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檀渊之盟系列(二)
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大宋与大辽之间实现了长期的和平,虽然私底下依旧小冲突不断,但是大面上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年长者为兄,年幼者为弟。
当时大辽的耶律延禧,嗯,就是延禧攻略的那个延禧,与大宋的宋徽宗,两人兄弟相称,两国一派祥和。
而这一切,随着大辽内部矛盾激化,女真的崛起而改变了。
就是天龙八部里面萧峰的好兄弟完颜阿骨打,带着凶猛的女真部落把大辽的耶律延禧揍的找不到北。
论辈分,耶律延禧是耶律鸿基的孙子,应该喊爷爷的义兄弟萧峰一声爷爷,而完颜阿骨打也是萧峰的义兄弟.......所以辽金之间的战争,颇有点爷爷揍孙子的感觉.......
此时,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来了。
燕云十六州对于大宋有多重要就不用说了,后世的满清在关外再怎么胖揍大明,但是也越不过山海关。
于是,宋朝上下下定了决心,跟后崛起的女真签署了海上之盟,准备与金国共同对抗大辽,以夺取魂牵梦绕的十六州。
结果我们都知道,宋辽两国大军在燕云十六州狠狠的打了一仗,打得两败俱伤,让金国渔翁得利。
最终,大辽的耶律延禧前脚刚被抓到黑龙江的五国城,一年之后,宋徽宗被金国人抓到,后脚也被送到了五国城。
据史料记载,当在黑龙江冰天雪地里烤肉的耶律延禧看到宋徽宗时,发自肺腑的说了句:来了,老弟.......
从此之后,哥俩在黑龙江的五国城里面,过起了大铁链子小铁锹,一天三顿小烧烤的美好日子.....
关于大宋是否应该撕毁澶渊之盟出兵,从南宋在与蒙古媾和伐金时的大廷议,到大清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的试题,都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可以说,这是一个讨论了千年的话题。
但是,很少有人会从金国的角度来考虑海上之盟。
当时金国内部也有着巨大反对跟宋联盟的声音,但是雄才伟略的完颜阿骨打认为主要的对手是辽国,因此坚决与宋国联盟,他任何条件都可以退让,只有一条死守,那就是宋国必须出兵攻辽。
而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靠的是力量,而不是一纸合约,任何一股力量愿意去签署合约,背后都是有着一个更重要的对手要对付或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
金国知道辽国是自己不死不休的对手,所以希望用海上之盟让宋朝背后捅辽国一刀。同样,辽国知道金国是自己不死不休的对手,所以想尽办法维系檀渊之盟,确保自己不被背刺。
但是,对于大宋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一个是尽快拥有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力量,另一个是尽可能久的维持金辽之间的战略平衡。
历史上,宋朝盲目的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消耗了辽国最后的主力,也使得辽国上下的战斗意志崩溃。而金国得以迅速击溃辽国并与大宋接壤,也开始琢磨入侵大宋。
反之,只要辽国拥有反击之力,金国就绝不敢于大军南下,就算有口头威胁也绝不敢真刀真枪。
同样,只要金国的威胁还在,辽国也会牢牢地遵守澶渊之盟,为了生存,对辽国来说也没什么不能卖的。
在辽金两股力量消耗之下,大宋既可以仿照大唐那样搞节度使制,辽国合作,把燕云十六州作为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可以在辽金死磕引发的毁灭式混乱中,看准时机用金钱赎买。
所以呢,大宋没有必要去设置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间表,真正需要做的,是集中精力解决内部的经济问题,然后整军备武,利用辽金之间争斗的空隙,面对这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快拥有靠自己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实力。
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山东人左丘明在《左传》中写的那样:
止戈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