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七篇旧文 | 卢麒元

2020-02-02

​​目录

男人三错​2

君子不器​3

论培养​4

爱​4

不辖两部无以治天下​5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6

行者无状​9

男人三错

(2007-04-16)

男人最可恨的缺点就是没有立场。中国男人在这个问题上,比中国女人严重得多。中国的酱缸文化,腐蚀了中国男人骨骼,特别是小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小资们。他们的圆滑聪明统统是以放弃立场为代价的。若重道,应该和真理站在一起:若重义,应该与朋友站在一起;若重情,应该与爱人站在一起。遗憾的是,太多的男人喜欢蹲在墙上。上了墙的男人,再也不要立场了。永远是观众,从无责任,绝无压力,无需牺牲。他们对失败者指手划脚,貌似智者;他们对成功者大声喝彩,邀取赏银。中国的男人们,太像角斗场观众席上尖叫着的女人。难道裹脚布文化,不仅仅束缚了女人的脚,也束缚了男人的灵魂?没有立场,就没有原则,更没有责任,也很难称之为男人。这是中国男人的第一错。

  中国男人的第二错是缺乏勇气。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男人的集体羞耻,却没有多少男人耻之,还好意思挂在嘴上。四十万头猪,也很难在数日内集中杀光。中国的军人以十万计,集体缴械投降,排队进入操场,像参加嘉年华一般接受屠杀。为什麽会如此?中国的酱缸文化,不以怯懦为耻,甚至竟然溢美为智慧。中国的母亲,不会责备胆小的儿子;中国的妻子,不会抛弃胆小的丈夫;中国的孩子,不会蔑视胆小的父亲。于是,中国总是充满了阉党和戚党,中国总是不缺少软骨的爬虫类动物,无耻和谄媚变成了入世权谋,弯曲和柔软竟也成了中国的男性审美标准。大丈夫竟然能屈能伸,是怎样的屈和伸?三十六计,走竟然为上策,你走了,其他人怎麽办?中国的男人不太愿意为道义负责、为历史负责、为感情负责。没有勇气,自然谈不上信用。于是,就学会了哄骗、拖延、逃跑、投降。项羽式的不肯过江东,谭祠同式的慷慨赴死,鲁迅式的我以我血存轩辕,也就不会成为中国男人的主流。

  男人的第三错是没有境界。看到中国有权有钱男人的那副尊容,你会觉得可笑。一窝蜂地奔驰宝马、路易斯威登、劳力世、高尔夫。唯一缺的就是风骨。中国的思想界,早已经变成秀水街了。儒道释庸俗化为心灵鸡汤。中国男人绞尽脑汁用尽力气,不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想插几根漂亮的羽毛而已。有几根羽毛,就骄傲地翘起尾巴作旗杆。中国的媒体,真的好媚呀,充满了温情甜腻的男人孔雀舞。思想的深邃、艺术的深邃、科学的深邃,在中国的审美价值体系里,已经彻底被边缘化了。因为只有秀水街,要麽你买假大空,要麽你卖假大空,深邃没有市场,更没有价格。男人没有境界,就没有灵魂,就没有风骨,就没有个性,可是却比较容易获取权和钱。真是让中国女人为难。于是,中国有境界的女人大多数只好单身了。

  云杉,只能长在高山上。狗以巴草,才会长在池塘边。中国的农业文明太发达了,高山都变成了梯田,哪里还会有云杉?可是,狗以巴草搭不出大厦来。难道委屈我们的女人和孩子,统统弯曲着身子钻进这狗以巴草搭建的草棚吗?我有时真想改了‘男人’这个汉字,将上面这个田,变成一做山,或者变成一个天。

君子不器

(2018-09-29)

那一年,考上大学,辞别恩师。恩师送了四个字:君子不器。

父母都盼着孩子成器,还期待着成大器。圣人却说君子不器。何谓不器?如何不器?易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恩师的意思是,不能堕入形而下,为器所役。

