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妄中的敌人 | 瞎爷

2020-03-30
白衣飘飘的年代老狼;叶蓓 - 青春无悔

01

微博上关注的“@且生君”,发了两条微博,让我很触动:

有故友自乡下来。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俨然变成了中年闰土。问之:“何以如此“?则木然答曰:“为了孩子,只有埋头苦干”。俺喟然叹曰:“祖祖辈辈都是为了孩子埋头苦干,结果换来的只有一辈辈的埋头苦干。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离目的越远“。友惊愕,似有所悟。(吴昊)

多年前,余华的《活着》被选入“世纪100篇”。那时我曾困惑:它叙述一个庄稼人的命运,最后全家剩下一个老头,跟耕牛唠叨——究竟要体现什么呢?我终于悟得一个答案:活着。人从诞生,成长,成熟,老化至死亡,这本身就是意义,就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所应该敬畏的、在这个地球上与自己同等重要的存在。

余华曾经这样说过:“福贵是我见到过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

还是这位@且生君,在另一条微博里写到:

我竟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就这么走着,一如仅知道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天天浑浑噩噩的,尽管还有一些思想,想着这每天上上网、发发微博。问题就在于自己的事情,该做的事情,现在好像什么也没有做。它们都是过去想好的,写好的,说好的,如今它们却像散养的山羊,被肆意散放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上。它们曾经是那样牢牢地占据着我的心,成为我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鼓舞我不断向前行走的动力。如今,它们都散落到哪儿去了呢?

随走随手拍了一些照片。天色就要暗下来了,像没有了思想的人一样,机械地想把照片发出来,发到这里。算是活着的一点记忆。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我。

我觉得他写的话,就是我现在的状态,浑浑噩噩的。清醒而且浑浊。

02

豆瓣上,有人把妈妈的毕业纪念册发了出来:

性格:厌恶否定;爱好:幻想 性格:偶尔也哭;爱好:雨中漫步 性格:不可思议;爱好:立于风中 性格:酒神精神;爱好:自由… 这是我妈大学毕业的纪念册,88年毕业的中文系,人人都是鬼才、情种、江湖儿女。希望这些叔叔阿姨不会介意。我太爱他们了。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我想那代人根本没有也不必思考这样的问题。他们只是在雨中漫步、幻想着自由,就学会了诗,即便看不到光明——

我看了,觉得特别熟悉,因为那就是我们的80年代,元气满满的80年代。

衣服、文字、发型,风格、甚至现在看来矫情的文艺腔调,都是我们的那个80年代的东西。

我让我的年轻的同事们就这条内容拍一条抖音,他们提供给我的文案里的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中国的80年代,是改革浪潮下的浪漫年代,一代人骨子里的温柔都在用文字向外迸发无穷的魅力。代表了一个时代蓬勃向上元气满满的力量。

我就想起我的大学毕业纪念册,其实和这个一样一样。

有人把这个内容发到了微博上,微博上也是有很多人点赞,很多人转发,很多人讨论。

我截这个屏的时候,点赞是18.1万,评论4123,转发6.6万。

让我惊愕的是,讨论最热烈的,不是我们这些相册中的当事人,更多的是年轻的90后,00后,对我们这些上个世纪的80年代人,更多地表达的是羡慕和崇拜。

在这些评论里,我看到了一句话,让我特别有感触,那是黄金时代。

那真的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还有一句话,让我很感慨,为什么我们那时候发量那么浓密呢?

现在呢,在抖音上,我都是光头了。以至于有个粉丝惊叹:你这么年轻,怎么头发就秃了?

秃了!欲哭无泪啊。

唯一感到骄傲的是,那个时候,我们不油腻。

想起来我大学时代的同学群,名字叫我们依然年轻,我每每感觉矫情。我们明明都老了,却不甘心,居然还我们依然年轻。

忍不住想起来北岛的诗: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03

查建英写过一本书,《80年代访谈录》。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

相较于查建英的书,每个人手头的毕业纪念册,应该就是我们的青春纪念册吧?

青春无悔叶蓓 - 白衣飘飘的年代

04

有句电影台词,常常被很多人引用: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回到开头的话题,回到@且生君的感慨,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

我们投向虚无中的箭,刺伤的是谁呢?虚无中的敌人呢?

我们刺伤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吧?

所以,我们说自己还活着,尽管是活成了自己不想要,不喜欢的样子,但我们还在活着,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那句话: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


精选留言
  • 5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去看望贫困山区的孩子,小孩子第一次吃到了糖,眼里发出惊异而幸福的光芒,让人想哭。 我想如果糖从此以后成为那些孩子的日常,他们眼里的光就会一点点黯淡下去的。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就是人生中第一次吃到糖的孩子吧?而我们从小就有糖吃,甚至为了健康还要戒糖,又怎么能体会那第一次吃到糖的幸福呢。
  • 4
    那个年代的字也好看!
  • 2
    八十年代,记忆有些模糊,但觉得那个时候有知识的人,获得了足够的尊重!知识分子也表现在那个时代大潮中应有的担当与呐喊,挺好的!
  • 2
    好好活,直至凋零~
  • 我忍不住想翻翻自己的毕业留言册,最终还是忍住了没翻。我知道,那段美好的回忆将永远成为回忆。
  • 祝大家发财
  • 感觉就是我自己的毕业纪念册,那照片里的人、那些格子里的话。巧的很,我也是1988年中文系毕业生。青春在那个年代,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 看哭了
  • 还好有老崔的那句话,拉近了我们和瞎爷的距离,毕竟都是一代人,虽然仅仅是发量比您多一些
  • 所有的一切都在90年前的一年的六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我们不再谈理想……
  • 1.读圣贤书所谓何事? 2.想知道那位妈妈现在过的怎么样?
  • 所以,怎样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呢?
  • 现在的大学生是不是还有那时的思想,照片上的人现在是否还有那时的思想?到底是时代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时代?
  • 作为曾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很有同感。另外想说,瞎爷内心有很多骚动。
  • 浪漫,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
  • 九十年代的小学毕业纪念册相较于此,感觉自己特么幼稚,甚或现在还是幼稚的可以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