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河套地区,到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上) | 岱岱

2020-07-02

瓜友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回来的晚,岱岱和大家聊一聊古今之鉴,聊一聊黄河长江的事。

黄河和长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很好理解,农业是人类跨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伟大的哲学家杜兰特甚至说过“文明是人和锄头上的寄生虫”,就像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一样,中华文明也可以称为“黄河和长江的赠礼”。

 

然而,黄河和长江对我们中华文明的哺育,远远不止一个农业贡献这么简单。

 

今天,我们就来发幽指隐,古今对鉴。

 


黄河河套地区的特殊意义

 

 

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命运重大影响之一,是河套地区,让我们从头说起,

春秋战国,华夏争雄几百年,各个诸侯国都用农业和军事强国,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足够多的人,只有军事立国发动战争才能不断对外占领更多适合耕作的土地,占领更多土地生产更多粮食,养活更多人,打更多仗,这成了一个完美的行为闭环。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浪潮中,战国七雄不断扩张扩张扩张,几乎把当时眼见的可以耕作的土地都开发殆尽。

 

东部季风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耕区,而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在古代还没有农业开发的可能,(因为太冷了),而我们看到,在战国结束后的大一统秦朝版图,完美的和没有东北的东部季风区重叠。

 

而且,不仅秦朝版图和除东北外的东部季风区大体一致,甚至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界线,还和战国时期的秦燕长城走向惊人一致。

 

“如果拿来一张气象地图,当你努力找到400mm等降雨量线时,你会惊讶的发现一个大秘密,400mm等降雨量线的分布走势,居然与万里长城的建筑位置基本吻合。没错,换句更通俗的话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就用万里长城描绘出了一条“400mm等降雨量线”,用以区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用岱岱敬仰的地缘学大家周振鹤先生的说话,这一切的巧合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这些巧合说明了先秦时期,农耕民族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已有深刻的认识,农耕文化已经推到了及其合理的边界”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耕地,战争,扩底,耕地”模式,已经让我们中华民族在先秦时就摸索到了农耕文明的最大边界,也给当时的农耕华夏和游牧民族划出了一条合理的界线。

 

游牧民族:“这一块是你们农耕文明的地,我们游牧民族抢到了也不会种田,有什么用呢?过来打打劫就走,最划得来了。”

 

农耕民族:“那一块是你们游牧民族的地,我们农耕民族要了也种不了地,有什么用呢?建个长城隔开来,最划得来了。”

 

这是再直白不已的大白话,但正史的记载无不体现了“直白”话的正确性。

 

 

《史记·匈奴传》中记载,刘邦被匈奴围于高登,花重金去贿赂单于的妻子去吹枕边风,单于的妻子氏就用“大白话”吹枕边风:

 

“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朱元璋的告诫子孙书,皇明祖训》,也用这种“大白话”说道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按理说,中国这样界限分明的气候地理线,应该就会让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安然处之,两者小打小闹就够了,然而,黄河好像给中华民族开了一个玩笑,黄河在中段莫名的,拐了个“几”字型的弯。

 

这个“几”字型的圈起来的地方,叫“河套地区”。

 

这个地区很特殊很特殊。

 

首先,河套地区处于200毫米降水量线外。

 

一年降水不到200毫米,这意味着什么呢?

 

降水严重不足,意味着在该地种粮食,可能连种子都收不回。

 

然而,黄河意外的拐了个“几”字弯,解决了水源短缺的问题。

 

我要降水干嘛,我有黄河就够了,古谣有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草原因长期受到黄河水的浸润灌溉,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气候温润,物产丰饶,有塞上江南之美称。

 

总之,河套平原是个黄河造成的例外,打破了等降雨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尼罗河三角洲降水量也不到200,但依然是粮仓,所以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河套地区降水也不到200,但依然是“塞上江南”,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黄河的赠礼”了。

 

但这个“黄河的赠礼”不仅是给农耕民族的,也是给游牧民族的。

 

游牧民族得河套可以畜牧,农耕民族得河套可以耕种,原本核心利益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方,在河套地区彻底变成了“核心利益、零和博弈”。

 

