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生鲜电商是疫情最大赢家吗? | 饭统戴老板

2020-06-13

作者:任小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80年代的北京和上海,曾经遭遇过严重的“买菜难”问题。
1980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叫做《北京蔬菜供应为什么一年比一年紧张》的文章,揭示了北京的“淡季蔬菜荒”。由于北京蔬菜实行统购包销,基本不允许外地供给,只能卖本地菜,因此每到八九月份,几百个菜场的货架便空空如也,能见到只有土豆、南瓜和葱。
为了让老百姓吃得上菜,政府每年都得巨额补贴,1984年北京仅仅蔬菜的补贴就达到了9000万元[6]。“吃菜难”却仍没有地到解决。蔬菜统购政策已经无法满足首都的供给要求,改革迫在眉睫。1985年5月10日,北京正式开放蔬菜市场:外地蔬菜不再需要进京证明,凭菜进京。
正是这年,15位农民看准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用了15万启动资金,圈了15亩地,开始筹建菜市场。他们用铁丝网做围墙,三轮车做货架,挂了块简易招牌就开张了。没用多久这个市场就声名远播,挤满了熙熙攘攘来买菜的北京人。这个菜市场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叫做新发地。

2016年,BBC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春节》的纪录片,将新发地誉为“北京饮食文化的灵魂”。此时的新发地,已经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菜场,转变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场。2010年新发地批发市场投资1.2亿,扩建200亩,供应了北京高达80%的蔬菜和90%的水果。
物产并不富饶的北京有“买菜难”的问题,地处鱼米之乡的上海也一样有。
1987年,上海遭遇了114年来罕见的气象灾害。处于寒冬的2月11日,气温却飙升到26.5°C,3月26日气温骤降至-3°C,四月开始下冰雹,七月开始台风侵袭,八月连降四次暴雨。天气毁掉了四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猪肉库存也仅剩一个月,上海的“生鲜危机”迫在眉睫。
此时黑框眼镜的上海市长眠不安枕,如何给全市人民调配蔬菜成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组织农民抢收抢种之外,他果断派出各路副市长前往全国各地担任“高级采购员”:主管财政的副市长去了四川、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去了山东、主管意识形态的副书记去了江西……
市长很清楚,光靠在上海市内搞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周边省市谈判,增加粮食和生鲜农副产品的供应。一年后,市长升任为上海市委书记,趁着1988年农业部正式提出的“菜篮子工程”,上海市各部门配合起来,连续投了几十亿,才慢慢把“买菜难”的问题给解决了。
而逐步向全国推广的“菜篮子工程”,也慢慢形成了中国城市居民的生鲜供应链条:先是在主产区形成产地批发市场,然后在把农产品集中起来,经远距离运输到大中城市的销地批发市场,然后再将这些商品扩散到社区的菜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等,最后才到消费者的厨房里。
从田间地头数千万的菜农果农,到喧闹的批发市场里大大小小的农产品商家,再到城市里无数的菜贩、肉贩、鱼贩、水果贩,无数普通的中国人在这个链条上谋生。从80年代开始,这个链条已经有条不紊地运行了至少三十多少年时间,有效地保障了中国城镇化的高速扩张。
这数千万的普通人不会想到,这个稳固的链条会在短短五六年时间里,会被电商、补贴、前置仓、新冠这些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汇给彻底改变。
01
中国生鲜供给链条的天翻地覆,得益于两个坐过牢的人:一个是2004年出狱的褚时健,一个是2008年出狱的喻华峰。
褚时健的故事众所周知。他在云南第二监狱服刑时,吃到了弟弟探监时带来的橙子。五年后,获得假释的褚时健决定亲自下地种橙子,并定位为高端产品,“我种的橙子,不是拿到菜场卖的。”不过出乎他的意料,褚橙虽然品质高但销量一直不好,很多时候只能一车一车倒掉。
褚时健被假释的2004年,喻华峰刚刚被正式批捕。他29岁当上《南方都市报》总经理,很快就将南都报业扭亏为盈,并用了5年做到了3.9亿的广告营业额。2008年,减刑四年的喻华峰出狱,接受网易邀请,担任副总裁的职位。不过只待了两年,他就决定下海创业。
两人发生交集是在2012年。喻华峰带着不少媒体老部下,创业开了一家叫做“本来生活”的水果生鲜电商。此时中国老百姓刚学会在线剁手没多久,让他们接受在网上买苹果香蕉猕猴桃还不太现实。喻华峰和同事折腾了2个月也没啥水花,网站最惨淡时生意一天只有几单。
因此喻华峰需要一款爆品来吸引流量,早就在他视野里的褚时健,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两家公司搭上线不难,不过当喻华峰前来谈合作的时候,埋头种橙子的褚时健从没听说过这家网站。但褚时健孙女婿常年在国外生活,接触过ebay,对电商有所了解,觉得是机遇。而喻华峰带领南都辉煌,又身陷囹圄的经历也吸引了褚时健,“只要人不错,做的事应该错不了[1]。”
能拿到褚橙的订单,本来生活也被提了个要求:卖可以,但要20吨起订,否则免谈。那会儿正值9月,褚橙尚未成熟,而当时本来生活刚刚成立,成交量少得可怜。这20吨如果卖不出砸在手里,对喻华峰而言创业就可能中道崩殂。面对众多不确定性,喻华峰把心一横:“买!”
除了量的要求,褚时健在价格上也给了定调:“橙子我们花了大心血,价格要体现它的高品质,不能比国外橙子便宜,但也不要搞得太高。”于是褚橙定下两种级别:特级果5公斤148元,一级果5公斤128元。目标群体显然不是普通百姓,当时北京菜市场上卖的橙子只要7.8元一斤。
为了把这批昂贵的橙子卖给中产和精英阶层,喻华峰团队发挥媒体人的特长,撰写了一篇《褚橙进京》的宣传稿。在这篇稿子里,褚时健成了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身穿一个背心,背心上有些泥点和汗渍,脚上是一双凉拖鞋”,连他种的橙子也是“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褚时健(右)和喻华峰(左),2014年

