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下的帝国富商,和,抗疫国士 | 万小刀

2020-01-30
当下疫情严峻复杂,各地启动应急措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历史总在重演,破晓总在前方。
 
百年前,爆发于动荡年间的瘟疫,记载了一些政局和抗疫往事,供时人明志鉴今。
 
一、
 
1855年(咸丰五年),中国云南发生大型鼠疫。当时昆明的人口有数万人,半数死亡。田地荒芜,耕种无人。
             
同年,广东中山市的一个富庶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婴,取名刘学询。
 
1879年,24岁的刘学询,中了举人,7年后又考中进士,作为候补官员待业上任。结果数年无果,刘学询无奈下海经商,包办了“闱姓”彩票。这是一种以猜科举考试中榜者名字的博彩业,清末盛行于两广地区。
 
1893年,39岁的刘学询早已将进士的美誉抛诸脑后,通过博彩业大获其益,富可敌国,黑、白、红三道通吃。平日里,刘学询喜欢结交江湖名士,和同为香山人氏的孙中山尤为亲密。
       

刘学询和孙中山

期间,中国内外战争接连不断,引发大规模人口流窜,瘟疫断断续续地在全国大面积蔓延。经过近30年的蛰伏,于1894年在广东爆发。
 
阳春3月,广州王姓将军府内,一位女眷的大腿根长了个核,高烧不退,脉博跳动频繁,身上起了很多瘀斑。西洋医生看过后确诊为鼠疫,这是广州第一个被记载的鼠疫病例。
 
幸运的是,这名女子居然活下来了。不幸的是,鼠疫已在广州西关一带蔓延。其实早在两年前,广州已出现鼠疫流行的迹象,但致命程度较轻,传染规模不大,并未引起重视。
 
这次的西关鼠疫,城西医生照例在毫无防护措施下出诊,结果被感染,一夜之间夺去生命。连办丧事的亲人,也相继感染而亡。衙门的人来了解情况,也不能幸免,多名兵役和一名官员相继毙命。
 
医生不敢上门,衙门也忌惮不已,鼠疫的传播更加猖獗。人烟密集的西关遍地都是病人,一条小小的居民巷,本来住家不多,一下子死了几十号人。传播速度之快,令人不寒而栗。
 
鼠疫在肆虐,街市冷清,满城凄凉,只有棺材铺生意最好,2个月售出6万件。而旁边的药店却少人光顾,因为鼠疫夺命速度太快,人们还来不及求医问诊,就暴毙归西了。满城无助的百姓只得在恐怖瘟疫里苦苦煎熬。
 
二、
 
而当年正逢慈禧60大寿,各地忙于筹办礼品,给老佛爷进贡祝寿。广州官府担心此刻上报疫情会扫了慈禧的兴致,不利仕途。更何况云南的鼠疫都闹了几十年,也没见朝廷怎么着急,再加上战乱不断,军机大事朝廷都有些操心不过来。
     
一番权衡后,广州地方官府决定自行治疫。先命令军队暂停操练,安排兵丁多扫几遍大街,在公共场所点香去秽气。采取一些隔离措施,禁止疫区的人擅自流动。
 
但疫情汹汹,这些措施于事无补。
 
眼见官府指望不上,市民只好把希望寄托于鬼神。一边安抚小鬼,请来和尚道士讲经做法,超度亡魂。一边敬供神灵,抬着洪圣大王和各路神像上街巡游。
       
可是,鼠疫不仅没给神佛一点面子,还因人群大面积流动,加速了传播速度,不停有人被传染,十室九丧,几乎家家都在办丧事。甚至,一些还没断气的病人被抬到西门外的护城河畔,凄风苦雨,生死无处,不忍目睹!
       