而且,最要命的是,河套地区“亦农亦牧”的特殊位置+直插华夏腹地的要害+难得的产马地,更加的激化了我们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两者围绕河套地区上演了千年纠斗。

 

最早是战国的赵国从游牧民族临胡、楼烦手里拿下了河套,但他见识到了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骑兵优势,和自己笨重的兵车比简直是降维打击,所以从河套地区接触了游牧文明的赵武灵王搞了“胡服骑射”(赵国自赵襄子开始就分为南面以中国文化的邯郸和北面与胡人混居的代地文化,胡服骑射也是弥合了国内两种文化)

 

受游牧民民族启发的赵国拥有了中国第一支骑兵,战斗力惊人的“赵边骑”,这掀起了战国军事改革的高潮,整个华夏都开始从兵车向骑兵演化。

 

后来,赵国抗秦实力式微,北方游牧民族夺下了河套地区,对中原产生极大威慑。

 

蒙古高原的中间有一条很明显的东西走向的戈壁,将草原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分别称为漠南漠北,(这条戈壁大致上就是现在中国和蒙古的国界线),游牧民族的统治重心在漠北,要大规模劫掠中原,就需要跨越戈壁来漠南进行集结,而漠南的最佳前线就是河套。

 

 

河套地区北靠阴山山脉,南距长安仅400余公里,约等于骑兵快速机动两昼夜的行程,河套在游牧民族手里就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前线根据地,游牧民族能有一把直插中央帝国心脏的快刀。

 

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立即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了肥沃的河套地区,“拱卫京师”。

 

匈奴人慑于蒙恬的军威,一度不得不远避大漠。数年后秦始皇因病去世,天下重又陷于动乱之中,大将蒙恬也被赵高和秦二世假冒秦始皇的命令杀害。匈奴人乘机再次进占河套平原,严重威胁关中、中原地区,和秦朝一样京师受到直接威胁的汉朝,在国力重振后的汉武时代,再度用兵河套,汉武帝屯民设郡,再次将京师心脏的威胁消弭,后来卫青霍去病建立不朽功勋,直接——“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后来,每当中原国力衰弱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就南下,而河套地区就因为可耕可牧和直插中原的地理位置,成为北方游牧民族逐步南下的跳板,其恶果在后来的西晋五胡乱华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重新壮大起来的中原政权也随时可能继续北上河套,在这里驻军屯田,当做北防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也从河套地区养育优良战马,流水线出骑兵,对抗北方游牧民族。

 

 

但因为河套地区农业完全靠黄河水利灌溉,中国古代水利基础粗放,日益恶化的当地自然环境承载力,让农耕文明势力越来越难以在河套地区立足当地。河套地区从可以自给自足的前沿阵地变成了需要后方运粮运草的地方,

 

 

到了与蒙古人长期对峙的明朝,明朝国力不振基本放弃了重拾河套防区的想法,这样不仅前沿阵地失去,产马地也失去了,为了想办法,就有了“车马互市”。

 

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可以从中得以补充。

 

而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茶叶的功能恰好能弥补了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缺少的环节。

 

中原民族作为生活调剂品的茶叶,对于游牧民族就像粮食和盐巴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他们的谚语是:“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河套草原的军事地位,那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河套之归属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凡得河套者,北方游牧民族都无力猖獗;凡失河套者(如两晋、两宋),则中原王朝如顶悬利剑,睡觉都不安稳。

 

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序》中,认为

 

“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

 

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可以说,从战国开始的胡服骑射,到明朝的茶马互市,河套地区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充当了中间联系人的特殊位置。

 

如果不是河套地区可耕可牧的特殊位置,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不会千年之间争斗不休。

 

如果不是这个可耕可牧的河套地区恰好处于能直插中央帝国心脏的战略要害位置,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更不会拼个你死我活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一切,只是黄河漫不经心的拐了一个弯……

 

 

从历史书堆里抬起头的岱岱,很想对黄河母亲喊下话:

 

“你想拐弯就拐弯啊,你拐这个弯造成了多大影响你知道吗?”

 

“想拐弯就拐弯,想漂移就漂移,你要问下我们人类的感受啊!”

