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敏感场面 | 陆拾一

陆拾一 LUSHIYI

《亲密关系中的敏感场面》

来源:武志红

今天这篇文,讲讲亲密关系的「冲突」。

公众号“售楼处”曾发过一篇文,名字叫《爱情的枪》。

文章引用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所谓婚姻,就是有时候很爱他,有时候想一枪崩了他。大多时候是在买枪的路上遇到了他爱吃的菜,买了菜却忘记了买枪。

回家过几天想想,还得买枪。 

这段话,生动刻画了一对夫妻和谐与冲突的时刻。

和谐时爱得不行;冲突时恨不得让对方消失。

这些冲突,小到家务谁来做、怎么做等日常琐碎事;大到消费观、对孩子教育观等等的差别。


处理不好,就是对感情的消磨。接着三年之痒就来了。

这引发了一个很重要的讨论:

关系里两个人如此不同、又冲突不断……还能发展出「持久舒服的亲密」吗? 

对于这个话题,我想推荐一篇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的好文。

Part.1

我想从一个故事讲起。

曾经有一位女生找我做咨询。

她的问题是异地恋,她本来跟男朋友住在上海,但最近接受了在北京一个很棒的工作机会。

这个工作是她梦寐以求的,可是男朋友在上海的事业也很重要,不能放弃。

没办法,两个人只能异地。

他们的矛盾,就发生在异地的过程中。

两个人都希望周末经常见面,可是选谁的城市见面呢?就这一点产生了冲突。

男生更希望女生来上海,可是女生说:「去上海的话,我每个周末都要坐高铁来回,累先不说,感觉也不好,好像上海就是大本营,我是他的提线木偶。把我放到北京,每周还要收回去。」

可是男生也不愿意来北京。

他说偶尔一两次可以,但每次都要自己收拾行李专门来一趟的话,他也有点不舒服。

因为女生本来在上海好好的,突然跑去了北京,男生已经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了,现在还要自己辛辛苦苦去找她,他就更委屈了。

所以他坚持,既然是你离开的我,你就要主动回来,补偿我。

你觉得谁的说法有道理呢?

没法判断。

你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两个人的感受都可以理解,要求也不算过分。

你知道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哪个城市,而在于两个人在关系中感受到的自己的位置。

因为异地恋就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就希望通过城市的选择,让自己获得多一点的「安全」和「承诺」。

谁都不愿意让步。

但问题总要解决啊?这种情况放在以前,就是两个人必然有一个妥协,或者就一半一半,这次你来,下次我去。

但我要跟你讲的是,有一种永远最佳的解决思路,叫做——

同时满足。


怎么做呢?

我给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周末见面,既不去北京,也不去上海,而是在两个城市中间,每次选一个不同的站点,两个人从两边出发,到这个陌生城市,约会一天或者两天。

这样有几个好处:

第一,两个人走得都不远,时间上更从容。

第二,他们都想要主动权,也都拿到了主动权,谁都不会委屈。


最后,在一个陌生城市见面这件事,本身是很浪漫的,可以帮他们对异地的亲密关系增加信心。每次不同的约会城市也变成他们独一无二的回忆。

他们俩都非常喜欢这个解决方案。

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安排,他们一起去过了好多不同的地方,最终,选择了一个非常适合的城市定居。

女生结束咨询的时候说:幸亏当初有这样一个方案,异地恋反而帮助他们的感情更好了。

Part.2

这个故事就像一个隐喻。

以后每当我做夫妻治疗,看到两个人各不相让,非要我为他们评一个对错输赢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个故事。

然后问自己:有没有一个地方,既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但刚好是两个人都想去的?

我把它叫做「第三条路」。

这条路,是两个独立的人以各自舒服的方式走到一起的路,是看上去貌似不存在的路,也是新的时代下,发展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

它需要创造性和智慧,但首先需要对关系的信仰:

每当你考虑到底让A听B的,还是B听A的,你必须相信:存在这样一条路,让A和B同时满足。

什么叫同时满足?

满足,字面意思就是我的需要被看到了,实现了。

但是我们真正得到满足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哪怕在亲密关系里。

因为我们总有一个情不自禁的假设,叫做:满足,就等于要别人为我让步。

很多人理解的满足,其实是强制。

比如说,当我需要安静的时候,我要怎么才能满足?

