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脏包批判 | 赵皓阳

2018-05-11

前几天看到一条微博:

这是一个专靠网络热点而活的互联网公司CEO对于网络热点食物的质疑:“为啥这么火?”还曾记得几个月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全再说脏脏包,一夜之间各个面包店甚至奶茶店也都卖起了脏脏包,就连我妈那时候都跟我说小区门口卖桃酥的店都卖开脏脏包了。然而母上大人对于脏脏包的评价是:十块钱一个,死贵死贵的,也不好吃。

不管是新浪微博的CEO,还是我妈,其对于脏脏包的核心质疑都在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一个指出了其本质:巧克力面包,一个评价了其质量:贵,不好吃。脏脏包就是一种典型的消费主义造物,包括其他网红食品、网红店都是。它们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交换价值虚高,通俗讲就是,贵(从其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所需来看);第二是使用价值低,通俗讲就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吃”或者更简单一点“既然卖到了这个价钱,那就应该更好吃一些啊”。这些产品提供的只是一种符号价值。

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你买脏脏包吃,是因为你真的喜欢吃巧克力粉+面包,还是因为看到到处都在卖、身边人都在买、网络上都在谈论?如果是前者没有问题,因为毕竟口味是很主观的东西;如果是后者的话,就要思考一下,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着你去买一个并不了解的陌生产品呢?这一种力量,在学术上定义为“消费主义”。

这是我在逛街时随手拍到的一个照片:可以看到脏脏包的价格相比于橱窗里同类产品要高出了50%左右。我们暂且忽略它的制作成本,单从销售的角度考虑,在这样一个价格非常敏感的门店食品消费领域,同时其作为甜点的可替代性非常高,以这样一个超过邻居同类商品50%的价格摆在橱窗里,如果不是大家都熟知的网红产品,是绝对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提前的“广告效应”已经打出去了,一个16块钱的陌生产品是绝对卖不好的,它既然敢卖这个价,必然是有一些其他价值的buff加成。而这个buff加成,就是消费主义的符号价值。

对于消费主义的研究,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学派有着不同的研究路径,但他们所看到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新古典经济学以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和消费偏好为理论基础,是目前经济学最公认、最普遍的研究体系。一些学者提出了需求经济学的主张,主要研究人们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而主动选择对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以此衍伸出了“欲求经济学”的理论:欲求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不是真实的、自愿的和主动的,而是虚假的+胁迫的和被动的。即人已经被自身之外的某种强制力或心理暗示——如媒介的广告、社交媒体的软文、网络意见领袖的示范、他人体验甚至于虚假宣传等。总而言之这种需求不是来自于商品的真实需求,而是一种“欲望营造”的结果。就像你想买脏脏包不是想吃巧克力粉配面包,而是觉得现在怎么这么火,到处都在买、全网都在讨论、身边人都在买——我也买一个尝尝呗,这就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对于消费主义的批判历史更加久远、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异化理论”为基石,二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纷纷对“消费主义”这一时代主题进行研究和批判。这里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景观国际”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吸取了德法两派思想精华的马克思主义者让·鲍德里亚是消费主义研究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为被称作“死亡三部曲”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镜》和《象征交换与死亡》。在这些著作中他扩展并衍伸了消费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的符号价值。鲍德里亚认为,当消费者要从这一产品或服务中获得差别的感受时,就要为这种感受支付差别溢价 ( difference premium) ,也就是消费者为了享受差别等观念而支付的数额。这个差别的感受,来源于符号的不同,因此这个溢价就是“符号价值”。

我举一些通俗的例子来理解“符号价值”,星巴克刚刚在中国大小城市铺开的时候,是小资产阶级、文艺青年和网红们的拍照圣地:拍一个带星巴克logo的杯子,加一个暖光滤镜,再配上几句不知所云的话如“慵懒的下午,时光如咖啡的香气在空中氤氲”。他们是去喝拿杯咖啡吗?当然不是,他们要的是一个logo、一张照片、一个传递自己再喝星巴克的信息。这种“传递自己再喝星巴克的信息”就是他们所购买的符号价值。把超级大块的商标印在衬衫上,肯定不是出于审美的考虑,而是消费者们有这样的需求——我要告诉大家,我买了这个品牌的衣服。

