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40年:一种高考,四次创新 | 饭统戴老板

2020-07-07

作者:李墨天

编辑:戴老板

2003年6月7日,全国613万名高三学生参加了高考。除了必备的文具和准考证,考生们还需要携带一张“健康证”,才能进入考场。

那年的高考被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赋予了一层特殊意义。绝大多数人在3月甚至4月,才意识到SARS的严重性,学生们的生活也从那时起改变:一些学校整个4月都在关闭状态,直到5月,教育部决定:高考照常从7月7日调整到6月7日进行。此前很多年,高考一直是7月7日开始。

种种偶然共同造就了那场独特的高考,很多考生印象深刻的是数学“车祸”,往常看一眼就能得出答案的选择题,一些考生算了五分钟都没有结果。据说很多学生还没等考试结束,就选择交卷放弃。

在中国,高考从来不是一场普通的考试,而是一次政府的管理能力与社会的组织能力的大型演练,从学生、老师、学校,到教育部门、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每个城市的每一个部门,都在48小时里严阵以待。

同样,高考的意义和影响也绝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这十四个字能够概括。在国人眼里,它是改变命运的途径、是跨越阶层的通道、是出人头地的门环。时至今日,甚至成了很多人的寄托。

 

高三学生在疫情中备战高考

17年后,新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高考又一次回到中国炎热的七月,无论发生多少故事,它都会和17年前一样,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01.重生

1952年,全国首次实行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江西吉安的考点设在白鹭洲中学,也就是文天祥就读过的白鹭洲书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高考”。十七岁的欧阳自远用扁担挑着文具和生活用品,从永新县徒步94公里走到吉安,颇有古时秀才赶考的意味——那也是今天的“嫦娥之父”第一次离开家乡。

彼时,赶考“交头卷”的习俗还没有被人们忘记,几门科目考下来,欧阳自远两次交了头卷,顺利考取北京地质学院。之后的几十年,沧海桑田,欧阳自远一路奔跑,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知名人物。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在欧阳自远求学那段时间,新生的高考历经波折。随后十年动荡期间,教育工作几近停摆,高考自然难以独善其身。1966年6月,政府发布通知,规定大学招生“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高考出现重大调整。

随后十年,高校的招生工作主要遵循 “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十六字方针,这其中,“领导批准”自然是最硬的指标。

1977年7月,邓小平正式恢复职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主持工作不到半个月,邓小平就牵头召开了一场“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座谈会邀请的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其中就包括武汉大学的副教授查全性,他的著作《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堪称电化学的圣经,被无数学生跪啃。

座谈会上,总设计师委婉地批评了一些大学新生文化素质差,提出计划从1978年起恢复高考。感同身受的查全性率先解放思想,把当时的招生制度痛批了一番,随后谏言称,“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一句“不要拖到明年”结结实实的打动了邓小平,总设计师当机立断,让坐在旁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追回已经发出的招生文件,重新组织统一考试。后来,教育部的官员们发现印试卷的纸居然不够用,索性紧急抽调了印刷领袖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才赶在考试前把高考试卷印了出来。

由于时间实在紧迫,考试被硬生生拖到了12月,成了新中国唯一一次冬天举办的高考。十年的停摆也创造了竞争最激烈的一次高考:报考人数570万,录取考生27.3万,录取率只有可怜的4.7%——史上最低。但对于那些曾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知识分子来说,这已经无异于天降甘霖。

被时代辜负的这一代人,终究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补偿:1977到1979年参加高考的近百万学生,后来被称作“新三届”,他们大多有作为知青上山下乡的经历,在参加高考、学成毕业后,或供职政府机关,身居要职,或下海经商,终成巨贾,如今的各行各业,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也正是这个时期,高考被正式赋予“改变命运”的角色。

1984年,这批改变了命运的大学生们,在国庆阅兵时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同一年的秋天,一大批年轻学者齐聚莫干山,在山间竹林里思考了一个紧迫的问题:中国怎样才能赶上西方?

这批学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都参加过1977年高考,包括后来的财政部长楼继伟、银保监会主席及央行党委书记郭树清、经济学家周其仁。后来,他们中有人参与了国企改制、有人组建了最顶级的国家智库、有人主导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的创办。

而在当时,参加莫干山会议的所有学者们都不会预见到中国未来的腾飞,更不用说他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了。

莫干山会议旧照

从那时起,高考开始承载中国新一代青年们的希望,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日常生活,依然被那一年的高考深刻影响着。

1977年,从动荡到新生,高考的重启,是制度的创新。

02.沸腾

1992年——高考恢复的15年后,总设计师又定义了一个新的时代,那是一个被“南巡讲话“、”春天的故事“和”下海“定义的风云浪潮。

不过,这些故事的发端却是在1991年春天。那年春天,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了三篇与众不同的评论,作者都是一个化名为“皇甫平“的人。他在文章中警告人们“不要陷入某种新的思想僵化”,并且在末尾高呼,”抚今忆昔,历史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唯一道路!”

这些话如今听来或许有些空洞,但在当时,全国媒体都在猛烈抨击“右的错误”。只是皇甫平在接下来的文章里说,“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果然,文章发出来,北京的《当代思潮》立刻撰文回击:“改革开放就可以不问姓资姓社吗?”

