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四岛传:上 | 卢克文

猪肉荣

壹 西华德

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舰四艘军舰直入江户湾,因为军舰通体漆着黑色柏油,蒸汽机燃烧的煤炭浓烟滚滚,江户市民便叫这四艘军舰为“黑船”。

日本官员在参观了美国军舰后知道自己完全不是美国的对手,只能同意开放通商口岸,允许美军船只补给,美国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敲开了日本国门。

 
可是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在1853年打开日本国门的不是已经把手伸到中国口袋里的大英帝国,也不是近在咫尺的俄罗斯帝国,而是远隔万里重洋的美国呢?
 
当时英国还没有充分领教大清官僚登峰造极地推诿扯皮,总以为再努把力就能创造奇迹。俄国虐奥斯曼土耳其一时爽,一直虐奥斯曼土耳其一直爽,日本什么的哪里还顾得上?
 

美国之所以会对日本感兴趣,是因为国土扩张到太平洋之后有条件尝试用太平洋航线取代传统的大西洋航线前往中国。这才让日本有了被欺负一下的价值------它可以为美国到中国的船队补充淡水、粮食和煤。可以说,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顺路。
 
而美国之所以在1853年动手,是因为这一年西华德参议员在国会正式提出了“太平洋帝国”的构想。
 
西华德所说的“太平洋帝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军事帝国而是商业帝国。西华德认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和竞争者既不是在北美大陆,也不是在欧洲,更不是在加勒比、波罗的海和地中海,而是在东方那些大陆和海洋上。美国一旦控制了亚洲的市场,就一定能够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因此,美国扩张的场所是在太平洋,而不是在大西洋。美国要建成“太平洋帝国”,必须坚持“与中国合作”。
 
1853年的美国是个什么光景呢?不仅没扫清家门口的西班牙势力,南方人和北方人还为了是否保留奴隶制的问题彼此问候:“你瞅啥?”和“丢你老母”。北方的工厂主和南方的庄园主们眼瞅着就要动手。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美国在南北战争(1861-1865)后,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1853年的美国连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西华德居然惦记着亚洲和环太平洋,将战略目标定为雄霸天下。
 
提出构想容易,说服大伙儿派几艘军舰去欺负一下没见过世面的日本人也不难。但是要想让美国统治阶层普遍觉得这个“太平洋帝国”的构想不是随便说说的,西华德先生,你得拿出业绩来。
 
以西华德在纽约州州长和参议员岗位上积累的资历和威望,不出意外的话,他完全可以当上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可是他偏偏在最好的年华遇上了亚伯拉罕·林肯。于是只好委屈雄才大略的西华德做一个朴实无华的国务卿了。
 
南北战争中,英国为南军建造的“阿拉巴马号”巡洋舰击沉了65艘美国商船。西华德以此为由,死皮赖脸从日不落帝国的手中索取了600万美元的赔款。
 
林肯遇刺的当天,西华德也遭到了刺杀,但奇迹般生还。林肯死后,再没有人可以掩盖西华德的光芒。继任的约翰逊总统极为依赖西华德的才干。
 
法兰西第二帝国介入墨西哥内战,扶持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大公(疑似拿破仑二世私生子)为墨西哥皇帝。西华德力主在美墨边境陈兵五万并发出最后通牒。结果是拿破仑三世认怂,发出了保证从墨西哥撤军的回电。
 
西华德最出名的事当属力排众议从俄罗斯帝国手里买下了阿拉斯加。当年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生怕美国人不肯买,专门派人带上厚礼到美国到处走后门、托关系。尽管美国在一名俄奸的配合下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黄金,而是用一张拖到猴年马月,且并未完全兑现的支票了事。气得俄国人在离开阿拉斯加时疯狂捕杀海洋动物作为报复。但西华德还是因为这笔买卖受尽了舆论的嘲讽,更有段子手亲切地将阿拉斯加称之为“西华德的冰箱”。(这一段跟《疯狂的墨西哥人》连上了)
 
西华德与大清帝国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代表美国与清政府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蒲安臣条约》。他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政要,并饶有兴致地旁观了著名的“天津教案”。
 
晚年的西华德以旺盛的精力开始了环球旅行,并写下了《周游世界》一书记录了他的真心话和大冒险。
 
1872年,西华德以71岁高龄去世。五年后,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这座储量巨大的金矿直到2019年都还没有挖完。
 
这样一个牛得闪闪发光的人提出的战略,要是得不到认真对待那才是活见鬼了。比如鼎鼎大名的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权论》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马汉就继承和发展了西华德的“太平洋帝国”构想,并写下了《亚洲问题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一书。
 
后来,“太平洋帝国”的构想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美国亚太战略。
 
作为美国亚(dian)太(ji)战(zhong)略(guo)的鼻祖,威廉·亨利·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在中国的知名度简直低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网上想买一本他写的或者写他的中文著作居然都买不着。
 