 

“拐弯漂移也可以滴,但别选这个位置拐啊,这一拐搞的可耕可牧,搞得直插帝京,妈呀,你怎么能在这个地方拐弯呢?”

 

黄河听了后,微微一笑,依然日夜不息地奔涌着。

 

在人类出现前的千百万年里,她是这样日夜不息的奔涌着。

 

在人类出现后的千百万年里,她也依然将这样日夜不息的奔涌着。

 

这才是真正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想到这里,岱岱才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有多渺小。

 

想起了《历史的教训》里那句话

 

“地理是人类历史所在的子宫,

 

哺育着历史,规范着历史”

 

人类的历史老人苦笑了一下,这个以千年为尺度的联通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河套地区,那些以文明为宏大述事的岁月记忆和历史大事,不过只是大自然一次漫不经心的衍生。

 


和黄河一样并称为母亲河的长江,也日夜不息的奔涌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日夜奔涌的长江,也同样不会想到,在她身边的那些小点点一样的人儿,在围绕她这条中华巨龙做着一个伟大的规划——

 

长江经济带!

 

一条巨龙黄河,联通了千年尺度下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碰撞,另一条巨龙的长江,又将扮演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呢?

 

岱岱幽幽的说道:

 

一个点赞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23 人喜欢


精选留言
  • 自从火器文明以来,我们游牧民族突然能歌善舞起来。
    “达则铁骑征服,穷则能歌善舞”
  • 教员夙愿就是骑马沿黄河走一遍,可惜每次都被耽搁,直到最后也没有如愿以偿。
    这也是岱岱的,岱岱要替主席完成用脚步丈量中华的心愿
  • 也就是黄河拐了个弯,农牧两个民族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成就了今天我国的版图,如果没这个湾,可能真的是长城以北都没了
  • 今天改历史了?
    一篇历史,一篇时政,为下面的长江经济带解读做铺垫
  • 读到一半,还以为要卖茶叶了呢……
    你肯定不是老瓜友,老瓜友都知道岱岱没有接过一次广告,连荐书这样的文章都不接广告
  • 黄河经济带为啥就比不了长江经济带呢?是历史的黄河经常决堤吗?
    古代长期都是黄河经济带强于长江经济带,自从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就是长江稳压黄河了,直到今天
  • 想问下岱岱,如此长文写作要耗时多久吖……
    这些都在脑子里,框架早有了,找找图片和资料就行,今天一个半小时结束战斗
  • 未来东亚经济一体化,再加上全球变暖降水线北移和北方航路开启之后,北方会重新繁荣吧?
    看下东北山东的吏治,就知道,人文环境现在比自然环境更重要了
  •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 岱岱怎样看待北方崛起?三十年五十年内有希望超过南方吗?
    我这辈子大概率都看不到
  • 从字数统计学角度,未来,长江要干不过黄河了
    岱岱用字数统计学分析过雄安和全国各省省会,这位瓜友算是学到了,但这是(上),还有(下)的字数你没统计呢
  • 教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看完了读史方舆纪要,真是屌爆了,随后几十年在神州乃至地球仪上都完美的图上作业,落子,相比炮党的地图开疆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见培养青少年大局观的重要性,岱岱所做的正是这份工作,共勉之!
  • 北控河套地区,西控河西走廊,秦始皇汉武帝真是太厉害了!
  • 君在长江南,我在黄河北。
  • 岱岱,不接广告,没有收益,但却日更长文,笔耕不辍,你的动力和目标是啥呢?
    有人求名,有人求利,都是一样的
  • 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重心转移,深刻影响了此后一千五百多年的中国发展格局。
  • 古代的经济重心在黄河,宋开始在长江,未来会不会继续南移到珠江?
    脱钩就不可能了
  • 说到河套就想起这一段: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 不过要破局的话下半阙必不可少😏 骠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汉书
  • 中国古代武将之最高荣誉~封狼居胥~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全球化的时代,南海和海峡,也变成了大陆文明和海盗文明之间的河套