在满城的绝望和恐慌中,也有一些仁人志士站出来慰籍民心。
 
40岁的刘学询受孙中山的思想影响,忧虑时局,同情百姓疾苦,出资在黄沙设立了养病施医所,为一些无家可归的重症染疫者提供栖身之地,不至于横尸街头,无人收殓。
             
还联合当地的士绅富商,在西门外盖起一处平房,为病者提供药物食物,请来医生诊治,称之为“方便医院”(现市一医院前身)。
             
官府在公共医疗上毫无作为,治病救人就全靠民间行医者了。彼时西医并未普及,盛行的是中医郎中。
 
当时的伤寒派医家谭星缘、黎庇留、易巨荪组成临时救护队,攻研疫情。中医的优点是历代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很快就在古典医著《金匮要略》中找到希望,认为鼠疫的表现与书中说的“阴阳毒”有相似之处,于是采用书中“升麻鳖甲汤”的方子,制成汤散,大面积分发给患者,救活了很多病人。
 
名医梁龙章则自创了“易数运气方论”,在各善堂行医,也使不少人绝处逢生。还有温病派医家李朝栋取法江南杨粟山《伤寒温疫条辨》依方治疗,颇有成效。
 
不过,零星的社会温暖终归改变不了10万人殒命的残酷现实,没有专业医疗队伍和公共卫生政策,导致防疫不力,疫情迅速向周边城市大面积扩散。
 
三、
 
鼠疫于5月蔓延至香港,主要在香港的太平山区华人劳工间流行,地狭人稠的太平山街区,给鼠疫的传播带来便利条件。导致2千多人丧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离香港,至今仍是香港的“风土病”。
              
面对疫情,港英政府采取了强硬的公共防疫措施,迅速制定了《香港治疫章程》,概括为四点,即搜查、隔离、清洁与消毒:防疫机构逐户勘察;一旦有人染疫,迅速隔离;室内与公共场所严格消毒;海关推行严格检疫。
 
随着防疫机构对太平山屋宇的搜检深入,一车车的污秽之物被曝光于众,数量之多,令人刮目。
      
港英殖民政府认定如此污秽不堪之地,是疫情源头。于8月份,强行将太平山区一带的房屋尽数夷平。
              
一个月后,鼠疫突然大面积消失。
 
广州城内纷纷效仿港英政府的防疫措施,刘学询和一帮富商们又推行“有奖缉拿死鼠”活动,但凡有人交上死鼠,即出资购买,杜绝传播瘟疫的元凶。
 
市民为此掘地三尺,搜罗死鼠。这番操作起到的防疫效果不好说,但以刘学询为首的这帮富商出资出力,的确温暖人心。
 
刘学询一生对孙中山革命的倾囊资助也改写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94年的鼠疫同样改写了人类瘟疫史,殃及中国多个省份,造成中国300多万人口的损失,传至香港后,经过航海交通,散布到全球大陆,波及亚、欧、美、非四个洲的77个港口60多个国家。
 
史称“第三次流行鼠疫”。
  
四、
 
随后,世界鼠疫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一位是施肇基,生于1877年。
 
1893年,16岁的施肇基赴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同年,抱着“雪耻图强”的求学动力,带职在美国学习。9年后,25岁的施肇基获康奈尔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在清廷外务部任职。
 
另一位是伍连德,生于1879年。
 
1896年,17 岁的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7年间,就拿到剑桥大学 5 个学位(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
 
1904年,25岁的伍连德学有所成后,回到马来西亚开办了一间私人诊所,乐施好善,救治百姓民众。
 
1905年,28岁的施肇基出洋考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与26岁的伍连德相识。二人志趣相同,抱负远大,忧国忧民。
 
身为南洋华侨的伍连德医生,在与施肇基的交往中,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加深了他的拳拳赤子之情。
       
伍连德和施肇基
 
施肇基认为伍连德是一个可堪大用之材,在他的力荐邀请下,1907年,28岁的伍连德回国任教,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彼时的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下,摇摇欲坠,气数将尽。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中国领土,东北三省已沦为日本与沙俄的殖民地。
 
俄国人钟爱各类动物皮毛制作的服饰用于御寒,旱獭主要栖息在寒冷的西伯利亚,自然没逃脱被制成毛大衣的下场,栖息之地被捕猎者四处围攻,活捉生剖制成毛皮。因于人力不足,俄国召募了大量闯东关的中国劳工。
 
旱獭又称土拨鼠,虽是珍贵的的毛皮动物,却携带致命的鼠疫杆菌。 
             
 
残忍杀戮必遭反噬,一场空前的恐怖灾难悄悄来临了!
 