很多人会自动把它理解为:让别人闭嘴。

那么它就会和别人的利益造成冲突,别人也不会配合。

实际上呢?不只这一种满足方法:你可以把门关上,可以出门去图书馆,你可以用降噪耳塞。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实现你的需求,不是非得要别人为你让步。

前面这对异地恋的男女朋友,他们需要的其实是,我不想每次都去对方的城市找他/她。

但是他们自动把它变成了:我希望对方每次都主动来我的城市。

这样一来,事情当然就变得很复杂。

毕竟我们没有权力要求别人做什么。

那么有人就会走另外一个极端,不要求,那我就妥协。

让我的需求常年处在一个不被满足的状态。

所以很多人在婚姻里面很多年,一直觉得很委屈,总觉得不如自己一个人生活自在。


Part.3

这种心态在中国可能更常见,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克制的。

很多时候,我们把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件事看成是自私的,不道德的。

甚至「有需要」这件事本身,我们都不能大方承认,觉得我有很多奇奇怪怪的需求,是不是我有问题。

有人特别需要被赞美,他说的话只要有反对意见,他就会很生气。

有人特别不想做家务,给他分配家务就会情绪暴躁。

有人做完爱之后,喜欢保持一点距离,不想有太亲密的身体接触。

有人特别害怕寂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

有人希望自己可以和对方一起说些傻话,越傻,他觉得越安全。

你听到这些描述,怎么想?你觉得这些人自私吗?

不要这样想。

这些都是正常的需要,你可能没有,但是你也会有你的奇奇怪怪的需要。

它们存在,就值得找到一种方式被满足。

不需要加以评判,觉得不应该有这些需要——这是一种过时的教育:不提要求的孩子,爸爸妈妈才会夸懂事。

但我们是在亲密关系里,是在你最亲近的人面前。

如果这时候,你还需要隐藏自己,那么,亲密在哪里呢?

我讲的第三条路,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每一个需求做到:

不强制,不委屈,不评判。

不强制,是说你不能强迫别人按你的要求来。


不委屈,是说你可以坚持要你想要的东西。

两句话,乍一听有点自相矛盾,但你要相信,它们是可以同时成立的:

想说什么,你就说,同时你并不强迫对方去听。


想做什么你就做,同时并不要求对方必须接受。

你要相信亲密关系可以包容一个真正的你。

如果对方也这样想,这样做,你们两个人就做到了同时满足,也就是走上「第三条路」。

是不是很简单?

Part.4


当你具有了这个思考方式,再回想你在关系里的冲突,有时候会觉得很恍惚:

当初到底是在吵什么?

我做伴侣咨询的时候,经常有这种感觉。每次他们都希望我给出一个评判,谁是对的,谁应该被支持。

可是我会想:他们到底是在吵什么?

我对妻子说:你想要这个,可以啊。


丈夫一听就急了:为什么不能是那个。


我说:也可以啊。

他们以为我在开玩笑:总不可能两个都可以吧?
我说,当然是可以的。

他们说,那你做咨询也太简单了。

可是,真相就是简单到难以相信。

丈夫想看球赛,老婆想看韩剧,两个人各看各的啊,一个看电视,一个看iPad,不就完了吗。

他们说,我们想一起看。

也可以啊,一起坐沙发上,老婆靠在老公身上,各看各的。不是也很温馨,很亲密吗?谁都不会委屈。

有一位丈夫,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不被打扰。但他老婆又很黏人,他们总是吵架。

我说你看书的时候,让老婆呆在旁边,不说话,行不行?


老公还没说话。老婆就说,我受不了,我会忍不住发出声音。

我问,为什么?


老婆说,我要确认他还爱我。

我说,好吧,你怎么样才能确认?

老婆还在想,老公就说,我给你捶捶背捏捏肩,再一起吃块蛋糕,你会确认吗?


老婆很开心,说下次如果你这样做,我保证像猫咪一样,安安静静陪你呆着。

你看,这不就解决了吗?

还有一对夫妻也是经常吵架。丈夫喜欢把东西到处乱扔,妻子又很爱整洁。

我说你们可以有一半的房间乱扔东西,另一半的房间保持整洁,两个人都满意。

他们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丈夫发现,他乱扔东西的房间越来越像是他童年时期的记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怀念小时候。

他带老婆一起回了趟小时候的家,拍了些照片。把照片带回家贴在墙上,后来再也没有乱扔过东西。


Part.5

在过去的观念里,我们常常看不到第三条路的存在。

看不到,是因为我们从前就没有往那个方向看过。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实在太容易了,以至于很多人就停在这里。

满足我,就等于伤害你。


照顾你,就等于要我自己受委屈。

这是把亲密关系看得太沉重,太忍辱负重了。

新时代的亲密,是独立和轻松的。

 
你就想:「我结婚就是要活得爽,不然还不如单身!」
 
越坚持这样想,越可以打破惯性的思维。
 
然后你会发现,两个人都活得爽,两个人才可以更亲密。
 
很多夫妻都说,当他们有一天意识到没有必要去争输赢,而是两个人都被满足的时候,他们的关系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独立带来了平等。