讽刺之处在于,被西华德先生惦记了半辈子的中国在百年屈辱之后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太平洋帝国”最有力的冲击者。反倒是当年被西华德先生顺便瞅一眼的日本成为了“太平洋帝国”最重要的落脚点。
 
为了稳住这个落脚点,西华德先生的继承者们绞尽脑汁、层层布局,而其中最精妙的那个局叫做北方四岛问题。
 
贰 克里米亚
1853年发生了很多事。
 
这一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军舰来到了日本,太平天国攻陷南京,誓师北伐,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而刚刚称帝的拿破仑三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虽然他的伯父拿破仑大帝早已在荒岛上凄凉地死去,活跃着革命气息的法国依然被联合起来的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严加看管、层层封锁。
 
拿破仑三世首先通过重申法国对埃及的放弃获得了英国的好感,紧接着他就以圣城问题作饵,将俄罗斯帝国纳入了自己的算计。
 
当时,基督教的四大圣城(罗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伯利恒),除了罗马都在奥斯曼土耳其手里。1553年,法国为了对抗牛逼闪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冒基督教世界之大不韪,与奥斯曼土耳其结盟,获得了耶路撒冷、伯利恒教堂的保护权。但在1757年,奥斯曼土耳其又在俄罗斯帝国的干预下将这项权利交给了同为东正教徒的希腊人。
 
1853年,正值法国得到圣城教堂保护权三百周年之际,拿破仑三世以武力威胁土耳其将这项神圣的权利还给了法国。
 
拿破仑三世算计到了俄国不能穿过奥地利、普鲁士去进攻法国本土,算计到了俄国一定会向土耳其动粗,算计到了单挑不过俄罗斯的土耳其一定会向英国求援,算计到了英国绝不会坐视俄罗斯干垮土耳其、制霸黑海,挺近地中海。
 
在一连串算计全部实现之后,拿破仑三世带着诚意扑面而来地对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说:女王陛下,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这个连环套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只要英法联军与俄国动武,无论谁胜谁负,法国都可以拆散四国同盟,再次成为欧洲大国。
 
尼古拉一世,一个因为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涉嫌拐外抹角地谋杀了普希金而被嫌弃的皇帝。他首先派黑海舰队将土耳其海军摁在黑海里摩擦,然后在面对英法两国的战争威胁时表示——来啊,互相伤害啊。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称帝,沙皇俄国改称俄罗斯帝国。中文语境下经常将彼得大帝之后的皇帝称为沙皇,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虽然俄国在军事装备和技术上都落后于英法,但俄军有三大优势:
 
1. 作为主战场的黑海离英法的统治中心很远,离俄国的核心地区很近。
 
2. 俄国拥有道义优势。从宗教的角度来看,英法帮助异教徒对付基督徒的行为明显不占理。
 
3.奥地利帝国欠俄国两个天大的人情。1848年,俄国帮助奥地利镇压了匈牙利起义,不索取任何报酬地帮哈布斯堡王朝续了命。1850年,决定把人情做到底的尼古拉一世又为奥地利撑腰,迫使普鲁士向奥地利称臣。
 
当时,奥地利皇帝正忙着迎娶欧洲第一美人——茜茜公主。俄皇甚至不需要奥皇投桃报李,只要他专心娶他的娇妻,不来添乱就可以。
 
然后自信满满的俄国就和英法联军硬刚,然后奥地利皇帝就趁火打劫,在俄奥边境陈兵八万,再然后俄军就从土耳其撤退到了自家的克里米亚半岛。但英法联军不依不饶,一路追杀,计划用六个星期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于是第九次俄土战争的后半场就变成了俄国人在克里米亚保家卫国的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3月2日,虽然塞瓦斯托波儿要塞仍在坚守,但被财大气粗的英国吸引来的雇佣军越来越多,后来统一意大利的萨丁王国为了巴结拿破仑三世也加入了联军。眼看敌人越打越多,感到大势已去的尼古拉一世悲愤离世。1856年,俄军英勇坚守了十一个月的塞瓦斯托波儿要塞已经陷落,俄国与英法土撒四个战胜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俄军在黑海的武装被全部解除。
 
由于看起来和中国没什么关系,长期以来这场战争在我国备受冷落。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逐渐摆脱了从中国近现代史看世界近现代史的局部视角,开始从全球视野重新审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促使很多人开始关注19世纪的这场欧洲大争。结果不关注不知道,一关注吓一跳,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简直大得吓人。
 
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用丢人现眼来形容。英国高度的城市化和男女不平等导致士兵既不会洗衣做饭也不会缝缝补补,需要随军家属来照料他们的生活。
 