五、
 
1910年10月,沙俄境内一处制作旱獭毛皮的工棚内,突然有7名中国劳工暴毙。俄国人查不出死因,干脆一把火烧了工棚,把剩余的两名染病劳工撵回中国境内。
 
两名中国劳工一路风尘仆仆,抵达中俄边境的城市满州里,住宿在一家旅店里。次日,店家发现两人已暴毙,死的还有同院的两名其它房客。四人死前症状一致:发烧、咳嗽、吐血。
 
官府根据症状初步诊断为鼠疫,这是10月26日满州里记载的第一例鼠疫病例。
 
随后,疫情沿着东北铁路,横扫东北平原,波及河北、山东、辽宁。
 
仅仅7日,长春和沈阳均被疫情沦陷。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傅家甸,已有上千人因感染而死亡。
              
大清朝野震惊。虽说彼时几乎“无年不疫”,但此次疫区与京城近在咫尺。一旦东北扛不住,这个恶魔就将狞笑着扑向紫禁城。
 
在如此恐怖现实面前,长期腿软的大清朝,终于破天荒地硬气了一回,顶住各国外交使团的频频施压,布置防疫工作。
 
33岁的施肇基挺身而出,请求担任防疫大臣。
 
施肇基在当上了防疫大臣后,遍邀名医去东北主持防疫工作,但是均遭到了婉拒。只有当年由他力荐回国的伍连德毫不犹豫地担下重任。
 
1910年12月24日,31岁的伍连德带着自己的助手和学生,迎着汹涌的逃难人潮,直抵瘟疫的重灾区:傅家甸!
 
11月初,傅家甸每天还只是一两例新增疫情,至12月中旬每天增至十例,到了12月下旬增至数百例。
 
由于传染人数急剧增加,当地检疫人员不足,临时征集来的工作者缺乏防疫知识,对自我防护动作置若罔闻,致使不少医务人员也被相继传染。
 
当伍连德深夜抵达时,傅家甸俨然一座被瘟疫统治的死城。
             
而当地行政长官对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更是怕麻烦不肯配合。把伍连德一行人晾在一边,毫不重视。药品也毫无储备,伍连德仅靠自已携带的部分药物主持防疫工作。
 
更艰难的是,当时在东北的话事人,并不是中国,而是日本和俄国。想要开展防疫工作,必须争取这两国政府的支持。
 
日、俄两国为了争取防疫权,分别派了防疫医学专家过来,对代表中国的伍连德医生非常藐视。日本派来的专家是鼠疫杆菌鼻祖北里柴三郎教授的得意门生,他在伍连德到来之前,已解剖数百只老鼠,但并没有发现鼠疫杆菌。于是坚定认为此次流行的瘟疫并不是鼠疫。
             
为了探得瘟疫真相,伍连德决定对死亡的人体进行解剖。
 
当时中国对现代医学完全是一片蒙昧状态。旧时观念中,解剖尸体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不但面临着社会风俗的压力,法律更是不允许,一旦曝光必然重罪。
 
巧的是,3日后,一名与当地人通婚的日本女人死于瘟疫,于是伍连德不顾感染危险和世俗压力,偷偷解剖了死者。
 
伍连德在死者体内发现了鼠疫杆菌,且是鼠疫中最凶残的“肺鼠疫”。
            
 
此时,伍连德对“鼠疫源于鼠传染人”的普遍认知产生了怀疑。
 
一是东北当时的气温零下数十度,老鼠都在冬眠,根本不会大规模地乱串,疫源减少,可疫情却还在不断加重。
 
二是傅家甸的民居房低矮肮脏,冬天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室内一人染病很快即感染全家。
 
于是伍连德大胆推测:“肺鼠疫”是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呼吸和唾液进行传染的。
 
当时正值年关,大规模的春节返乡潮刚刚开始,庞大的返乡人群夹杂着不少鼠疫感染者,如果扩散至全中国,必将是世界性灾难。
 
伍连德立即向清政府发去电文,报告此事,并且提出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东北交通,防止瘟疫蔓延;对疫区进行隔离;增派援助医生。
六、
 
1911年1月2日,来了一位履历无比炫目的增援者,中国医学最高学府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斯尼。
 