当然符号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大家发现星巴克不那么神秘,喝星巴克不再会给某些特定的人群有buff加成,超大商标穿出来显得low,这个符号价值自然会被抛弃。就像宜家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中产阶级居家置业的首选品牌。后来有人科普,宜家在国外就是经济条件差的人才买,这种超级市场的模式、自己组装,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这时候中产阶级们才纷纷大呼上当,看来洋大人也不能全信啊。这几年宜家的符号价值有所消减,但据我观察,应该是加在了无印良品上面了。所以说嘛,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符号的更新换代很正常,但不变的是永远都有那么多符号树立在那里。作生意就是为的利润,消费者的羊毛不薅天理难容。

“符号价值”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以此为延伸,学者们提出了“需要”(needs)与“想要”(wants)两个不同的消费驱动力。需要,是人与商品之间的本质联系,这种关系表达的是二者的内在属性。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关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想要,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符号象征性的关注,这实际上表达的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一种主观感受,它并非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特征,而是人们附加于商品的特征。“想要”则是非常明显的消费主义异化的结果。

我在上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有一位朋友跟我聊天说了她的所见所闻:

那么很明显,我这位朋友关注的博主,化妆品要集齐所有色号甚至于不拆封使用,就是典型的“想要”(wants)而非“需要”(needs)。“偶尔拿出来看看也很高兴”,其实就是一个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灌输,先通过商家狂轰滥炸的信息洗脑,再通过如主播、up主、网红博主等意见领袖团体的“二次翻译”,最终在每一个消费者脑海中刻下了这样深深的符号:购买=快乐;消费=人生价值。这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洗脑,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奴隶。

简而言之,人的本质在于“需要”,而“想要”在于消费主义符号价值的异化。需要与想要的分离,展现了消费主义时代商品中物质性和符号象征性两者分离的趋势,受消费主义影响的人们关注的是商品符号的象征性,而较少关注商品的物质性。

同时,消费主义的问题不在于你花了多少钱去买东西,而是在于你人存在的意义被消费去定义,你的人生价值被消费去定义了。很简单的例子,身边许多朋友就说,发工资的目的就是还信用卡。这就是被消费主义价值观所绑架了。如果换成这样:发工资的目的是给我自由选择的空间,让我可以选择去消费去花光它,让我也可以去选择攒下来或孝敬父母或去做慈善——这些能够展现我选择价值和意义的途径。是不是比简单的“发工资-还信用卡”这种被绑架的逻辑推导,显得更像一个丰满的“人”一些?

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Consumer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一书中这样概括消费文化的特点:“消费文化使用形象、符号和象征性商品唤起人们的梦想、欲望和幻想。这些梦想、欲望和幻想暗示着浪漫的纯真和自恋式的自我愉悦而不是愉悦他人的情感实现。”

法国学者居伊·德波讲商品的“符号价值”进一步衍伸,提出了“景观社会”的概念。德波认为,这些无数符号的堆积,是我们的社会成为了“景观”——“全部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景观应当被看作是一种行动化的、转化为物质范畴的世界观,也就是一种转型为客观力量的世界观”这样的景观社会中,“通过动员全部人类的使用价值并垄断它的实现,交换价值最终占据了上风。交换过程变得与任何可想象的实用性完全相同,因此使用价值被交换价值任意摆布。”——以购买符号为目的的交换价值大行其道,让符号构成的“景观”主导了我们的社会,而隐藏其中的本质则往往难以寻觅。