更令人唾弃的是英国官兵之间的严重不平等。由贵族垄断军官的大英帝国简直不拿士兵当人。为了仪容整齐,上级不允许士兵添加衣物御寒。可冬季的军装又迟迟送不来,导致士兵们成片成片地因为严寒而截肢。(为了御寒,英国士兵还从土耳其人那里学会了抽烟并在战后将这种恶习传播到了全世界。)
 
英国军官们都有仆人伺候,他们或者在铺了木地板的帐篷里颐指气使、吆五喝六,或者抛下士兵躲到军舰上喝茶聊天。这种令人发指的不公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也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极大地打击了士兵的工作积极性。但英国在操控舆论方面实在是一等一的高手,人家反复把南丁格尔护士拿出来说事儿,愣是把大英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种种不堪包装出了人性的光辉。(与家喻户晓的南丁格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创立了野战麻醉和野战手术系统的俄国医生皮罗戈夫的故事湮没无闻……)
 
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展现了大革命后法兰西民族的焕然一新。法军没有随军家属,但配备有专业面点师和厨师。普遍出身农村的法军士兵在享用食堂提供的法式大餐之外还可以通过捕捉青蛙等野味制作各种加餐。
 
法军不仅吃得好,还可以任意添加御寒衣物。着装整齐之类的教条统统去他奶奶的。法国女厨工们的爱美之心也得到了成全,最时尚的的服装、鞋帽源源不断地从巴黎送来。联军的重要战果基本上全部由法军取得。战后,束缚着法兰西外交的枷锁坠地,拿破仑三世的威望急剧提升。但十几年后,由于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被俘,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拿破仑三世在挑起克里米亚战争时展现出的卓绝智慧很少再被人提及。
 
俄罗斯虽然战败了,但战败之余还是迫使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所谓的战胜国保证在列强的监督下改善帝国境内的基督徒待遇。所以从宗教立场来说,这也算是一场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在名垂青史的塞瓦斯托波儿保卫战中,有一位嗜赌如命,吊儿郎当的青年军官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那几年,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俄国人都读过他写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这次参战的经历又促使他开始酝酿一部探讨战争与和平的小说。后来,他一边狂嫖滥赌一边成为了古典小说的最后一位大师。
 
宗教正义感和列夫·托尔斯泰伯爵为俄罗斯的这次战败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我本来想帮猪肉荣修改这句,想想算了,我从来不会使用“靓丽的色彩”这样的词组)从此克里米亚半岛在俄国人心中的地位更加不一般。在战争中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痛定思痛,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改革伟业。
 
至于对尼古拉一世的评价,俄罗斯人用了一百五十年才走完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经典认识过程。如今,普京总统在办公室里挂起了尼古拉一世的画像,以纪念这位皇帝勇于抵抗西方围攻的精神。
 
奥地利帝国不仅永久地失去了俄罗斯帝国的好感,而且在战胜国眼里,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也被看做居心叵测,不可信任之人。这次忘恩负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行为使奥地利在德意志诸侯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崩塌。在漫长的余生中,这位皇帝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惨绝人寰的悲剧,也失去了茜茜公主对他的爱情。
 
置身事外的国家中,有一个躺着也中枪,还有三个躺赢。
 
躺枪的是大清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合作愉快的英法联军紧接着就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犯下了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西线受挫的俄罗斯帝国试图在东线将损失弥补,以调停英法联军有功为借口,从大清手中割去了广袤的国土。而被太平天国折腾得半身不遂的清王朝只能一次次认怂。
 
美利坚合众国趁着克里米亚战争的机会,与大英帝国争夺中美洲地峡的控制权。分身乏术的英国不得不向美国做出让步。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由于普鲁士国王发了疯,由国王的弟弟威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刚上台就任命他最倚重的人才奥托·冯·俾斯麦为驻俄罗斯帝国大使。诚然俾斯麦是一位纵横捭阖的外交大师,但如果没有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对俄国的背信弃义,俾斯麦也很难让亚历山大二世默许普鲁士统一德意志。
 
最后一个要说的躺赢国当然是日本。1855年2月7日,俄罗斯帝国与德川幕府签订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条约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疆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至于库页岛,日本国和俄罗斯国之间不分界,维持以往之惯例。”
 
图片是讲1945年形势的,我找来找去就数这张图最清晰
 
学术界关于这个条约有“俄国受压说”和“日本受压说”。也就是日本和俄罗斯到底谁在这个条约里吃亏了是说不清楚的。1855年的日本还远远不是列强之一,能跟俄罗斯签一个说不清楚谁吃亏的条约,这本身就是占便宜了。而在克里米亚战争后的几年,俄国又忙着趴在大清帝国的身上割肉吸血,哪有闲工夫对骨瘦如柴的日本下手?
 
于是日本才得以躲在安静的角落,开始了一场叫做明治维新的变革。
 
叁 接班人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是如此。
 
19世纪下半叶,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萨丁统一意大利、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各国都在奋斗,但是什么是历史的进程?
 
