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时做空波音并不是个好主意 | 404厂 经过一个周的发酵和沉淀,之前有关于美伊局势以及乌克兰航空坠机事件的猜测,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对于美伊局势不会进一步升级的猜想基本上符合了进程;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坠毁的波音737却是被伊朗军方“人为失误”击落。 伊朗方面辩解称,伊朗防空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之下出现了误射。尽管伊朗的“官腔”未必可信,姑且采信这种相对“权威”的说法,若如此,则伊朗的军事体系实在是外强中干。根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外长透露将会讨论“如何起诉他们(伊朗)”。 很多关心我们的读者,提醒我们之前的预测出了偏差。不过可以结合后续文章《波音,买它!》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私以为,正确与错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正确与错误当中挖掘机会。举一个例子,金融大鳄索罗斯因为狙击英镑和掀起东南亚金融海啸而扬名,但在此之前,索罗斯的第一个大手笔却是提前埋伏“广场协议”做多日元。当时索罗斯告诉手下的担心仓位过大的基金经理:如果对自己的判断有把握的话,为什么不让仓位再大一点呢? 富贵险中求。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已经是一个常识了;但实际上,如果观察索罗斯和巴菲特的持仓,就会发现大鳄和股神并不热衷于分散投资——分散投资虽然能够分散风险,但也会降低收益。 在旧文当中,其实并没有肯定地讲坠机的责任在波音,由于当时掌握的材料有限,只能简单地留下了“但是根据当前的一些细节,仍然有很多蹊跷之处”这样的悬念。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妨碍对于波音的投资逻辑。 试想,如果坠机事件的责任方真的是波音,那么这是对波音股价最大的利空;如果在这种最不利的情况下,波音仍然具有投资价值,那么等到“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时候,必将有所收获。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了,下注的时候也就有底气了。因此在这种突发利空的情况下,应该在最坏的情况下考虑公司股价能否承担,因此才会在“矛头暂时指向了客机本身及其背后的波音”这种情境下进行演绎。 按照常识,当波音出现坠机这种利空事件之后,应该做空波音。这种想法对也不对——评判的标准在于时间跨度。如果时对于短线市场情绪的捕捉,做空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做的是如同巴菲特那样的长期投资,那么从目前的产业格局来看,做空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科技制造领域目前是空客和波音的“拳击赛”。这种巨头间的 “神仙打架”也正是连续两架波音737max失事的大背景。简而言之,为了和空客A320竞争市场份额,波音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对于已有的作为主力机型的737进行改造而有了737max;但这种改造只是局部的,并没有把这种改动放到整体设计当中进行考虑——换言之,737max属于“赶作业”。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赶作业”也能收获大批订单:根据国际媒体报道,2019年波音737max约有5000笔订单。 原因何在?民航产业链上,真正赚钱的是科技制造商,而航空公司则是在购买飞机、燃油等成本以及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中“两头受气”。没办法,客机的产能严重不足,属于彻底的卖方市场:空客的订单已经排到5年之后了,并且能大规模量产的科技制造商除了空客就是波音,所以别无选择。 波音“赶作业”像极了库克时代的苹果——就算是新款iPhone基本上没有乔布斯时代那种深入骨髓的创新,但是仍然能够不断提价。 没有创新,还敢涨价,这样的公司牛不牛?这就是巴菲特津津乐道的“护城河”。 大型客机制造的门槛太高了,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技术;如此,虽然C919客机只是刚刚开始试水的支线客机,但是中国大飞机作为行业“搅局者”的出现,对于产业链下游的航空公司甚至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中国商用大飞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真正的成为“搅局者”,恐怕是要以优秀的质量和充沛的产能来实现——在此之前,客机制造领域两强相争的局面不会改变,并且作为买方的航空公司也不希望改变。试想,如果波音走向没落,其市场份额被空客蚕食鲸吞,那么到时候空客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可能会导致空客底气十足的“一口价”——这样的话,还不如“两害相权取其轻”,维持现状来得更好。 因此,周期股的逻辑,而非成长股的逻辑似乎更适用于对波音的投资:空难时做空波音并不是个好主意;在突发利空之时,应该考虑长期买入。 精选留言 2 Best Wishes 脑袋千万不要一根筋,想问题要深一层: 双巨头,尤其是达到平衡状态的双巨头,就没老三什么事了。(后面的老四老五老六…更没机会) 一家独大(最好是垄断),中国才有机会当老二。 8 作者 客机制造业的双巨头,目前都存在着产能不足,因此这并非一个存量市场。当前的关键还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分蛋糕。这种情况下,对于弱者而言还存在着合纵连横的机会;如果是完全垄断的话,就只剩下短兵相接了。 3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更长 我们情报部门是怎么把关的 6 作者 问《环球时报》的胡编 4 小沫沫 典型的黑天鹅逆向思考,逆人性赚取超额收益莫过于此! 相关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查看RESSRC的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