因此,我们来对上文的内容做一个总结,上面先后探讨了消费主义的三大内涵:第一,消费主义异化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消费者们更看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而非其本身的价值,也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远高于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是购买象征意义的代价。第二,消费的需求并非其需要(needs),而是通过广告、大众媒介、他人示范等手段被创造出来的欲望——想要(wants)。第三,消费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新型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力。

消费主义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比如节日的异化,像圣诞老人最初是没有固定形象的,现在的红棉袄白胡子的形象,是在商场门口一波又一波促销和电视广告普及的。传统节日的定义不外乎宗教、农业生产特殊节点、宗族纪念,而现代节日的定义只有一个——消费。放假也是服务于消费。如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三个节日分别起源于芝加哥工人大罢工、芝加哥妇女大罢工、捷克利迪策村反法西斯抗争这种带有鲜明革命色彩和阶级斗争色彩的节日,最终也被异化成了“黄金周”“女王节”等消费主义节日,服务于购物的狂欢中。

看一看购物APP就知道,天天搞促销,天天搞活动,我记得就九月九日这种日子都被定义为了“酒水节”。这种泛滥的“购物节日”,除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之外,别无它用。促销就是消费主义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让利,而是要消费者的心理有一种“便宜卖了我赚了”的感觉。类似的手法比比皆是,比如满XX减XX这种促销方式,你就会不自觉的买够那个满减额,觉得自己赚了便宜,但其实折扣早就预留在了初始价格里了,商家是不可能没有利润的。再比如某购书网站搞了一个书香节之类的活动,看似满减不少,但其实它早就在活动之前把绝大多数书籍的折扣调成了9.9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再比如对于公众人物的异化。这是前几天的一个热门微博,博主发布了一位歌手的额视频,下面一条热评说:那个年代大红的歌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现在的爱豆,看照片都认不出是谁。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是一个必须要承认的客观现实。现在的当红明星只能称之为明星,并不能称作“演员”或者“歌手”。他们有四个鲜明的特点:演技差、没唱功、全靠脸、卖人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偶像退化”的现象呢,跟我们一直以来分析社会问题是挂钩的。就像脏脏包这种“消费主义造物”的网红产品一样,当今那些“风华正茂”的明星、偶像们,也大都是消费主义造物。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商品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使用价值低(不好吃、演技差、没唱功),交换价值高(定价、相貌、人设)。消费者购买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其附加的符号价值。就如我之前所说,当今年轻人,很难从劳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普遍缺乏精神寄托,他们只能寻找次一级的精神寄托。例如自己不能养猫狗,就去网上看猫狗视频;自己游戏打的菜,就去看大神直播吃鸡超神——说白了就是退而求其次。追星也是一种年轻人次一级的精神寄托,他们把自己难以实现的价值寄托在了爱豆、偶像身上。这种精神泅渡就是粉丝追星所“购买”的符号价值。

因此,这些消费主义造物的明星们出现了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审美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可复制性强。所谓审美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很好理解,既然我生产商品,那我肯定要生产市场最大的商品啦。就像为什么网红脸这么流行一样,你可能看腻了看烦了,但是不可否认网红脸之所以流行就是曾经审美的最大公约数,尤其是在那些30-50岁普遍消费能力比较高的中年男人之中。同理,为什么“小鲜肉”式的明星如此流行,就是在于女性群体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上面网友提出的“看照片都认不出谁是谁”,因为本身就是照着一个类型来的嘛。当然这不代表审美是一成不变的,我听现在做整容的朋友说,“网红脸”已经渐渐不流行了,清纯脸开始成为了许多女性的选择(那就说明男人开始喜欢另一套了)。同理,当女性的审美最大公约数不再是小鲜肉而是其他、比如硬汉大叔肌肉男的时候,符合此类人设的明星自然会被各路资本滋养繁殖、遍地开花。