褚时健粉丝众多,尤其是在王石柳传志等人的推波助澜下,他成为当年媒体的流量爆点,褚橙更是被命名为“励志橙”。11月5日,褚橙正式在本来生活上线,5分钟卖出800箱,服务器直接宕机。原本喻华峰担心会砸在手里的20吨、4000箱昂贵的橙子,五天之内被一抢而光。
首战告捷,喻华峰等人又在2013年策划了“京城荔枝大战”。这次参赛选手多了顺丰、沱沱、京东等几家,他们同时祭出“原产地采购、航空直达、冷链配送”的概念,价格从60块/公斤一路打到15块,让京城群众享受了一把“一骑红尘妃子笑,下单就等荔枝来”的皇家待遇。
无论是“褚橙进京”还是“荔枝进京”,能消费得起这些昂贵水果的,多半都是中产以上的精英群体,其中又有相当一部人来自金融圈。有投资公司的老板一次购买200箱褚橙,给员工当励志鸡汤现场教学用具;还有VC发动员工集体去抢荔枝,测试从下单到送达所用的时间。
那会儿中国生鲜行业的市场规模高达10万亿,线上比例几乎为零,之前一直因为运营难度大而被视为电商的禁区。而两次声势浩大的营销事件,加上O2O和消费升级的热潮,彻底让资本的心思活了——“既然车厘子、橙子、龙虾能卖,黄瓜、西红柿和葱姜蒜为什么不能?”
于是,在社会资本的助推下,生鲜电商的大跃进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数百亿的资金被砸进了无底洞,众多互联网巨头被裹挟其中。在水面上,前置仓、损耗率、店仓一体这些专业术语被讨论地如火如荼,在水面下,造假、做账、腐败、薅羊毛等灰色行为也在暗流涌动。
对于熟稔互联网烧钱大战的围观群众来说,生鲜电商的剧情似乎并不难猜:烧钱补贴→快速扩张→恶性竞争→行业洗牌→巨头合并→走向寡头→兑现巨额利润,这条路线已经被电商、外卖、打车等行业验证过多次,按照道理,生鲜这个“O2O最后一个堡垒”在两三年里就会被攻克。
但这一次的剧本明显不一样。纵观历史,哪一场战争中的“最后堡垒”门外不是扶尸千里,血流漂橹的呢?
02
嗅觉最灵敏的是传统电商巨头们。2015年初,上海人张勇跑到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见了一位上海老乡:刚从京东失意离职的侯毅。
在杭州住了8年酒店的张勇,此时尚未被对外宣布为马云的接班人。阿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接班并不容易,张勇不能只有创造阿里“双11”这一个神话,他为阿里开拓新的赛道和故事。而生鲜电商作为高频刚需的切入口,阿里又怎么可能会放过?
侯毅工程师出身,开过公司,做过开发。2009年侯毅被挖到京东,操盘京东到家项目。也正是在此期间,侯毅发现“轻模式”无法解决客户体验问题,必须回归到京东熟悉的“重模式”路线下。但很可惜的是,“重模式”起家的刘强东却否决了这个建议,侯毅最后黯然离开。
而张勇跟侯毅咖啡还没喝完,便给了想做生鲜电商的侯毅两个选择:可以来阿里内部创业,也可以另起炉灶阿里投资。侯毅选择前者,因为他知道“重模式”是靠钱堆起来的。张勇给了侯毅一笔钱:1亿美元启动资金,附送一项承诺:“两年内不用考虑盈利,钱我来解决。”
在早期,盒马是作为“私生子”放在上海偷偷寄养的。2015年3月侯毅在上海五道口大厦创立盒马,没有剪彩没有宣传,低调进村。阿里“千里认子”的戏码,直到两年后2017年7月14日才上映:马云现身上海盒马金桥店。“店仓一体”模式的盒马,也迎来了高光时刻,疯狂扩店。
盒马的首家店在上海金桥,而就在相隔7公里之外的浦东张江,另外一家未来的生鲜巨头——叮咚买菜——也在阿里将盒马这个“私生子”纳入囊中的三个月前成立。叮咚的CEO梁昌霖是退役军人,一直想创办世界瞩目的科技巨头,而也做过军人的任正非就是他的人生偶像。
2002年退役后,梁昌霖身穿红色西装跑去张江龙东大道注册企业。创办了一家视频剪切合并软件公司(Easy Video Joiner&Splitter),赚了第一桶金80万美元,而后2003年创立母婴社区丫丫网和妈妈帮,在名片上印了一句话:“民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母亲的竞争。”
2016年梁昌霖卖掉母婴公司,开始第三次创业:生鲜电商。
2016年对农业一窍不通的梁昌霖,发现了上海普通人买菜吃饭的痛点,创办叮咚小区。但很快赔光了一个亿,裁员五百人。郁郁寡欢之下,梁昌霖开始在朋友圈集赞跑步:点一个赞跑10公里,最后收获94个赞。这940公里跑完,他的新一家公司便诞生了——叮咚买菜。
与盒马鲜生的“店仓一体”不同,梁昌霖走的是“前置仓”,这种模式没有门店,在社区3-5公里内建仓库,总仓把蔬菜水果运送到各个前置仓再进行配送。高密度布局是前置仓的核心,梁昌霖在上海大规模圈地,建了240多个前置仓。为了跟盒马30分钟配送的竞争,打出“最快29分钟”的口号。
军人基因贯穿了叮咚买菜:8位核心高层中4位转业军人,团队有200多名退役军人,配送队的服装都是“铁军”的绿色马甲。员工入职先军训,期间军事化管理,接受打军体拳、站军姿等体能训练,年会元旦去跑步。“铁军”叮咚买菜,让梁昌霖在上海的地盘啃下一席之地。
除了店仓一体(盒马、永辉)和前置仓(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之外,还有到家平台模式(京东到家、淘鲜达)和社区自提模式(呆萝卜)。这几种模式属于“短距离”配送;而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还有“长距离”配送。这些模式一起冲击着传统的生鲜链条。
