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与爱国主义 | 新潮沉思录

2020-02-25

 

文 | 飞剑客 唯墨

前几天,共青团中央的虚拟偶像红旗漫、江山娇正式上线,引起了公众很大不满,素来被认为是爱国网友最为聚集的B站评论区,也有不少群众反感所谓爱国饭圈化,爱国成为娱乐至死的附庸,网友们认为我们是共和国公民,是当家做主的人民,而不是什么爱豆的粉丝。结果两个虚拟偶像光荣下线,服役期限不过数个小时。联想到疫情严峻时期的“挖掘机天团”横空出世,人们把叉车叫“小叉酱”,把铲车叫“小铲酱”,把混凝土搅拌车叫“呕泥酱”,吸引了很多更年轻的网友们前来打榜,饭圈化似乎是一个非常亲民且创新的宣传策略。当然我们明白,真正建设火雷神山医院的是操作他们的工人,网友们对着叉车加油打气,其实也是在对一线建设的工人们表达感谢和关怀。

相比而言,从去年的”阿中哥哥”,到这次红旗漫、江山娇的翻车更意味深长,那么,公共领域饭圈化的社会原由是什么?

换句话说,亚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爱国主义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印刷术是民族主义的建筑师。其实也很好理解,现代民族主义这东西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历史文化中选取特定的资源,加以阐释而成的,其中媒介技术是陌生群体形成民族共同体、勾勒国家边界的关键因素。互联网时代,实际上是打破了以往媒介的营造的闭合空间感,赛博化比印刷术有更好的互动性,民族主义开始迅速在看似离政治较远消费领域扎根生长,而我们九五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就有学者发现,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文化不但没有消弭地区身份认同,反而强化了一些民族身份认同,甚至我们会很自然地把追星与网络游戏的亚文化表达和组织方式融入到民族主义中。

一种新型的粉丝民族主义产生了,爱国就像爱护爱豆一样,这种粉丝民族主义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存在一种张力的,前者未必附属于后者,后者也未必瞧过前者,可能爱国并非是最大动力和目标,更重要的是在狂欢仪式中,通过独特的表达,去寻找自己的身份归属。在这个层面 ,国家与其说是政治体,不如说是一个过渡地带的幻象(刘海龙,2019)。

虽然饭圈女孩的幼稚被自诩硬核的工业民族主义者所嘲笑,但实际上,在后来的帝吧再出征运动到814大团结中,饭圈女孩所展示的爆发力和组织力是其他群体所不能比拟的。而在本次疫情中,各种饭圈的后援会很早开始组织捐款和购买配送物资,他们建了很多粉丝联盟的微信群,确定所需物资的医疗标准,发动各个群去找货;分工明确,应援,文案、作图和海外对接都是由不同的粉丝团体负责的;捐款账目上比某会清楚明了。

饭圈这种组织形式兼顾了统一性和灵活性,各个饭圈团体互有联系,文案共享,他们数量庞大,而灵活性又来自某种“熟人社会”动员的特质。

虽然过去时常被视作阻碍市场调节机制、阻碍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前现代逻辑,但本次疫情中,“熟人社会”的自救价值却不是能忽视的,举个例子,李医生逝世所引发的舆论反应,在自由派看来,是言论自由的深水炸弹,然而他们忽视的是,李医生是通过熟人社会的同学群预警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吹哨人“,普通市民的愤怒同样来自是“非常态”状态下有限自救机制的熟人社会的回击,伴随社会治理从相对开放的公共空间逐步深入到以私密性、小圈子传播为特征的微信亲友群。谣言现代化治理面对的是某种异常活跃的非常规传播机制,但在公共危机来临之际,却被普通人视作重要的自救动员机制。

正面来说,饭圈化的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一些不曾关心时政的群体,同时避免了年轻人间不同话语系统间壁垒的产生,这有点像自由派们所心心念的公民社会的雏形。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活跃,精英和民粹区隔,助长了欧美近几年的政治极化现象,反映在舆论场中,则是以“新闻的后真相化”、“政治正确—反政治正确”为显著特征的群体极化现象。选举政治在亚文化小圈子传播媒介的活跃,造就了欧美互联网舆论生态的迅速恶化。对比来看,放在我国的互联网语境内,饭圈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某种缺失的公共事务热情。饭圈的存在与活跃,催生了与互联网活跃用户高度重合的群体。