这个问题可以写无数本书,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英帝国准备退休,而而最让英国放心不下的就是俄国。
 
在大英帝国之前,每一位霸主都幻想着能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结果是每一个霸主都在衰落后凄凄惨惨地收场。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英国式的傲慢、偏见、虚伪和狡诈,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真是太特么精了。
 
既然准备退休,那么培养接班人就成了头等大事。理想的接班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能够把这个霸主宝座长期坐下去。
 
2. 不会对英国数百年的累累罪行进行清算。
 
3. 经济发达但尚未转化成军事实力,不着急抢班夺权。
 
你看,这像不像我国历史上经典的帝王立储的好戏?
 
现在我们当然都知道了,这个“储君”就是美国。但是英美在历史上的关系并不好。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时,英军一把火烧掉了白宫。美国南北战争时,英国又给南方军队撑腰。
 
英美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1875年。
 
委内瑞拉和英属圭亚那从1841年开始出现领土争端。刚开始,双方都愿意搁置争议。但是到了1875年,争议地区发现了金矿,这就必须得开撕了。委内瑞拉知道自己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就一边请美国政府主持公道,一边收买美国媒体煽动反英情绪。
 
美国的很多老百姓群情激奋,但这时的美国已经是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意就是他们的主义。在商人的作用下,美国政府决定和英国坐下来谈。
 
谈判的结果是美国把这块争议领土划给了英国,而英国承认了美国对美洲事务的仲裁权。从此,美国在美洲的霸权地位被确立,英美长达百年的敌对关系结束,直至今日,英美之间再未敌对。
 
你肯定会问,美国这个太子当的也太容易了吧?英美特殊关系就因为这么一件事儿就确立了?
 
如果让我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给你从1812年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以妥协收场讲到1837年加拿大大起义时美国的严守中立。再从1845年英美争夺俄勒冈的结局讲到1854年英国对中美洲地峡控制权的让步。最后再从南北战争后,英国接受西华德国务卿提出的600万美元赔款接回到1875年的这次委内瑞拉危机。这一系列事件会告诉你美国是经历了重重考验,才让英国相信这是一个给脸要脸,值得托付的接班人。
 
但是如果允许我用郭德纲的话来回答,那就简单多了——完全是因为同行的衬托。
 
记性不好的朋友请翻到上面再复习一下大英帝国理想接班人的三个基本条件。
 
以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表现,不符合第一条,出局。
 
德国在俾斯麦被迫退休后提出“世界政策”,大力发展海军。不符合第三条,出局。
 
英国最不能接受的选择是俄国,因为这三个条件,俄国一个都不符合。
 
先看第一条,俄国虽然经历了农奴制改革,工业化进展迅速。但人口年轻化的速度超过了工业化的进度。大量的年轻人聚集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回到农村,再加上俄国官僚贵族的蛮横和腐败,大量年轻人加入了形形色色的革命组织……
 
第二条,俄国人的东正教传统有一种弥赛亚(救世主)情结,在俄国人眼中,对外扩张是一种道德使命,而不是像庸俗的英国人那样,仅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俄国的工业还没有发达到产能过剩,需要占领海外市场倾销商品的程度,他们占领土地确实不是为了商业利益。)
 
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统治阶层用来麻醉老百姓的工具,俄皇尼古拉二世的日记里也经常谈论自己必须经受苦难,才能拯救俄国,拯救欧洲和全人类。这种意识形态和英国已经很难调和了。更何况19世纪后半叶的俄国到处都是革命的火星子。
 
第三条,俄国抢班夺权的态势太明显了。英国为了不让俄国冲出黑海走向地中海,只好捏着鼻子把奥斯曼土耳其这摊烂泥往墙上扶;为了防止俄国把手伸向印度,不得不一再跳进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为了阻挡俄国获得通往太平洋的终年不冻港,英国又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支持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北洋水师的总教习是英国人,刘步蟾等高级军官也都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
 
可以说,英俄之间的大博弈就是19世纪的主旋律。在英国属意美国作接班人的1875年以后,这种大博弈变得尤为激烈。
 
1875年,中亚和高加索都已匍匐在亚历山大二世的脚下。普法战争时,俄国又趁机捡漏,恢复了在黑海的武装。下一个目标就是发动第十次俄土战争,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1875年,没有子嗣的同治皇帝驾崩。慈禧太后的执政心态悄然发生了变化。如果你仔细看一遍这位老佛爷的履历,就会发现她在同治朝和光绪朝的表现有很大的反差。
 
1875年,在明治维新元老,北海道开拓使长官黑田清隆的建议下,日本派人到圣彼得堡与俄国谈判,签署了一个平等条约——《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说是平等条约,但是考虑到当时俄国的国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实际上是占了便宜的。如果不是因为俄国的注意力都在西线,远东的事情是不可能这么好商量的。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一切外交关系,本质上都是与美苏的关系。那么19世纪下半叶,一切外交关系的本质都是与英俄的关系。
 