在这个链条上,中国每年消费6.5亿吨生鲜,其中机构团体(学校、企业、政府部门)消耗了1.2万亿吨,餐饮服务消耗掉了(1.92亿吨),剩下的3.3万亿吨都是C端消费者消耗的,其中超市1.2万亿吨,菜市场1.5万亿吨,线上只有不到1000万吨,待颠覆的市场似乎非常大。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模式已经确立,剩下的就是疯狂砸Q-I-A-N了。
03
2006年,徐新给只有50个员工的刘强东开出了一张美金支票。八年后,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今日资本持有的7.8%股份,账面为徐新赚了100多亿人民币,让她晋身为风投女王。在京东上市后,徐新也开始找寻下一个标的,她盯上了张勇谋策的新地盘——生鲜电商。
2015年,徐新参加第二届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丁磊同样在网易1999年内忧外患时获得了徐新500万美元救命钱)。在这场峰会上,徐新留下一句在圈内流传甚广的话:“互联网电商这些,不过只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0%,剩余90%就会是生鲜。所以未来得生鲜者得天下!”
这一年,联想前高管徐正创办的每日优鲜,天使轮融了500万美元,又拿到腾讯和浙商创投的2亿人民币;高瓴和红衫则看中了爱鲜巢,押注7000万美元;天天果园拿到京东的7000万美元;IDG领投多点生鲜1亿美元;中粮的“我买网”获得百度、泰康人寿等2亿美元的融资。
“得生鲜者天下”的说法在VC领域迅速成为共识,资本开始在这个蓝海里激烈厮杀。
对于账面拥有100个亿的人来说,想要的不只是赚钱,徐新创立今日资本的目标“就是要build business for China,去找到中国的伟大公司。”二十余年的投资经验,使她相信前置仓模式会颠覆互联网生态。2015年开始,徐新的三字箴言“我投你”,在生鲜电商前置仓广撒网。
最早徐新见U掌柜祝鹏程,商业计划书都没准备的他,第一次见面就听到了徐新的三个字:“我投你。”祝鹏程当时需要600万美元,徐新直接甩出了1000万美元。徐新笃定生鲜电商必会出现杀手级创业者,后来又投资了谊品生鲜、兴盛优选、邻邻壹以及叮咚买菜。
前置仓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这种模式下能够满足30-60分钟送货到家,一度被认作生鲜电商的最优解。除了今日资本,对前置仓同样看好的还有高榕资本的陈耀昌陈耀昌曾是沃尔玛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主导过沃尔玛中国转型,他让高榕也成为了叮咚背后的金主。
叮咚买菜成立的短短2年,收获了8轮投资,囊括了包括今日资本、高榕资本,红衫资本在内的一众明星股东,总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金。而另外一家北京起家的前置仓每日优鲜,则在四年内笑纳了四轮投资,从腾讯,到高盛、老虎基金,总金额超过50亿人民币。
相比之下,高瓴在这场浪潮中谨慎很多,只投了三个项目:爱鲜蜂、呆萝卜、美菜,但金额却都不低。
2018年10月10日,资本的追捧一度达到高潮:一天之内三笔过亿融资。从阿里腾讯,到红衫高榕今日,每个留在赛道上的玩家背后都有大钱支持。由于买菜的日常行为,给生鲜电商带来高频刚需的属性,如果能够垄断这一流量入口,就能对其他品类进行引流。
资本太相信生鲜电商,坚信这是下一个互联网生态的钥匙,这个钥匙能够打开一扇价值四万亿的门。这个角度看,砸个几百亿又能算什么呢?
03
2019年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的名单里有两家生鲜的名字:叮咚买菜和呆萝卜。呆萝卜这个名字虽憨厚,但凭借节节升高的App打开率成为了盒马、叮咚、每日优鲜们的假想敌,也成了高瓴支持的对象。因此,CEO李阳开会最常提的一句话便是:“呆萝卜什么都缺,但绝对不缺钱[3]。
打脸很快就到。2019年11月28号深夜,一百多个从杭州跑来呆萝卜合肥总部的员工,冲进了李阳的办公室。这些员工被拖欠了两个月的工资,而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却连夜跑路。此时,呆萝卜已经拖欠员工三千多万,这还不包括欠供应商的1.5个亿,门店充值及合伙人保证金1个亿。
李阳为了安抚连夜跑来追债的手下,给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简称“耍无赖”,反正公司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账上就一百万,破产五千人分。方案二简称“耍无赖Pro”,所有的工资延迟一年发放[3]。还买二送一地给了个开玩笑的方案:手上还有三辆车,卖了可以抵500万,给你们发工资。
按理说,呆萝卜的社区自提模式是烧钱最少的一种模式,所以呆萝卜的问题跟ofo类似:与其说是赛道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比如公司核心高管似乎很多都是创始人亲信,还有大量白拿钱不干活的外包员工,这直接导致各路投资方对呆萝卜账目存疑,停止追投。