这场争论随即变成了舆论场的隔空交锋,先是《求是》发了篇《问一问“姓资还是姓社”》,《光明日报》一字不少全文转载,宣传部门也不甘落伍,来了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但没过多久,另一方后来居上——《解放日报》的党委书记周瑞金去了北京,成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当时,刚刚经历过价格闯关的中国走向了十字路口,加之前苏联解体带来的冲击,社会舆论充斥着“和平演变”的论调和姓资姓社的争论,各项经济数据停滞不前,彷徨中的中国应该走向何处,急需决策层拍板定调。

之后的事情人们再熟悉不过,1992年春天,88岁的总设计师来到深圳,用四川乡音发表了一番讲话。擅长搞大新闻的香港记者显然不会错过对岸的风吹草动,《大公报》一针见血画出了重点:“邓小平鼓励大胆改革,称谁不改革谁下台”。

南巡讲话结束后,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出台,紧接着十四大召开,“市场经济”被写进党章,直接引爆了下海经商的热潮。

深圳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后来,泰康人寿创始人陈东升把体制内官员的下海总结为,“用计划经济的余威,抢占市场经济的滩头”。不过,挽起袖子跑步杀向市场经济的还有大批知识分子:复旦教授郭广昌、北大青年教师俞敏洪、河南舞阳钢铁厂车间主任许家印,都在那年投入商海大潮。后来,这一批人有了一个集体头衔——九二派。

同一时间,高考也迎来了一系列改革,比如高校招生并轨、“3+X”试点以及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尽管在整个90年代,人们依然将高考视为出人头地的唯一路径,但伴随着经济的繁荣与更大层面的改革开放,高考身上“改变命运”的成色慢慢消退,获得成功的渠道逐渐多元。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曾将建国后中产阶级的形成渠道分成三类: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考大学、学技术、做生意。

彼时,西方世界将中国视作下一个苏联,但中国却迎来了新的繁荣。一句“广东二十年赶上四小龙”,一批砸烂铁饭碗的下海官员,是经历阵痛的中国焕发的勃勃生机。

1992年,从停滞到前进,提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念,高考改变命运的成色慢慢消退,这是思想的创新。

03.危机

2003年,令考生们焦头烂额的不光有SARS,还有震惊全国的“数学惨案”。

四川南充市高三学生杨某,由于之前摸底考试成绩不理想,高考两天前,潜入县教育局办公大楼,切断报警电源,从保密室偷走了语文卷、英语卷、文科数学卷、理科数学卷、文科综合卷、理科综合卷各一份。

 

随后,采用全国卷的省份全部紧急替换成了难度飙升的备用B卷。后来网友戏称,杨某就是那年“数学惨案”的罪魁祸首。

残酷、措手不及,很多人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煎熬之后,走出数学考场就哭了。一位差点通过奥数被保送到大学的考生说:“这是仅次于奥数难度的试卷。”在数学全国平均得分50分的映衬之下,那年的高考也被称之为“史上第二难的高考”。

在2003年之前,高考时间一直被定格在7月7日,那时,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还没装上风扇,高考期间酷热难耐。舆论交锋之下,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高考日期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

第一批面对高考提前的学生,内心的忐忑可想而知,更不用提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高三学生的计划。《北京晚报》曾联合搜狐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希望高考推迟的人占到56%。

当时,学生们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远不如现在发达,主要是靠班主任传达,以及同学之间聊天,有关高考日期的传言一时甚嚣尘上。

但到了5月5日,教育部正式宣布,高考会在6月7日正常开始。对613万考生来说,当如期高考的消息传来,既是当头棒喝,又是一种解脱。而对决策层和全国各个城市的管理者来说,疫情中的高考,也是一场对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验。

在北京,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与交叉感染,填报志愿被史无前例的调整到了考试成绩公布之后进行,由原来的5月15日、16日两天调整到6月27日、28日两天。考场也由原计划的3200个猛增到4800个,每个考场的考生人数由30人下调到20人。所有考点还设置了3个备用考场,用来接收有异常症状的考生。

2003年高考,北京一处考点

而早在5月底,各个省市就轮番开展了高考防SARS演练,从全副武装的防治疫情专用车、到烈日下被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的防疫人员、再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排查室,整个国家在不到两个月里,完成了一次为高考准备的紧急动员。

6月7日,613万学生带着健康证进入考场,与这场考试背后的千万名医生、警察和教师一起度过了屏息凝神的48个小时。医生跟着老师一起监考的景象,也成了足以载入高考史册的一幕。

当这场紧急动员伴随疫情一起结束,更大层面的改革也随之起步:政府拉开轰轰烈烈的医改大幕,全面健全和完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体系。事实上,多数行业的改革路线,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塑造出来的。

随后几年里,承袭“三明模式”的药品费用改革迅速在全国铺开;医保领域的改革更是势如破竹,95%的国民被纳入医保,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比例不断下降,成为SARS之后新医改实打实的成绩。医改中最难啃的公立医院体系,也在今年的新冠肺炎防控战中得到了检验。