第二个特点,可复制性强也很好理解,想要最高效率的收割粉丝这一波波韭菜,必须要工业化流水线的产品才能满足这个速度。别说像周杰伦、王菲这样天王天后级二十年出一个的人物了,就是找一个演技或唱功特别突出的偶像也并不能满足背后饥渴难耐商业的需求。在这样一种驱动力下,难以复制的特点如唱功、演技,自然从“造星流水线”上被抛弃。而可复制性强或可用资本解决——如好看的皮囊——相貌,有句话说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帅哥美女了;至于有趣的灵魂,包装人设、新闻通稿、热搜、营销号轮一波,也不成问题。这种复制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琳琅满目的选秀节目、女团。

从根本上讲,“偶像”这一形象符号能从演员、歌手分化出来,就是消费主义异化的结果。消费主义剥离了明星身上最后一点文化特质(使用价值),把他们变成了网络流量的附属产品。当然,不可否认当下还是有不少凭借自身实力的“硬核明星”,但我分析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各路粉丝也不必喷我,我又没有指名道姓的说谁,你这一激动对号入座,岂不是就坐实了你家爱豆“演技差、没唱功、全靠脸、卖人设”了?

至于当今年轻人为什么沉迷于消费主义的构建和追求符号价值,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谈到过了:“隐形贫困人口”“新穷人”在工作中越来越感到疲惫和乏味,才使他们更愿意通过消费来寻求心理补偿。他们不停地购物、旅游、娱乐,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固执地寄希望于在消费的帮助下找回工作中所缺失的意义和乐趣,二者注定是一场无望的自我泅渡。也因此,“隐形贫困人口”的享乐主义有一层抹不去的悲观主义色彩,是一种对固化社会自我麻痹的选择。

