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2020-02-24
招聘就业季遭遇疫情,在政策要求下,企业开工复工普遍推迟。
短缺的现金流,使得很多以线下盈利为主的企业主、公司,开始收缩规模,甚至裁员。
现实情况来看,2020年应届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中,毕业生供给端增加,需求端减少,致使很多毕业生对“能否找到工作”产生担忧。
提及毕业生所担心就业形势,以及民营企业所面临窘境,要同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做解读。
一
...
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列为经济工作的“六稳”为首。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毕业生就业,就是去选历史进程的过程,就业前景好,个人的努力就能够成倍的放大,而且封住一个人的天花板也更容易被突破。
找到有潜力的工作,并不能改变阶层,但是却让大部分的毕业生,跟上历史进程,为施展才能和改变命运增加更多的机会。
而国家是否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在2019过去的这一年,中国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发酵。
在这波冲击中,中小型企业首当其冲,民营和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中国企业中超过八成民营企业。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稳住民营企业行业者就业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国务院推行多项重点措施给予民营企业,以防范民营企业“规模性失业潮”。
在国务院措施下,我国推行的结构调整、创业创新持续发挥效应,前三季度,经济总量扩张,同比增长6.2%。
经济学规律: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在200万人左右,6.2%的增速能够带动1100万到1200万人的就业总量。
中国不仅提前完成了2019年全年1100万人就业的目标;并且在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中,失业率5.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伴随2019年底中美贸易战第一阶段协议落实,RCEP的推动,以及即将谈妥的中日韩三边贸易关系,按理说2020年中国会迎来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
但新冠肺炎病毒,顽皮的阻碍了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延缓了国内就业的节奏。
二
...
去年,就业形势下滑,有很多民企在逐步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上一波供给侧改革中,行业、区域、企业之间分化已经加剧。
部分行业大型企业和优质企业在出口关税提升的背景下,靠着产业集群效应,降低成本,实施出口转内销或市场下沉,与中小企业争夺低端市场,压缩了同行业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些企业为应对经济危局将加快转型升级、‘瘦身’求存,已经缩小了用工规模,给了就业基本盘压力,引发了行业性和区域性失业风险。
另外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消费需求短期内下滑,给不少地区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造成明显影响。
消费需求下滑可能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因缺少订单出现现金流问题。
人员流动受限还直接或间接导致全国物流成本上升,在短期内推高物价的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供应链和节后返工受其影响,抬升企业生产成本,一些小微服务型企业或因难以承受短期冲击,更容易出现倒闭的情况。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自然造成了对就业形势的短期冲击。
据招聘平台公布的线上调研结果显示,近2000受访者中,60%的人处于离职状态,90%的人表示求职遇到了阻碍。
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中国就业趋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三
...
外部环境之变确实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次疫情,给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中小民企没有了收入,大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在严格的疫情控制措施下,疫情肯定会过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是暂时的。
政府一方面会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调整,来确保就业。
另一方面则会通过税收对国民的收入进行再分配,增加底层群众的收入和消费力来刺激就业。
“针对恢复生产和经济稳增长,小微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部明确提出降低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融资担保费;”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存款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降息应对疫情冲击;证监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协议可展期,疏解相关企业的流动性困难;”
“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措施。”
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就业趋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世界各大金融机构都对中国经济稳定,就业形势,同样保持乐观态势。
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应对疫情,这些举措有助于缓解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
“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一些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待疫情缓解后,相关经济活动恢复正常运行,经济是可以恢复的。中国经济体量大,有资源有决心来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在这波短期受挫的就业行情中,不应去恐慌,正如SARS结束诞生了电子商务一样,多难兴邦,本次疫情过后,同样会诞生更多的机会。
四
...
这波疫情中,在中国很多新的概念已经被提了出来,机会也随之诞生。
春节的一两个月内,处于变革阶段的互联网行业,在线教育、AI应用、远程协助应用、产业互联网推进越来越快。
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等新职业悄然而至,数字经济领域需求的就业岗位达飙升。
“建模、优化、迭代,从开发到上线,整月份,我一天没歇着。市场对我们这行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一位人工智能工程师说,人工智能技术正带来一场剧烈变革。
疫情反而推动了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就业点燃了强大引擎,这为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伴随逆周期对冲政策的陆续出台,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等周期行业或迎来爆发。
餐饮业、旅游业、文娱业、零售业等服务行业被肺炎疫情压抑着,疫情结束后必将迎来一波反弹,不断升级的旺盛需求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的转场空间。
疫情之后,因为企业开始有了忧患意识,健康相关产业,医疗制药、泛健康领域行业也会快速发展。
只要能看的长远,毕业生未来就业形势还是相对乐观的,中国的就业形势,依旧稳健。
五
...
回望中国经济发展的几年,从每次的政治局会议中,稳就业一直是重中之重。
我国全年新增就业约1000万人,供大于求的差额在1400万人左右。
国家层面比毕业生们更关注就业,就业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百姓的利益是具体的,就业是民生之本。
只有通过就业,一个人才能安居乐业、实现价值,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
然而就业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彻底解决的,它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毕业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将始终存在。
从邓公南方谈话以来,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繁荣为己任,从东到西,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热潮。
如今中国依旧在经济发展上引流潮流,反观本次疫情,只可能是阻碍潮流的一朵浪花,终会被冲散。
劝勉毕业生们,根本无须去担忧招聘人数的下降,当下应该做的,是把自己的想法,尽快提上日程。
该读的书,该行的路。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年轻当时,需干正事。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