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牧野之战 ,作者山泽
牧野之战
天命无常,惟德是辅
闻道易,悟道难。
得道易,证道难。
悟道不足以得道,得道不足以证道,证道不足以穷道。
证道以穷之,于是乎学在矣,于是乎性命在矣。
治学即求道,道不悟则学不成。
道非如唯物论所谓的客观规律,也非唯心论所谓的先验理性。
道如同量子态一样,是认知与认知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道是一种信息,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又是非物质非精神的。
道之名众多,得之于不同的描述角度。
正名之为中,反名之为空,偏名之为规律、理性,统称之为道。
悟道之途歧而说亦异,得道之度差而行亦别。
是以有心,有识,有理性,有气,有自然,有造物主,如是偏知偏信,颠倒众生。
虽小道亦有可观处,虽大道亦有不足观处。
道至简易,人皆得悟,惟蔽于物我不见全象。
闻道甚易,若不悟之终无裨益。所闻之道在人,所悟之道在己。
他人之道或为泡影或为魔障,只会将人引入海市蜃楼。
故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道可求于心,亦可求于物。
道可推而求之,可格而致之,可冥想而悟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悟道就是在损字上用功,如削丝剥茧去芜存真。
道无需信,需信之道皆为伪道。
真道和而不同,伪道同而不和。
殊途同归方为道,可从不同时空不同文化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得出同一结果,如百川至海万派朝宗。
伪道则以信仰扼杀真知遮蔽正途,以传道代悟道,是愚昧之本源。
真理是最常见的一种伪道,它以先验式设定维护其僭主式权威,如同病毒一样消灭异己繁殖自身。
所谓真理不过是以人的生命为祭品的邪神,历史上数亿人为其贡献生命,却仍无法填饱它嗜血的胃口。
悟道是思辨的成果,是对理性的终极运用。
愚者止步于此,智者犹需前行。
得道是对道体的直观感受,是对感性的终极运用。
理性只是可能性而非实在性,不经得道体验,所悟之道终为虚幻。
人随着心智成长开始习惯于接受所谓正常的感受并避免对异常的感知,如此形成符合于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精神体系。
所谓心理成熟的过程就是认知体系标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心智自我封闭的过程,因为非正常的认知方式被视作正常精神系统的威胁而被意识所屏蔽。
从此意识被与潜意识隔离,七识被与阿赖耶识隔离,认知被与认知对象隔离,人被与道隔离。
而得道就是透过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重返认知本源的过程。
念是意识的本质,观为众念之首,是认知的本体。
观的功能就是排斥感受,通过屏蔽多数感受形成所谓的注意力。
意识活动建立在观的基础上,也就是注意力通过对不同认知对象的扫描以接纳特定的感知。
内照,守一,坐忘,止观等内修诸法便是通过对念的训练和观控制以改进认知拓展意识。
当念力集中使注意力聚焦至单一感受时,人便获得超感体验。这是改变认知方式的结果,而非认知或认知对象发生了变化。
愚者却常由此堕入神秘主义,或走火入魔精神失常,或以为获得神通而沦为神棍。
当观屏蔽了所有感受,即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力自身之上时,认知与认知对象融为一体,此刻入火光三昧,物我合一,天地湮灭,虚空粉碎,究竟涅槃,道体于是得之。
其辞至神,其理至简。
需要注意的是,禅定法门虽易得道,却只为心智无助于形体,当辅以性命双修的内丹道,若直取无余涅槃更无益于证道。
得道为生命的终极体验,愚者止步于此,智者仍需前行。
得道不行则得之无益。
知行不合,则所悟之道为空想,所得之道为妄识。
行合于道,道合于行,如是则道得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者常误作朝闻夕死,如是解则入释家而悖儒家。
夕死后省之字,如论语宪问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亦死后省之字。死之为先秦成语,意为死于某,为某而死。
