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原型,入汉抗疫! | 万小刀

2月4日

一、

 

武汉开辟3个“方舱医院”,加上已启用的火神山医院,新增床位4400张。所以嘛,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还是得靠中国人民解放军。

说到解放军,最近一位女少将也加入了“武汉会战”,她就是《战狼2》的原型陈薇。

陈薇是谁?

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都只是她众多头衔光环中的“之一”。

当然,头衔不重要,这年头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的“伪专家”“伪权威”,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成果,一切由“战绩”说话。

陈薇是军人,49岁晋升少将,所赖无它,正是“战绩”。举个栗子:

2003年“非典”,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陈薇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结果无一例感染!

再举个栗子: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致死率50%~90%,世卫组织及欧美多国援非队伍基本溃败,陈薇率队赴非,成功研制出抗埃博拉病毒新基因疫苗,硬是将塞拉利昂从死亡的威胁中拯救出来,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

2017年暑期档,吴京以陈薇援非事迹为原型,在电影《战狼2》中,创作了不顾安危保护病毒疫苗的Doctor Chen这个人物,票房口碑创纪录。

2020年1月26日,因武汉疫情紧急,54岁的陈薇刚过完大年初一,便临危受命,率队进驻“抗疫一线”。

在武汉,陈薇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加上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很快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

相信以往战功赫赫的陈薇,这次也不会令国人失望,接下来,她应该会在“武汉战疫”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因为陈薇既是少将又是院士,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一路走来具有三个特点:

快,稳,准。

 

二、

 

1966年2月,陈薇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

兰溪人杰地灵,有“七省通衢”之称,写《闲情偶寄》的李渔,写“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以及作家曹聚仁,皆出于此。

陈薇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不但容貌秀丽,还是一名成绩优异且稳定的“学霸”。

1984年,18岁的陈薇,几乎没有悬念地,稳进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就读。

但这时的她,并没想做科学家。

生性活泼的陈薇,虽是理科生,但是爱跳舞,爱读书,也爱写作,梦想是以后当一名作家。如果不出意外,她以后会成为郝景芳那样,有理工科背景的科幻作家。

此外,在浙大就读时,陈薇还热衷于参加社会实践。那年浙大咖啡馆开业,招第一批女招待,她便是其中一员。

1988年,陈薇22岁,大四毕业的她,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师从丛进阳教授攻读硕士。

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学着理工科却有文艺梦的人还有一个,他就是后来退学搞音乐的高晓松。

与高晓松的拧巴不同,读研时的陈薇不但可以轻松搞定学业,兴趣爱好也全面开花,业余生活极其丰富。

她喜欢文学,当过记者,编过《研究生通讯》刊物,经常在上面发一些小美文。

她喜欢舞蹈,搞过舞会,因为清华女生少,甚至跑到北大等其他学校去拉人。

当然,在浙大时就热衷社会实践的习惯也没有丢。那些年,北京的风,天桥,和地下通道,都曾见证过陈薇摆地摊的灿烂青春。

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日子却过得不慢。

转眼,1991年到了,25岁的陈薇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士毕业,特招入伍,选择了以纯粹的科研工作为毕生的事业。

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惊得合不拢嘴,纷纷问她:你不是爱跳舞吗?你不是想当作家吗?怎么突然跑去当兵做科研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

 

1989年4月,23岁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陈薇,受同学之邀,去山东泰山旅游。

清晨,没买到坐票的她,匆匆挤上由北京开往济南的火车。她靠在车门附近,一手扶着车壁,一手捧着一本世界名著,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忽然,火车拐弯,车身一震,陈薇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人,将三个人的座位,使劲往里挤了挤,腾出一个十几厘米的空地儿,招手示意陈薇来坐。

陈薇向来开朗,也没多想,便挤过去面朝过道坐了下来。不久之后,车到天津,对面有人下了车,男人就过去,和陈薇面对面而坐。

陈薇向男人道谢。男人自我介绍叫麻一铭,35岁,青岛莱西人,出身农家,是青岛一家葡萄酒厂的工作人员,刚从北京出完差,准备返回青岛。

两人相差12岁,但却没有距离感,相谈甚欢,聊了一路。

临下车时,麻一铭问陈薇要电话,陈薇语速极快地说:正好,我们宿舍刚装了一部电话,号码是,010……麻一铭如获至宝,牢记在心。

最后,麻一铭又说:我过一个星期还要去北京,可不可以去找你?陈薇毫无城府,不假思索就点头说,可以。

一星期后,麻一铭真的出现在陈薇面前。两人相爱了。

然而因为条件悬殊,陈薇最初并未将这段恋情告诉父母。

后来,父母到北京旅游,陈薇提前把要去的景点告诉麻一铭,麻一铭便出现在景点,假装偶遇,热心地帮忙拍照、提包、指路,以期留下一个好印象。

1991年春天,陈薇25岁,研究生毕业之前,就和深圳一家著名企业签了合同,工资不菲,公司领导层都对她的到来充满期待。

后来有一天,老师让她去位于海淀太平路的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她一去,就被那里的尖端课题和科研设备所吸引。