今年,在各省支援湖北的大调兵中,全国各地的公立医院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甚至出现了“东齐鲁、西华西,北协和、南湘雅”四大公立医院会师的景象。几百只医疗队和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大部分都来自军方和公立医院。如今疫情防控的稳定局面,有无数医护人员的付出,也有用难以量化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教训。

出征湖北的宁夏医疗队

SARS那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最终没有对中国的高考形成冲击,却推动中国建立了全世界独有公共医疗卫生体系。

2003年,从无措到从容,最终迎来了体系的创新。

04.变革

17年后,新冠疫情肆虐。为了应对疫情,学校纷纷停课,孩子们再次回到家中学习。

17年前,SARS横行,中国教育电视台曾开设临时电视频道,专门面向停课在家的学生播放“空中课堂”,受限于当时的网络普及,学生们只能通过有线电视学习。

如今,随着全国网络“村村通”工程、5G、智能手机等“新基建”普及,在线教育开始发挥集束式效应。“云课堂”助力孩子们停课不停学。

1月24日(大年三十),疫情之下,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迅疾启动“春季加油站”计划,大年初一即上线,为延期开学的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课。

作业帮直播课初中语文老师黄婧玉困守北京,无法回武汉照顾独居的奶奶,为了备课,每天只睡4个小时。

 

作业帮的老师黄靖玉在直播

 

她在课上讲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乱后,唐都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为了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她讲到为了抗击疫情,人们都宅在家里,实际上外面春光已至,草木已经开始生长了,也是另一种“城春草木深”。“只不过与唐朝不同的是,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很多有志之士冲上抗疫前线,所以我们也要有信心。”

疫情期间,作业帮免费直播课开始报名后,3100万学生先后涌入。

高考延期后,作业帮直播课面向高三学生,推出“高考加油站”,课程涵盖高三所有科目,不限名额完全免费,课程将提供高三重难点知识讲解,解题大招讲解以及备考建议。除此之外,还邀请了资深高考专家为高三学生提供高考政策解读、考前心理辅导、高考志愿填报等公益课程。

在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的三重助力下,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亿学生迅疾完成了从线下学习向线上学习的迁移。

伴随这种迁移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迅速下沉。

今年4月9日,85岁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在作业帮直播课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直播。这场直播,距离他参加高考,已经过去了68年。在名为《改造火星梦》的直播课堂中,满头银发的欧阳自远院士讲述了中国的火星航天计划。疫情之下,全国2000多万中小学生通过作业帮直播课平台,足不出户上了这特殊的一课。

 

欧阳自远院士在作业帮给孩子们上直播课

68年,沧海桑田。

可以预见的是,在线教育绝不会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为长久以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基本模式,未来也必将成为公立教育的有机补充。

从当年的SARS到今天,再次面对全球性危机的中国人多了一份底气,包括在线教育在内的“新基建”检验了中国正在推行的底层创新能力。它们和芯片、基站一样构成了中国的软实力。

如果说高考代表了民族精神的一个切面,那么以作业帮直播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无疑是对“新基建”的一种朴素诠释。

站在更广阔的层面,每一次危机、每一次阵痛,都考验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深层创新与发动变革的能力。

2020,从17年前的迎难而上,到如今的科学应对,是科技的创新。

05.尾声

43年前,高考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明白,命运可以通过努力改变。

高考不单单是教育问题,也是个人命运与奋斗的问题,还是国家人才与创新的问题、社会制度与经济的问题。它影响了国家精英的产生、影响了决策权力的分配、影响了商业与社会的运转。它所改变的,又岂止历史洪流中那些起落浮沉的命运?

17年后,高考重新回到7月7日,它激发的不仅仅是人们对往日旧事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信念与投票。

这也是中国不断前进的原始动力。

 