大多数粉丝在接触公共事务前,不可避免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饭圈的生态内,这使得饭圈所形成的自发秩序与其所派生的话语成为了粉丝在其参与其他事务中所依仗的重要工具。饭圈也在完善自身的话语系统,试图解决类似于“私生饭”,“辱骂”,“网络暴力”等派生物,彰显自身在公共事务参与中的优势,表现出了希望得到主流认可的意愿。

舆论场的饭圈化,使得即便在饭圈内也饱受争议的话语不受控制地流入了我们的公共空间,使得饭圈内有关话语的规则与秩序冲击了原本就存在的规则,这会招来其他泛键政圈对饭圈女孩缺乏政治常识的很多不满。那些话语规则未经严格筛选便流入公共领域,这对整个公共领域生态的影响无法估量。但我们能看到的是,许多学者在19年暑假后对这一现象表达了欢迎的态度,认为是爱国主义驯化了网络亚文化的“桀骜不驯”。的确,饭圈提供的话语工具与组织能力使得短期内爱国主义成为不同平台的流行话语,高效整合了互联网的多元话语。

问题在于,饭圈的话语规则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其实存在着本质区别,很多的公共讨论,本质上讨论的是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而不是评判对错。在这种问题下,饭圈化有着一个巧妙的功能,一方面它能够降低公共事务的反思地位,而靠感情的推动实现对某一对象的支持;另一方面,又能够容纳现实的社会关系并加以掩映。

当然,饭圈输出的并不单纯是某种新颖热闹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某种秩序的输出。这种秩序看似能解决互联网时代的诸多症候,但也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社会的整体的黏性与弹性。相比较解决公共事务,粉丝更愿意将事件视作攻击他人来彰显自身正义的素材。

有些部门选择饭圈爱国式的宣传,表面上是更亲民,短期能拢到更多粉丝,更热闹,也意味与观看者的一种情绪化、非理智的联系。这种饭圈输入的秩序令人担忧的是,不仅是成为娱乐的附庸,还有对不满者的驯化,让不满者在对饭圈加以批评中也习得了这一秩序。

另外一种来自左翼的担忧,譬如通吃岛岛主《必须警惕饭圈式的爱国》,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态度,一方面对于其反帝反殖的肯定,又不能把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终点,一旦中小资产阶级将其作为意识形态终点,这里面是蕴含着二十世纪历史的教训的。

最后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的文艺……要为这四种人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在今天,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