又听说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从全国抽调最优秀的科学家迅速成立的,她便萌发了参军,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做科研的想法。

和麻一铭一商量,麻认为军队单纯的环境和严肃的治学气氛,更适合陈薇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她。

深圳那边却不答应,没办法,最后请她的导师出面,才终于“摆平”。

25岁的陈薇如愿以偿,特招入伍,硕士毕业后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为了跟陈薇在一起,麻一铭辞了青岛待遇优厚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

两人先在石景山区的苹果园,租了一间只有10来平米的平房,屋内除了床,只有一张沙发,和房东给的一个蜂窝煤炉。日子过得很艰辛,但也很温馨。

陈薇父母得知后,坚决反对,其他亲戚朋友也表示不看好。然而陈薇很有主见,她坚决地,迅速地,于1992年26岁时,与麻一铭领证结婚。

婚后,麻一铭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业余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科研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位母亲,但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就回到了实验室。

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以至于她的一位同事,在转业前特意劝她,少搞这些“魔鬼”课题研究,危险。

但是,陈薇认为,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时都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而在和平时期,则可能成为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所以,她有责任投身其中,去研发保卫国家和庇佑人民的“生物盾牌”。

2002年,36岁的陈薇因为成绩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晋升研究员,并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她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带队研发、奋战,冥冥之中,为即将到来的2003年积蓄着“洪荒之力”。

 

四、

 

2003年春天,“非典”爆发,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停业,全国到处人心惶惶。

危急时刻,37岁的陈薇,受命研制预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她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晚上0点以后从实验室回家是常事。

为了和疫情抢时间,陈薇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

她和同事们,不顾实验室里负压缺氧的环境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每天进去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为了多待一会儿,进实验室前,还尽量不吃饭不喝水,使用成人尿不湿,以减少出来的次数。

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48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在随后进行的大动物与临床实验中,因为每天都要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

长达100多天的时间里,陈薇的丈夫麻一铭和4岁半的儿子,只有从电视节目中才能看到陈薇。

有一次儿子看到妈妈出现在电视里,扑上去亲吻,才发现不是真的,忍不住哇哇大哭,这一幕被细心的麻一铭及时拍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薇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2003年4月28日,她带队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

为满足急需,她组织全室人员加班加点生产,在营区外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使“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的日产量,由最初的几百支很快增加到两万支。

事后,她又亲自将2000多支喷鼻剂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此后,全国共有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无一例感染。

陈薇因此一战成名,名震学界,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4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军非典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2006年,40岁的陈薇当选总后勤部“科技银星”。

同年,陈薇觉察到“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研究,其“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

 

五、

 

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全国揪心。

陈薇担任国家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组组长,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冒着余震率队入川,战“疫”长达两月。

后从灾区回家,立马又投身“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负责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防护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此后,陈薇继续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多项殊荣。

2011年时,45岁的陈薇博导,所带团队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就有32人,其中3人晋升副研究员,6名博士生还以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多项国家课题。

2012年,陈薇登上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获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点赞。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

由于这种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50%至90%,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因此被美国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武器”,由此引发全球恐慌。

陈薇认为疫情就是一把锁,而这个锁的密码,却在不断变化。她知道,埃博拉这种自己从2006年就开始研究的病毒,又发生了变异。

为了将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陈薇不顾艰险,率队赴非,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的“零突破”。

由于中国陈薇团队的新基因疫苗推广,世卫组织2015年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那一刻,全球为之惊叹,陈薇名扬中外。

2015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举行晋升少将军衔仪式,49岁的陈薇,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因“抗埃”贡献突出,陈薇荣获“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

2017年10月,作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研发者,陈薇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9年11月,53岁的陈薇众望所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陈薇还是全军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负责研制生物盾牌基因疫苗,有效阻止敌人的生物武器灭国计划。

 

六、

 

今年大年初二,54岁的陈薇率队入汉。

在金银潭医院,陈薇见到了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新冠病毒”,但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她对张院长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