工作了,人变得现实了。权是器,钱是器,升官发财则是成器。那时节,不器不行了,亲朋故旧拿着两把尺子在量,看你做了多大的官和赚了多少的钱。不器在社会上是没法混的,甚至无法获得起码的尊重。然而,成器了,主体性就弱了,灵性就消失了。更有甚者,为器所役,贪腐挥霍,堕落下去了。

不惑之后,慢慢品出恩师的深意。不器,是成器,而不拘于器,超越器的法执。不仅仅要超越名利的束缚,也要超越一切形而下的束缚,让思想自由的翱翔。再往后,则体会到不器既无形的境界了。放开上下左右好坏对错,正心以中,放心以空。至此,懂得不器与无器之别。器是动词,意思是不被一切世俗的规制和思想所奴役。而且,要唤醒主体性,以器顺天意而形天下。

圣人厉害。一句话,就筛出了君子,不器是君子的衡量标准。沉迷于器,虽成大器,而后必然堕落为小人。君子不器之后,还有一句话,君子不党。党,繁体字是黨,意指利益集团,也就是门阀和财阀之类。不器不党,真君子也。真君子,方为国家栋梁。有栋梁,才有大国崛起,能建文明之邦,可造人类共同体。

君子不器,则坚如金刚。恩师厚爱,期待我不为浊世所淹没,在喧嚣浮躁中做一个谦谦君子。恩师已逝,无以为报,谨以此文与天下朋友共勉。

论培养

(2011-01-07)

栋梁出于深山。天生天养。何须培养。

被培养而能存活者,必苟且于主人的荫蔽之下,无自性可言。

无自性,既无独立自主之个性,必然依附、逢迎、顺从,虽富贵而卑贱。小人富贵,君子必然困窘。君子困窘,国家必然孱弱。

设若刘备可以培养孔明,刘备只需在家生育既可,何须三顾茅庐。设若刘备不培养阿斗,蜀国以贤能者主之,三国之后未必是两晋。

不培养,才有机会选拔栋梁。

或有人说,不培养,无感情,何来忠贞?殊不知,忠不可培,贞更难养。君

子取义,必忠贞;小人贪财,必无信。阿斗既培且养久矣,一日降魏,竟乐不思蜀!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贵在遗世独立。遗世独立之君子,安能屈居被培养的樊笼之中?

培养一词,血统之论也。所培者,近土也;所养者,近亲也。近土者,乡也;近亲者,族也。培养的逻辑,小农意识尔。培养之论,可以持家,不足以谋国。

为政者,摒弃培养,求贤于野,可得君子。君子携手共治,可得共和。

培养之事,可以休矣!

(2006-08-14)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往往在具象的同时,蕴含着深邃的寓意。

你看爱字,那一“丿”是风,那“三点”是雨,我们生活在一个风风雨雨的世界里。可贵的是,在这风雨之下,有一个“凸宝盖”,它挡住外面的风雨,给身下的“友”幸福和温暖。

爱字的全部精神都凝结在这个“凸宝盖”上。

这是一个躬着身子站在风雨中的人,他(她)用脊梁遮挡着风雨,呵护着身下的“友”。躬着身子伫立的姿态一点也不浪漫,因为不知道需要这样坚持多久,只是艰难地伫立在风雨中。

这道弯曲的脊梁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道义感,责任感,牺牲精神。

这身下幸运的“友”,可以是孩子,可以是父母,可以是兄弟姐妹,可以是爱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祖国。繁体字的爱,宝盖之下有一个心,心有多大,爱就可以有多大。

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是不会轻易使用这个字的。你要预备下无尽的勇气、毅力和牺牲。也许,你要数十年躬身伫立在风雨中。

一个寻找爱的人,一定要找到那个“凸宝盖”,一定要看到那道弯曲的脊梁,那才是真正的爱。

不辖两部无以治天下

(2018-02-23)