精选留言
  • 16年高考的时候,很早就离婚的爸妈重新聚在一起,轮流接送我去考场。他们甚至分好了2天的接送顺序细节,从家到学校附近是爸爸开车送,从学校到考场是妈妈陪着走路,轮着来。那两天我感觉特别幸福,就好像又有一个家,爸妈两个人都爱我。
  • 小学转学时由于是双胞胎,哥哥顺序上学,我留了一级!初中,哥哥518中考,我618中考,这辈子少玩一个月!高考,哥哥3+2,我3+X,多学了一门生物!大学毕业我所在学校由部属改为省属,然后部下属各大局减招,也就说我和哥哥一起顺序上学的话,每一次改革我都会完美的避过,但事实是每一次改革都砸在我的头上,万幸的是,我头铁!
  • 又是一年高考,借用一位学长的朋友圈文案和各位交流(我是同意的): 填写志愿选专业比拼的综合实力比高考更多元化,比拼的是一家人对一个地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准确性,考究的是一家人前几十年的文化底蕴和眼界。 要是选错了学校和专业,高考分再高也白瞎。
  •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
  • 武汉的高考生加油,洪涝灾区的考生们加油,安徽歙县的弟弟妹妹们加油,祝福你们!
  • 17年6月8日 高考的第2天 我们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了考点,但还没有到进入考场的时间,我们于是坐在一个水池边静静的等待。这个时候喇叭里放起了一首曲子,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我觉得很好听,我就问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女生“这歌好好听啊,叫什么名字?”她说“叫《回家》”。过了一会儿我又问她,这曲子叫什么名字啊?她说“《Going home》,一首的萨克斯曲子”。又过了一会儿,我又问她,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她说“是回家”。 我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我当时明明一遍就听清楚了,却要把这个问题问三遍,也没明白为什么她耐心地回答了三次。这首曲子现在依然躺在我的歌单里,只是很少去听它了,那个女生在高考结束之后也再没有见过了
  • 对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高考仍是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方式,走出村镇,走向城市。
  • 高考那三天,考场离家有点远,妈妈特意麻烦了朋友,开来了当时很牛的蓝鸟汽车(98年),结果丢人的是我,居然晕车了,晕乎乎的考完了语文,然后就在考场附近酒店开了房间,没敢再坐那么高级的小轿车。 印象特别深的是我从考场出来,就看到我的妈妈站在大太阳下,用发的教育资料挡住头往里面张望,关切的眼神和烈日下的身影,真的是人生难忘。高考没失力,全班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谢谢我的妈妈,但是声明: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也叛逆。
  • 高考好像离我很遥远了,但我还是记得我高考那年,发下语文试卷最紧张,手一直抖,后来就不紧张了,那年高考是广东省自命题的最后一年,大家都说很简单,其实我觉得没有多简单,但确实是我理综考得最好的一次。两天也过得很快。考完英语那一刻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依稀记得窗外阳光热烈,树影斑驳。或许在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就已经悄悄转动,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开始渐渐地不一样。后来大家去了不同的大学,又到现在大家已经工作亦或继续读书。总之那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但过了四五年你又会觉得那也不是很重要的一次考试。anyway希望大家考出好成绩!考的全会,蒙的全对!
  • 对于我来说,高中时光属于学生时代难熬的一段日子,沉重的学习压力,单调的校园生活,让我时常感觉到压抑和烦躁。直到教室里的后黑板上出现高考倒计时的标语之后,才让我渐渐的感觉到这样的日子总算是快要熬到头了。随着后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天的减少,距离高考的日子也是离我们越来越近。当距离高考还有一天的时候,我们就准备离开待了三年的高中,奔赴别的学校去考试了。然而,当我们真正要走的时候,才发现整个高中时光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不舍。很清楚地记得,就在回教室收拾书本的时候,我故意把我的水杯留在了书桌上,为的是不忍心看到空荡荡的书桌,所以便留下了水杯,以作陪伴。当我完全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还刻意的回过头来去看看我的书桌和书桌上的那个水杯。我知道,此次一别,我便再也不会回来了,也再也不能够继续在这里学习了。
  • 突然想起来我高考时的一件趣事,就在考完语文的中午,我和舍友去包胜客包子铺,吃了几个大包子,每人还喝了一瓶啤酒,就为了给下午的数学考试壮壮胆
  • 高考让我在95年去东莞打工,凭大专文凭直接进了办公室上班。更为开心的是,我和爱人就是在这家工厂相识的。一晃我们携手都25年了。
  • 高考已经过去7年了,但依然无数次会梦到高考,梦到为了高考挑灯夜战的日子... 可能还是会有些遗憾,遗憾高中的时候怎么没有更努力一些,遗憾高考当天其实可以发挥的更好一些... 每每到了这个日子就有了不属于本身性格的感慨哈哈,衷心希望每位高考学子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坚信此战必胜!
  • 高考跟我哥借了个手表,爱不释手的样子。英语开考,听力开始都有一段提醒类似“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结果我就好奇加手贱,想看看是不是真的10秒刚刚好的读题时间,就盯着手表的秒针看,结果不到10秒他就开始读题目了!慌乱啊啊啊!!!连着放过三道听力题才调整过来啊啊啊啊啊。。。。