朝闻道,夕死之,是闻道而行,终身不离,没身不弃。子曰:笃信好學,守死善道。死道即守道,也即老子所谓抱一,皆行道也。
行无穷,证道亦无穷。
证道必自身始,身心不调不足以论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术则不得通,不通则道不得证。
证道以术,是以儒家有儒术,道家有道术,法家有权术,阴阳家有数术,医家有方术。
迂腐者学而无术,蒙昧者行而无知。
一通易,百通难。
术不厌多,愈通于术,愈近于道。
道是一个极限,只能以证道逼近而永远无法到达。
穷道者为至人,可追不可及。
故人也是一个极限,儒家谓之圣人,道家谓之真人,方家谓之仙人,释家谓之佛陀。
人之差别便在于离至人之远近,证道过程就是人的自我完善过程。
故证道即成人,无人则无所谓道。
行道无惧于错,因为人永远无法做对。
正确只是理想,错误才是实在。
因此对错误只求改进无需否定,否定错误等于否定自身,将堕入宗教式否定现实空想未来的邪道。
道本天下公学,人常窃为己有。
道无私而人有私,于是有种种宗种种教,扬此抑彼是己非人。
道至简而说至繁,于是有种种学种种论,繁难深涩故作高深。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于是有种种密宗秘法虚张声势蛊惑人心。
此皆为利也,非为道也。
群经皆为我注脚,万法皆为我所用,如是方为达道。
道从辵首声。
导即導,从寸道声,古文或从止。
金文道导同字,后世亦通,如禹贡:九河既道。
道与导,同声易调,区别只是一名一动。
又导蹈同声,同源易词,择路为导,行路为蹈。
导而复蹈,是以成道,此为汉语思维中道之内涵。
道通首,如逸周书芮良夫:稽道谋告。
首通道,如左传成公十六年:阵于军中而疏行首。从语源学上看,道之发音源自于首,则其含义亦有关于首。
试观于蛇,首以导颈,颈以领身,身以行道,是首为身之导。
在语源上首从属于一个有关圆的概念的庞大词族。
首臼酉周包球上古皆幽部,含义均与圆相关。
首又称头即頭,上古音所在侯部之豆句口兜珠亦与圆相关。
髑髅为头一词的双音节分化,相似辅音组合的双音节词尚有蜾蠃,葫芦,轱辘,陀螺,骨朵,昆仑等,亦皆与圆相关。
老子谓道玄而又玄,周行不殆,皆取圆象。
玄所在上古元部之旋员辕团亦皆含圆意。
故道体混元,有着语言上的深刻背景。
又德从彳惪声。惪为古文德,从心直声,直从属于一个与直立概念相关的词族。
直从目十声,十古文作丨,上古音与立同属缉部,取义于立。
直上古音与得陟同属职部,说文:德,升也,德即陟。
直与植值置同源异词,置于手为得,值于心为德,故得道为德。
道得则德亦立,道昧则德亦伪。
又前行为导,后循为述,又術为邑中道,故术得以通于道。
可见语言作为思维的第一载体是文化之本源,隐藏着相应文化的终极秘密。
按: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给求学者一个治学过程的完整印象和框架,知道能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程度。
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是一两年就可以速成的,所谓顿悟也必须以长期积累为前提,如同井喷需要长期艰苦的找井和探井过程一样。
另外,悟道得道证道不存在先后次序,多数人一生无法得道,并不影响其悟道和证道,反之亦然。
知行一体也就是学行一体,学而后行的效率远比不上边行边学。
道无穷而命有限,若想先悟道再证道只会浪费大量时间,若不得道便不证道更属大谬,学者谨记。
-
蓬蒿作者
-
扶摇
-
残阳沥血作者
-
Widsom哥作者
-
飞宏
-
画红裳
-
海永
-
buladian
-
Green作者
-
lili 高处不胜寒
-
黄*文
-
平安一生升
-
武曦作者
-
全球ios好评
-
夜雨春风作者
-
大国之崛起
-
顾颐作者
-
天知道
-
春天
-
猛 🎿作者
-
🇨🇳 浪翻云
-
我不闹
-
锦绣南天
-
制自成尔~黄晓成
-
元亨利贞
-
庄斌
-
行止
-
LamSen^
-
我爱地球!
-
儒学现代化-淄博-高绪利
-
晴天飞猪
-
馋
-
牧野
-
Feinxy
-
七夜青草
-
赐
-
~凉粉~
-
樂 靖
-
Tom
-
玄武小强
-
Al.Doraemon.Gintama.Rose.Z
-
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