这是自下而上的动机,还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构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理论家指出,因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有利可图),符号价值的培育得到了生产者、商家、媒体、广告主的积极响应,他们不断创造新的符号意义,使人们陷入不断膨胀、不断更新的消费欲望中,最终使消费产品市场也不断扩大、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些左翼学者们讲这种符号的创造与培育,定义为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因为这种扩大也是在社会文化权力的控制下产生与进行的,大众传媒和广告业或者社交网络的营销号无非就是资本培育下的文化权力的承载者。消费者在这样的权力控制下,长期浸淫在符号意义的心理暗示与洗脑中,不断被种种媒体广告、APP促销、网红博主示范所吸引,最终完成了消费行为。资本权力与文化权力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又由科技引发的传播革命一同助力,消费主义时代的狂欢,自然愈演愈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消费主义批判学者们认为,大众传媒拥有的有效信息负载量、高效的传播特色、海量的受众互动参与,这一切成为消费文化得以空前发展的完美温床。那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量级相比于曾经的传统媒体,更是核聚变式的爆发。我们面临的是,互联网时代更加来来势汹汹更加难以阻挡的消费主义新浪潮。在这样的新时代中年轻人将如何自处?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精选留言
  • 763
    贫穷使我理性,干瘪的钱包是我走出消费主义陷阱的垫脚石……
  • 437
    一个女博士前天第一次从另一个女博士那听说了脏脏包只要不那么闲,躲过消费主义还是轻轻松松的,比如满脑子paper,满脑子实验
  • 229
    我被知乎安利:先后买了LAMY的钢笔,发现它根本不适合写汉字……;买了大疆的四轴,吃灰大半年了;然后Kindle的电纸书只适合看小说
  • 222
    一直想买几个胶带色系的人看完就去把购物车删了个干净 感谢赵主席帮我省钱 啥?你问我为啥一直都没下手?还不是因为穷。在购物车里看看就满足了
  • 205
    第一反应是,资本消费主义扭曲下的女权运动反成畸形的伪女王真消费奴隶,挂钩男性和社会价值观。驱动资本驯养三观
  • 198
    讽刺的是无印良品原本初衷是没有商标的优质商品,却被当成逼格高的代表。。。
  • 176
    以前有个叫罗辑思维的节目,主要是卖书,他们家专门把一些经典著作重印一遍,封面加上一个节目logo,然后就开始宣传这是为中产阶级量身打造,我就觉得挺扯淡的,同样一本书,内容都一样,凭啥印个节目logo+一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宣传,就比其他出版社贵那么多,怕是借鉴了金融界与地产界的经验,开创了炒书这一全新致富模式,真是佩服佩服(后来这个节目开始卖大米月饼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用的和炒书一样的套路)
  • 119
    “买个看看为什么这么红”以为只是自己是好奇心重,没想到只是被裹挟,但是像这种想法是绝对不会在60年代出生的父母辈脑海里生出,以前只是觉得物质匮乏时代养成的消费习惯,现在看来可能是因为他们距离互联网比较远
  • 90
    吃着脏脏包看这篇文章。
  • 61
    你为啥是萌叔?那么凶~~哪里萌了~
  • 60
    奢侈品就是用来忽悠人的 然后就催生出了各种产品的奢侈品版 只能说跟风是人类的共性
  • 58
    淘宝会员分每月稳定下降的我大概摆脱了买买买的消费主义(也可能是变穷了)……
  • 55
    就我觉得真的很好吃吗……
  • 55
    真的是对巧克力粉+起酥包有浓浓的兴趣 然而呢,失望了
  • 53
    没了脏脏包,还有灰灰包、绿绿包…… 各种网红消费品就是例子。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就是有一大批人,天生就爱追求这种对自己没屁用的,甚至有害的东西。 这种人在古代俄罗斯是农奴, 在古印度是楼陀罗、是达利特, 在古代欧洲是交赎罪券的那批人, 到底是金字塔塔尖的太坏,还是塔底的太愚蠢。 塔底追求存在感,追求高人一等的感觉的事物,成了塔尖收塔底智商税与虚荣税的手段。 那就不能追求点实际的好处吗?就不能拒绝这种无意义的游戏吗? 对于塔底的那帮,估计是真不能,塔底做不到哇!