然而出问题的不只有社区自提模式呆萝卜,甚至连曾经最被看重的前置仓模式,2019年突然成为众矢之的。
曾经发誓绝不沾染前置仓的盒马,面对资本对于前置仓的热捧,使得侯毅开始自我怀疑,迷茫之际尝试前置仓的“盒马小站”。2019年,侯毅对80个前置仓运营测试,然而却发现这种模式除了“快”,没有任何优点。烧钱不盈利只能让侯毅无奈放手:“前置仓是一道做给VC看的伪命题。”
由于前置仓受限于场地规模,商品sku受限,消费者每单购买的价格也停留于50-60元左右,难以突破。这导致前置仓对订单量有相当高的要求。由于仓库的固定成本和引流成本,每仓日均能做到1200单以上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然而疫情前头部企业日均750单都难以达到。
而前置仓到底能不能赚钱,逐渐变成了一套变量无穷多的公式:利润=客单价×订单量×毛利率-经营成本。这里面牵扯到损耗率、履约效率、复购率、人力成本、水电费、店面租金、耗材、折旧摊销等数不清的变动因素。这最后导致:没人知道新开的前置仓会不会赚钱。
而盒马“店仓一体”也在规模化复制这方面遭遇问题:很多房价3~4万的省会城市,消费能力却只能支撑一两家店。在其他领域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疯狂下沉的今天,盒马的快捷与便利似乎难以打动三四线城市那些时间充裕、价格敏感、习惯把逛菜市场当消遣的消费者们。
2019年,埋葬了二十多家生鲜电商。高瓴、IDG等资本投资数千万的鲜来多,2019年11月死于资金链断裂;融资三千万的青年菜君,在盈利前夕被投资方撤资;前置仓生鲜赛道第五的吉及鲜,宣布融资失败,其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商学院,高管多来自京东、永辉。
2019年年底,基本所有机构停止了对生鲜领域的投资,曾经追逐得有多疯狂,如今了断得就有多绝情。四千多家追随生鲜电商风口的入局者,只有1%实现盈利,剩下99%裸奔烧钱。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比较实在,他对生鲜电商行业这样评价:“撅着屁股捡钢镚。”
烧了五年的钱,难以烧穿这“最后一座堡垒”。时间指向2020年,生鲜电商迎来了令人目瞪口呆的转机:全社会的黑天鹅,居然变成自己行业的及时雨。
04
2019年末还处在生死边缘的生鲜电商,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救起。
叮咚买菜订单涨幅超过300%,每天新增用户4万以上,清晨5:30营业就被一抢而空;盒马高峰时秒抢的难度和双十一不相上下。绿叶菜成为一线城市的信仰,生鲜电商则成为信仰桥梁的援手。市场对于生鲜电商产生了幻觉:生鲜电商的第二春到来了,即将涅槃重生。
从数据上看,餐饮行业每年要消耗1.9万吨生鲜产品,这部分需求在疫情期间几乎全部转化成了C端消费者的量。而菜市场和超市供应的生鲜量(均超过1万吨),又被生鲜电商承接过去相当的一部分。两者一叠加,就催生了像叮咚买菜GMV成长8~10倍的漂亮数据。
情况看起来很妙,但现实却未必美好。突发的流量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意义有限,疫情结束之后,多数人会重新回到之前的生活习惯:对于不下厨房的消费者而言,疫情钱没时间做饭,疫情后恐怕也没时间做饭;对于常下厨房的消费者而言,菜市场仍然可以解决大部分需求。
更重要的是,无论疫情带来多少流量,都无法改变两个核心的问题:供应链和体验改善。
生鲜的即时属性要求很高,它不像手机电脑一般,能够成为工业化标准品,长期保存,前一天进货的绿叶菜第二天就会蔫掉。因此生鲜的易坏高损耗的天然属性,就永远无法像标品一样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后,对产业链进行重塑。
供应链这座大山,首先就决定了生鲜电商的议价能力。提高效率的本质,是看谁能控制或者创造最好的供应链。而生鲜电商的供应链的建立仍处于发展阶段,损耗率高达8%-10%,成本加价率53%-90%,事实上连顺丰都是在成立了24年后,才摸索出如何运送一颗樱桃。
生鲜电商在供应链最重要的环节是仓储物流,只有两条路:自营或第三方合作。自营是条烧钱不归路:供应链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物流成本上升25%,而冷链的运输成本又远高于普通物流。如果选择合作,如顺丰、京东等第三方,存在冷链基础建设不完善的弊端。
供应链其实是成本居高不下,最后拖垮资金的元凶,但需求方面还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回答:对于6亿1千的广袤中国来说,生鲜电商带来的体验改善足够高吗?
跟传统电商带来的价格和体验的震撼不同,80年代开始的“产地批发-销地批发-超市农贸菜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催生了一张成熟便利的网络,生鲜电商带来的边际体验改善并没有资本想象的那么高。这或许才是经过6~7年的烧钱后,生鲜电商仍然只占到行业3%份额的核心原因。