吏部出道德,户部出公平。

立官,就是立德。秦汉,公车举孝廉;隋唐,科举荐英才。官,一旦匪化,则国破家亡。所以,古代明君,无不亲力亲为。

治税,必见公平。一本黄册,人人皆担徭役;一本鱼鳞册,亩亩皆供租赋。两册不存,则国破家亡。所以,古代明君,无不亲力亲为。

吏部失治,裙带天下,官贪如匪,人才资本南下西去;户部失治,横征暴敛,负债如山,实体经济每况愈下。两部失治,则天下乱。

立官,就是立德;立税,就是立法。官见上德,税见上法。纲举目张,治大国如烹小鲜。须知,治官务必治税,治税才能治官。

何以选官?上无亲则见贤。何以治税?上无私则普惠。

麒元曰:治国何须明君,举国明心而已。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2009-11-25)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赵构不愿收复北方故土,宠信秦桧,处死岳飞父子,为后人诟病。

笔者曾仔细研究过赵构的书法,意趣古雅,构思缜密,法度森严,用笔细腻而有分寸。笔者一直费解,此公常年颠沛流离,一生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何以书法竟能如此沉静安稳。笔者亦曾仔细阅读赵构的文章,简洁明了,外圆内方,寓意深邃。笔者感到惊讶是,如此文字,绝非昏君之文笔。

赵构是乱世之君,应亡而未亡,并得以善终,其中原因颇为耐人寻味。赵构敢于使用双料间谍秦桧,娴熟驾驭虎狼之兵将,周旋于强敌金帝国之侧,他不仅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他也确实是有些水平和权谋的。笔者认为,赵构历经危难,身处机枢,对形势看得比较透彻,手腕也算是十分了得的。然而,遗憾的是,此君有知而无志,有才而无德。赵构母亲地位卑微,赵构自幼缺少宠爱,一直谨小慎微地在夹缝中求生存,致使他性情偏狭、自私、阴险、狡诈。他对宋室并无太多责任意识,他对子民亦无关爱之情,他更无千古一帝的野心。赵构的内心深处,始终沉湎于康王优游的上流社会生活。为此,他竟然可以欣然而坦然地做金主的侄皇帝。所以,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平衡方略。

平衡方略也是宋朝的立国方略,成为有宋以来历代中国王朝的家法。在对外策略上,宋朝坚持北守南扩的方针(发展是硬道理);在对内策略上,宋朝坚持保上压下的策略(稳定压倒一切)。宋朝的平衡方略不难理解。赵匡胤原本就是贵族,政权是靠贵族支持取得的,他们的统治基础依托于贵族和大地主,必须确保贵族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宋朝的立国方略。平衡一词,当然是托词。不过,这可不是名词或形容词,这是一个动词,一个血淋淋的动词。由此,就可以理解王安石变法(照顾自耕农利益)之失败。当然,也就不难理解岳飞之被杀了。

岳飞触犯了宋皇的两个大禁忌:一是功高震主,将来不排除黄袍加身的可能性;二是北方土改,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均田制,搞得贵族和大地主们惶惶不可终日。皇上想杀岳飞,大臣们更想杀岳飞,君臣同仇敌忾,理由当然就“莫须有”了。

笔者一向认为,宋朝是中国国运的转折点。宋人援道释入儒,从根本上毁灭了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传承。宋儒开启了中国犬儒的时代。犬儒比之奴儒,要可怕得多。犬儒除了奴性更强之外,还具有凶残的兽性。千万不要小看了中国八百年来的主流知识精英。因此,王安石被上下左右交向攻击,岳飞孤零零地慷慨赴死,这一切就不再令人感到意外了。所以,笔者对于张载和二程的评价甚低(留待另文细评)。中国由秦朝建立的封建加法制的治理逻辑被彻底颠覆了,由宋朝开始,中国盛行封建加迷信。赵构竟然编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拙劣故事。愚民到这种程度确实古今罕见。破坏了法律基础,也就自然解除了道德约束。迷信、权谋和实力决定一切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由此,才会生出所谓的平衡方略。正因为如此,举国皆知秦桧是间谍而仍可为宰相,全民皆知岳飞是忠臣而仍然被杀害。有宋一代,中国人开始丧失道德判断和道德坚持,一个鲜廉寡耻的民族当然没有希望。于是,元灭宋,清灭明。到了近代,差一点儿就亡了中国。