  • 2003年高考逢非典,第一次高考改到6月789,和今天一样进考场戴口罩 ,量体温,大早晨的太阳快把我晒晕了,一量体温38.5度,安排了单间考试……尽管知道没病,极大挑战心理极限,下午场再量体温就正常考场了。第二天考完大街空荡荡的没卖吃的,找个角落买五个西红柿当晚饭,下午七点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十点,一夜无梦醒来,昨晚吃西红柿牙到酸倒了,重来没有睡这么踏实。十七年过去了,历历在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祝有个取个好成绩,都有好前程♛
  • 13年高考,转眼间,现在过去了7年啦。。。我已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啦~~高考,不能说改变了我的一生,但因为高考,我比同龄人少走了很多弯路。。。余下的一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只要有能力,我一定得维持高考的公平!!!不能让特权玷污了这条很多普通人走的干净的路。高考加油!感谢高考,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
  • 高考那年,我记得下着特别大的雨。乘不下雨的间隙,几个同学跑到招待所后面的公园划船,结果船翻了。对了,那一船人,都考北京去了。
  • 03年高考,617万中的一员。数学122,是不是可以嘚瑟一下?作为武大人,看到查教授的贡献,还是很自豪!
  • 在同一考点~十年前我是考生~十年后成为监考
  • 十年前备考,十年后还在备考,希望还有机会,做一些改变吧
  • 作为一名农民家庭出来的孩子,对知识改命运活这句话感触非常深,不管高考能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但是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是我改变家庭环境唯一的出路。
  • 楼上的那个还在备考的兄弟,一定一定要加油,我跟你的经历差不多。我现在已经过上了,我之前想要的生活。
  • 高考前一晚,学校宿舍的两个宿舍管理员打架。年龄大点的仗着岁数大,气焰嚣张,年轻一点的宿管被惹急了,啪啪给了年龄大点的几嘴巴。挨打后的宿管焉了,兀自坐在地上喃喃自语“今年五十了,今年五十了,今年五十了……”。两个4050人员折腾了一宿,让高考前一晚成了不眠之夜。那一次,对4050人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知道政府为什么一定要安置他们就业了。
  • 暴露年龄说一下,我高考那时很多人家里还没普及电脑,都是打热线电话查分的,还记得当时查分数时,热线电话开始时一直打不通,拨号时手都是颤抖的,听完分数忍不住又打了一次确认。
  •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看错了时间,最后半个小时才开始写作文(手不停地抖,用左手抓着右手写作文),发挥不如理想。最后离一本差几分。2007年通过公务员考试留在了省城工作。人的一生,改变命运的机会就那么几次,只坚持努力,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共勉!
  • 37.3, 隔离14天,要不是看图片底下说明,还以为是2020年,原来sars爆发时,也是这个措施啊
  • 13年高考,记忆中下了三天的大雨,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看见校门外密密麻麻又神色各异的家长们,和同学们一起拥进人群,跟自己的父母来了个大大的拥抱,或许高考不再是唯一的上升通道,但依然是诸多家庭难以磨灭的共同记忆,它告诉我们,人生有很多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是最容易抓住,也最有时间准备的那一个。加油吧,后浪!
  • 高考真的改变了我的命运,和我同龄的两个同村的,初中辍学,打了八年工,现在后悔不已。现在的我可以当一个在别人看来还算体面的医生!
  • 有幸参加03年高考地狱模式江苏卷,全国卷还嫩了点
  • 全民高考,全民动员。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考试,并没有什么。在大环境趋于和平的年代,就当做是一次考试,而且是人生中比较简单的一次人生考试,后面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考试。
  • 有02届江苏考生吗,我们或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届3+x(x=6)
  • 高考让我从小镇做题青年走进了城市,走出了国门,走散了她和他们,也和现在的她走到了一起,和他们互助同行。 18载岁月悠悠,18年冬夏春秋。18年前的少年已然交出人生的多张考卷,18年后的大叔依然难忘那个高考的画面。
  • 1994年,我没有参加七月的高考,和大约一半这样的同学早早于四月毕业离校,溶入了电子厂制衣厂和建筑工地搬砖的生涯……
  • 我就是03年参加的高考,考前一天睡不着,后来迷迷糊糊睡了三个小时,第一天上午语文下午数学,上午语文考完睡了一觉,精神充沛,下午数学考完哭了一地,跳楼的心都有,赶紧找家人聊天调整心态,幸运的是第二天还是发挥的不错,写到这里,就想问问那个姓杨的:你知道你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么?凭什么?
  • 在高考前去了湖南韶山,真正领略了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含义,从那之后我感觉我的内心特别平静,高考结束以后我在过街天桥上凝视了夕阳很久,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那样的平静。
  • 两次参加高考,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硬生生从第300名考到文科全县第五名,而那一年我们县的文科上一本的有且仅有5名。 感谢高考,让我有机会从寒门在城市扎根。
