓蒙律师表示,在法律层面,商场没有拒绝外卖服进商场的合法性。“商场的限制是做出了与其公共空间身份相悖的低容忍,这种低容忍在商场看来是自由行使私权,但如果联系外卖制服者自己的权利和公共空间必要的一视同仁属性,则意味着基于职业价值进行的隔离
    ,这种以私去公的隔离,便是制服歧视,那么作为从事该职业的人群,在商场眼中职业便与人格挂钩,违反了《宪法》尊重人格尊严的精神,那么,这种限制就不具有正当性。”
  • 这不就是贵族等级制那一套吗,在中国早都是历史垃圾桶里的废物了,披上了西方所谓高端的外衣又回来了
  • 试问今日SKP,竟是谁家天下?
  • 这就是赤裸裸的职业歧视 就像杭州快递小哥入选人才奖,就算你外卖小哥入选人才奖,你看家长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跟他们做一样的职业
  • 外卖小哥不得进入,如果保安大哥让他们进去,就得被罚款。 唯有数钱的人在笑嘻嘻。
  • 我很反感奢饰品这种富含小布尔乔亚气息的东西,硬是把我们分成了三六九等 更可怕的是还有“住房中的奢饰品”,“教育中的奢饰品”
  • 我以为我自己是个小布尔乔亚 现在想想 真好 幸亏我真的是个无产阶级
  • 王兴先生有时间为母校去和中国男足吵架,自己公司的小哥的事就装聋作哑了,这说明了什么
  • 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后,人与人的差距可能会大于人与狗子的差距。
  •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我能为您作点什么吗?)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 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两千美金 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别嫌贵 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 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 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不求最好 但求最贵。
    有相声味儿了
  • 消费符号为城市布尔乔亚提供了美好生活的错觉,让他们陷入臀脑分离的境地,分离到一定程度,臀脑两极会终竟扯到他们自己的。
  • 真当自己资产阶级?
  • 我们十几线小城的小区也不让快递和送餐人员进入
    文章后面说了,商场是半公共的空间,小区并不是
  • 这种纯英文或者字母缩写的名称,难道没有违反语言文字、商标工商管理相关多个法律吗?!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开眼小腾
    知道SKP,还是从B站up终极小腾的视频里看到的。他带大家看富人的生活,自称开眼小腾,真是开眼了......
  • SKP商场需要外卖?不都是私人服务吗这个视频另一个让人讨厌的点是,美团规划外卖线路居然有逆行线路
  • “地铁安检不让带工具刀的无产阶级进,阶级歧视;图书馆不让拖鞋抽烟进的无产阶级进,阶级歧视”——这两个例子搞笑的吗?地铁安检也不让带工具刀的资产阶级进,图书馆也不让拖鞋抽烟的资产阶级进,所以何来阶级歧视的说法?
  • 把糖衣吃掉把炮弹扔回去是不存在的。
  • 资本要主导整个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已经不需要通过暴力统治和镇压的手段,只需要制造大量“景观”,让人们沉迷其中,激发消费欲望,自主自愿地匍匐于资本构建的世界之下。
  • 过于上纲上线了。2020年的商场本来就是服务场所而不是购物场所,纯购物为什么要去实体店?作为服务场所,针对特定客户群来堆叠特定体验是极为正常的行为,比如女性美体美容会所也绝不会允许男性外卖小哥进入,这个就没人觉得不正常。所以高档商场应该禁止的不是外卖小哥,而应该把提供外卖服务的饭馆踢出商场,只保留必须堂吃、吃档次、吃景观、吃气氛而不是吃饭菜的高档饭馆。
  • 作为城市基础服务的提供者,却无法享受城市基础设施,难道不就是现代版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么?
  • 小布尔乔亚真的是不见余额不落泪啊
  • 下次是不是不让非购物者入内如厕?
