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警惕的互联网+处方药 | 顾子明吹过的牛

5月28日

“互联网+”是中国万众创新2.0下中国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驱动下的互联网形态的演进。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移动与泛在,以及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及应用,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成为了中国最时髦的创业蓝海。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其中也特别提到了要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允许出售处方药。

对于互联网+处方药,顾子明2018年8月18日的文章《疫苗之后,更应警惕的是网售处方药》,表达了自己对于长生疫苗问题的关心,更提出了自己对于目前的互联网售处方药的担心。

1、互联网药物的安全性

2、互联网处方药的泛滥

3、互联网医疗竞争后的垄断

因此顾子明认为互联网医疗的脚步要慢一慢,等着监管体系跟上来。

原文如下:

缺乏监管,上市公司都能搞出来劣质疫苗,更何况在近乎无监管的“互联网+"模式刺激下,如雨后春笋般迸发的小作坊?

我们凭什么相信匆忙搭起来的互联网草台架子,卖的药都是正品呢?快递都是良心小哥呢?

网售处方药一旦全面放开,药店在竞争和逐利之下,原本限制数量以及限制患者的很多药品,都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启网上大规模销售,势必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问题。

迅速推动互联网医疗,的确竞争会使得药价大幅下跌,让所有的患者短期内都会受益。但是这却是一个短期效应,医药毕竟涉及人身安全,在未来竞争后剩下几个巨头之后,势必再次形成民营机构的大垄断。就是像宿迁的医院民营化之后,价格迅速攀升,大量的过度治疗使得老百姓根本看不起病。

顾子明 2018年8月18日 《疫苗之后,更应警惕的是网售处方药》

这些担心,都是实实在在的。

1、互联网+假药

欧洲获取安全药物联盟在欧洲的数据:互联网出售的处方药6成都是假的。

国内的互联网假药更是数不胜数。

2、互联网处方药的泛滥

需要医生处方才能开的处方药,在医疗APP中成为了促销活动的商品。

原本应该限定数量的药物,实际上可以通过APP大量获得。

3、互联网医疗竞争后的垄断。

过去的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大战”,最终结局就是寡头把控平台,垄断行业。

滴滴,美团,饿了么,无不如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数字经济竞争法研究中心、竞争法研究所、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发布了《互联网平台新型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报告,这是国内首份研究数据垄断的学术报告。

报告显示:平台基于中文互联网领域、移动互联网上的实质性的操作系统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可以利用自身海量、高粘性的流量的调控和分配,通过“扶持”或“打压”等策略,构建起了一种基于流量的卡特尔。通过流量而建立起来的互联网领域新型卡特尔,正在危害行业健康发展,损害互联网开放分享的价值观。但是新型卡特尔由于其形式不同于以往,同时也更加隐蔽,很难被发现,甚至有时也很难被认识到。

顾子明的提醒和担心,在今年,终于得到了回报。

今年新提交的《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对于“互联网+处方药”做出了限制。

就像顾子明说的,“互联网+医疗”是可以改善医疗环境,推动医疗改革的好事,但是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还是慎重一点好。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