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射进来,透着春天的温暖。我起身,喝了口水,然后走到阳台上,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住得很高,一眼望去城市郊外的山野尽收眼底,山上泛着新绿,在春风的抚慰下恣意生长,不久就要郁郁葱葱。
因为追看一部剧,我是凌晨3点才睡下,睡醒已经快10点了。琢磨着今天是个好天气,该出去踏踏青时,突然间,长鸣声在窗外响起。我一时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是防空演习吗?好像没到日子啊。我找到手机打开新闻,才想起这是全国哀悼日,为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默哀3分钟。这3分钟里,全国上下停止一切活动,心中唯有哀念深深。
这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刚睡了个好觉,天气不错,心情不错,要一下子转入悲伤,我不是演员,实在是做不到。人的情绪是需要酝酿的,我赶快使劲回忆疫情期间那些悲伤的故事。老实说,那死去的3335名同胞,都离我太远了,除了新闻报道里那几位烈士之外,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面容,他们的故事。其实,故事是不缺乏的,前几天武汉殡仪馆开放骨灰领取,排着队默默等待的家属,每个人心里应该都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惜的是,没有记者采访到他们,也没有人像鲁豫有约一样,邀请他们坐下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故事。
没有故事的哀悼,低下头,春风掠过。
中午准备去外面吃饭,家附近有个大型的商场,是城市里最著名的商圈,往昔一到周末总是人潮涌动,有两层布满各式饭店,饭店门口总要排着长队,等着前面的人吃完,空出桌子来。
跟家人步行过去,商场虽然已经开放,但门口仍有保安把守,测体温,登记。进了商场,发现人流稀少,憋了这么久,期待中的报复性消费好像并没有到来,那几家平日里最火的饭店门口也没有排队。我们转了一圈,发现好多家仍未开业,门锁着,窗格里黑漆漆;还有几家已经彻底关门了,挂着转让的牌子。能在这个商场开店,除了租金昂贵,装修也得很有格调,一个店开下来代价不菲。我认识其中两家店的经理,知道他们平时生意就一般,利润微薄,这次疫情让他们损失了最旺的春节档,现在迟迟看不到复苏,重新启动又要继续投入,干脆止损吧。
止损掉,商场多出了空位,老板亏掉了钱,还有一批厨师和服务员,失掉了工作。这个时间点,服务类的工作不太好找,但愿他们能领到失业救助吧。
我选了一家吃川菜的馆子,这家店主推新川菜,口味不错,以前总要排长队,这次空桌不少。吃饭的时候,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戴着口罩进来,入座后才摘下。不知道是不是哀悼日的原因,大家说话都少了,没了以前人声鼎沸的样子,偶尔有人不小心打个喷嚏,总会引来邻座异样的目光。
人生一张嘴,吃饭和说话,话可以少说、悄悄说、躲在家里说,但饭总要吃,每天都得吃。
饭后,妻子说要回去看爸妈,开车陪她一起去,驶上城市的快速路,阳光在挡风玻璃前闪耀,打开车窗,舒爽的风呼呼地吹。到了那里,岳母拉着孩子玩,岳父正戴着老花镜看手机,见到我来,赶紧让我看他刚刚获悉的大消息。
我知道他又在微信里发现宝贝了,拿过手机一看,果然够惊悚,消息题目大概是:“证据来了,新冠病毒将改名马里兰肺炎”;“国防大学教授爆出猛料,美国高层首度承认冠状病毒是美军生物武器”......还有一个是:“解放台湾,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就是现在”。
确认我看完了这些报道后,岳父愤愤不平地说,果真是美国搞的鬼吧,我早就对你说过,你竟然不信,现在证据确凿了,人家国防大学的教授总不会骗人吧。
我实在不想与他争论这些问题,但不回应又不好,于是问道:“如果真打仗了,您乐不乐意?您儿子可是正在部队服役呢,说不定要上前线。”
岳父摘下老花镜,沉默片刻后说:“他是搞后勤的,要不我托人把他往西北调一调?”
我嘴角笑了一下,拍了拍老爷子肩膀,说放心吧,全世界正共同抗疫,不会打仗的。
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终于能静下心来看看新闻了,哀悼日的消息充满哀伤的氛围,有一条最让人哀伤,湖北省和武汉市的主要领导看望慰问疫情中部分牺牲烈士的家属。
烈士,是国家授予死亡者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对他生前行为的最高肯定和表彰,清明前夕,湖北省评定了首批14名疫情防控烈士,其中就有李文亮医生。
李文亮,这个疫情中最深刻的名字,我们应该如何纪念他?是像领导夸奖的那样,他生前不顾个人被感染的风险,仍然坚守一线岗位,住院治疗期间表示康复后要再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中,表现出医者仁心、不惧危险、救死扶伤的优秀品质吗?
要知道,李文亮只是一名眼科医生,是帮人看青光眼的时候感染的,他1月9日就因发热停止了工作,1月12日接受隔离治疗,从此再也没踏出病房。他真正跟疫情抗击战的关系?地球人应该都知道,却又好像已经忘却。
死去元知万事空,对于唯物主义者,死了,再重的表彰也是空落落;活着,轻快的表彰也能激动人心。不久前,另有6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坐在了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向海内外记者讲述她们的感人故事。这些人里,有护士、有医生,有环卫工人,有妇联的领导......还有一位大媒体驻武汉记者,名叫廖君。
廖记者说,这两个月的采访是让她感动次数最多的两个月,她被无数的人、无数的事感动着,她把这些都写进了新闻报道里,两个月采写稿件500多篇,篇篇让人感动。
我不知道廖记者是否采访过那些静静等待领取亲人骨灰的家属,记录他们的故事,把平凡人的悲伤传递出来。我也不知道她是否也曾为李医生的事迹感动过,她没有在记者会上提起这个名字,她的稿件中也没有写过,我查了一遍,唯一一篇廖记者写的,跟李医生有关系的,是关于8人因散布不实信息被依法处理的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分钟长鸣之后,清明已过,还提那些不愉快的干什么!温一壶老酒,打开微信里那些最火爆的文章,在美国欧洲的阴谋和笑话面前,酒不醉人人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