肆 中老年维特的烦恼
俄国在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中取得了军事上的辉煌胜利,但在外交上迫于英国和奥匈帝国的压力,虽经德国调解,还是把大部分已经吞下肚的胜利果实又吐了回去。
 
1881年,俄罗斯帝国史上最开明的皇帝“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被革命党人炸成了两截。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虽然看起来凶巴巴的,但他的外号叫做和平缔造者。这倒不是因为亚历山大三世多么热爱和平,而是因为当他在位时,不仅西线没有什么拓展的机会,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的大清帝国看起来也不太好惹。
 
 
三世很喜欢坐火车,在19世纪坐火车比现在坐飞机头等舱还要拉风得多,亚历山大三世经常带着老婆孩子,吃着火锅唱着歌,乘坐皇帝专列巡视他庞大的帝国。
 
直到一个西南铁路公司的经理将皇帝陛下的雅兴扫了个精光。
 
这位经理当着皇帝的面儿粗鲁地说道:“皇上您要是再这么飙车,早晚得把脖子掘折。”亚历山大三世气哼哼地走了。这位经理也因此被领导和同事们划清界限、侧目而视。
 
两个月后,皇帝的专列因为超速行驶翻了车。亚历山大三世凭借他健壮的体格护住了一家老小,但在这次车祸中所受的伤还是在两年后结束了他的生命。
 
在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亚历山大三世做出了这辈子最英明的一个决定:提拔了那个耿直的经理——谢尔盖·维特。
 
 
当维特得知自己要被提拔为帝国铁路事务局局长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嫌当局长的工资不够花(年薪8000卢布),请求皇帝允许他继续当他的经理(年薪50000卢布)。直到亚历山大三世提出用私房钱贴补维特的收入,维特才答应走马上任。
 
俄罗斯帝国只有贵族才能身居要职的体制必然不能人尽其才。于是就出现了外交大臣对远东的了解不比小学生多,交通大臣视察铁路时只知道检查厕所干不干净的尴尬局面。
 
维特原本也是个不务正业,沉迷女色的公子哥。直到父亲投资失败,家道中落,才刺激他拼命学习,励志做一名数学教授。经过几年的学习,维特已经具备了当数学教授的水准。但母亲和舅舅告诉他一个贵族去当教授是不合适的。然后维特就去铁路系统谋了一份差事。
 
亚历山大三世很快就发现了维特在数学方面的专长,将他从铁路局长、交通大臣提拔到财政大臣的位置上。维特名义上是财政大臣,实际上干的是宰相的活儿。除了需要大笔财政支出的军事和政治问题需要和他商量,维特领导下的财政部还实际控制了工商业、陆海交通、劳工、工农业信贷和教育等领域的部分事物,并且他还握有一只边防军和一支海关海防舰队的指挥权,在任命大臣的人事问题上也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有一天,你有钱有闲,请一定去俄罗斯体验一下梦幻般的世界最长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欣赏无敌雪景。这条铁路正是在维特的努力下动工的。
 
亚历山大三世之所以如此信任维特,第一是因为他卓越的才干,第二是因为自己对维特有知遇之恩,第三是因为维特的第二次婚姻。
 
维特丧偶一年后,与一位有夫之妇相恋,很快这位女士就改嫁给了维特。这样的婚姻在当时的俄罗斯上流社会是很不体面的。维特不想让皇帝蒙羞,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爱人,于是他的选择是——辞职。
 
从未拥有过权力和拥有过权力再失去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像维特这么不贪权的大臣,亚历山大三世到哪里去找?
 
1894年,和平缔造者亚历山大三世驾崩。俄国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登场。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在清政府已经在《马关条约》里答应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的情况下,俄、法、德三国逼迫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在这场三国干涉还辽的事件里,法国和德国其实只是俄国的帮腔。而力劝尼古拉二世去办这件事情的正是财政大臣维特。
 
1896年,为了表达对俄罗斯帝国的感激,李鸿章来到圣彼得堡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维特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中俄两国彼此承诺,一旦有一方遭到日本侵略,另一方当以全部海、陆军相援。这实际上是俄国承诺向清政府提供保护。作为回报,清政府同意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境内,直达海参崴(即中东铁路)。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三十多年后,有一个人试图从俄国手中收复这条中东铁路,他的名字叫做张学良。)
 
1897年德国以两名神父被杀为借口,霸占了山东半岛上的胶州湾。俄国趁机以防备德国为借口强行租借了辽东半岛上的旅顺和大连湾。为了平衡列强的利益,在维特的建议下,大连被设置为一座国际自由港。
 