45岁的梅斯尼极其傲慢,不仅推翻伍连德的“鼠疫可人传人”的结论,甚至还要与伍连德抢夺防疫控制权。
 
的确,在那个洋医拥有至高话语权的年代,伍连德的结论是石破天荒是第一次,也是大大有悖世界主流医学界的。
 
梅斯尼依旧按照传统鼠疫开展工作,认为对抗鼠疫非常简单,就是灭鼠!什么隔离检查都是多余的,利用自己的官职极力阻扰伍连德。
 
无人信,无人服,最有效的隔离工作举步维艰,鼠疫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每日飙升,每一天都有医护人员殉职,大家的信心都动摇了。伍连德陷入了绝境,向施肇基求救,上奏清廷,要求按照自己的防疫计划开展工作,却未有音讯。
 
历史在此刻展现了它的黑色幽默。
 
1911年1月5日,梅斯尼去现场查看病人,为防止与老鼠接触,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胶皮手套。
 
但是,他没有戴口罩。
 
三天后,梅斯尼开始出现低热,头痛,发烧。随后,病情加重,并大量咳血。俄方医院在他的血液中检测出鼠疫杆菌。
 
1911年1月11日,梅斯尼死于鼠疫。
 
梅斯尼之死震惊了朝野上下,以及在哈尔滨的各国使馆。医学界也为之震惊,开始相信伍连德提出的“鼠疫可人传人”的结论。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逃回了关内,鼠疫已开始蔓延散开。在死亡的恐慌下,穷途末路的清政府批准了施肇基的奏折,一切听伍连德的,提供物力财力支援,并抽调了大量医防人员陆续前往疫区。
 
在施肇基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伍连德拿出和死神赛跑的胆气,对哈尔滨进行全面布控。
 
先是推翻了之前所有愚蠢的防疫措施;再对市内所有的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对有可能接触病人者,必须呆在家里自行隔离;所有车辆人员出入都有军警检查,发现病人立刻隔离。
             
重灾区的傅家甸被分为4个隔离区,不同区域的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白、红、黄、蓝4种证章。各区居民只可在本区范围内活动,要去别的区域,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
 
治疗方面。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疑似病房”的提法是伍连德首创的,直到现代仍在沿用。
             
因物资缺乏,口罩库存很快告罄,为了杜绝人传人,伍连德设计了一款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患的呼吸和唾液传染,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后人称之“伍氏口罩”,经改良后沿用至今。 
             
阻断交通的措施也被逐步实施。
 
1911年1月13日,清政府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这是东北入关的必经地,凡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在此停留观察5日,连清政府皇室人员也不例外。
 
经过交涉,日、俄两国控制的东北铁路也先后停驶,至此,关内外的交通基本停顿下来。120节火车车厢也被暂作为临时隔离营。
             
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杀伐决断之下,传染的三大要素中,已经控制了“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而“传染源头”的土拨鼠在冬日里并不多见了。
 
在人们心中,征服鼠疫,指日可待。
 
蹊跷的是,疫情并没有得到遏制,每天的死亡人数,不减反增,狂飙上升。所有人都疑惑不已,防疫工作陷入恐慌和绝境中。
 
七、
 
当伍连德在傅家甸坟场上看到横尸遍野的场景后,再次大胆推测出,最大的传染源就是那些死尸,因为鼠疫杆菌可以在尸身上存活很久。
             
由于死亡人数过多,且冬天木材紧缺,大量死者没有棺木安置。寒冷的气温下,土地冻得比铁硬,更是无力掩埋。于是这些已经腐烂和新近死去的无数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街道中,被曝尸于荒野中,成为疫情最大的传染源, 
 
眼下办法只有一个:烧!伍连德赶紧向清政府上奏提议。
 
但是中国人历来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伍连德的提议违背的是几千年的伦理道德,掀起了轩然大波。
 
幸运的是,他的身后,始终站着友人施肇基。施肇基靠着自己老练圆滑的政治技巧,成功说服了清政府,颁布圣旨,支持将弃尸进行火葬。伍连德接到圣旨后,要求当地文武官员全数到场。
 
1911年1月30日,大年三十。傅家甸毫无过年气氛,二千多具尸体被烧上煤油,分批有序进行焚烧。当地官员和大量围观群众,集体目睹了这次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火化事件。
             
这个有悖伦理的焚尸行动,终于打开了关键突破口,傅家甸一直飙升的死亡人数,破天荒地下降了。
 
随后,其它疫区纷纷效仿,整个东北大地,烈火陆续燃起,大批的尸体被进行火化,甚至还有已经下葬的疫尸,被挖掘出来再进行焚烧。死者生前接触过的家具、生活用品也一并焚烧了。
 
曾经如死亡地狱的东北大地,随着熊熊烈火,在全球的焦灼目光下复燃了。
 
1911年2月20日,所有采取措施的疫区,死亡人数全部下降,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伍德仁缓缓地松了一口气。
 
这场吞噬 6 万余条生命的大瘟疫,终于要输了!
 