平衡方略,要点是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平衡即取舍。何取何舍?这可是个大问题!在阶级矛盾压倒民族矛盾的时候,取舍就会变得不可思议。宋朝的政策取向很明确。让自耕农(中产阶级)破产,成为庄园奴隶;让大地主兼并,成为庄园奴隶主。为了镇压庄园奴隶的反抗,不惜借助外国的反动势力。别以为大地主名字不好听,他们一个个都赫赫有名,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秦桧等等等等,够牛了吧!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自耕农,所以必须失败;岳飞北方土改也是为了自耕农,所以必须被杀。他们统统被平衡掉了。

800年过去了,中国人进步了吗?当然进步了。不过,只是走了三寸金莲那样的一小步。我们仍然是十二分的不愿意搞法制(更谈不上民主了)。我们仍然十二分酷爱平衡方略。只要有一点点的机会,就会有人拼了命要搞封建迷信。封建还是那些老玩意儿,镶不同的花边而已。迷信可就进步了,今日时髦的新自由主义,迷到你不信!设想王安石在世,变法就有机会吗?设想岳飞再生,可以实现均田了吗?由此,我们或许可以理解毛泽东晚年弘扬法家哲学的道理了。

读史可以知兴替。此话近乎真理。

剔除那些华丽的词汇,看一看制度和政策的实质,不难恍然大悟。中国当下的“国进民退”,中国当下的“房地产新政”,是不是有一些庄园奴隶主的味道。中国的精英们虽然没有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们那样有才,但那颗驿动的心可能比秦桧的更狠和更黑。他们就敢公然剥夺属于国民的基本权利,将现代中国公民再次沦为“庄园奴隶”。看看数亿的农民工吧!看看数亿的城市贫民吧?看看数千万被数十年供楼款绑架的中产阶级吧?他们像不像是新的庄园奴隶呢?

笔者曾经说过,新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之路,将是被自由者通向奴役的道路。汪精卫投日作了汉奸之后曾经说过,岳飞是该杀的,因为他是军阀。汪精卫的话在今天也不陌生。长期以来,国内外反动派对于毛泽东的评价也大体如此。国内的自由派学者们此刻正在进行着同样的学术叙述。是的,立场决定了观点。站在贵族和大地主的立场上,秦桧才是英雄,对外妥协和对内压迫当然会成为必然的选择。不剖析赵构和秦桧,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岳飞的。当然,不剖析这些花样翻新平衡方略,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毛泽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国内外一切反动派何以如此惧怕毛泽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国内外一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什么会热爱毛泽东。人民的大救星是人民对政治家的最高评价。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只有周文王和毛泽东获得了这个评价。这个评价胜过了所有庄园奴隶主们设置的奖项。人民永远不会将戈尔巴乔夫之流称为人民大救星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八百年过去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能够读懂宋史吗?显然,不能够!至少,没有人真正读懂秦桧。一句“莫须有”其实已经道出了宋朝的政治内涵。何为“莫须有”?第一,杀岳飞乃是朝中共识,所以理由“莫须有”;第二,杀岳飞的理由难于启齿,所以理由“莫须有”;第三,杀岳飞无需司法程序,所以理由“莫须有”。够清楚了吧!朝中共识(庄园奴隶主共识);难于启齿(不让庄园奴隶知道);无法无天(公然的政治迫害)。这就是南宋的政治。所以,我曾数度前往岳飞庙,却不会去向秦桧夫妇吐口水。我还没愚蠢到那种程度。南宋应该被唾弃的肯定不仅仅是秦桧夫妇。我更有兴趣唾弃那些没有被摆上台面的家伙们。读不懂宋朝的历史,就能读懂今天的事情吗?

