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随着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即将降息,国内的媒体上也铺天盖地疯传着中国要降息的文章,引来了大量的朋友咨询。
今天,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案例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现在降息。
回顾上一次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祭出的杀手锏是“四万亿”,而四万亿中投资最大的单项就是高铁。随着中国高铁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名片,互联网上也流传出很多描绘当年精彩谈判的段子。
但实际上,以2008年11月为分界点,中国的高铁完全是两个产物。
2008年11月之前,中国高铁的本质是“阳澄湖洗澡的大闸蟹”,虽然国家要求非常高的国产化率,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关键部件和高附加值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到国内由几个民企的包装一下变成国产,顺利进入到了铁道部的采购当中。
直到2008年11月之后,铁道部才在国家的压力下开始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而被铁道部打压的南车,以当年湘军搞团练的劲头,凭借着忤逆上命秘密搞出来的逆向工程,才将中国高铁逐步推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
当然,中国高铁国产化靠的不仅仅是湘军的奋斗,自然也有历史的进程,就在11月,国务院开启四万亿,高铁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搞“阳澄湖洗澡式大闸蟹”,中国的外汇储备根本撑不住,所以那点猫腻就被中央盯上了。
就拿当时的一次采购来说,铁道部跟北车签署了100辆高铁的采购协议,铁道部说是全部国产化,可几天后,仅德国西门子一家,就在其官网上面挂出拿下100列高铁价值7.5亿欧元份额的新闻。
这只是一个缩影,原本是为了挽救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最终在经过了几个手套的辗转之后,变成了对正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西方国家的救命钱。
只不过,这些“洗澡方式”走出去的钱,既没有趁着西方经济危机去扫到多少核心技术,也没有成为我们外交上跟欧美博弈的筹码。因此,虽然刘张二人在推动高铁方面居功至伟,但随着后来问题的逐步暴露,也无法让他们功过相抵。
好了,讲明白高铁这个案例,就会明白近期很多事情背后的历史进程。
高铁是上一轮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带领着全球走出阴霾的新基建,从欧盟产业链的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到北美产业链的庞巴迪,再到日本产业链的川崎重工,都从中国的高铁建设中收益颇丰,甚至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也跟着一路疯涨回血。
如今,面对新一轮全球经济的冲击,我们必然也要开启新基建的建设来进行逆周期,但是吸取了上次教训的我们,必然不会那么匆忙急于放水,否则这些水就会再次“洗个澡”,就直接变成了对西方科技产品的大采购,而不是去搞我们的自主研发。
也就是说提前放水,会把我们的筹码变成勒在我们脖子上的绳索。
而同样在大洋彼岸,美国财政货币放水,也会导致大量的水源涌入制造业大国的我们,反而搞了一波“中或最赢”。因此随着美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不仅部分关税豁免没有延期,又搞了一轮对中兴的制裁。
这种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负和博弈之下,这都是必然的选择,我们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当年我们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凭借着我们的经济地位也一样在全球杀价,只不过吃相文明很多。
而目前的局面其实并不复杂,中美最近的关系,跟沙特俄罗斯之间非常类似,分别在提升油价和拯救经济方面,两组分别都有着共同的利益。
为了利益的分配,大家必须死掐以为自身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如果到了对方的某些关键节点上,各方又要进行适当的让步,处于一个斗而不破的状态。
所以,我们不是不能降息,就跟沙特不是不能减产一样,降息这个事儿已经跟国内经济的关系不大了,而是要跟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达成交易,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之后再降。
牌其实各方都是明牌,从石油减产到经济刺激,从大的局面来看,各方都是在比看谁国内先出错,所以,如今也就出现了外媒在鼓吹中国降息,而国内一群专家们都在呼应的局面,仿佛又让我看到了一副儒生卖国争先恐后的画面。
当然,我们握了那么一手好牌,不是不去降,而是择机而降。之前的文章中,政事堂也预测过最迟的降息节点,今天再来预测一下最早的节点。
看沙特都能硬挺着国内压力喊出没有与俄罗斯讨论联合减产,我泱泱中华总不能比狗大户还怂包。所以,我们开闸放水的时间点,应该是在沙特和俄罗斯开始减产之后,美国新一任总统正式执政之前。
而从资本角度来效验这个判断,考虑到短期内沙特和俄罗斯之间还无法达成一致,就像之前预测的那样,这轮刚刚结束的G20,应该是近阶段最后一次强力的弹性防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