张院长想必英雄相惜,和陈薇说:彼此彼此。

到武汉后,除了实现“新冠病毒”快速检测,陈薇“非典”时曾用于1.4万医护人员而无一例感染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也在发挥作用。

这种喷鼻剂,能抑制RNA病毒,还能提高免疫力,但因为技术难度大,没能大规模生产,目前还只用于部分一线医护人员。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当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

国家科技部发函之后,已有20多名康复患者同意采集血浆用于他人救急,对这些康复者,陈薇表示非常感动。

作为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硬仗中,表现如同开挂,总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少壮派”女科学家、女少将,陈薇在本次“武汉战疫”中,也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赛跑中的“种子选手”。

中国人口众多,疫情影响全球,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快马加鞭地研发疫苗,连特朗普都在一周前宣布,说美国将会在12周内研制出“新冠疫苗”。

对此,陈薇的态度是:我相信,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速度,不会亚于美国!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54岁的陈薇,解放军医疗队,各省援鄂医疗队,湖北本地精英……全国最顶尖的医学人才,都已在武汉集结“会师”。

多兵种、跨学科协同作战在即,我们离打赢“武汉战疫”的日子,已不会太远了。

武汉赢则湖北赢。湖北赢,则全国赢!

参考资料:
1.武汉连夜开建3家“方舱医院”
2.人物:陈薇:在偶然中找寻必然
3.中国妇女:院士陈薇:疫情阻击战一线女先锋
4.中国军视网:用心看!一个电话博得一生挚爱
5.浙江大学:浙大校友陈薇院士奔赴武汉防疫最前线
6.中国科学报:疫情拐点将至?陈薇院士:要做最坏打算
7.浙江新闻:战狼2中的Dr陈确有其人?原型竟是浙江女少将
8.央视: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为下一步临床救治工作提出建议