  • 37
    上次的洗发水广告,我看的激动了半天,下单的时候就在想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它。。。最后还是没买。。。
  • 33
    年轻人如何自处这是个很有哲学的问题,我就还好一点吧,工作和专业对口,以后生活也有点打算有点寄托。工作不顺利,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可能就经常抱怨生活吧,然后发朋友圈装逼满足一下自己咯,如果刚好他有点上进心,可以规划未来,那努力还是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的,不过又有上进心又不怕吃苦的年轻人,在奶头乐面前还是很少的,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让大部分不想上班,人的欲望就是不劳而获的年轻人有个好的精神寄托捏,期待赵大大的下篇文章~~
  • 32
    萌……萌叔?!赵主席这样水灵灵的90后都被叫做叔叔了么
  • 31
    伪中产和小资都是虚妄无比又脆弱无比的一帮人,自以为消费能力卓尔不群,不过是社会大机器上的待宰鱼肉,他们的“兴盛史”建立在对可支配收入的无度挥霍之上,而他们的消亡史也将随着泡沫破裂而拉开序幕。人的异化、腐朽,是全方位的异化、腐朽——经济结构上的、消费观念上的、思维能力上的、认知水平上的、工作模式上的、心理防线上的
  • 28
    对呀,应该怎么办呢。虽然我从不追网红食品什么的,但是工作忙到真的只想花钱爽一下,然而花完更心痛
  • 25
    steam上好多游戏买过来就没有打开过,但是看到了好的慈善包或者觉得不错的游戏打折还是会忍不住去买,这是不是也是消费主义异化的一种表现?
  • 25
    今天下午上课在讲互联网营销,提到一个有趣的营销点,网感,去戳痛点,为了让你掏钱,其实就是另类的娱乐性高消费吧
  • 24
    作为一个半自媒体人,我要说一句,真的是很容易被流量裹挟,说白了就是被资本裹挟,很多时候真的是很尴尬,写硬货就是没流量,大家就喜欢过瘾娱乐的。
  • 23
    偶然刷到这篇文章的 第一次看赵先生的文字 读罢 顺便刷了评论 感觉下面的观众也令人耳目一新 就像什么样的鸭妈妈后面就跟着什么样的小鸭 然后这个充斥着不同列队的游行队伍就轰隆隆地向前推进
  • 23
    各路粉丝也不必喷我,我又没有指名道姓的说谁,你这一激动对号入座,岂不是就坐实了你家爱豆“演技差、没唱功、全靠脸、卖人设”了? 读到这一段话笑喷了 赵老师太机智了 可是有些粉丝压根儿理不清这种逻辑吧 另外有的粉丝人家也知道自己偶像实力不行 那也不能让你们说
  • 23
    特地去找了蔡依林和素人的《布拉格广场》来听,确实如校长所说,老天爷赏的这碗饭还真是有的人就比较好吃。。回到文章所讲的,现在的社会已经被消费主义扭曲的严重至极,就好像现在看演艺圈的新闻,那些男明星女明星,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同时这个市场也残酷至极,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不红就换其他小鲜肉,网红脸,资本市场已经完全不需要沉淀,就像买轮盘赌,中了就火一阵,没用继续押就好了,反正想红的小孩这么多,这就是没本买卖。
  • 16
    还是喜欢看你写革命类文章,比如十月革命,比如卡斯特罗等等,看得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
  • 15
    第一次看到脏脏包图片的时候就在想,不就是个巧克力面包,可可粉撒在面包上不就是干吃高乐高的口感么以为这东西已经不火了呢没想到还这么大影响
  • 13
    这不如说是享乐主义的根深蒂固,当解放人类这样的理想过于渺茫而且实现理想的诸多困难和痛苦已经超越了理想本身的崇高和能带给你的快感的时候,消费是最简单,最高性价比能带给你愉悦的东西吧。再有脏脏包是从众性的体现吧,是经验主义在作祟,越多人的推崇,东西就越好的的经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快要失灵了
  • 13
    具体到面对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何自处的课题……实用主义或者功利主义也许可破此阵? PS:再次安利赵主席来一篇冰汽时代批判
  • 11
