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据说有个超级台风要来,我看到很多人的说法是:“放心啦,没事的,魔都这些年不都次次都说超级台风会正面吹袭,结果最后不都拐了嘛,魔都有结界,不可能吹来的。”
其实,如果没看到这些信誓旦旦的说法,我可能还不太在意,但经历过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之后,一听到这些拍着胸口说跟过去一样不会有意外的说辞时,我下意识的反应是:“糟糕,特么的,这次搞不好不但会正面吹袭,还有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损失。”
我希望我是错的,这次真可以错。当然,只要台风不把我冰箱吹走,估计待家里撑个三五天问题也不大。
作为一个在海边长大的人,我对台风有一种奇怪的嗜好,自从1996年经历了湛江的那场超级台风“莎莉”之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很喜欢在打台风的日子,一个人站在阳台,一边看着满天空乱舞的闪电,一边任由凛冽的狂风吹过身体。
那种大自然的狂暴,一道道闪电从一条线扩散成无数道裂纹,将整个天空撕开成无数道碎片,对人的震撼,是躲在城市温室里的花花草草们一辈子也未曾体会过的。
而正是因为这个奇怪的嗜好,让我对台风这种天气系统很敏感,就好像一个人接触多了,你会对这个人的脾气有一种说不出的直觉。
我觉得不对劲的是,这些年的台风,已经跟我过去感受的那些有了很大的不一样。
过去的台风,是狂暴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而最近这几年的台风,我发现我已经感受不到那种自然的美感,我在风中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狂躁,一种被成倍加强过的狂暴。
尤其令我觉得古怪的是2015年那场吹袭湛江的超级台风“彩虹”。
一般人对于台风的吹袭路径是没什么感觉的,甚至湛江这个二线城市可能很多人连在什么地方都不一定知道。
但如果有一定军事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湛江虽然不出名,但在军事上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这里驻扎了南海舰队司令部、还有一支海军陆战旅,乃至全军最早装备苏-35的空二师,甚至去南海填岛的很多船舶,就是从湛江装船出发的。
三年前,“彩虹”几乎是一条直线从洋面上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直扑湛江。
我上图圈出的红点是当时彩虹的中心。你猜那里是什么地方?
正是舰队司令部和很多重要舰船的锚泊地。
包括071级坞登,052C,052D,还有前出太平洋监察美日舰队的天狼星,很多时候都会以湛江为锚地。
开车路过湛江的霞山区或者从海湾大桥上,经常就能看到一艘艘中国最新锐的战舰。
2015年那场台风,几乎让湛江这个城市一夜之间失去城市的功能并持续了好几天。
停水,停电,整个城市的日常运作在几天之内都几乎无法进行,而且停泊的舰队根本就没有办法在那种海况之下出海,连停泊在港内都未必能百分之一百保证安全。
如果是一场战争的话,几乎已经相当于被扔了几千吨炸弹造成的瘫痪效果。
我在过去的文章《很难再有代理人战争了,下一场冲突:失控的大国之战》里说过:
美国的军事实力现在是存量占优,但增量和潜力,都是远远不及中国的。
所以这种国家,最有动力在军事层面发动冒险性非常高的偷袭行为,就像二战时的日本,明知道美国当时的战争机器和工业能力一旦全面启动会压着它打,就只能寄希望于偷袭能一举击溃美国的有生力量。
今天的美国,就像当年的日本。
明知道中国的战争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一旦全部放开,直接能压着美国打,却依旧不死心地想用军事冒险来打断中国的发展。
而日本的三本五十六当年是怎么偷袭珍珠港的?航母。
今天的人觉得海战就应该是航母加舰载机配宙斯盾,但在二战中期的时候,航母其实完全还没有今天这种地位,在那个年代,战列舰才是海战的主角。
三本五十六敢于剑走偏锋地选择用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来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一举摧毁了除航母以外的大多数停泊在港内的美国战舰。
如果未来美国选择对我们发起一场偷袭,绝对不会像过去那样还用航母加F-18,在中国的岸基弹道导弹的射程内,美国的航母连靠近都是一种妄想。
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选择一种根本不可能被人熟知的手法来偷袭。甚至最好的偷袭结果是对方连自己被偷袭了都不知道。
在我看来,人为制造出的或者经过催化加强的像台风这种天气系统,绝对是一种绝佳的偷袭武器。
相比于制造降水等小范围的天气改变,制造台风甚至需要的成本更低,可能都不需要拿一队C-130运一飞机碘化银到大气层上。
为什么?四个字: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
“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
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
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所以洛仑兹认为,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即使各种误差和不确定性很小,也有可能在过程中将结果积累起来,经过逐级放大,形成巨大的大气运动。
他看到的是误差,我当时想到的却是:“如果我能抓住那只蝴蝶,我是不是就控制了一场飓风?”
多年后,我在刘慈欣的小说《球状闪电》中看到一样的想法简直就呆住了。
有我们这样想法的人肯定不是少数,这个原理的军事效应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我觉得任何一个大国的武器研发人员都很难抗拒这个想法。
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日本……几乎现在所有人类的重要大城市都分布在沿海,如果能够人为制造出一场又一场的超级台风从洋面上发起进攻,那么对于打击这些国家的经济重心绝对是除了核武器之外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舰队重要的锚泊地的袭击,则可以在短期内完全瘫痪掉港内舰船的出海能力,甚至是重创一些核心船舰上面的高精密武器系统,让他们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丧失掉战斗力。
哪怕是几天时间,对于现代战争的节奏来说,都早已是胜负之分。
所以,从推己及人的角度来说,如果美国人没有相应的研究和计划,才是不正常的。
我感觉,往后,我们可能会见识到越来越多根本不像自然生成的所谓“自然现象”,甚至一个洋面上同时出现三个“超级台风”也未必是那么罕见的事情。
希望这一次,我们的“结界”还有效。
在中美已经离撕破脸不远的情况下,给那些重点的经济命脉城市和军事要地配备能够抵抗那些超级台风的“结界”,看来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以上一场战争的形态,去揣摩下一场战争。你永远不知道对手的武器库里,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有兴趣的人,我感觉可以找以下两本书来当拓展阅读:
刘慈欣的《球状闪电》
关于美国HAARP系统的《竖琴计划》
-
依月观雨作者
-
李大灰作者
-
小胖作者
-
還飞作者
-
王者不在作者
-
超.跃作者
-
心外无物作者
-
杨铭作者
-
希望健康平安作者
-
AA豫南商贸城 李东15236405324
-
喜哥
-
秉作者
-
Yukika
-
Zone
-
阿潇作者
-
🍧 小雪牛🍰作者
-
SpaceForce作者
-
Kyle作者
-
喵喵
-
還飞作者
-
engineer
-
芠芒作者
-
沉思守望作者
-
🅣石作者
-
Zeng
-
嘎德
-
不迁怒,不贰过
-
112
-
唐宋
-
然也
-
奶糖人作者
-
源远流长
-
MATRIX作者
-
岳翔宇作者
-
见见非见作者
-
史记之subin作者
-
渊渊🐲
-
张赟
-
振飞
-
Dr.ray
-
杨啸风
-
郭
-
喧闹与宁静
-
蓝天无限
-
奕世载德
-
神XXX游
-
飞
-
对方正在续命ing
-
启良
-
刀锋
-
墨水
-
Dywen.L我有一個小宇宙
-
乐逍遥
-
赵
-
杏花疏影
-
SF小樊
-
如水净界
-
崔子辰
-
BErgKAmp
-
雨林炊烟
-
待到雪化时
-
羽毛
-
xjf
-
心有婆娑
-
Terry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