  • 何为时间?何为历史?时间是信息变化的量值和频率的一个系数。何为信息?信息是记录存储能量变化的元素。何为能量,能量是影响事物发生运动变化此消彼涨的元素。历史只是一些影像资料,
    这个多彩的世界是能量信息交易的结果。想清楚这一层,历史的更替不过是能量信息此消彼涨相互感召的
  • 地理,历史,政治不分家啊! 都是基于当时的条件,达到一种平衡!
  • 看到 河套 ,首先冒出脑海的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就用万里长城描绘出了一条“400mm等降雨量线”,用以区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不匪夷所思,山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存在。过了山一马平川,修长城自然顺势而为。
  • 黄河说:没办法,我也靠大自然安排。
  • 嗯,我家是代县的,就是雁门关那个地方,代地文化是不是说的就是我们
    就是你们,你们有胡服骑射的版权啊
  • 深圳公安厅长调任和马明哲辞职是不是有事?岱兄你在深圳应该消息灵通吧。
    的确有联系
  •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黄河中游两岸的地质疏松,在石器乃至青铜器时代,都是上好的耕地,所以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根基,而长江流域的环境需要经过铁器的改造开发才能发挥潜力,不过改造后的经济产出却超过了黄河。
  • 现在都黄河不是以前的黄河了,随着地上河越来越高加上季节性枯竭,黄河通航能力、地质因素都远比不上长江了,悲伤
  • 岱岱的脑子里到底装下了多少东西?我很好奇!
    一个百度
  • 我成巴普洛夫狗了,,,,不敏感的文章也习惯要保存 今晚回家晚……岱岱功力真的是望洋兴叹
  • 游牧文明是游牧地区的生存方式,农耕文明是农耕文明的生存方式。汉人到了游牧地区也得按照游牧文明的方式生存。否则无法供养
  • 不知道是不是第一 先存个链接
  • 好想把黄河那弯弯给裁弯取直了……
    你是上帝啊
  • 真要是没有满清的话,中原王朝会一直固守汉地,今天的中国有没有东北,新疆都是未知数了。晚明穿越小说害死人呀
  • 长江大桥的高度是个大坑啊,严重制约了长江的航运能力,大大加剧了地方博弈——重庆的黄奇帆放言要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的官员则以笑了之。对岱岱写的这则逸事印象深刻
  • 看来地理是历史的舞台,人类在上面的演出就形成历史,结合天气还知道演员票房高低和剧情走向?看了这篇激发我重温中国历史的冲动了。
  • 岱岱有看《枪炮、病菌与钢铁》吗?从另一个维度解说了自然与人类。
    看过,还推荐过
  • 诗情豪志,必是酒后佳作。不知对否?
    静兄知我
  • 拉动内需的一大关键节点,就是内河航运的发展(运输成本)。结合这篇文章来看,岱岱是想说长江将会是未来对外经济斗争的,经济防御关键阵地吧?
  • 为什么经济重心南移,这和气候变化有关。所以回过头审视我们的人类这几千年文明,只不过是在地理的规定的大框框和气候形成的小框框里,在地球漫长生命史中激起的一点点火花。
  • 我家就在龙头上 哈哈
  • 难道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华夏子孙威武!
  • 看到那个海棠一样的中国地图,心里头在滴血
  •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温俊轩的文章
  • 2020,真是古今多少事,都在吃瓜中啊!
  • 整个北方有一个帝都足矣,往那一站谁与争锋!!!!!!
  • 中华几千年兴衰更替,就是一个“几”字造就,造化弄人啊!千山未能隔断,终还一衣带水,一统江山啊!
  • 岱岱,我想到了谭其骧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另外,谭老对黄河、长江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许多学术成果。
  • 可惜了,小时候没有地理课
  • 岱岱啥时候聊聊推背图 很感兴趣 想学
    写过三篇了
  • 我老家郎溪县竟然处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地点,但是然并卵、还是很穷,经济收入跟不上房价暴涨
  • 黄河应该不存在经济带,因为黄河的航运价值很低,黄河流域的经济都是建立在矿产资源和农业的基础上,而农业也不是主要依靠黄河水源,除了塞上江南,其他的像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仍然是靠天吃饭。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