对赵构的研究,令笔者感到十分的痛苦。历史毕竟不是戏剧。赵构这样的人物,绝对不是用昏君一词就可以概括的。他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太多了。他们大多数都是有些才华和有些水平的。他们一点儿也不昏。问题是他们的立场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代表了庄园奴隶主利益的赵构们,会永远地执行平衡方略的。除非有一天,能够有庄园奴隶的代表出来与之“平衡”。其实,这是一个浅显的真理:人民不能当家作主,“明君”可能比“昏君”更可怕!

笔者感慨王安石和岳飞的命运。但是,笔者更感慨八百年来中国黎民百姓的命运。笔者斗胆重释历史,那是因为历史并未终结。

行者无状

(2018-12-10)

《老子》:“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吕氏春秋·大乐》:“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状,动词是指说明或证明,名词则是陈述的某种情况。无状,名词是说没有迹象,逻辑和规律是无形的;动词,则是无需说明或无需证明,也可能是无法说明或无法证明。比如,成佛之后的状态,你就无法说明或证明的。

行者,是一个佛教用语,指行脚乞食修苦行的头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经过剃度的佛教徒,也指所有修行佛道的人。本文,泛指修行的人。修行的人,连名字都不要了,自然也不需要说明或证明什么了。若行者印了名片,学历、履历、资历、官职、封号一大堆,这行者已经有状了。状下有衣,就是装了。装字,动词是扮演之意,名词是泛指装备。连装都有了,也就不行了。

我数月前写了《君子不器》,说了衡量君子的道德标准。今天,再写《行者无状》,是想说一说衡量君子的学问标准。行者,在当下,是指学有所成的君子。也就是说,学有所成的君子是无状的。他们是无需说明也无需证明的,或者他们也无法说明或无法证明。这当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无状,见无状之状,就接近真理了(几于知之矣);二是,言有尽,非要说明白,就又成谬误了(复归于无物)。这当中,也包含了做人的道理。所以,君子是不能装的。

学问与君子是两回事。一些人真有学问,并且学有所成了,但为器所困,终不成君子,或抑郁,或弃世。一些人是真君子,虽鲁钝于学术,但拒绝有状,卓绝努力,存义于野。一些人是无知的伪君子,却学会了装,貌似有状,蒙骗众生,毁仁弃义,名利双收。一些人是有些学问的真小人,貌似无状,实则大状,煌煌青词,邀功请赏,黄皮白心,祸国殃民。一些人是真有学问的君子,甘于无状,潜心问道,廓清氛浊,擎炬于前,迎接光明,走向文明。学问之于君子,是一种大修行,君子学问成而无状,君子就终成行者了。行者,翻译成希伯来文,就是伟大的拉比。

知,大不易。为何寻常人难于有知?因为,寻常人,难于放下,为器羁绊,也就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行者,是能放下的人,才可以完成对历史和现实的超越。寻常人,懂得底层人的焦虑吗?寻常人,懂得外国人的焦虑吗?寻常人懂得大自然的焦虑吗?寻常人,能给所有的焦虑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吗?解决,不是和稀泥,当然不能装。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先知的理论解说,是一种系统的解决方案。真知了,就能笃行,才能成为行者。一个伟大的民族,总会有行者的。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懂得尊敬行者。如何懂得尊敬行者?记住这句话:行者无状。中国人讲究知行合一,行者无状,所以有知,人民共识,必能成行。

这个世界已经开始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了,数字经济又将这个世界再次带入了政治的混沌状态。是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在深化并激化。历史就是这样吊诡,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总是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毛泽东说:“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我们再一次遭遇到了困顿,我们面临血与火的考验,我们需要行者,我们呼唤拉比,廓清氛浊,擎炬于前,迎接光明,走向文明。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