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拾一 LUSHIYI
《周末话题:哪种女人最容易让人有感觉?》
Part.1
周末写一篇随笔吧。
我喜欢读书的女人,一个长期阅读的人和长期不阅读的人,从谈吐和气质上有很大的区别。
在阅读圈里,有个很微妙的观点,若一个人发表看法时,总是以“简单来说、说白了”去开头,很大程度上她不是一个丰富的人。
经常有读者让我推荐图书,当你不知道该看什么书的时候,可能很多书都适合你。
Part.2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经历,以前觉得书里说的什么都对,读着读着,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认为书里也不全对,但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再阅读一段时间后,想法更系统了,也有了“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臭苗头。这个阶段一过,又有了阅读的敬畏性。
我学着从一个“评价”的角度,转化为“分析”的角度。写文章时避免被杠,我总会提醒一句话:有用拿走,无用放下。
但这种阅读方式,其实并不高级。你认为有用的不一定会一直有用,你认为没用的,也不一定会一直没用。
阅读像食疗,需要营养均衡。去分析你认为“没用”的知识,这是一种超脱了阅读之外的阅读。
同样一本书,同样一篇文,有人得到的多,有人拿到的少,这就是阅读方式、理解程度、分析能力上的差别。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很抗拒自己的内容让人阅读时能一目十行,这意味自己笔下写的每一个字,含金量都不高。
可含金量越高的文字,越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这又很大程度上,让文字变得晦涩起来。
在你阅读书籍时,若觉得晦涩,不是文字本身的错。是你的思考未曾跟上文字的节奏,因此它显得空泛且乏味。
我19岁时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之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让我那个年龄层的我很难读懂。
米拉昆德拉第一章以尼采讨论的“众劫回归”而展开自己的看法,当时阅读的感受是,字每一个我都认识,但凑在一起,怎么就那么难理解呢?
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但还是读不懂,不是我的方式不对,是我的认知不够,还达不到去阅读这本书的门槛。
仅仅是一本我没有读懂的书,也让19岁的我明白且切身体会到一切没有实力的想法,都是做白日梦。
这个道理直到今天我还在用,在生活、感情、事业里……我总会待价而沽自己。门槛,是《生命之不能承受之轻》教会我的第一个道理。
时至今日,我也经常会翻翻这本书。仅仅是前面一两章,每一次看都有截然不同的领悟。
哲学空泛之处在于,你不关注也没事。它伟大的地方在于,只要你关注,它妈的居然很百搭,适用于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Part.3
字数有限,我就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前面两章——
所谓“众劫回归”,就是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再次重演,甚至无休止地重复下去,这癫狂的概念意味着什么?
第一次赚到一万块钱,你很高兴。可日复一日的重复下去,赚钱的趣味就没有了。
不要认为只要每天能赚,你就一直开心。你是以没有赚的立场在说这句话,真这么赚了,立场也就不同了。
就跟闹饥荒一样,每顿能吃上白米饭得多幸福呀,可我们顿顿都能吃上后,白米饭的满足就没有了,甚至现在还会为了身材而节食。这是在饥荒年代,不敢想象的事。
你第一次跟喜欢的人睡觉,你很满足。可月复一月的重复下去,你的满足也没有了。
你第一次受伤,很痛苦。可年复一年的受伤下去,你就不觉得是伤了。
哲学洞悉了万事万物的合理性生命周期,你的快乐和悲伤也有生命周期。
Part.4
拿爱情来说吧,不管你认为它可以永远令你快乐,还是它永远令你悲伤;永远令你怀疑,还是永远令你相信,都不会存在。
你有爱情了,你在笑,不要以为能笑到最后。你失去爱情了,你在哭,也别以为你会哭到最后。
从这个层面来讲,哲学令人豁达。
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人一件事,只出现一次,同样等于没有分量。
只有一次赚到一万块钱,那么这一万也没分量。只有一次自信,也等于这自信无足轻重。
你受过一次伤,但这种伤再也不会回来,那么这伤同样没必要耿耿于怀。
作者还用法国大ge命举例,如果这次ge命无休止地演绎下去,那法国历史学家就不会对罗伯斯庇尔感到那么自豪了。
正因为他们经历的事只有一次,没有无限重复。
有些人有些事只能在你的生命里出现一次,你忘不掉放不下,本质上你低迷的情绪是在跟他们的生命周期作对。
爱情,若能反反复复得到,则跟鸿毛一样轻微。失去的人,可以不断地回来,那么曾经也就不那么重要。
我们因为爱情转眼即逝,而难过。但恰恰是因为它转眼即逝,不能无次数地回归,又有什么必要去较劲短暂性的东西?
可若爱情能够日复一日地循环,如此轻易,那它又有什么追求的必要?
这本书令人回味的地方在于,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也许下次再看,我得出的想法又不一样了。
可能你现在看,想法与我不同,也许他现在看,想法又与你不同。
这就是哲学。它的所有结构,不是让人判定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偶尔我跟朋友讨论哲学时,有人说人家讲的不是你那个意思。
我就没有兴趣跟她聊下去了,这就是读死书和活书的区别。哲学的用途是让人衍生和想象,而不是照搬或琢磨作者的想法。
它跟观点分析类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就连哲学家都经常在自己的哲学里,重新衍生新的哲学。
Part.5
很多人夸大了阅读的快乐,这也能理解,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了“阅读令我快乐”的刻板思维。
阅读不一定是快乐的,它还会令人悲伤、愤怒、迷茫。甚至有时它还像数学题,它看得懂你,你看不懂它。
一切以学习和丰富为导向的阅读,都是辛苦的,这种苦恼类似于小时候我们上课时的苦恼。
克服这种苦恼,用心听课的孩子成了尖子,用心阅读的大人成了精英。
但阅读只是阅读,它影响你的思维,无法代替你的行为。懂得再多,若不落到实处,等于你白读。
但思维的提升又可以支配你的行为。你在一本书里获得了奋斗的动力,这种思维的转化会让大脑给行为发出指令,让你坚持。
如果说,前者的学习是为了让大脑支配行为。那么不学习,就是被行为支配大脑。
谁更有优势,一目了然。阅读不仅限于书,还包括读人读事。读书是让你知其然,读人读事是让你在其然上知其所以然。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下次跟大家聊一聊古诗词吧,我也很喜欢,它是特别具有美感的语言表达形式。
有: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的豪迈;
也有:
“不信但看筳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现实;
同样有: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浪漫;
还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悲戚。
愿每一个女人腹有诗书气自华,都能从阅读中寻找到人而为人的最高力量。
— E N D —
今日荐读
原创不易,打赏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