维特的思路是与中国结盟以防备日本,与法国和德国联合以对抗崛起中的美国。尽量避免战争,专心发展工业,尽快完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以当时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深仇大恨,俄国想联合他们那是千难万难。但是与中国结盟防备日本,只要俄国这边儿别出什么妖蛾子还是可以做到的。
 
可妖蛾子终究还是出现了。维特在财政大臣的位置上干了十年,这十年俄国最重要的几件大事儿都是他办的,而且都办得非常漂亮。但是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如果哪天俄罗斯帝国变成俄罗斯共和国,最有可能被推举为总统的人不就是他吗?为了压制维特,尼古拉二世一点点撤掉与维特关系融洽的大臣,扶植了一个与维特作对的集团。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维特主张维护与中国的盟友关系,尼古拉二世派兵侵占了中国的东北。
 
当日本准备吞并朝鲜,维特主张向日本妥协。尼古拉二世把维特明升暗降成了大臣委员会主席并对日本采取强硬姿态。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宣布中立。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等人暗中相助日本。当时还是一名土匪的张作霖也加入了给日本人打工的队伍。
 
日俄战争的结果是俄国陆军战败,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全歼。(详情见《日本国运史:上》)
 
1905年,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斡旋下,日俄两国代表于美国新罕布尔什州的朴茨茅斯展开谈判。俄方代表正是临危受命的大臣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维特。
 
日俄战争中,日本背后的金主正是英美。日俄谈判之前,美国舆论也充斥着反俄情绪。维特在回忆录里记下了他对美国的种种不满——美国总统连桌布都不铺就吃饭,而且吃的那都是什么玩意儿啊?美国人怎么连女士优先都不懂啊?总能看到孤男寡女钻小树林,这个国家的人还要不要体面了?
 
但是这一切,维特都没有表现出来。他亲切友好,平易近人地对待每一个人,以至于就连被俄罗斯迫害才逃到美国的犹太人都被他感动得热泪盈眶。维特第一次到美国就认识到了媒体在这个国家的影响,而在美国留学多年的日本代表小村寿太郎却没有重视这一点。维特主动向记者透露谈判的进展,而日方总是神神秘秘、闪烁其词。
 
于是美国媒体开始拿白种人和基督徒这两点大做文章。舆论影响了总统,总统影响了谈判。谈判的结果是俄国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转交日本。日本得到中东铁路的南半部分以及库页岛的南半部分。
 
当时库页岛整个都已经被日本人攻占,谈判的结果却是日本人把北边的一半还给了俄国。更让日本人接受不了的是俄国一个卢布的战争赔款都没给。小村寿太郎回国之后被日本人骂作卖国贼。
 
维特的表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尼古拉二世不情不愿地晋封他为萨哈林(库页岛)伯爵。由于萨哈林岛刚刚割让了一半给日本,维特的政敌就揶揄他是“半个萨哈林伯爵”。维特说自己体会到了李鸿章当年的心情。
 
回到俄国之后,维特劝说皇帝许诺给人民一些政治权利,同资产阶级的代表进行入阁的谈判。尼古拉二世正需要利用维特的个人威望从法国筹集贷款,只好发表了维特起草的《十月十七日宣言》,这是俄国第一部宪法的前身。
 
1906年,维特从法国筹集到22.5亿法郎的贷款,将俄罗斯帝国从财政危机中挽救出来。尼古拉二世将这次贷款称之为维特毕生活动中最光辉的一页(这等于把他之前的丰功伟绩都矮化了)。拿到贷款之后仅仅过了几天,尼古拉二世就将维特大臣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免去。 
 
维特退休后的第二年,一个叫做拉斯普京的神秘主义者被请进了冬宫。如果采用评书史观的话,打从拉斯普京进入冬宫的这一刻起,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帝国就进入了倒计时。(限于篇幅,本文不介绍这位妖僧的传奇故事,这哥们的妖魅故事可以单独出一篇传记,非常非常精彩。)
 
1915年,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去世。尼古拉二世立即派人翻遍了他的宅邸。但维特生前早已将《维特伯爵回忆录》以别人的名义存放在了一家法国银行的保险柜里。
 
维特去世之后两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灭亡。
 
维特去世之后三年,尼古拉二世一家被革命者枪杀。、
 
 
伍 四岛
 
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出于太平洋帝国的战略构想,拆散英日同盟,逼迫日本将巴黎和会上攫取的的山东还给中国,实际上是把山东变成列强共享的势力范围。1941年,日本海军从择捉岛(北方四岛中最大的一个)的单冠湾出发,制造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引爆了太平洋战争。1945年2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之时,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就齐聚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研究讨论战后的国际安排问题。罗斯福和斯大林就苏联提出的对日作战条件进行了讨论。达成秘密协议后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上签字。
 
《雅尔塔协定》规定,欧洲战争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苏联对日宣战。条件是英美同意苏联提出的要求:
 