少有人意识到的是,生鲜链条的两端,连接的都是最普通的人:在生产端是无数靠天吃饭的菜农果农养殖户,在消费端是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老百姓。我们看到了无数O2O的结局:寡头垄断,无数岗位消失,消费者并没有真正地获益。希望这种结局,不要出现在生鲜身上。

2020年6月12号,经历了疫情考验的新发地再受重击,出现了新冠阳性患者。这导致了一番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方面,在京的生鲜电商们纷纷加紧备货,摩拳擦掌;另一方面,无数新发地、京深等市场的商户拖着大大小小的存货,黯然撤出。对他们来说,这场冬天远未结束。

京深市场黯然离去的商户,2020年6月13日

坦白讲,如果做不到大幅改善产业效率和用户体验,那笔者作为一个生鲜消费者,宁愿把那些资本和互联网公司想从我身上赚的钱,让给那些起早贪黑摆摊卖菜的普通老百姓们。


参考资料:

[1]  褚时健传,周桦,2015

[2]  盒马侯毅:我和张勇一见钟情,第一财经,2018

[3]  8个月烧完18亿,呆萝卜暴雷背后:任人唯亲、仓储空置、外包洗钱,钛媒体,2018

[4]  开了一千家生鲜店后 呆萝卜是怎么做砸的,南方周末,2018

[5]  党史信息报,2011


精选留言
  •  57
    在这个链条上,中国每年消费6.5亿吨生鲜,其中机构团体(学校、企业、政府部门)消耗了1.2万亿吨,餐饮服务消耗掉了(1.92亿吨),剩下的3.3万亿吨都是C端消费者消耗的,其中超市1.2万亿吨,菜市场1.5万亿吨,线上只有不到1000万吨,待颠覆的市场似乎非常大。 这段数据的单位前后不一致
     44
    这段敲的时候手误,单位均为亿吨。感谢指正!
  •  989
    宁愿把那些资本和互联网公司想从我身上赚的钱,让给那些起早贪黑摆摊卖菜的普通老百姓们。
  •  579
    1988年的时候,上海市长面对的不光是菜篮子的艰难工程,还有爆发的30万人肝炎传染,但他最后处理的都很好。
  •  317
    看看社区超市和菜市场的人流,跟线上买荔枝和褚橙的,根本不是一路人……
  •  287
    新发地不该是疫情的背锅侠,而如何保护中国千千万万的“新发地”,却是企业和国家该好好思考的方向。
  •  218
    我本人在上海工作,也在上海安家落户,老家的小叔上海有连锁饭店,我帮他做过采购,夜里去江杨批发市场拿过货,有过切身感受。 看到你的文章我第一想到:1)社会就业问题,这么多人再这个产业链端,如果电商完全发展下去,只是消费模式替换,要一大堆底层人士下岗。 2)专业化,产业链发展问题,目前的产地/批发商/批发地 3位一体的模式其实效率是最高的。 留下产业端的人也是最多的。 3)创业还是要往马克斯,走太空,走芯片行业,老是替换农民,底层人士,有的悲催。
  •  196
    冲最后一段话,必须点个赞
  •  158
    自己家楼下就是盒马,对比菜市场,逛盒马的确舒服的多,闲的时候,喜欢去看看水缸里的大螃蟹,想着什么时候能吃一只。可惜消费的最多的,是各种打七折的牛奶蛋糕和买一送一的熟食。当家方知柴米贵,资本想要赚钱,还得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一家生鲜超市,每晚将当天卖不完的面包成框的倒掉真的好吗?即便读书读到硕士,资本家倒牛奶的故事看过无数遍,当亲眼见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内心的感受甚至可以用那四个字来形容,“心有余悸”。毕竟超市门口就是连片的棚户区,毕竟这个民族不久前前还吃不饱饭。资本、老百姓,大概确实是两个世界的概念吧。
  •  123
    瑞幸是骗局,盒马蔚来这种是赌局,只是最后资本殊途同归一场空。
  •  106
    在中国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商业模式最吃香。
  •  91
    刘强东放走侯毅这事儿,据说后来东哥为此在高管会大发雷霆。
  •  71
    储藏科技不进步,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大城市生鲜电商就是个伪命题
  •  71
    今天刚看了姚振华的发家史,也是卖菜,然后借着菜篮子工程,搞到土地,做起了开发
  •  67
    不错不错,对于外行来看这篇文章,长篇过后,印象更深刻的是最后养眼的任小酒的封面图
  •  61
    中国人买菜,都是哪便宜到哪买,而不是哪方便到哪买。这个逻辑搞清楚了就会发现,菜篮子里没有金子,只有辛苦钱!
  •  59
    褚橙就是骗局,家人至今把未来生活首发的盒子留存家中以示警戒。根本就是粒粒橙味道,甜度无回味、果鲜度也羸弱;闽/赣/浙等地区有不少野品种优于它。如桔柚。但云南大佬的营销一流。
  •  58
    武汉18家盒马在疫情最严重时候给了很多武汉人希望!1.23凌晨那单我会永久保存!真的,小哥敲门那下我快哭了!以为他不会送来了! 美菜也是照常营业,不容易,武汉七个主城区,一星期轮流送一次(5秒内下单有希望) 狗东到家,芙蓉兴盛都熄火(其他生鲜app没用过,不予评论) 所以很多不在武汉的人是真不能体会当时有多苦!
  •  44