精选留言
  • 889
    这篇文章结尾似乎还是有所保留,事实上饭圈化的爱国主义中,“国”和爱豆一样脱离现实存在而成为一个抽象化个体,往往剥离了粉丝所不愿接受的部分而仅存所谓的完美一面。这方面16年美国明星们为希拉里的狂热应援和东南某省数十年的撕裂对立,已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归根结底,人民共和国是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是劳动者的祖国,她的伟力深植于劳动人民,而劳动往往是难以偶像化的。强行剥离现实存在的爱国主义,只能得到表面上的纯粹,却失去了前行的力量。
  • 379
    个人认为,爱国主义有其崇高性、神圣性,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冲动性。文宣部门希望让它变得年轻化、大众化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手法是低能的,把国家偶像化、把国民粉丝化会导致很大的隐患,比如,偶像的不足会被无视、批评不被接受,既然是偶像,必然会有人设,有人设,就有崩塌风险,成功的爱国主义构建应该是一国之内各阶层、各领域最大公约数,而强行造粉,则容易产生同样规模的黑粉,这与爱国主义凝聚国民共识的功用是背道而驰的。
  • 228
    U1S1,饭圈算是中国民间自组织里行动力和组织架构优化程度很高的了。而且完美的适应了现代化生活和网络时代。 举个例子,鹿晗的后援会往武汉和湖北捐了六十多批物资和资金。而且是直接对接到医院和个人的。这种运动能力,比网络键政圈(包括各路搞小圈子的大v们)可是强多了。
  • 199
    没必要“萌化”管理机器。
  • 121
    非常喜欢沉思录冷静,客观,又接地气的理论文章。让我们在纷繁的信息中,能多一点定力
  • 116
    收编饭圈,也要接受饭圈的恶果,饭偶像的盲目,转移到国家也亦然,思考问题更多出自饭圈话术,视不同声音为“黑粉”“黑稿”。这是一个情绪更热血,立场更摇摆,思想更迷茫的群体,收编只算动员其自组织能力的一面,万里长征第一步罢了。
  • 90
    这些年来全球的政治都陷入了类似的困境,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许多人都能够展示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一方面这客观上可以给所有人提供信息,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阶层的不同,这些自媒体也存在着明确的阶层划分,各阶层的人都只关注到自己所在阶层的声音,反而使得自己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片面,导致在政治主张上更加激进,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越发鄙视,动辄给人扣帽子。对于后工业时代的人们而言,寻找政治的契合点更难,而晚期资本主义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提倡,邪教和黄赌毒就像是拿个奶嘴一样安抚翻身无望的中下层,使得更多的人缺乏对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这也导致了近几年来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出现的政治领袖能力退化,年轻人更不靠谱,都不约而同走向老年政治。很难想象接下来一旦出现危机,世界会被推向何处,个人很悲观地认为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出现危机绝对不会向左走(但愿现实能够打我脸)
  • 86
    大人,时代变了。 当今中国社会小资产阶级或者说自认为小资产阶级的城市人群已经是互联网声量最大的人群了。
  • 75
    前些天读了岛主的文章,今天读沉思录的文章,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太懂,一开始还觉得有两个卡通形象还挺好的,看来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要追求进步
  • 73
    我不要什么阿中哥,因为那是我祖国母亲!!!
  • 69
    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呐~
  • 61
    我感觉没什么好担忧的,这些群体很多时候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成不了大气候,有的时候就是玩玩罢了。另外我觉得饭圈化老早就有了,德棍、苏粪、美分、日杂、蝗汉、满遗什么的都可以算,他们也是把一个国家作为自己的崇拜之物,但往往闹一段时间后就又正常了,我原来就是德棍,玩腻了就退了。此外我比较认可饭圈式的政治宣传,因为这比老套说教好太多了。至于那个虚拟偶像,只要能整绝世好活就行,像新科娘那样。
  • 52
    为什么全球化时代的消费主义成为了民族认同的助力呢? 我有一点拙见,只求抛砖引玉。 消费主义是伴随着激烈竞争的。迎合民族主义情绪,甚至主动制造民族主义色彩的事件,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用这种方式获取的额外收益,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消费主义拥抱民族主义。二者谐振,共存共荣。
  • 52