  • 也许所以的一切本就是命运安排,努力就是为了不白来这世上一场,努力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 那个说填志愿就是比拼家庭底蕴和眼界的,我想说没那么玄乎,多打听打听那些有底蕴有眼界的考生填的什么志愿,然后跟着填就完事了,关键还是要自己分数够,才有选择的资格。
  • 2004年高考,03年心有戚戚的气氛残存,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平常的两天。考点被分配在家附近的中学,爸爸陪着我,我俩一人骑一辆自行车,轻轻松松10分钟就到了。天气下雨,凉爽,空气清新。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平常的洋葱炒蛋,还有常买的熟食店的酱排骨。如愿211985,爸爸妈妈满心欢喜。体会是高考考知识还在其次,首先考的是心理素质。认真准备功夫在平时,考的时候心情好什么都顺,爸爸妈妈也跟着轻松。
  • 我很遗憾这辈子没有过这种经验,没有经历过高考这一段路程,很羡慕!但我也在人生路上的不断努力,争取能把握那为数不多的机遇!
  • 高考前几天,父母突遭车祸,如电视上的新闻一般,为了不影响我发挥,父母一直瞒我到高考结束,一结束舅舅就接我去了医院,照顾父母。可能是上天眷顾,高考成绩还比较理想,如今已在读研。一直牢记:知识改变命运,未来继续努力!
  • 高考不是百姓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给了普通人一条最方便的道路。高考不仅是一张成绩那么简单,更是依靠家庭的底蕴,文化,还有个人的学习能力,耐性,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考制度虽说有瑕疵,但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普通人越来越亲和。
  • 98年高考,披荆斩棘冲独木桥,犹想当年录取率仅有38%……22年过去了,经历了很多事情,挫折,如今只想对后浪们说一句,没什么事是天大的事,再难,回过头来看,也只是一种经历,大胆尝试吧!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终归是勇敢者的
  • 我就是2003届的,那一年江苏实行3+2,那一年葛大爷完成收割,很多人出考场是哭着出来的,干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加强大,加油吧,少年!
  • 又有内涵, 有能恰饭。
  • 2003年, 在消息闭塞的乡镇参加高考的我, 并没有感受到SARS的水深火热。 挺过了车祸般的数学卷, 取得了意外的好成绩, 却依然在惊弓之鸟的盲填志愿中, 翻车了
  • 高考过去都快十年了,当时也是下着大雨,从农村走出来上了211,而后又读了本校硕士。今年又在武汉亲身经历了这场疫情,过去已成过往,未来仍需加油。
  • 我在武汉 我是名医生 09年高考 正是那一年经融危机后搞刺激医改新政8500亿 那几天也是暴雨如注 虽然没有今天武汉和he县那么疯狂 倒也是挺折磨人滴 例如同样是开考第一场语文打着大伞基本上也都失身完了 答卷都被袖肩上滴下来的水给浸湿了 当时写完作文一看吓懵了 幸亏现场选择的是签字笔和圆珠笔 而不是钢笔 理综监考是我们的校领导 也是我在校办兼职的直接上司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好在我没有徇私舞弊潜意识 要不然多尴尬(︶︿︶)=凸 但是外语考试就不一样了 遇到个外校的坐我后面 邀请我行个方便直接在选项上打勾而不是简单的只标记ABCD 我太难了因为我外语不好→_→
  • 03年高考,虽然是上海卷,但理科题目和全国卷一样也难出了天际。万幸我考上了一志愿985,之后的人生轨迹确实完全改变了。后来的旅途上也见到不少人凭了家人的扶持跌跌撞撞进了好大学,但更多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凭着个人的聪慧和勤奋改变了命运。人生很长,高考是个命运转折的机会捷径,好好把握!
  • 今天一卷语文也考了“新基建” 去背文综了 希望明天超常发挥
  • 亲历高考已经过了五年了 五年一瞬 每年到这个时候看到全社会都在为高考让路全方面为考生提供各种服务 真的很感动 从心底里感受到了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 人生的分水岭,或许大都是从高考后开始的,但是共同努力过的那三年,不管何时都会是同一代人共同的记忆,满满的都是青春。高考完的第9年,我真的好想回到高中时光啊
  • 疫情中起飞的两个行业,在线教育,在线办公
  • 我的高考伴随着爷爷的去世,为了不影响我,没有告诉我。
  • 我是93年参加高考,两件事印象深刻:一个是高考结束在大暴雨中,最后一科考生物,还没结束大暴雨就下起来了,交完卷意味着结束了七门考试,更意味着结束了魔鬼一样的高中生活。除了准考证其他的东西都扔了,手里提着鞋、光着脚、趟着没腿肚子的雨水,享受着瞬间被浇透的感觉。完全不担心感冒发烧,纯粹的放飞自我。另一个就是考英语时做了一件好事,离考试结束差不多还有半小时,我看到我们班和我分到一个考场的女同学晕倒了趴在桌子上(事后知道是低血糖),我丝毫没有犹豫,放弃了检查试卷,直接告诉监考老师交卷,并主动背着女同学到校医室喝了葡萄糖水。万幸的是我和这位女同学英语考的都不错!一晃过去27年了!如今这位女同学身体状况非常好,也不再有低血糖的毛病了!
  • 我正好是2003年的高考生,许多细节都已模糊,但毕生难忘那年的数学卷。数学考完后教化学的班主任挨个给学生打电话安慰鼓励,非常感谢他的尽职尽责,也是他的关心让我在后两门考试时不致于太失常
  • 13年高考,从考语文头一晚突然失眠,到第三天上午考完模块(浙江)后的心如止水。走出校门那刻,回头看到无数欣喜的笑脸,以及顶上红底白字的标语,才恍悟一切都结束了。 三个月后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一呆便是到了2020年。上个月,视频答辩、视频毕业、视频告别。再过几天就将入职开始新的人生,在此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 那时住校的人不多,高考前半个月左右,宿舍楼里的初中生已经放假,问楼管阿姨要了一间空荡荡的初中生宿舍,一张桌子,一床复习资料,无人干扰,按照自己的节奏静静地冲刺,度过了高中的最后一段时间。
  • 我儿子就在用作业帮,非常棒!
  • 看到标题就想起当年我高考时的创新了,高二文理分科考,高三小综合,高三复读大综合。每次体验都不同,惊喜不?