平等,就会有相互的欣赏和包容。
 
在这方面,我见过太多的创意。
 
有人通过轮流值班,单号听我的,双号听你的。
 
有人通过分工,有人通过划拳,还有人搞拍卖,谁出更多的钱就听谁的。
 
可能你觉得很奇怪,但是他们喜欢,每一对伴侣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
 
放轻松,你们不是在搞政治,你们是在玩游戏。
 
玩得开心就继续玩,玩不开心就换一个玩法。
 
就算你们暂时没找到这样的玩法,也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的错。
 
带着不评判的心,祝你们在强制和委屈之外,发现第三条路。
 
这一讲到这里,本来就应该结束了。

Part.6

可是我还想讲一个故事。

我在每个地方都要讲这个故事,它和亲密关系看上去没关系,但是它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我希望这个故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第三条路究竟长什么样。

这个故事来自一本英国小说。

主角是一个自闭症的男孩,他对于和别人有身体的接触是非常害怕的。

他不喜欢拥抱,他的父母甚至都不能抱他。

这是他的特点,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症状。

这个症状会让他跟别人建立关系很困难。

可是他的父母接受了这一点。

同时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信号,就是每次见面的时候,张开手掌,用五个指尖跟孩子的指尖轻轻触碰一下,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爱你」。

这是属于他们的亲密。

我特别喜欢这个细节。它跟我想表达的第三条路是一个意思。

既不是非要抱着孩子,也不是从此保持距离,更不会评判:「别人为什么都可以拥抱,就你不行?」

他是独一无二的,你也是。

人们可以创造这样或者那样的办法,让每个独一无二的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联结。

祝你和你爱的人,也可以指尖相触,心有灵犀。

— E N D —

今日荐读

限制级:给已婚女人和未婚女人的八条建议(2)

婚外情的本质 :不止源于性、爱、色

作者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本文原标题《这是男女之间最不该忌讳的敏感场面》。

精选留言
  •  71
    豁然开朗 啥事情不是非要争个是非对错的 努力寻求第三条路 皆大欢喜
  •  37
    很容易,又被忽略的道理!我们往往陷在非此即彼的黑白分明的世界里纠结抗争,其实,旁边处处是出路,条条有风景。
  •  32
    感谢这篇文章,思维开阔了,举一反三,知道如何应对冲突的第三条路了,开心
  •  24
    这篇看的很舒服,我所认定的亲密关系就是不强求,轻松的方法,我的想法你不一定认同但不需要强行改变,当然你的也一样,能完成这种相处模式的前提是互相尊重,要知道有的人从来不肯妥协一丝一毫
  •  18
    俗称双赢 比干仗干到恼羞成怒有智慧多了
  •  1
    提问:一个特别爱喝酒 不喝醉不回家 一个认为对方身体非常重要 加上以前生病住院过,所以 请问 这样怎么平衡?
     14
    喝酒这种事,而且还是不喝醉不回家,这已经不是文章中所列举的情况呢,遵循第三条路时,还是应该设置前提,比如赌博、烂酒就没有满足第三条路的前提
  •  14
    是的,当初我和男朋友也吵得不可开交,他到处乱扔东西,我就是个陀螺,到处跟他收拾,后来,我让他:在你自己的房间,那是你的地盘,共用的空间你都要尽量保持整洁,我也会适时整理,现在,能共存了
  •  11
    变通折中主义,感觉任何关系都适用呢。受教了!不过前提是彼此都想要维系关系,太自私的人也不愿意吧。
  •  11
    是的,亲密关系,就是两个人相处起来都舒服的关系,第三条路,也可以让互相得到彼此的满足,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  7
    好像在走第三条路,好像又不是。摸索中。。。。。。
  •  6
    委屈的时候,极度渴望强势掌控局面。经过一些事情之后局面扭转,掌握了主动权,对方妥协,赢了这局,可对方的心已出局。输赢不是目的,保持亲密的关系才是。
  •  4
    太喜欢最后故事中的“第三条路”了!
  •  3
    第三选择,创造力共求发展。
  •  3
    好看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这么多委屈白受了
  •  3
    满满的系统观,点赞李老师
  •  2
    学到了,以后遇到矛盾的时候想想第三条路是什么。这个方法真是非常有智慧。
  •  2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呀!看第一个案例即刻就想到为什么不找一个中间区域的城市,也见面了也旅游了,多好!但是,我发现,想找一个跟我目标一致的伴侣挺难的。单说,不评判这三个字,是需要一些见识和胸襟才行的。光我自己这么想不够,转给他,从洗脑开始。
  •  2
    武志红和拾一我每天必看
  •  1
    十一,最后的小故事我看了好感动哦,谢谢你的分享!
  •  1
    顿悟的感觉,小本本记下来!
  •  
    我是非要对方按照我的思想去生活的人!所以经常生气
  •  
    心有灵犀一点通是高级境界,只有最赋深情的两人才能达到的...
  •  
    好文,豁然开朗谢谢分享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