    呐,也算是开始抢回先前丢失的舆论阵地了
  • 45
    作为一个偶像粉丝,我很清楚现在饭圈的这一套到底是什么样。粉丝选择偶像,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里是有一份感情寄托在的,就是说把偶像作为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去粉,这必然会产生问题,比如不论对错去吵架,不管原因如何,如果像我们这种没人气的最后结果就是一群肥宅在线辩论,但规模越大这种理智就越是奢望。大的粉丝团体,有着极强的舆论控制能力,包括不限于控制评论顺序、制作图片等,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坚信自己是对的,甚至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即使是饭圈人我也有种厌恶这种形式,而且我无法想象这种方式应用在宣传机器上,说句不好听的,严重了简直就是大政翼赞会。 去年八月的时候,我短暂参与了一些饭圈出征的群,需要说明的是我觉得值得肯定他们的爱国热情,但这种热情也是需要引导需要提高的。即使在当时也有很多阅历比较丰富的老同志引导着涉世未深的群员,比如说对于外网的洗脑包要怎么对待、国家有那些宣传资料、对不同言论的区分(特别提一句,当时有一些人成立了祖国反击抹黑言论工作的地方,这些老同志及时当的劝住他们不要把质疑言论算作敌人,没有扩大事态)。当时就有很多问题,比如很多人之前不算关心政治理论匮乏,还有提到的有可能扩大化的事情。我赞赏同意这种爱国行为,但我觉得这仅仅是非常时期的一种特殊行为,之后应该教育引导,这种事情有一两次就得了,绝不能常规化。
  • 45
    不是说我们不能以轻松愉乐的态度去传达爱国主义精神,而是这种爱国精神不能成为娱乐消遣的附庸。
  • 43
    简单的说,严肃的事就应该严肃对待,不是什么都可以以娱乐形式呈现。什么都要迎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迎合不了。
  • 33
    回答“野菅”的问题:这说明我国在男女孩培养上存在十分明确的性别刻板意识,以至于女性爱扎堆,爱八卦,爱造谣,爱生事。。。等等种种恶行被当成女性特质而继承了下来。但这并不是说男性的培养就好了,而是,在另一些领域,男性的类似表现才会体现出来,只不过,饭圈更适合女性表现这种特质。
  • 29
    这篇文章指出的问题,仍然是阶级立场的问题,就看你能不能理解了
  • 24
    尊重饭圈的爱国语言,但反对迎合、招徕饭圈的官方宣传。中国的文宣部门应该有堂堂正正的气势,不必跟着日本、台湾作媚俗态。
  • 24
    个人认为虚拟主播不等于偶像,我把它看做是一种新媒体的雏形(尽管目前还是新瓶装混合老酒),只是业内往偶像发展的比较成熟,比如hololive,但她们平时都是在直播打游戏,和观众聊天,对线,你有见过这样的idol吗?更别说业内千奇百怪还没传入大陆的vtb了,我个人更倾向于ta们是虚拟up主,而不是虚拟偶像。我觉着gqt可能是这点上没想清楚,如果是虚拟idol我坚决反对,但如果是虚拟up,那我觉得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甚至有可能拓宽v圈的业务范围。顺带,不只是v圈,我感觉很多亚文化圈子最近饭圈化越来越明显,这让我很诧异
  • 22
    迟钝的我一开始以为就是俩发言人没想到是他们想走饭圈的路线啊
  • 22
    按当时的认识和现在已知的病毒的传播能力这次事件是无法通过小圈子内的提醒能避免的,后续的问题则主要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这些“现实问题”根本不是言论自由四个字能解决的,话说难听点一直揪着李文亮这个点是认知能力不足的表现
  • 21
    相比键政圈,饭圈有强的多的组织能力,这是必须承认的。键政圈认为饭圈缺少精致的政治理论,但其实饭圈才代表了大众文化。键政圈更像是贫富差距拉大中被遗弃的小资产阶级的自嗨。
  • 21
    严格来讲,虚拟主播不就是换了一套皮的“偶像”吗
  • 18
    国家人格化,民族人格化,忽视国家的阶级本质属性,其实更多的还是自我满足和身份认同的寻求,这种集体合作的个人主义对社会集体的利益有帮助,例如救灾抗疫,维护国家利益,但是长久来看,对于民众实则是一种精神麻痹。
  • 16
    以饭圈文化为代表的娱乐文化包装爱国主义与其传统的严肃形象相“冲突”,这是两种(以上)不同的话语体系试图在共同描述统一事物过程中产生的分歧。这种叙事结构的分异的表层次下,潜藏着的是由于生活空间的割裂产生的共识鸿沟。是假装还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共识继续维持还是应当构建适应新社会形态的舆论场域,其实都已经超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当关心”的范围。因为作为现今时代的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无法想象超越自身文化背景的存在是他能够提出所有解决方案都带有的致命伤。
  • 16
    回复评论区比较靠后的“唐宋”同学,最高赞说的“东南某省的对立撕裂”,明显指的是,某个不叫“省/直辖市”的省级行政区
  • 15
    宣传口找不到新时代的好故事,只能靠向群众多的一面,导致逐渐失去自我!也许新时代我们再也找不到雷锋的故事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去面对人民日益高涨文化精神需求了
  • 14
    民族主义只能作为过程中的手段,而绝不能是终点
  • 12
