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
01
一大早,关于山东的又一篇文章刷屏了,南风窗上的《山东合村并居的真实情况》,微信微博上,都有人讨论这篇文章。
还有人专门在微信上转发给我。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似乎不应该参与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很容易被山东人骂:
你个忘恩负义的三孙子,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你居然敢说山东的坏话!居然敢带头说山东的坏话!别人说可以,你不能说!
这是很多山东人的逻辑。
但也许正因为自己是山东人,对故乡有特别的感情,我才忍不住,鼓起勇气,说一些对故乡的感受和看法。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02
我们可以先梳理一下山东这些年都是在哪些方面被批评:
第一,山东沦陷,山东将成为下一个东北。
这是网络上第一拨批评山东的观点。
山东作为全国第三经济强省,为什么会成为下一个东北?
官本位,酒文化,排秩序,经济结构不合理,国企强大,民企落后,即便是民企,也争着戴红帽子。
尤其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重工业、化工,石油,家电,外贸,互联网经济在全国落后,据说,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卖韩国服装的韩都衣舍。
山东人喜欢当官,都是官迷,喜欢考公务员,最不济也要考个事业编。
山东人口外流第一,有数据说去年有16万人口流出。
第二、山东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据说,现在越查越多。农家女的父亲说,欺负老实人,知道我是个怂人,看我无能,都是我拖累了孩子。
第三,拆迁并村,驱赶农民上楼。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依靠,村子和宅基地,是他们唯一的财富,也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凭什么你一句话,就可以拆掉。拆掉之后,他们上楼,靠什么生活?
其实,总结这三条,都是一句话:官本位,官的权力太大,而且不受制约。
山东的南边就是江苏和河南安徽,河南和安徽的经济总量排在山东之后,为什么没有人说河南沦陷、安徽沦陷、讲述沦陷?
山东的北面是河北、山西、为什么没有人说山西河北沦陷?还是说它们已经沦陷了?
权力、体制之困,就如当年扁鹊的话: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03
知乎上有人这样评价并村合居,他写到:
山东一直是国家的基本盘,也是国家政策、国家意志最容易体现的地方,甚至是中华文明传承到现在的一个缩影,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很多时候,山东人的思维代表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山东少有敢为天下先的激进行动,也少有开拓创新的不凡之举,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规划脚踏实地、一步步发展,这一政策的推进,确实有些让人难以言表!
或许是,山东的“官本位”太过强烈了吧,遵循上层意志,更容易成为试验田吧。
04
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活跃度高的地方,都是经济自由度高的地方。
权力意志高于经济自由度的地方,一般来说,经济活跃度都是比较低的。
庞大、臃肿、低效的公务员队伍,是需要庞大的经济总量来豢养的。而低效和臃肿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是会拉低经济活跃度的。
100个人养一个公务员,和一个人养十个公务员,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地方的民众,都想着去当公务员,而不是去创造财富,那一定当公务员更能获得或者分配财富。
05
中国的历史,一直在讲述一个规律: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落,都是因为到了末期,官僚体系庞大,社会财富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贪污腐化严重,土地兼并集中,而为政者所推行的措施,偏偏是加速土地兼并集中,产生大量的流民,这些人,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生存依靠,于是,遇到天灾,天灾加人祸,旧的王朝覆灭,新的王朝诞生。
周而复始,黄炎培称之为历史的周期律。
06
前天,我在《卿本佳人,奈何做贼》里这样写到: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大家拼命去吃官饭,喜欢考公务员,考事业编,稳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地位和利益的考量在起作用。
当年黄炎培的窑洞对,说如何走出历史的周期律,现在看,还是无解。
所以,历朝历代,起家的时候,都是反孔子,一旦坐稳了江山,立即尊孔、拜孔,祭孔。
所以,历史上的山东,出强盗,出圣人。山东响马特别有名。
什么原因呢?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有人这样说明史:明朝是和尚挑担来,和尚挑担去。
当年朱元璋打天下,是挑着担子来的。等到明朝末期,朱元璋的子孙被杀无数,也有的子孙,只好去做和尚,挑担而去,比如朱耷,也就是八大山人,就是和尚。
有人这样说清史:孤儿寡母哭着入关,孤儿寡母哭着出关。
当年的孝庄太后,带着弱子哭着入关;到了隆裕太后,孤儿寡母哭着出关。
在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结尾,作者写到,“这个故事,起始于一位盛六姑娘,也结束于一位盛六姑娘,最后她们都很幸福;所有的情感纷扰,起始于一个齐姓少年掀帘而入的一个下午,也结束于这个少年的过世。”
马克思说,历史第一次出现是悲剧,第二次出现是喜剧。
善待农民,就是善待国本。可惜有些败家子,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做了败家子的。
-
海风微凉
-
一叶知秋
-
🍀Lily-wan
-
旻天
-
Millersky
-
王百胜
-
蒹葭苍苍
-
刘xianjie
-
林羽 姓賈
-
大师兄
-
刘廷奇刘廷奇
-
徐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