  • 我就是03年高考的,当时还是尖子班,数学老师考前动员:12道选择题,前三题瞄一眼基本上答案就出来了,中间六题稍微算下,单道题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最后三题需要看清题目算一下......后来去了大学,报名里面有个内蒙的同学,复读了三年,他说:考了这么多回,没遇到这么数学难的,我放弃了,填了志愿来大学报到了……
  • 不清楚03级的考生有什么要对杨某说的。我只记得03年超难,对比之下04年简单,而05年我却摸不透出题老师的喜好。
  • 要是我上学的时候有作业帮就好了
  • 2000年参加高考,顺利考上了大学,父母都觉得是前世修来的福分,终于他们的儿子有希望挣工资,不用通过出卖体力讨生活了。研究生毕业之后,帮家里还清了债务,帮父母买了社保,帮哥哥买房,我自己也因为工作关系,天南海北,到处奔走,别人觉得辛苦,但是我觉得那是知识赋予我的自由,而今在加拿大定居,每逢高考,都不禁遐想,又有多少年轻人像我这样,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为自己的人生插上翅膀?
  • 12年参加的高考,印象最深的还是6月8日考完最后一门英语,问我爸要钱和同学出去聚餐通宵,我爸怕晚上在一起干坏事不给,最后搬出了我妈,还是拨款出去奉旨去网吧通宵
  • 高考结束,迅速拉着一个死党钻进久违的网吧包宿,第二天家长到处找,一早被带到学校跟着班级估分,看着有的同学昨天刚高考今天就已经准备上课复读一天也不能耽搁,刚彻夜游戏精神恍惚的我感觉如梦如幻
  • 临近高考家长都特别注重给孩子补充营养,我们那会竟然流行起了打氨基酸,然后诡异地高考前几天有同学在教室里打起了氨基酸点滴
  • 非典那年的高考生,那时候的停课是真停,大家发短信报体温,老师在校内网有一次答疑,复课全班分两批,上下午分拨上课,查体温带口罩,何其相似,一晃17年了……
  • 经常在综艺里看到广告,深入人心
  • 作为刚考上研的学长 用两句诗来为这些在考场中执笔从戎的勇士们加油打气: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金榜题名!
  • 高考的前一天晚上,紧张得失眠了。高考的第一天,我给带队的谷老师(50多岁和蔼的化学老师)说了失眠的事情,她说:今天考完你到我家来,给你一片药,吃了保管好睡。到她家后,她给我一片药,说是安眠药,我于是早早的吃了睡得很香。高考完,谷老师告诉我:那就是一片普通的维生素。很感谢她。
  • 农村孩子,97高考,记得邓公去世后在教室里默哀,柯受良飞黄,香港回归,然后去了沈阳,01年上海读研,工作户口留在上海,奋斗,,,感谢高考让农村子弟有机会走出黄土地走出小县城
  • 高考意义已远不如30年前,那时的高考是否闯过,意味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如今的差别只是赶到目的地,你是坐的公交、地铁、步行还是骑车而已
  • 13年参加高考,班上有个成绩好的女生暗恋我,我也喜欢她,因为考试在即,我一直没明示。在高考那两天我给她抄写了英语励志短句子,写在小纸条上递给她。后来我们报了同一所学校,她成为了我的女朋友。虽然最后我们没能走到婚姻的殿堂,但我真心的感激高考让我们相知相遇相爱,衷心祝她幸福!
  • 79年的高考,我就是一名可怜的考生,但考上了,当时不知考上大学有啥用,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可以吃饱肚子了,就这点愿望!
  • 我是03年江苏考生,数学考了94分,有史以来最低的一次。考完数学走出考场,好多考生在哭,但我心态比较好,深知高考考的是相对排名,而非绝对分值,我难别人也难,所以我只需考过其他人就行了。最终凭借总体稳定的发挥,去了北方的一所985高校。在那里,20岁那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毕业之后携手南下工作,几年后购房成家当爹妈。这17年的人生啊,见证了经济、科技、国防的飞速发展,我们也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感谢高考,让一个农家子弟通过努力,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 我是89届复读生,对比现在,那时的农村,如同一个封闭的世界,刚刚用上电灯,那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一页,尤其作为学生,那一年,感谢高考让我改变了命运。
  • 98年高考,分数尚可,但并没有被理想中的学校录取,结果在大学中遇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我老婆,一个是我事业的领路人。所有的错题都是为了你后面的缘分
  • 疫情的时候就在想,03年的非典造就了线上购物,那么今年的疫情会带来什么样的的改变呢?我立马就想线上教育。 线上教育的话题谈了上十年,从最早的网络公开课开始,一直到如今,不单单只是中国,全世界的线上教育不说是一成不变。但也远远没有达到当今互联网技术应有的水平。其中教育资源的固化导致的成分我想还是占比颇重的。 这一次的疫情,可以算是在短时间内打破了这个资源的固化,让线上教育重新有了一次上台的机会。可以预测,在这以后,线上教育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进步和公平。
  • 依然要感谢《科幻世界》,和他们推出的那些科幻小说。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改写了王晋康先生的《司芬克斯之谜》,拿了高分。后来做记者,电话采访王老师的时候,曾经口头表达过感谢;去年8月初,跟着八光分去青海冷湖做活动,面见王老师,再次当面致谢!
  • 2008奥运会那年高考的,同学们的录取结果陆续都出来了,我这愣是到8月20多号才查到结果。看到录取的那一刻,我直接从座位上弹起来了,立马从网吧跑回家,迫不及待的想跟爸妈分享这个喜讯,然后网吧老板一路跟在后面说我还没结完钱,说喊不动我
  • 看完戴老板的文章,我想起了我高考前的几天,我们老师推荐我们去看一篇时任我们运城市委书记安永全写的一篇文章《我的高考》,当时第一次看就已经被当时恶劣的备考环境和资料书籍的匮乏留下深刻印象,十几年后我又重新看了一遍视频纪录片,更是潸然泪下,贫穷孩子的读书经历不是同时代的常人能理解的。