精选留言
  •  2200
    去年我们维和官兵出征前,陈院士带着她的团队为我们打了埃博拉疫苗,我负责宣传工作,拍了很多陈院士的照片,真人特别亲和特别有气质。
     1347
    向维和官兵致敬
  •  2378
    最重要的大家可能没注意到,84的钟南山,73的李兰娟,54的陈薇,科学家已经成梯队了
     1249
    被你发现了,优秀
  •  1562
    好有气质啊,穿军装那张A爆了!最近才关注,钟老,李院士,陈寅,还有这位。希望以后报道也少点娱乐至死,多点正能量!
  •  1561
    当兵三年,部队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我骄傲!
  •  1546
    这都是国宝啊
  •  1180
    她是我们的生物盾牌,要保护好在一线的她。
  •  1156
    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名将,希望这次也能像前两次一样为全国人民带来福音,谢谢啦
  •  1135
    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追,我们喜欢和佩服,那些脑残追星们醒醒吧
  •  1122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将军,而不是唱歌跳舞的将军。
  •  1070
    这才是英雄,这才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榜样,这才是人民解放军的楷模。如果,有幸让这些有才华有赤子之心的人来当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取代那些只会溜须拍马贪腐无能的酒囊饭袋,那才是真正的国之幸民之幸!!
  •  982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54岁的陈薇,他们才是国之栋梁,他们最该实力圈粉!
  •  916
    刚刚看了对她的采访,非常务实。希望我们国家这样的女科学家越来越多,而不是靠夫扶持上位迫不及待出名的那种婊学家
  •  799
    陈将军巾帼英雄!比内什么延什么轶强一万倍!
  •  790
    连外国人都说,中国人总是被那些最有智慧的中国人保护的很好!我们何其幸运!
  •  644
    好漂亮的阿姨
  •  641
    中国总是有一群不畏艰险的人,关键时刻把国家的脊梁撑起来。
  •  616
    青岛媳妇,厉害👍,这才是真正的专家,院士。
  •  613
    谢謝天降人才,护国将军,生化前沿顶级科学家,陈薇少将,陈薇院士,忠诚爱国者,我们祖国幸甚至哉!祝福伟大祖国英雄辈出!祝福陈薇女士永远平安,幸福,建立不朽的卫国功绩!
  •  582
    向英雄致敬!!!
  •  553
    铿锵玫瑰,向你们致敬!守护我们祖国人民安危,人民因你们而安心
  •  385
    我是来看最后麻一铭的,故事不完整,差评!
     510
    一起歪个楼:后来曾任中国保健协会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北京莱西商会会长
  •  483
    可怜的武汉人!可恨的武汉某些领导!可悲的红十字会!牛B的浙江政府和浙江人!!
  •  351
    武汉病毒所的80后美女所长也很优秀,证明双黄连口服液有效,值得小刀点赞
     436
    她应该再准备点蒙脱石散,以防拉肚子
  •  415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家脊梁!
  •  401
    我真想知道高福都做了什么 ?
     392
    忙着发论文?
  •  398
    我们现在的这个国家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依然是我们普通人最基本的幸福和最有力的保障!
  •  396
    威武,顶级专家敬佩
  •  328
    2003年“非典”,包括小汤山医院在内,全国30余所SARS定点医院近14000名医护人员,使用了陈薇研发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结果无一例感染! 你确定?
     394
    该数据,该说法,详见中国科学院主办媒体《中国科学报》2月3日报道:《疫情拐点将到? 陈薇:最坏打算 最充分方案 最长期奋战》,记者:李晨阳。
  •  389
    军队的生物防护专家都来了,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383
    重器出山 天佑大汉
  •  368
    国之重器不可示人,不过这样的国宝能让大众知道也好,国家未来的科技支撑就靠这些国宝啦
  •  355
    就是没有六十多岁的,各科都是,因为文革耽误了一代人,很多领域七八十岁的科学家还在一线,下面就是四五十岁的
  •  335
    厉害了,没想到我们同一个专业的
     244
    你也厉害
  •  292
    帅气的女将军
  •  285
    看的热血沸腾,看的泪流满面,祖国生病了,可是全祖国的子民都在努力,最气氛某十字,某些发国难财的,谢谢刀子让我们知道这些人这些事
  •  281
    希望感慨结束吧!我们都快要撑不下去了,天天上班太累了,中午嘴里塞一口饭,干点活,再塞一口菜,再干活。晚上回家开着电瓶车就睡着了,还好撞在人行道上,没翻车。
     227
    注意安全哈
  •  280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266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  266
    这些才是真正的脊梁,希望这一切尽快好起来。
  •  264
    万老师,此文看的我泪流满面!国家遭遇灾难,总是有无数人挺身而出,但是背地里也有很多人发国难财,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些刻意歪曲事实制造矛盾的败类,就拿您文中所述检测试剂来说,微博上有人说试剂检测准确性并不高不严谨,又有人说试剂现在供不应求,所以每天公布的确诊和确诊死亡数据曲线,可以叫被试剂确认的确诊和死亡数据。这些人网络上的头衔往往是作家,财经学者,编剧,评论员,记者等等,它们可真牛,什么都懂的样子评头论足,这个不满,那个不足。
  •  264
    漂亮阿姨。加油
  •  260
    天佑中华,山河无恙! 因为有这么多英雄在,武汉加油,中国万岁!
  •  258
    疫情快过去吧!
  •  253
    重点是生物武器防御专家,负责有效阻止敌人的生物武器灭国计划。
  •  242
    又是浙江人
  •  239
    小刀之文,就是不同凡响!
  •  235
    中国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代表,中国才能挺起胸来,屹立于世界面前!
  •  232
    期待正厅级所长38岁的王延轶在病毒面前一马当先,攻克难关!
     180
  •  223
    致敬逆行英雄
  •  213
    为陈薇先生是兰溪同乡,与有荣焉。举国皆战场,巾帼赴戎机。