1.维持外蒙古现状。
 
2.恢复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失去的权益。
 
3.千岛群岛让与苏联。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加入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之后苏军占领了日本在北海道以北的全部岛屿。
 
斯大林犯下了两个错误:
 
第一,《雅尔塔协定》里没有给千岛群岛划定范围。
 
1875年《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里划定的千岛群岛并不包括择捉、国后、色丹和齿舞这四个岛。但是因为七十年来,这四个岛和千岛群岛都属于日本领土,日本人也就没有必要专门给这四个岛另外起一个合称。久而久之,在一些日本人的观念里,这四个岛也就成了千岛群岛的一部分,但也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于是千岛群岛到底包括哪些个岛就说不清楚了。
 
第二、苏联没有把《雅尔塔协定》里涉及日本的内容放到《波茨坦公告》里。对于日本投降后的领土范围,《波茨坦公告》里说的是日本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这个“盟国指定的岛屿”可就有的是掰扯的余地了。
 
如果你以为美国人只会抓住斯大林的漏洞帮日本争取利益,那你就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自从二战结束,美国的高官们一会儿说齿舞群岛是日本的,一会儿说色丹岛和齿舞群岛是日本的,一会儿又说《雅尔塔协定》无效,择捉、国后、色丹、齿舞、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都是日本的……
 
当日本人做出一些授人以柄的事情,比如出版了将这四个岛都标为苏联国土的地图,比如在《旧金山和约》的对苏联条款上只提了色丹和齿舞,美国人也不予阻拦。
 
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太平洋帝国”的黑手就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民主思想和民族主义深入人心的时代,领土争议再也不是几位大佬找一间环境优秀、闲人免进的屋子就能解决的了。帝国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同时算计了日本和苏联。几十年过去了,双方付出的机会成本何止百倍于这几个荒岛?
 
然而现实才是最精彩的戏剧。当年,在偶尔说脏话的吉田首相任期里,北方四岛成为了一个世纪难题。明年,在满口脏话的今井秘书官推动下,北方四岛很可能会降级成一个不再重要的问题……
这篇文章猪肉荣写了一个月时间,写得十分辛苦。
相关阅读:
《日本国运史:上》