在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 67 天。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之后数日,均无死亡及感染。然后是长春沈阳各地,也先后消灭了疫情威胁。
 
3月1日,零点钟声过后,伍连德宣布,解除了疫区的隔离。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活下来的人们放起了鞭炮。
 
这次鼠疫行动中,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2943 名,其中297 人殉职,包括梅斯尼医生。此刻,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大厦将倾,张作霖还在奉天镇压革命党人,后被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他有一位11岁的儿子,名叫张学良。
 
八、
 
鼠疫结束后,伍连德在世界鼠疫研究大会上被评为“鼠疫斗士”的称号,名扬全球。
 
但是,伍连德没有在荣誉中陶醉,他敏锐地意识到大鼠疫还会卷土重来。他谢绝了民国政府的高官厚禄,重返北满创建“东北防疫总处”,牢牢守在北疆锻造防疫盾牌,一守就是十年。
 
1920年,张学良19岁的时候,大鼠疫在预料中卷土重来,伍连德十年磨剑,一朝治疫,将疫情彻底消灭在北满,哈尔滨以南几乎未受波及。
由于防疫及时,鼠疫的隐患被消除,这一波持续十年的鼠疫至此终结。
 
抗疫战斗中依然有牺牲,伍连德的助手阮德毛医生于1921年2月殉职。伍连德也经历丧子之痛,三子于六个月时在天津去世,当时他正在西伯利亚调查鼠疫。
       
东北王张作霖对伍连德博士极为尊敬,1926年,张作霖请伍连德在哈尔滨成立医科专门学校——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伍连德担任首任校长,逐步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也为东北培养了无数医学人才。
抗日爆发后,烽火连天,颠沛流离的伍连德举家返回马来西亚,继续经营私人诊所,此后的岁月行医济世,救人无数。
 
1960年1月21日,“鼠疫斗士”伍连德因心脏病突发病故,享年81岁。
 
他的挚友施肇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赴美,1958年1月3日,病逝于美国,享年81岁。
 
九、
 
每逢瘟疫流行,必由一些“蠢人”引发。
 
传有一轶闻,一位姓陈的妇女,非常嗜好“乌豆煲老鼠”,认为此有滋阴旺阳之效。为此特意养了一只猫,专捉老鼠当菜饵。
 
一日,这猫抓来一只死鼠,陈氏剥了鼠皮下锅煲乌豆,一锅下肚后,腹痛难忍,当晚就暴亡,死状可怖。
 
这样的“蠢人”不止陈氏一个。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做不了霍乱时代的盖世英雄,但可以拒绝成为文明时代的霍乱罪人。
 
参考资料:
1. 广州日报:黑色1894 十万人死于鼠疫
2. 澎湃新闻:1894年香港鼠疫中的“太平山事件”
3. 凤凰周刊:100年前的东北大鼠疫,一位华侨拯救了千万人
4. 网易新闻:100 年前的东北大鼠疫,67 天消灭疫情的伍连德博士

