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朋友留言让我谈一谈方方日记的海外出版,我想,还是先讲一个故事吧。
1943年的四月初,此时各国盟军都被纳粹军队的闪电战打得一溃千里,而只有苏联军队率先以巨大的牺牲,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这个时候,一位苏联作家出版了一本“围城日记”,记载了斯大林格勒包围战中,苏联政府的腐败、滥用权力,强制把民众推向战场,导致很多苏联人失去了生命家庭和朋友。
这本书刚刚写完,几天后,翻译后的新书就出现在了柏林和纽约的大街上,成为了西方在舆论上黑化苏联的利器。
这么着急翻译和抹黑并非没有原因,半年后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和开罗会议上,列强们就要做在一起讨论如何击败纳粹,重新划分蛋糕的问题。
小故事讲完了,两份“日记”的逻辑,其实是相似的。
从今晚正在召开的OPEC+的石油会议,到接下来的G7和G20集团会议,在面对疫情的冲击之下,全球各个利益集团最终也得团结起来。
但是,在团结之前必然要狠狠的博弈一番,各方凭借着筹码来划分蛋糕。
所以呢,就像自然资源部的同志们顶着疫情加班加点,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超级油田那样,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西方众多行业的商业行为都已经瘫痪了,可一份来自中国的日记,还能在第一时间完成版权谈判和翻译校对印刷出版。
本质,都是争夺筹码。
毕竟,从英文简介来看,日记中单方面只记载了恐惧、沮丧、愤怒,痛斥政府的腐败和管制,却不记载武汉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之的努力和牺牲,正好成为了西方反华势力久久寻觅不到的弹药。而把方方日记更名为武汉日记,更能够加深西方民众病毒起源于武汉的认知。
尤其是进入到4月,也是中国金融正式对外开放的日子,无数的资本大鳄们也正愁着没有打压中国政府的筹码,尽快在华组建独资公司和领取牌照。而那些已经割了日本和韩国的美国资本家们,也相信历史可以再一次重演。
所以呢,政事堂对于方方日记本身,以及出版都不在意,只是如此火急火燎的在海外出版,对其成为海外反华势力攻击我们的筹码,成为国际博弈中对我们压价的弹药,还是挺不满的。
毕竟,只要拖到下个月,全球博弈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国合作估计也已经铺开了,日记的素材对我们就基本没有什么杀伤力了。
而此刻,正值博弈的关键期,把这份弹药送了出去,都会变成射向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战在一线战士们身上的子弹,损害的是全体国民的利益。
不过,政事堂也不想去骂人,因为还是可以理解她的。
对于方方这种上世纪50年代出生,不断被失望笼罩的知识分子们,她们的生长的环境,和改开后看着祖国一路开挂逆袭的80后、90后并不一样。
就像《潜伏》中的李崖说,他的所做作为“不是为了立功授奖,而是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那样,方方第一时间把书稿和版权交出去,估计也不是为了钱,而是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对的事情。
没办法,大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决定了根本就说不到一起去。
而且,人群之间,付出和收获,往往是不对等的。
这就跟武汉人民在围城之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使得中国成为了目前全世界疫情中最安全一样,正是新中国早年的建设者们,在西方重重封锁之下的探索和付出,所奠定的基础,才给了我们新一代的光明未来。
所以呢,对于一些群体的言论和不满,我认为还是要给予更多的理解。也没必要去搞什么人身攻击,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本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样子。
此刻,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耍嘴皮,而是在疫情中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粮食、医用物资到各个领域的复工复产,去生产和储备我们需要的弹药。
这就像当年西方的舆论再怎么投机取巧,斯大林格勒胜利后的苏联,都会凭借着自身的硬实力,去维护和争取本应属于自己的利益。
-
白云深处
-
战略忽悠
-
张道坤作者
-
乌获
-
刘朝俊作者
-
手机文件帮手
-
彭超作者
-
River
-
😄 😄
-
王瑞年
-
韶鞅
-
带围脖的长颈鹿
-
望月बम
-
panjingxiaom作者
-
云淡风清作者
-
杨福增作者
-
韬略作者
-
春哥
-
歌者作者
-
苟住等我出帽子
-
Elle
-
Ivan
-
海 ᠮᡝᡩᡝ᠋ᡵᡳ
-
Xu
-
郝雷
-
Stephen
-
魏兵
-
逆水鱼
-
曾兆月
-
海盗
-
梁十本
-
岩盐
-
no one
-
桂峰作者
-
叶雷作者
-
高作者
-
推窗望月作者
国内把民众当孩子,西方把民众当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