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应该也是昨天的这个时候,收到我的一个学生在微信上发来的一段文字,述说中年生活的喜怒哀乐。
她是教的第一届学生,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是他们当年的样子。现在呢,都是大人了,成了企业里的干部,孩子的妈妈,上有老下有小。
所以,昨天聊了几句,我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人到中年,要学会头天晚上哪怕崩溃成一地碎片,第二天早上醒来,还是要满血复活,积极重建。
想起来看到很多人说的那个生活场景:
你在公司里忙活完了,终于喘了一口气,然后开车回家下班。穿过城市的万家灯火,终于到了你家楼下,或者进了你家小区地下车库。
你把车停好,然后不是急着下车,而是在车里坐着,发呆。
很久很久,你才终于下了车,轻轻地关了车门,走回去。
车里是一个世界。车外是一个世界。
职场是一个世界。家是一个世界。
你是这无数个世界里最孤单的战士。
也应该是最勇敢的战士。
否则,你就要倒下,趴下了。
你真的想趴下,倒下,去他妈的,我不干了,世界离了我,照样转。
但你还是咬着牙往前走,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离不开你。
02
昨天晚上读庄雅婷的文字,里面有这样一段:
但凡活到一定年纪,总有一些体悟忍不住要和人分享。良善一点的角度来讲,也算是过来人愿后来人少走歧途、少受波澜;自私一点来想,是关于自我的一个验证,总想看看这样走来是不是走对了,此刻又行走在生物链序列的哪一个层次中;再庸俗一点,好为人师确实也是一种病,未尝不是一种焦虑感,也是要先占个高位,从另一角度证明尚未落败。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给自己当下的活法寻找合理性。也就是说,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证明:在我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我也做出过努力,在赚钱和开心还有责任感之间平衡过,认为这样的生活适合我,并且也许是我已经能做到的最好。
几乎所有的鸡汤和你以为的人生准则,都是基于这样“自我开解”和“他人开导”得来的。所以我一直喜欢虹影写过的那篇《在东京拜访一事无成者周树人》,她在最后借言,“周树人近四十岁突然爆发,变成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变成的人:我在临近四十岁时渐渐沉静随遇而安,做一个努力模仿当年周树人的人——我终于敢做一个失败者。”
有些道理,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你拉远镜头,放入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里看——也未必没道理,但未免有些“小”。当然,如果再宏观一点,那么虚无主义就又要冒头了,并没有什么意义存在,哪有什么真的“好”与“坏”。
我有时候会羡慕嫉妒庄雅婷,我觉得她活得太通透,比我还通透。因为这种通透,照见了我的不通透,所以我有点嫉妒。
刚刚有位青岛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段微信截屏,说是和我有关:
说实话,我从这个陌生的朋友的文字里,读到了一种失望。
唉!这个人,居然活成这个屌样子了。
03
想起来在微博上读到的“@公路美学”写的一段文字:
半夜睡不着。起来点了支香烟,突然发现一只蟑螂,于是我和它聊了起来。
我们聊了很久,把我对人生的看法,工作的压力,新冠肺炎的担忧,疫情下复工的艰难,下一步生活可能无着落,等等,全讲给它听了。
它也说了它现在的困境,它说现在到处都是蟑螂药,同伴们死了很多,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它……
我听了一直在哽咽,它也不说了,一直期盼的看着我。许久,我拿了些饼干分给它,它也没说什么,就是在点头。吃饱后我说你走吧,希望你过的比我好,下次还能见到你!!!
它低着头消失在夜幕里。我的心情更加惆怅了,一直在说,为什么?why?why?
04
“戴维,你可以安心地哭。我们很愚蠢,总是想藏起让我们变得更有人味的东西。”
——圣地亚哥·帕哈雷斯《螺旋之谜》
-
别看了我就是那个灵魂有趣的家伙。
-
小马的妈妈
-
一口气上五楼作者
-
潘大归来
-
Kong
-
老李
-
热干面
-
胡乃欣 nathan
-
孟斐
-
庄生梦蝶
-
婪华醄稷
-
Liu GZ
-
波泼墨佛
-
杨小敏
-
悦己
-
紫.藤
-
Ben0 Xing
-
唐小云
-
也许(Mina)
-
笑
-
恰逢雨时
-
无风不起浪
-
JIANG'S THINKING
-
若云若水
-
天天
-
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