    年轻人一方面不应该被消费主意思想舆论裹挟和洗脑,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消费并不是恶魔。对年轻人来讲,消费一场经历或一场体验要比一个实物有意义的多,比如,买个高端手机不如旅游一趟,买几个高端包包不如出国读一年书。精神消费带给人的视野 格局 心态的提升远比几个包包的价值多的多,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 11
    看到赵兄的文章就想打赏100,是不是也是消费主义
  • 11
    真的是被戳到心里去了……我这么一个不过剁手节什么促销都不碰的人,都还是躲不过脏脏包……天天被商家各种宣传促销轰炸,有的时候真的就这样被挟持了。后来吃了一下,真的觉得就是普通的巧克力面包,很不值。现在对类似的消费套路警惕性更高了
  • 11
    我一直喜欢巧克力,然后发现有人宣传脏脏包,于是好奇地去买。不知道算不算被消费主义洗脑了。然而真的不好吃啊
  • 10
    说实话,消费陷阱无处不在,对脏脏包无感的人说不定明天就对什么新新键盘(随便说的)产生了兴趣,哪怕成功避过大部分,说不定你还有喜欢看电视购物的爸妈……比如我妈要求买的一些健康食品,我其实知道只是精神安慰剂,查过吃了没有副作用,当然是花钱让她开心就好。你要说服老人说不定还给人一肚子气……个人觉得,喜欢买买买的人,有条理的记账和严格控制预算能帮助你审视自己的消费弱点。没记账之前我一年莫名其妙能花好多,记账了之后每个月都要看看,对买了再也没穿过的衣服没用过的化妆品,分析当时买的心理机制。反过来对使用率高的物品也建立购买逻辑,买之前审视一下这个逻辑是不是正向,可能……在大彻大悟物欲消减之前这样更有用吧。
  • 10
    买奢侈品的人大多在意的并不是商品本身的体验,实话就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并没有是非对错,相反的那些并没有实际消费能力的人便要去成为其中一员,并为此作出一些有悖人文伦理和反社会的行为才是我们应该议论甚至谴责和唾弃的
  • 10
    emmm其实有的脏脏包是真的好吃,比如85℃,不光是粉,里面还裹了酱和薄片,我不爱吃都被折服了。。。也不贵。
  • 10
    除了有关工作学习的号(如"大浪淘沙"这类) 剩下的公众号都删了。
  • 10
    额,我刚吃完手还没擦就看到这篇文章
  • 9
    以前就是疯狂买买买,现在能忍住了,买了吃灰干嘛浪费钱
  • 8
    讲消费主义 怎么少的了 鲍德里亚的 消费社会。讲偶像少不了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隐形贫困 离不开鲍曼的新穷人。
  • 8
    所谓某些网红餐厅+景点想来也是消费主义的驱动了,去了发现就那么回事,上当受骗以后为了自己的面子千方百计p图违心说好美,不知不觉中成为这种消费主义背后的驱动力和链条的一环了,其实归根结底也可以说这也是中国人普遍的从众心理在作祟
  • 8
    最后两段拔高主题,很好。刚看完一篇拆解漫威电影的,觉得可能是大众的奶头需求也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洗脑。还有一点就是买房,房子也完美符合异化理论啊,当然这是一盘大棋,识破了也无能为力。
  • 8
    昨晚在酒店吃自助餐,服务员送每位顾客一个脏脏包,原来是这么回事,多谢答疑,心有戚戚然。
  • 7
    我爱吃巧克力,但我不买脏脏包。原因如下:真正可可脂的,要大几十,我穷,感觉吃着心疼;十几块往下走的,要么代可可脂,要么连代可可脂都不是,给钱都不会吃。一边欣慰自己理性,一边心疼自己穷
  • 6
    在生产过剩的时代,肯定要换个玩法啊。现在消费主义就是这样,再说,有些人也不缺钱,多花点钱买个东西也不是事。感觉大家买的不是东西,是心情,是潮流。
  • 6
    我盯着到账的工资五分钟 成功的克制了买故宫胶带的欲望,毕竟500¥可以在菜市场买够吃一个月的肉菜
  • 6
    对这些突然风靡的东西都很警惕,不喜欢被算计了被营销洗脑了凑热闹花钱的感觉,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穷2333,有限的资金应该尽量用在真的有用的地方
  • 6
    等不急想看老师的下一篇文章了,新时代年轻人如何自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汲取信息很便利,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其中。
  • 6
    才翻出鲍德里亚的书来看,就看见更新了
  • 5
    一遍遍告诫自己,“买我所需要的,而不是因为打折和流行而买。” 我上个月,终于存下钱了。
  • 5
    看完就想到steam,想到g胖蜜汁笑容,今年dota2小蓝本又充了2000,我怕是没救了
  • 5
    充斥着快手抖音和直播的环境中,或多或少要受到网红和网红产品的冲击,很难不去被动接受。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想找点自己需要的东西,却在不知不觉间阅览了一堆网红同款。