  • 2012年6月,新疆的太阳很毒。其实那时我对高考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到校门前,看到老班头准备的解暑绿豆汤、加油的横幅,执勤的交警,以及语文考完走出校园时那么多热切的目光,我才懵懂的感觉到,高考对于一个小县城中的我,意味着什么。明年研究生即将毕业,毫不夸张的说,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小城走了出去,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也拥有了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渴望!从古到今,无论是科举,亦是高考,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也希望今年的学子们,能在疫情中克服困难,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 古有科举,今有高考,相同的是,都是国家机器挖掘人才的渠道,也是个人阶级跃升的龙门,不同的是,古人只有科举唯一的通道实现个人理想,而对现在的人才而言,高考只是其中之一,所以,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身处在何种历史进程中,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可以躬身入局,去改变自己命运,有的人甚至还能改变时代!
  • 高考是我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痛……。1979年我读初二,本应升初三读完后考高中然后参加高考的,但当时班主任看我成绩好,就让我同初三同学一起考高中。当然结果是考上了高中,而且是高分考上的。问题来了:学校不允许我读初三,直接让我读高中,当时啥也不懂稀里糊涂就去了高中。而且还在全校四个班级的甲班中当学习委员,勉强读完一年高中,成绩就直线下滑。加之家中又缺劳力挣工分(当时正处于分田单干的关健期),就缀学回家自学。一年后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落榜,终没能圆大学梦而遗憾终身!
  • 03年高考。山西考生。考试完估分填报志愿。也感谢数学学的好。走出考场,看到大家在那哭,就想我填上的题目能有110分左右,最后考了115。虽然比预计差了30分左右,看到大家都哭我心安了。最后考了全校状元填报和我一样的学校。老师都说我呢状元才报这个学校,你就不怕看不上。我说上不了就回太原理工。哈哈哈
  • 我是03的,就是杨某隔壁地级市的广安,但我是属于得益的,因为平时就是准备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奥赛的,其它的也不差,就是粗心易丢分。高考难度加大后班上的全校第一名从模拟考的670降到了530,我从640降到了597,班级第一全校第三,进入SJTU,还是幸运的。不过最后你也会发现,高考只是人生一部分,波动的曲线经过拟合后还是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可以偶尔乘风破浪但终归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航向远方,学子们加油,努力过了不后悔就行
  • 93年高考。考前一个月,班主任让师母帮我们住校生煮鸡蛋,每天早上值日生去他家取。 当年我额外加的营养,除了这一天一只鸡蛋,还有从药店购买的一瓶鱼肝油和一盒太阳神口服液(仿佛记得是叫这名字)。 一班里一半的人被高考“掐了草尖”,进了城,散落天南海北。如星星一般,有的耀眼,有的平凡。 个人的发展踏中了历史的进程,如顺水行舟,得心应手。每个人都不是孤岛,功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加油哦,后浪!
  • 说填志愿选专业比拼综合实力的那个留言,不能同意更多。我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家人在选学校上完全帮不上忙。自己误打误撞选了所211.985(在入学前我都不知道有211.985这回事儿)。遗憾的是没有选沿海城市,所幸保研时回到了沿线一线城市。不过如果没有选那所学校,我应该就不会和老公在一起了。只要努力,时代总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 08年地震那年,在四川的非重灾区,睡了大半个月操场,在紧张中进了高考考场,题简单,但是成绩不太理想,于是选择了复读,度过了最难熬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年。此去经年,历历在目……
  • 正好03那年高考,重庆市数学平均分54分,鄙人不才,正好54。。。。。。勉强上了个2本。。。。。。
  • 回选专业和选学校的哪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表妹当年研究生读的时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当时是冷门,都在发愁怎么找工作,没曾想爆发了三鹿事件,专业迅速爆火
  • 1996年在湖北宜都参加高考,当时考五门,每门课150分,总分750分。印象最深的是考政治那天是暴雨天气,从考试开始到考试结束,雨一直在下,中间电闪雷鸣不断,本来政治平时就最差,不理解,只靠死记硬背,结果最终考得的也是最差。不过好在其他几门课还过得去,最终走进大学。
  • 今天才终于知道我们2003级高考数学难到有学霸当场撕试卷的原因!唉! 一时间,回忆滚滚而来!那年的我们啊!当年的高考!
  • 作为参加过2003年高考的过来人,想对今天的考生们说一句,加油,相信你一定行!再说一下我高考期间的经历,第一天考数学,难倒一大片,选择题基本靠蒙。考试第一天因为数学没考好,加上晚上被蚊子咬,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考英语的时候,睡着了/::Z ,后来被监考老师敲桌子惊醒,才继续考试。一转眼17年过去了,虽然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但是每次想到高考,总是有太多回忆!现在家里还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高考成绩单,和考试用的橡皮擦!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