    生鲜电商盈利模式确实堪忧,供应链不成熟的情况下,它的路线更像烧钱造车,无底洞。但是作为中国基建,贡献了重要力量。
  •  42
    我就一直喜欢逛菜市场 眼可见 手可摸 耳可闻 还有市场的“熟人”、“老顾客”可以寒暄几句 特有人间烟火味~虽然我还算是个年轻人
  •  38
    “疫情钱没时间做饭,疫情后恐怕也没时间做饭;”可能这半年有余疫情影响,对于“钱”越来越敏感,所以只要一看到跟疫情相联系的这个字,立刻精神了……疫情前普普通通,疫情后没钱消费。
  •  38
    生鲜电商或许是死胡同,但中国供应链的建设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冷库也得到了资本的重视。
  •  36
    锅三文鱼能背,鱼我们也可以不吃。 但三文鱼背后那些依靠菜市场养家糊口的老百姓会因为没了生计承受多少苦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31
    我十八线小城,没有河马没有萝卜没有买菜,千qian汇也很香
  •  29
    有一处笔误,应为:中国每年消耗6.5亿吨生鲜
     21
    已更改,谢谢指正。
  •  29
    此时黑框眼镜的上海市长眠不安枕,如何给全市人民调配蔬菜成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  29
    少有人意识到的是,生鲜链条的两端,连接的都是最普通的人:在生产端是无数靠天吃饭的菜农果农养殖户,在消费端是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老百姓。我们看到了无数O2O的结局:寡头垄断,无数岗位消失,消费者并没有真正地获益。希望这种结局,不要出现在生鲜身上。(来自内文复制) 资本寻找出路的猖狂和后手机时代的荒唐,国人骨子里懒惰的劣根性和有便宜必占的互撕乱抢……成就了一群坑蒙拐骗热血沸腾的资本盛宴和风投电商,前浪后浪风口浪尖的跌宕起荡,☞时代变革带来的有可能是传统式微到日渐消亡……留下的却无法想象的殇~☜
  •  29
    上层亿级的资本运作,底层摆摊卖菜的被挤的没饭吃
  •  29
    归根到底还是供求问题,生鲜不同于其他,不是耐用品,无法长时间储存。
  •  28
    前段疫情的期间,生鲜电商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波烧钱受益百姓,更最受益的是供应链。
  •  25
    盒马有些东西还是品质高,像进口水果和高档海鲜,那只适合白领阶层,没有时间买菜,选菜,直接买处理好的菜,说突话性价比不高,现在做饭的还是以四十以上的人为主,觉得超市的菜不新鲜,价格不划算,就拿我来说,全职妈妈,两个小孩上学,除了偶尔应急,一般还是在菜市场买菜。既能挑到最新鲜的菜和水果,价格还便宜。
  •  18
    黑框眼镜市长太抢镜
  •  17
    盒马门店太少了,南京就老城区有几家过江就没有
  •  16
    父母是湖南的菜农,他们种的菜很好但价格被压到很低,辛辛苦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大家都来湖南批发蔬菜吧
  •  15
    京东到家、每日优鲜等各种生鲜电商平台对比下来,还是唯独喜欢叮咚,前不久周末大雨,在叮咚上下单,超过了指定时间派送员才送来,刚打开门递东西就忙不迭跟我道歉临走帮忙带门,走得时候还一路道歉,体验各种外送服务迟送体验很多,唯独对叮咚印象深刻,不同的派送员能做到一样的真诚专业,还顺带会帮你做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比如顺带帮你把门口的垃圾带下去),这大概也跟其创始人梁昌霖军人背景相关,而其员工也多退伍军人。认知在前,制度保障的背后还是铁一般的执行力! 生鲜电商的两大痛点:①用户体验;②供应链效率,20年整个疫情来看,对生鲜电商来说是明显的利好。VC女王徐新的话“得生鲜者得天下”,颇有王者之风,这一句话也颇有洞悉历史更迭规律的成竹在胸。任何战役从根本上来讲都是民心之争,商战也不例外,不过是真刀真枪换了真金白银,蓝海涌入红海厮杀渐次出局逐步垄断,都是一样的路子。 20年是互联网世界的分水岭,当然这个是我的看法,这些年去过的一些地方与一些经历,深深感觉互联网发展的不平衡性,虽然大格调不变,但小变局会迭起。李彦宏20年前写得《硅谷商战》,就提到了现在说得AI、VR、Iot等理念,基本也都不同程度被实现。兵法讲粮草先行,商业走在最前端的还是“想象联结共同体—概念”的先行,想象力与资本的结合造就了大部分人所能看到的潮流,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势”不过也是早早被布下的“局”而已!
  •  15
    作为3线城市的消费者,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3月份,也曾体验了一把通过生鲜电商买菜的生活。但在疫情控制的5.6月份,重又回到线下实体店买菜,为何?因为实体店能买到价格与质量相符的菜品。虽然通过生鲜电商买菜时间效率上没问题,但菜品质量上并不尽如人意:我买的是肉类,但肉丝都是用边角料加工的,排骨完全是用杂骨加工的,给消费者的体验有种上当的感觉。一一声明下,因某种巧合,我也算是此生鲜电商的极微小的投资人。