  • 5
    其实我觉得萌萌叔还有一点没有专门费口舌解释,我在说下我的理解: 好奇买了一个,结果发现自己不喜欢吃,算是消费主义狂轰滥炸下的受害者; 好奇买了一个,发现挺和自己口味的,但是被迫用更高的价格购买巧克力起酥蛋糕,这个算是更大的受害者; 从一开始就很喜欢吃,但是失落地发现涨价了,这个算是最大的受害者。 其实我以前一直分不清广告与过度诱导消费的关系,搞不清广告为什么要背起诱导别人消费的大锅,毕竟有“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句老话。但是最近看了萌萌的文章好像懂了些了 所以作为穷鬼还是好羡慕那些能随随便便就能买想吃的东西的人啊
  • 5
    我最近真的是喜欢上101女团了。。。已经跳过所有综艺节目还是躲不过女团们。。整篇通读下来我就躲过了看起来丑丑的脏脏包。。
  • 4
    不吹泡泡,怎么消耗过剩的产能啊
  • 4
    还记得那年教皇批判美帝消费主义
  • 4
    哇,赵主席是九零后??没有想到偶像和我一个年代出生
  • 4
    一部分因穷而理性,但也因穷而want 是不是大部分人看不到所谓“高端”的话,这种装逼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 4
    所以对我来说,自己下的挂面配点辣椒酱无敌美味,真的没有必要跟风去吃毫无感觉的意面只为了图个发朋友圈装13。大多数消费早就已经偏离了对使用价值的判断(合不合适),消费更多的不是适用性相反成了炫耀,变成了对人的一种评价标准,这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 3
    刚巧上个月吃了唯一的一次脏脏包,好吃到是好吃,也是一样的疑问:不就是巧克力面包嘛 类似的我还在京东上看到买了某品牌一千瓦的旗舰PC电源,不用,供起来的。之前只是知道有人会收藏个英伟达的原厂显卡(那个泰坦皮的确是漂亮),但是买个PC电源收藏真是小小的惊了我,虽然那个电源的确是好东西……
  • 3
    steam怎么能同日而语……g胖是明抢。
  • 3
    萌叔请问一下,就你来看,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是否有其界限?
  • 3
    当然如果是主席出的书即便穷也是要剁手的🌚 🌚 🌚
  • 3
    噫!我现在也老是忍不住剁手买东西,这个月就凑满减买了一堆衣服,然后购物车没过两天又加满了一波衣服,等着这个月发工资再剁手。但是其实自己消费的水平远高于收入的水平(学生党打的小零工)。控制不住自己去刷淘宝加购物车,比如防晒比如新的化妆品比如新的衣服新的鞋子……其实最想攒钱买个相机的但是现在这样钱都留不住。我这也算被异化了吧🌚 🌚 🌚 不过幸好我穷,加购物车看着开心,失效了就清掉,现在各大公众号种草的新产品我就看看不说话,每次忍不住想要买新的美妆产品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现在用的大概还能继续用个两三年就觉得唉算了。要不是因为穷,自己这种控制不住想要买东西的想法真是病态啊。
  • 3
    我今天第一次听说脏脏包……?巧克力面包也有好几年没吃了……?【而且我确实是一线城市的00后……?
  • 3
    我只是想说 机智的我 用美团买了一个 花了5.8。不过每个人只有一次限购,不过。。买完以后很庆幸自己没花双倍的原价
  • 3
    脏脏包是真的难吃……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之后 就鬼(sui)使(bo)神(zhu)差(liu)心心念念地非得买一个尝尝……它是我吃过的最糟糕的面包 从此不再相信网红食品
  • 3
    老规矩,鉴于赵哥的文章活不长,先截图保存,再看
  • 2
    我是把大部分生活费花在吃上…大多网红产品性价比不高,所以不愿意去尝试,吃个脏脏包都够我嗦两碗酸辣粉了🙈
  • 2
    机缘巧合 第一次接触到贵公众号 思想深邃 文章鞭辟入里 以后持续关注!
  • 2
    吃过莉莲出品的脏脏包,当然它的名字不是网红脏脏包,但实质还是巧克力粉起酥面包。味道还行,但是吃了太撑,易胖,不适合减肥人士
  • 2
    我先打开steam看看多少游戏买了都还没玩!
  • 2
    第一反应是死宅买手办和steam喜加一。。。。
  • 2
    拒绝消费主义!G胖你快点还我压岁钱!!!
  • 2
    明白了有人要买皮肤,充VIP
  • 2
    看你的文也是种泅渡,希望能达到你那样的思想水平。
  • 1
    满满的都是干货啊
  • 1
    写得真好,每篇文章都好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