精选留言
  • 34
    中医(传统医学)靠不住,要控制疫情必须靠现代医学
    474
    中医现在争议大,我不想掺和去争论。不过,我更愿意相信,中医的名声是被现在的庸医给败坏掉的,现在有很多好东西,一旦被骗子利用,就臭了,比如说区块链,都说是好概念,结果成为孙宇晨这类骗子的行骗工具。 中国五千年,不靠中医,生病和历次瘟疫,怎么能活到现在呢?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吧。
  • 281
    伍连德: 哈尔滨医科大学首任校长 北大人民医院首任院长 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主要倡导 者 中国公卫防疫事业的先驱…… ——真正的国士无双
  • 228
    这么好的题材,应该拍成纪录片或电影!
  • 169
    现今的富豪,都选择坐私人飞机跑国外去了
  • 82
    中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即使是西医也是有中医的影子
    160
    那位批中医的同志,已在评论区跟我理论,我立马认输。因为我懒得理论这个。我吃饱了撑着才去理论这个,我可没时间去研究中医,然后去跟他理论。存在几千年的东西,在他们那都是垃圾。中医里有庸医,也可能有糟粕,但是一无是处,我不信。其他人别找我理论,我蛋没闲得疼。
  • 40
    “但是,伍连德没有在荣誉中陶醉,他敏锐地意识到大鼠疫还会卷土重来。” 伍连德为什么判定鼠疫会再次爆发呢?
    107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猜是没有根治吧。非典和此次病毒,以后可能还会来。
  • 85
    还是老规矩三部曲,在看,已赏,已转发。 作为一个提前归队的小警一名,看了确实有感触。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你我做好本分就是最大的贡献了。中华民族之魂生生不息,多少苦难我们都过来了,这都不是事。
    44
    给你120个谢谢。
  • 25
    感觉张学良的出现是蹭热度的
    68
    张学良在本文只是个时间坐标,不然那个年代东北出这么大的事,他们父子俩不出现一下,搞得好像不真实似的。而且也会有读者疑惑,那时候张学良父子干嘛去了?
  • 68
    幸亏梅斯尼医生殉职了,灾难不是因为渺小,也不是因为无知,都是因为傲慢和私利!
  • 59
    想了六天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吃蝙蝠?答案终于找到了,滋阴旺阳
  • 52
    历史就是简单的重复,清末的东北鼠疫和现在的武汉肺炎何其相似,处理手法也是如出一辙,隔离,相信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获胜,只是美帝走狗别有用心的一些自媒体网络大V,,太坏了,
  • 49
    治疫的成功与时任东北总督锡良在行政方面迅速果断的支持与行动是分不开的,政府不是万能的,但在动员与应急管理上无人可以替代,也决定了成败的根本。
  • 47
    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曾经播出过哈尔滨鼠疫,伍校长的事迹也被详细阐述。
  • 43
    已转发朋友圈,感谢小刀!!!
    20
    那得我谢谢你呀。
  • 39
    在那个年代,判断是否人传人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勇气。为防疫事业做贡献的外国人也值得我们尊敬!
  • 18
    刀哥,老鼠好象不冬眠
    37
    咱们南方的不冬眠,北方的可能要吧哈哈。不然冰天雪地,不躲进洞里,会冻死的
  • 31
    历史是何其相似!
  • 28
    可以肯定的说,非典变种还会再来,下次不会要隔17年。
  • 11
    有个小问题,老鼠不冬眠,在北方冬天,躲在洞里不出来,但是不冬眠。
    24
    有资料说寒冷地区的老鼠会冬眠,不然呆在洞里睁着眼睛,有点像被自我隔离的我……
  • 22
    以为我们新中国没这样的人祸的可能,官僚学阀统统罚吃蝙蝠,滚出地球,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钟老这样品德的专家,看看钟老等第二批到武汉的专家队,都年纪那么大,身强力壮的专家的品德都团灭了,你们的论文粘着满满的国人的鲜血!
  • 21
    就算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灾难在中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也经历过五十多次了,这次的疫情不论是多么凶猛中国人民肯定会再次度过。虽然是从武汉开始传播,但是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可不管病毒是从哪儿开始的,只要它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就一定不会让它活着再出去。虽然会有一些趁乱想出名的人,不去理他就好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19