  •  13
    笔误一处:“但这一次的剧本明显不一样。纵观历史,哪一场战争中的“最后堡垒”门外不是扶尸千里,血流漂橹的呢?”其中应为“伏尸千里”。
  •  12
    生鲜电商绝不是为6亿一千的群体服务的。往三四线下沉没有出路。
  •  11
    钱大妈这种社区店加电商才是正确的方式吧。
  •  11
    生鲜赢没赢不知道,三文鱼是死透了。。
  •  11
    终究还是一个问题没搞清楚,互联网生鲜到底服务拿些人? 普通消费者?精英消费者?前置仓就是个笑话,各大超市不比你前置还是商品种类没你多?现在疫情期间永辉超市直接送货上门,互联网生鲜有什么优势吗?互联网生鲜的市场是很小的,主要客户应该是时间宝贵半精英群体,如果做不到比超市便宜普通人是不会去网上买的。
  •  10
    渠道与模式再争几年吧!一切尘埃落定,优质的制造业的仍将会是新宠。
  •  10
    买过次邮政开的带有扶贫性质的水果,五斤装。声称烂果包赔,收货发现四成烂的,然而,面对一系列手续加上入口ID为朋友,有考核最终放弃索赔,吃个哑巴亏。
  •  10
    给他糖吃让你尝到甜头,后边就使劲宰你
  •  10
    自从有了生鲜电商以后,本地买不到便宜的水果了,都被打包卖到外地去,中间商差价可赚大了
  •  10
    如果买房最关键的事地段的话,那买菜最关键还是便宜。君不见拼多多就是这样从巨头的缝隙里杀出来的,有谁不喜欢便宜的东西呢?
  •  9
    买来买去,对比一下,还是菜场货品,买的让人满意
  •  9
    文章很应景,就是错别字有点多,是不是匆忙上马
  •  9
    “新发地”北京百姓的菜篮子,遇到了疫情的重大冲击,这个冬天寒意延续在“新发地”,对于那些充满希望,准备大干一场,重新再来的商户,打击是彻底的! 黎明前总有黑暗,共克时艰,我们的明天会好起来的!
  •  9
    我就不喜欢超市,喜欢菜市场,第一,商品新鲜程度更好,第二,有乐趣,看很多稀奇,第三,感受链条上每一个谋生者的不容易和他们最后给餐桌上的成品贡献的便利。 最后一句很点题哟,可以归纳为一句,人民万岁。
  •  9
    骄傲的说一句:喻华峰是我们村儿里的人。(湖北京山坪坝)
  •  9
    任小酒好漂亮啊 入坑因为那篇香港葬礼接班人的文章 今天见到照片才发现原来才貌并重 已转为脑残粉丝 😍表白求上墙
  •  8
    究竟是消费者还是资本在决定未来?
  •  8
    尝试过多次线上买水果,体验并不好,现在坚持线下买。
  •  7
    盒马原产地直发的水果产品,基本都发的中通,一般都是5kg一箱箱的买,但中通从来都不给买家打电话,直接放到蜂巢,我们还要自己去搬,这种体验极差!差到即使产品再好,也不想配合着这种物流体验,第三方真的是。。。还是京东自营的体验最好。
  •  7
    关注一下宁波的生活定义,一个建立在起早贪黑摆摊普通者身上,让他们成功的生鲜电商,非常不错
  •  7
    即时推出,说明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信息量很大,让我们一览全貌。有几处错别字,瑕不掩瑜。
  •  7
    三文鱼:我是谁?我在哪?我有肺吗?
  •  7
    对于蔬菜类来说: 顾客:在APP上买菜了还得洗了才能用太麻烦! 卖家:亲,我们会给你洗干净送过来的! 顾客:买了后我还得自己做菜,油烟太大了! 卖家:亲,我们给你做好了你在家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顾客:我为啥不去美团上点外卖?
  •  5
    不得不说错别字真的是多
     4
    出租车上发的,抱歉,改了十几个
     5
    可以报名当校对吗
  •  5
    生鲜早期盈利且一直盈利,并被阿里投资作为其物流支撑,直到盒马接手后才开始逐步退出的是易果。生鲜电商界无法绕过的一股力量。
  •  5
    根据我最近买菜的经验,诸多电商拼多多补贴完最给力,可是如果能早起,早市的价格和新鲜度是最棒的
  •  5
    现在线上和线下生鲜都不是标品,疫情搞得天天不出门才无奈之选,天天出门那回程买菜是很正常的,电商只是补充。你都烧钱烧到我手上,下个app登陆下就可以拿一袋鸡蛋面条牛奶什么的,为你的拉新数据加块砖也不会怎么样,互联网时代隐私数据都不值钱,也算是实名手机号码的一点价值吧,要就拿走。我等着哪天谁把生鲜做成标品,那就投他。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看好包装净菜,把生鲜搞成方便食品,可能是蓝海。
  •  5
    每次看戴老板的文章都觉得自己的眼界太狭窄,戴老板的团队看的世界就很磅礴。敬礼!
  •  4
    现在的人真的是懒,叮咚盒马的肉类 海鲜类一点都不便宜! 使用蔬菜的原价销售法去赚取其他种类的高利润。
  •  4
    各地把菜市场早点摊全部拆除,这些玩意儿就又可以浪了。
  •  4
    戴老板这篇来的及时,接地气。
  •  4
    原来模式也不是摆地摊赚钱,是提供场地的老板赚钱,后浪推动前浪,知识改变命运,交给市场解决吧,新鲜电商有多少年轻人送货,又养活了多少人,竞争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  4