    初心是什么?是爱国主义吗?And end the vanity of nations,we've but one eath on witch to live——摘自《国际歌》
  • 12
    文宣的这次翻车,我觉得真的没有那么必然。若不是碰上抗疫,冲在一线的女性要是受到尊重和保障,不一定翻车,最大的可能性也就是炒不成大话题。毕竟一对偶像,大家大多开刀的是江天娇,不是红旗漫。那句你来月经吗,杀伤力太大。
  • 10
    明明有李德胜写的秘籍不用,非要学舶来品。宣传口本身思想就有问题。
  • 10
    饭圈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宣传的工具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引导和自身的定位。定位成爱豆偶像固然不妥,但作为青年的朋友和服务者,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
  • 10
    前面说江苏内部撕裂的,怕是没看到江苏人对外时候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是表现在某些称呼的一致上,而恰恰表现在国难当头时候行动上的连枝同气,比如这次的武汉驰援,比如历史上的抵御外敌入侵……
  • 10
    其实更有趣的是,为什么是饭圈“女孩”?男生似乎对饭圈兴趣缺缺,饭圈文化更多在女生中兴起也是蛮有意思
  • 9
    爱国主义构建中,最重要的不是爱国本身,重点是要知道为何爱国,否则爱国是没有基础的,不稳定的
  • 9
    注意不要被反噬。
  • 8
    饭圈的组织力是经过常年网络的撕逼战而锻炼出来,是有着共同利益和敌人且不断战斗的团体,利益和敌人都相对明确又单纯。但上升到国这事则复杂得多
  • 8
    过度解构背离了具体事物的严肃性,指向泛娱乐化和庸俗化,加剧了内部群体之间的对立撕裂,损害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确立的公共意识。
  • 8
    饭圈最大的问题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与我们和祖国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
  • 7
    这一点上“那兔”就做的很好,将真事隐去,用动物来具象化。既规避了风险又招人喜欢。
  • 6
    饭圈本质上还是同好会,分级分工后有了将组织触角遍布各地的潜力。和键政圈乱扣帽子一样,饭圈踩一捧一也不少,但“爱国”让饭圈攥紧攥紧五指向圈外挥出一拳,冲入主流并带来新的东西。统一于爱国的饭圈脱不开民族主义色彩,我蛮期待网络时代下一个出圈的又能搞出什么新玩意。
  • 5
    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要去占领。饭圈这个东西需要辩证的看,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都是这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缺乏理性,正确的方式不是排斥,抗拒它们,而是以理性的方式接纳,吸收,教育,而不是直接放弃,毕竟世界上没有完全好的东西,也没有完全坏的,好的要吸收,坏的要矫正(和网左聊天,结果全是饭圈给〇爬这种言论…真的就教条化…)
  • 5
    在某些特殊时期的特殊行为上,饭圈文化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然而大多数时间里它带来的依然是激化矛盾。这种东边来的糟粕结合本土元素,何尝不是一种邪教,扩散能力堪比癌细胞。既然没法消灭之,就限制它待在小圈子里吧,出来污染主流价值观后果不堪设想。
  • 5
    要用混沌对抗混沌。
  • 3
    坚持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是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农兵群众服务的,他们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 方 方(无端联想)
  • 3
    说实话追星和爱国不一样,明星是包装出来的,国家是现实我们生活的,前者实际上到底是怎样饭圈并不清楚,但是国家社会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经历的,所以不能娱乐化
  • 2
    xz饭圈又爆出捐助造假,破坏扶贫等事,高组织力背后问题太多,走向成熟任重而道远。大家不喜欢饭圈肯定是有原因的,破坏力太强了,感性上就没有什么走向正路的可能。
  • 2
    那个说年轻人不靠谱的,未面太过悲观,现在有觉悟的年轻人未必少数,也未必都要在网上露面
  • 2
    爱国是本分,但爱偶像却不是,墙头随时换但祖国可以吗?可以理解偶像化后爱国变的更具体,更好宣传,更接地气。但也更加的远离它本来的面貌。
  • 1
    那俩动漫人物不是来自呆湾团队设计的吗。故意黑啊
  • 1
    不管当年是怎么权衡利害的,结果上看,接受市场化,就注定不是停步于初期预设的层面的。 那是一个宏大层面的变动。今天的饭圈纳入范围,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将这一部分纳入整体,不能希望全是好处,也必然带来坏处。就看怎么权衡了...
  • 1
    醍醐灌顶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