    前几天还满不在乎的,看完这篇文章才知道瘟疫的可怕!老实待在家里不为社会添乱也是一种善良。
  • 18
    抗日爆发后,烽火连天,颠沛流离的伍连德举家返回马来西亚,继续经营私人诊所,此后的岁月行医济世,救人无数。 1960年1月21日,“鼠疫斗士”伍连德因心脏病突发病故,享年81岁。 他的挚友施肇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赴美,1958年1月3日,病逝于美国,享年81岁。
  • 18
    救万民于疫病,真乃国士无双!可敬…
  • 11
    好文 全篇仿佛在影射着什么...
    17
    没有影射。。别想多了。。史实而已。
  • 16
    病毒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并不会因为不吃野味而消失。吃野味只不过增加了人类感染的风险跟机率。要做的只能是建立更完善有效的应对机制吧。
  • 16
    后人看今年,一定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年代,诸君,加油
  • 16
    还可以肯定地说,所有的呼吸道疾病(有咳嗽、喷嚏症状的)都可以人传人。
  • 16
    上小学的时候老鼠尾巴换小红花
  • 13
    多次疫情均来源于愚昧无知
  • 12
    国士无双伍连德 人类对大自然,必须抱有极大的敬畏
  • 10
    想不到你还能这些样有内涵的文章
  • 10
    侠之大者!
  • 9
    其实往历史的长河看,现在的我们已经是很幸福了,向逆行的医护人员致敬!
  • 8
    刀哥。转发朋友圈。刀哥出手,必属精典。响应号召不出门添乱,为了自己,也为家人。在家无聊可以看刀哥往期作品。
  • 7
    看文章的时候我实在好奇你的阅读量,想问问你平时的书单,没想到在文末特别给出了资料的出处。但是把所有的资料串联起来,给无知的民众上了一课,像是出自你口的故事,行云流水一般。真的感谢,在非常时期科普了鼠疫,我还一直认为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过这么严重的疫情。看了文章以后,才觉得是自己孤陋寡闻了,以前你公众号给我的印象是八卦写的好,今日刷新了我的认知。有空可否推一下你的书单,或者阅读资料之类,我太好奇了。
  • 6
    小刀,加油!我们一起推上去,让上面的话事人看到,以现在的疫情为终点,历史可以重演,悲剧不能重演!!!
    6
    这个故事写的人多,看到又如何呢,总之谢谢分享哈。
  • 6
    “但是,伍连德没有在荣誉中陶醉,他敏锐地意识到大鼠疫还会卷土重来。” 因为太阳底下无新事
  • 6
    咸丰五年,云南多地发生高度疑似鼠疫病例,最早发现病例在现在的剑川境内,往南传至全省,往北经鹤庆传至丽江,当时老百姓统称“痒子症”,不过昆明死亡人数并不多,澂江,江川一带死亡人数较多!
  • 6
    支持小刀!
  • 5
    有些人很奇怪,总是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其实对于患者来说,谁能用最有效、最快捷、最经济、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把病治好,谁就是好的。为什么非要对立起来呢?就算理论完全不同,治病的目的不是一样的吗?还是有人故意搞事情。
  • 5
    已转朋友圈
  • 5
    这个事件温兆伦拍了电视剧的
  • 5
    一座座无生机的城市或许是对那些狂热最最最的回应,,,此时此刻房住不炒来些入肉三分的政策该有多好,,,,,中华民族加油!湖北加油!武汉加油!
  • 4
    我是哈尔滨的,东北的老鼠是不冬眠的,经常在雪地上看到老鼠跑过的脚印,老鼠和松鼠一样会在秋天储存粮食过冬
  • 4
    小刀的文章总是那么耐看 一看开头以为像别的文章一样枯燥乏味 看不下去 没想到一口气看到了最后 点赞 打赏
  • 4
    谢刀哥,已转发!
  • 4
    你根本不是小刀 简直就是屠龙刀写作能力差点追上我了已转发朋友圈
  • 4
    很好!谢谢小刀
  • 4
    写的真好
  • 4
    真相最重要
  • 4
    名士名不虚传
  • 4
    先看了标题,还没来及看完就先点了再看
  • 4
    感谢刀兄的好文章!
  • 4
    已经有这个纪录片了
  • 2
    中医不等于传统医学,西医也不是现代医学。中医同样可以现代化
  • 1
    也可能是某药酒和某口服液把中药的名声给败坏了吧!
  • 1
    鼠疫精彩还请刀哥普及一下英国挖掘下水道防病的故事
  • 1
    讲一讲关于钟南山的家风吧
  • 1
    说实话。开始知道那些外逃的人员真的恨得牙根疼。后来了解些武汉的一些信息。虽然不赞同外逃。但是真心能理解些。 我们也许可以轻视自己生命,但是如果家人面临危险。恐怕很难做到道德。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