    线上价格太黑,批发市场量大消耗不掉,还是回归门口零售店了
  •  4
    生鲜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和快消品显现出截然不同的供应链特点: 用户期待新鲜、口味、小包装、因地制宜的品种差异和配比、流通中的人情味和不可思议的“赠品” 是起早贪黑摆摊卖菜的普通人与经历着标准化生活却有唯一口味的普通人之间的连接,各式各样的人对产品确认着各式各样的标准,资本和互联网公司又能触达到怎样的深度呢
  •  4
    生鲜电商适合B2B 不适合B2C普通消费者采购单价少运营成本高 面对餐饮饭店会好很多 采购量大配送路线固定 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而且用户粘性好
  •  4
    类似盒马的电商,以我国的消费水平来说,在未来的二十年,所谓的金领阶级也就能支持一两家。真正的还是,惠民的大众超市菜场以及合格的菜疏。
  •  4
    写的真好,每篇文章都爱看!
  •  4
    这篇写的太好了,不想被资本裹挟,更想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大城市能立足。
  •  4
    惊喜,更新内容太快了,新发地都写进来了
  •  1
    怎么没写美团买菜?
     3
    太多玩家了,写不过来
     1
    下次专门写它家
  •  3
    要做到盒马那种品控水准,货损率要20%以上了
  •  3
    物流冷链啊物流冷链
  •  3
    的确,目前的生鲜电商也许只是在追求更漂亮的店面+更快速的送达,源头供给和末端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没有本质变化。
  •  3
    感觉生鲜电商和供应链的存在,是老百姓能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保证。西方电商不知能否从中看到机会。
  •  3
    这篇文章赶时效写的吧!这两天正好在叮咚上薅羊毛来着,看来颇有感触,叮咚上购物体验不错,说明运营管理很好,疫情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不过,疫情过后还是很难讲,毕竟平时买菜的主力是不熟悉网购又有大把时间逛菜市场的老年人。。
  •  3
    我搞不懂这和以前的仓储超市有什么不一样,20年前也有仓储超市啊。
  •  3
    如果做不到大幅改善产业效率和用户体验,那笔者作为一个生鲜消费者,宁愿把那些资本和互联网公司想从我身上赚的钱,让给那些起早贪黑摆摊卖菜的普通老百姓们。
  •  3
    商场就是一个大江湖。17,18年前后,在家门口看到叮咚买菜做推广,真的是地推,扫码下载送鸡蛋。风头刚起之时,以为紧紧是家门口小商小贩小打小闹的买卖。窃想,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且不论便捷性,单从价格角度考虑,如果能通过线上交易集中配送,打通从地头到餐桌的直接通道,这是个不得了的盈利模式。不过2年时光,叮咚买菜已成为生鲜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沪上前置仓近300家,遍布中心与郊区。疫情期间,五个月营业额超过上年全年2倍不止。江湖如人生,容不得任何人蹉跎。一蹉跎也许就是一辈子。
  •  3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漫漫人生,跌宕起伏。
  •  2
    苏州有个食行生鲜,又便宜又新鲜
  •  2
    产地批发加销地批发加销地零售、高端单品爆品供应链、店仓一体、前置仓加微信群团购、社区门店取货这些模式,如果将供应链端的效率和销售端的效率协同起来考虑,又应该什么模式呢?
  •  2
    让我来看看评论区有几个要被续👓
  •  2
    最后一句扎心了!
  •  2
    戴老板的文章读起来就是很爽,一气呵成
  •  2
    就大樱桃而言、顺丰空运的价格比樱桃本身的价格都高了
  •  2
    最后一张图看得心酸
  •  2
    看完之后第一时间找“打赏”,也许就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的小鼓励,但也是最真诚的认同
  •  2
    哈哈,一气呵成,赞
  •  2
    全文别的数据不说,就冲最后一句话和那个照片,也点赞!
  •  2
    好奇你们这个文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的,这么多材料,感觉不可能是昨天才开始写的吧
  •  1
    橙子还分高级与低级,就因为被开过光吗做不到产业升级或者流通量陡增(百姓摄入生鲜尤其是水果量增加),都是0和博弈。这种财富过于集中产生的效果甚至是负和博弈。
  •  1
    每次读完都感叹作者文章的编辑以及逻辑,写得好。
  •  1
    助农惠民,希望能早日实现!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