  •  212
    钟南山,李兰娟,陈薇,解放军医疗队,各省援鄂医疗队,湖北本地精英……扑灭疫情,治好肺炎,看你们了
  •  209
    陈薇院士美好的爱情故事估计也只能发生在那个年代了。。。
  •  208
    最好的药是抵抗力(肾脏的先天正气)
  •  207
    优秀的老前辈,长的太好看了吧,
  •  204
    真女神!
  •  201
    疫情也是照妖镜,患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  171
    国家栋梁应该隐藏身份
     194
    该亮剑时须亮剑,名将自有威慑力
  •  117
    只有最后一句我不同意,武汉赢不一定湖北赢,从病例数量来看,武汉病例占比湖北不足50%,但消耗了全省及全国捐助的90%以上的医疗资源
     193
    武汉是起源,所以要溯本追源。如果武汉的疫情能搞明白,有效击破,那其他各地便也能依葫芦画瓢,迎刃而解
  •  189
    一个福建人加上两个浙江人,牛🐮 🐮🐮🐮
  •  187
    事实证明,坐公交车多么重要。还得找准时间让位子
     178
    是火车,不过公交也同理
  •  185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54岁的陈薇,解放军医疗队,各省援鄂医疗队,湖北本地精英……全国最顶尖的医学人才,都已在武汉集结“会师”。刀哥,这段话写的真的很棒,很鼓舞人心 多兵种、跨学科协同作战在即,我们离打赢“武汉战疫”的日子,已不会太远了。 武汉赢则湖北赢。湖北赢,则全国赢!
  •  181
    一个埃博拉疫苗发明者足以证明一切,我相信她能第一个研制出来!!!
  •  181
    很感动!为你们点赞!!!为国家的强大而自豪!生而为人,总该为这个社会做点啥!不点啥咱就跟着党的领导走,不惹事不添乱!
  •  180
    国之栋梁,比那个108亿真是云泥一般,那种人真该拖出去炮决。
  •  179
    致敬,为了我们的这些牛人,为了我们即将到来的胜利,坚持
  •  178
    就希望国家还是要强化数理化生类的考试权重,现在高中选科很多学生畏难,化学生物都不选
  •  178
    希望年轻一辈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之重器!!振兴中华!!
  •  170
    又一国士,和兽医比都不在同档次
     177
    兽医姓高吗
  •  165
    子弟兵是人民的最大靠山
  •  164
    转发了,给更多人信心,战胜疫情
     148
    危难时刻,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  164
    希望快点好起来
  •  163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  161
    武汉赢则湖北赢,湖北赢则中国赢,东方大中国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无敌不惧!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乃天之娇子、中华国粹
  •  161
    感谢科普,保护好这类人,真正的国之栋梁!
  •  161
    是军人,是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曾几何时左一个军方,右一个军方,难道话语权就拱手相让了吗?
  •  159
    中国加油!湖北加油!
  •  158
    受教了!!!范冰冰,赵薇,……我能说出一大堆,确不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位英雄!我很惭愧。无知…
  •  156
    军方生化专家出手,加上钟院士、李院士,转折点可期!
  •  153
    嗯,谨慎乐观,保持乐观心态,绝对不乱出门不聚会。心里有些焦虑,之前捐了几百块钱,钱不多,但觉得捐的地方部队,应该找到能够直接对接医院的捐赠方式,确保这些钱能用到医生医生们身上,哪怕只有一块钱我也不想浪费。
     115
  •  152
    【战狼2】作为一部电影我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是美女科学家我很佩服,崇拜一下!
  •  151
    大难面前更能显示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150
    中国人总被他们中的勇敢者保护的很好。
  •  150
    我们以我是中国人自豪!!! 坚强的领导 精英脊梁 武汉加油 湖北加油 中国加油
  •  139
    军科院的专家都是国家的宝贝,任何情况都会冲到第一线战斗的战士;那些所谓带官衔的院士、专家是否惭愧?
  •  138
    有他们我们才能安心在家禁足
  •  130
    虽然我也是无神论者,但仍发自肺腑的拜国士们一声“菩萨”,谢谢您!
     137
    张麻子:皇上都没了,没人值得你拜。管好自己,不出门,勤洗手,保护好家人,挺过这一段,一切都会好的!
  •  137
    牡丹花好空入目,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党的培养,人民解放军始终是老百姓坚强的依靠
  •  136
    国士无双,江山代有才人出
  •  130
    原来你就是陈博士!
  •  129
    中国有能人呀
  •  128
    就喜欢这种一读通篇下来的感觉,小刀的文风,厉害了!
  •  113
    在营区外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使“重组人ω干扰素喷雾剂”的日产量,由最初的几百支很快增加到两万支。 陈薇“非典”时曾用于1.4万医护人员而无一例感染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也在发挥作用。 这种喷鼻剂,能抑制RNA病毒,还能提高免疫力,但因为技术难度大,没能大规模生产,目前还只用于部分一线医护人员。 17年过去了,产量和技术还未突破?
     126
    这也不是快克之类的常用药,非典当年已经被灭,估计以为以后也用不上了,所以大规模的流水线没有保留,谁知道17年之后忽然又能用得上了,临时再建也没那么快
  •  126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125
    喷剂效果那么好太厉害了!建议尽快生产用于这次的疫情,解决防护服、口罩紧缺的问题。
  •  125
    麻一铭身边的另外三个男的,你们知道你们错失了什么吗? 两人结婚,你的事业是否成,另一半也好重要啊
  •  122
    您是剖析社会事态的一把利器,有了它才能看清了解一切!
  •  122
    小刀,能否呼吁一下关注随州啊,每3000人一例确诊,无论是物资还是医护人员都极度缺乏。
  •  121
    兰溪有个什么桥都是以前的国师沫若亲自题词的
  •  120
    哈哈哈,长这么大头一次见到我们姓麻的这稀少姓氏还有这样牛人
  •  120
    读了万先生的文章,轻松多了!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