  • 恶心的消费文化,恶心的中产阶级文化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
  • skp: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能产生共情者大概也不是skp的目标客户。
  • 好奇怪哦,外卖员怎么穿成那个样子,他们的衣服是普拉达的么?包包是驴牌的么?哎呀,还有他们的电动小摩托,是不是法拉利新出的款啊?好稀罕哦 我太底层了,根本不晓得有钱人的白菜都长啥样,怎么称呼
  • 留言中还有说掏粪工具的,那属于维护公共场合卫生的问题,不仅是未清洁的掏粪工具,未清洁的手术器械也不行啊。而维护劳动者的尊严,也在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也在于给他们清洁自己的时间空间。难道掏粪工人愿意带着未清洁过的工具与其它人一起进电梯吗?难道这位留言的人真的觉得自己与掏粪工人不是同样喜爱干净的吗?也许不同的是掏粪工人愿意为了环境卫生比他付出更多罢。
  •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商场管理问题会被提高到阶级斗争了呢?按理说安排统一的外卖员取送点,统一的规划路线而不是任由每个外卖员自己去商场里寻路是很合理的。即便不考虑北京疫情管理下绝对政治正确的减少社交接触这一特殊时期的问题。这种管理模式,商场自然如文章所说构造了一种身份区隔,但除了“业余快递员”之外真正靠快递吃饭挣钱的人似乎也不太会反对有一个惯例的取送地点,唯一麻烦的人倒是楼里取外卖的白领要屈尊走几步。 坏就坏在保安的言辞和商场的思路上了。商场其实和任何机构是一样的,非常愿意以一刀切解决问题。 在skp里凡穿美团衣服的都是正在送外卖的,凡是正在送外卖的都需要去专取送点,所以穿美团衣服的都去专门取送点不能进商场。逻辑通顺,便于执行,工业化效率。你说你是穿美团衣服的消费者,就好像许多年前你说你有暂住证但是找不到一样,管理者是不会愿意花成本甄别一二的。 归根到底这场国产的黑命贵除了能让skp加强保安话术培训,让自媒体多恰恰饭之外有什么目的呢?能让全北京的商场写字楼对外卖小哥放弃管理随意开放么?我看不出这种变化的可能,也看不出会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当然对于个人来说,外卖小哥送餐直达办公室也挺好的。
    明确一下,写字楼和商场的属性是不同的,商场是半公共空间,不是说管理者想一刀切就可以。商场的公共性是由商事主体性质决定的,商事主体无道理拒绝非违反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的正常进入行为
  • 在共和国的庇佑和呵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什么是孔子礼下庶人有教无类、法家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一回事。一如西方人所说的、免费的东西都是最贵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无数美好的愿望铺就的,礼乐纲常征伐自天子出
  • “中产阶级”“小资”本来在资本主义语境下已经成为消费主义符号了。 那些堂堂正正朴实善良的无产阶级,比扭曲做作虚荣、欲资不能的小布尔乔亚们高贵且敞亮多了。
  • 深圳这边高端商场也是,外卖不让进去
  • 我倒是想起来郑州某商场,算是郑州比较高端的商场,一楼是一些奢侈品品牌。有次某明星来参加某品牌活动,然后一楼人山人海。有人为了看清明星,站在了一些奢侈品品牌展示橱窗的台阶上,台阶大概20cm高,然后店员就过来敲玻璃说不让站,带着一副隐隐带有嘲讽的表情。当时陪女朋友去那里的我,看着这一幕,一直在思考消费主义对人带来的影响
  • 政治正确和社会现实是两码事,这个社会本就三观不正,我能说什么呢。我也希望所有人都被温柔以待。
  • 求问,之前HK的商场不让警察进入是怎么样的法律和逻辑?似乎警察还真的没进去。
  • 如果某国外奢侈品设计的衣服神似外卖冲锋衣呢?
  • 说电梯直接入户的那位,物业保姆快递还必须另有专用电梯,不得与业主共用电梯,已经是现实了。
  •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对内革命和对外革命要结合起来。我们的目标不是美帝而是内外一切反动派。打倒了内外反动派,美帝自然不在话下。仅仅是打倒了美帝,反动派的勾结还会卷土重来。
  • 坐的是同一辆地铁,生活在两个世界。
  • 我想知道假如送外卖的是个外国人,它还让不让进。
  • 搞个会员制,非会员不能进不就好了!真笨
  • 资本热衷于制造消费主义景观,用来满足伪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也方便收割
  • 结尾福山又被拉出来吊打!人啊,话真不能说太满。
  • 既当碧池,又立牌坊
  • 商场和保安的口径不一致啊,别最后再甩锅给保安,说什么个人行为给辞退了吧。
  • 其实这些商场作为面向公众的场所,在有平等记忆的中国自然行不通。但它们只要变通一下,通过门票筛掉不合格顾客,将公众场所变成私人场所,它们自身就可以想怎么高端就怎么高端了。
  • 这个商场“不允许外卖员穿外卖服送外卖”就是所谓的欧洲贵族“用硬盘子端出写着wifi密码的信纸”的换皮罢了
  • 《格调》里面讽刺中产幻想着消费奢侈品就能往上前进一个台阶。或许逛这个商场的时候背个轻奢的包都是在拉低这家商场的格调吧
  • 小学二年级有篇文章叫“千人糕”。说的就是一个好东西是很多人辛苦努力,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的。
  • 《轻肥》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 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 描写了一番豪奢景象。
  • 阶级是一直存在的,也是我们一直要消灭的
  • 另外,我觉得做另外一个思考也挺有意义的:把外卖小哥换成掏粪工,穿着工作服的掏粪工,工作服上还沾着必然会沾的东西,他们在商场里跟你一起挤电梯,你认为是否应该加以限制?掏粪工也是职业一种,不比外卖小哥和都市白领更低吧
  • 鹅城百姓仍然记得“公平”二字
  • 不说别的,真的就是职业歧视
  • 爱狗人士表示强烈谴责,狗子比资本家可爱多了
  • SKP商场保安是不是也应该把制服脱了
  • 职业歧视这个用词准确
  • 有些人习以为常的高贵事需要时不时敲醒一下。这也是一种守护。
  • 不能进才不对,谁下的不能进这个命令,就该拉出来。。。。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