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褐色鸟群
▽
仅从字面意思理解“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我们或许并没有太多可指摘的地方。是的,教人如何搭讪,如何和异性约会,建立两性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如果这种教授人如何搭讪的学问,最终目的并不是建立单一的性关系,也不是与异性相处的平等关系时,这种学问的可怕之处就显示出来了。我们通常简称其为“PUA”,一种通过一整套的精神控制方法支配异性的行为。
而某大学女生的自杀又一次使得“PUA”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哪怕男方可能并没有学过PUA课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组绝对诚服的关系中感受到PUA的可怕之处,所有的PUA教程目的是与该新闻中可见的支配关系是相同的。性的快感转瞬即逝,而对于他者完成身体的全部支配才是最好的春药。自然的,性在PUA这里只是手段,人身控制才是目的。
PUA在这一层面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乏善可陈。“老板人超好”“弹性工作制”“不加班”一样的也服务于另一种PUA关系,只不过我们经常会有所反思和声讨。而我们等到有人受害才为之声援和哀悼,这已经体现了了某些微妙之处。必然,两者都有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这或许有些庸俗辩证法的嫌疑。但是如果我们以最近的某校大新闻作为切入口,不难发现当下的爱情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某些变形。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所处在的尴尬的处境。
当下开始一段爱情的步骤似乎已经成为人们默许的模式。首先,你得以消费品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力,接着,你得以超越所谓庸俗的各方面的例如谈吐、眼界的方面唤起女孩子对你的持久的关心。那么,在这么一种与春药的短暂性截然不同的“有趣”的吸引力的驱动下,女孩子自然会交付你认为她仅有的尊严,即性关系这一层面,并且你认为可以充分的支配她。
笔者不否认这种模式的普遍性,毕竟在消费社会中,人人不能独善其身,我们被动接受资本家制造的一个又一个节日,迫于人伦常情在一个又一个本来就是平常日子的节日里展示出自己的支付二维码,我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超越性是通过消费而不是自我反思总结来实现。但是,我们进一步可以质疑,女孩子对你的充分信任,是基于性的,还是基于其他方面的?
如果说爱情的最终目的究竟为何。那么在不是消费社会的时代中,这一问题或许有答案。这并不是一种苛责,而是在规定了时间的现代消费文化的主要形式——广告或者电影中,我们对于爱情的幻象停留在一张电影票或者令人烦恼的影视贴片广告中,这已经是遮蔽了爱情原有的形式。
在写出《神曲》的但丁那里,对于《圣经》所欠缺的和宗教的世界图景有关的想象转变为他未能在此后的岁月里自己17岁时在桥上遇见的女孩的重逢的懊恼。在写出《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那里,这种懊悔变成自己的朋友斯万与奥黛丽未能有始有终的对于过往的感慨。在消费文化尚未诞生的20世纪之前,对未曾有完满结果的爱情通常称为人们抱憾终身的一件事。按照庸俗观点认为的弗洛伊德的话说,这是一种对于“力比多”的升华与转变。
在弗洛伊德那里,这种被实质理解为“性欲”的“力比多”构成了人的行为的原初动力,在婴儿那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遵循看似绝对化的初代精神分析的观点,我们确实缺少了、或者看不到“力比多”的转变方式。消费文化迷惑人的诀窍是让每一个人明白自己的欲望必须通过不间断的消费满足来实现。我们有了双11,也会有双12和618。甚至在中国传统节日那里,消费文化也显示出了它在前现代社会的雏形。试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没有哪一个节日不是伴随着特定的消费习俗的。而在当下社会,消费文化失去了传统节日那般带古典、优雅、对于共同体的体认的韵味,所以其瞄准了我们的最根本和彻底的欲望——性欲。
在这么一个以性作为人的根本价值的时代,PUA所导向的认为发生性行为就是对于女性彻底的占有的观点也就非常自然了。自然,消费文化所表露的暗示,即是如何和通过性表露人的价值。消费社会所追求的,一方面便是受众可以通过人可以通过性行为代表对于异性彻底的占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其根本的目的,若是你不能通过性行为释放自己的欲望,那么请你将自己的欲望转换为为我赚钱的动力,这样你可以由释放自己的欲望,又可以将精力放在为我赚钱上,你赚了钱也吸引女生愿意为你坦诚相见。因此,这种看似无懈可击的模型得以一遍又一遍的吸引所有人。哪怕是转发PUA新闻的看似善良的你,其实也正处在该种解释途径之中。
在这么一个死循环中,资本得以无尽的培养他的接班人,才可以不断又不断的自我增殖,践踏一切的伦理道德,完成不朽的伟业。而这种模型的最终受害者,便是女性。PUA便是建立在这么一种解释路径之上。首先,所有的PUA教程会告诉学员,首要的步骤是通过消费品“格调”的暗示放心让女性愿意进一步与你接触。再者,再进一步的线下接触中,学员必须穿上消费文化所暗示的符合格调=价值的衣物,将消费文化可能具有的符号性转为可共证实的实在性。
接着,在女性认同以上逻辑的基础之上,将女性所幻象的不劳而获的爱情转变为性,毕竟消费文化已经灌输了所有人性行为=爱的逻辑。最后,在女性认为自己交出了身体所有权的基础之上,放心的摆布,让她为你做出任何事。在这种控制人的模式种,一种性=爱的认同模式是PUA最根本的值得人们申讨的方面。
追寻这种解释途径的罪魁祸首是不难的。“爱他,就给她买xxxx”的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连由随处可见的碳元素所构成的钻石都可以成为爱的依据。资本在呼唤爱的同时,其在广告中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展现人的身体细节的途径来暗示性=爱,毕竟欲望的满足有其短暂的周期,通过对于基于性行为的爱而不是基于对于人的人格的爱的宣传方式更能够使得其尽可能多的赚回头客,而精美、考究的广告又构成了令人难以质疑的幻象世界。
放弃了以上的一系列质疑,我们也就放弃了人格和尊严层面的反思。PUA的盛行和某校某事件这足以证明我们所有人被消费文化影响的有多深,或者,我们受无处不在的权力结构的压迫有多深。的确,我们并不能有时间阅读自古希腊以降的对于人的价值的讨论的文献,也不能细究但丁在中世纪某一年在桥上遇见的女孩对人类文明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能够在声嘶力竭的转发对于PUA的新闻时,能够从简单的是非对错的思维中解脱出来。
人与人之间的爱何时成为必须经过消费品的赠送、给予而完成的奢侈品,我们是否能够长时间的对一位女性,表示关心和慰问,并且感同身受的理解她是女性,是有尊严的个体,个体的价值并不是你付出金钱就可以获得的。
纵使,通过PUA教程你确实可以掌握如何让女孩子快速注意到你,你可以通过“搅屎棍”式权力制衡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完全的控制一个人。但是你无法获得异性在你狂妄时给予你警醒、在你低落时给予你安慰、并且在她熟睡时你望着安详、宁静时你满足有有所愧疚的基于人格平等的你愿意为她付出的尊严。权力需要仪式来维持其对于自身权威的承认,PUA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尽快的控制别人,但是性快感和基于身体所有权的控制,换不来你凝望着他、如同凝望着窗外璀璨的星辰时的愉悦。
正如我曾经问过一位做珠宝设计的女性朋友,给我正在喜欢的女孩子买什么珠宝最合适。
这位离过婚,又见识过各种价值连城的珠宝朋友说:
真心。
-
小薪异议!
-
含笑半步颠
-
大力压书山
-
夜明晨
-
Заря
-
万物起圆
-
vincent🇮🇹
-
Paul
-
Mr.Y
-
灰谷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