精选留言
  • 52
    我是葫芦小秘书。关于北方四岛,在葫芦时刻了解更多。通过卢克文昨天的二条购买,更有¥198限时优惠! 详情+能量小葫芦【lhxs2333666】为您服务。拨打136 6129 9764为您解答疑惑🤔
  • 1059
    想看妖僧传的可以点赞了。
    378
    作者
    我这么八卦的人,很想写他
  • 261
    这文章果然不是卢大写的,文风不认同,看不下去
    663
    作者
    我读完感觉这篇干货够的,要支持下新人,我一个人写还是太累了。
  • 92
    卢大,北方四岛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安倍首相说在任期内解决问题,怎么解决?
    401
    作者
    解决个鬼
  • 247
    英国人政治智慧太恐怖了,直到现在英国人政治遗产依然困扰着很多国家。而且包含很多大国。
  • 230
    这篇文章的文风跟卢克太不一样了,最根本的是对待读者的态度:卢克文办公众号的出发点是希望以演义通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建立起来世界观,因此文风会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更多人可以读懂;这篇的作者全篇用了很多个“你”字,这个字是不可以随便用的,拉远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很多处都是高高在上的语调在“教育”无知的读者。没看完,看不下去。大家求同存异吧,真不建议再发这样口吻的文章。
  • 203
    “无序即毁灭”是傻叉,大家顶我一下,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 161
    关于大英帝国自愿退休找接班人的观点不能认同,强国竞争中,岂有自认小弟,认别人当大哥的道理?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打残了,国家摊子铺得太大又被消耗了,无力与美国竞争,在20世纪,美国的强大是必然,各种因素推动下国运到了,无人可挡,就如21世纪的中国一样,国运到了,强大起来,和别国关系并不大,国运加自强等于强国!
  • 153
    这不是卢大写的,是工作室新人写的。可读性差但干货多,喷的人都先看完再喷OK?
  • 140
    因为卢克文,通过青云读书会,认识了好多爱国人士,有识之士!胜幸!
  • 131
    划重点------大量的年轻人聚集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又不愿回到农村,再加上俄国官僚贵族的蛮横和腐败,大量年轻人加入了形形色色的革命组织……
  • 34
    删除了哪些,才能发出来,留言区说一点
    128
    作者
    这是完整版,没有删除。
  • 109
    全程目睹了本篇文章的从讨论到成型到发表,耗时月余实属不易。猪肉荣老师也是拼尽全力了,必须点击在看
  • 102
    感觉自己上学时的世界历史都白学了
  • 93
    文章涉及很多史实很好,但文中说大英帝国准备退休,培养美国为接班人???我觉得把英国实力客观下降无法维系霸权写成准备退休,把实力衰落后对外关系调整写成培养接班人事实上与情感上都是不太合适的
  • 85
    这是日本人的睾丸,时而高潮时而要命!
  • 60
    一楼那位哪来这么强的戾气?看谁都不顺眼,那你去写啊
  • 60
    这么好的文章却不能打赏是肿么肥四~
  • 55
    终于发出来了
  • 54
    终于发出来了!先恭喜一下再看!
  • 52
    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真可谓是老奸巨猾,退休时下的几步棋到现在还掣肘着很多国家……
  • 50
    妖僧拉斯普京死后被煎皮折骨,但巨大的JJ保留了下来供陈列!
  • 42
    美国有日本中国有俄国,真是一盘好彩的四国棋啊!
  • 40
    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 36
    俄罗斯熊压根就不想给日本!
  • 35
    各种资料包括畅销榜全球通史都把拿破仑三世描述成一无是处愚蠢又盲目自信的花花公子皇帝,而在本文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居然还这样出彩! 是时候再找些资料补一下这段历史了!
  • 34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是如此。 金句要记笔记。
  • 34
    赶紧丢下麦不喊了,安心看文章
  • 33
    可以的 写的很棒
  • 33
    世界史观层面👍🏻
  • 32
    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领土,乌克兰政府也没有同意它们进行独立公投,但是克里米亚却进行了独立公投,公投成功后还加入了俄罗斯。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13个国家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它们分别是: 印度、阿富汗、朝鲜、苏丹、古巴、叙利亚、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尼加拉瓜、玻利维亚、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也是不承认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
  • 32
    终于看到心心念念的完整篇了!
  • 30
    关于霸主储君这段,法国不应该出现在英国的视野里,原因如下: 1.英法虽然各种姻亲关系但是历史上两个关系一直都是各种龌龊,甚至为了继承权而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 2.英国典型的岛国思想,大陆政策就是在对面大陆不能出现一个强大的陆上国家,这点在不久之后的一站二战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法国绝对不行。 3. 宗教信仰,众所周知在反对新教的道路上应该没几个比法国更起劲的,对天主教的支持更是无以复加,包括矮子丕平陷图到对教皇各种表忠,都是被压迫的新教所芳心暗许的 确实,以上几条美国都占了,尤其是美国在大西洋那一端,虽然跟宗主国英国打了两次半战争,但是毕竟是英国人后裔,又是新教主导,所以美国当选也是极为正常的!
  • 28
    头一次觉得十九世纪俄国不是在打酱油,那个时代但凡有的远见的都能改变格局!可惜了维特! 但大清的作为相比各位列强,衰的不行~~ 话说回来,置顶那哥可以取关啊!喷什么,自动表明白痴程度?
  • 15
    精彩精彩!这个角度的国际史在卢哥的笔下太精彩纷呈了。如果说豪哥的公众号是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那么卢哥就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讲好国际史的故事。
    25
    作者
    作者是猪肉荣
  • 25
    在卢sir的青云会里,认识了很多专业领域的朋友,所学到的内容像营养一般,助我视野开拓帮我更新知识结构,感激感谢 希望卢sir的公众号蒸蒸日上❤️
  • 24
    改天写个俄国革命更合适。我国官方承认北方四岛是日本的,地图一直是写俄占,就像香港回归前的英占。卢大可以谢谢这个来源!
  • 23
    干货有,体量有,含金量有,就是文风有点不定,理线有点乱。小小建议,如何把叶子插入主干中,再略微考究一下。整体读下来还不错。大餐
  • 23
    北方四岛是二战结果,是俄罗斯根据雅尔塔协议合法的领土,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日本坚持索回北方四岛,那么等于直接否定了二战成果,俄罗斯当然不会答应。
  • 22
    这篇文章风格明显和卢克不一样,读起来就是感觉没那么顺畅,有点艰涩的感觉(不是说内容难理解,就是读的感觉)🤣
  • 21
    英国要退休,找接班人,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 20
    觉得好文章可以是内容详实,逻辑清晰,立意升华的层层递进,讲真的这文读起来没有卢大写的舒服,总觉得内容很详实,写作目的不清晰,最后也没有卢大应景的主题升华
  • 19
    又有文章可以看先点赞一下下哈!等等安静地躺着看看!此乃一个享受呢!谢谢
  • 18
    沙发吗
    18
    作者
    是的
  • 18
    当今世界格局就是相互制约,相互合作
  • 17
    还有1853念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得知俄国有军队东进远东,是有派海军远赴太平洋围剿俄国军队。英海军到了堪察加半岛搜寻一番,无赖远东地理和情报还不熟悉,没找到藏在海参崴的俄军,只得返回……不然,海参崴又是一个香港啊!
  • 16
    但写的不错,干货十足,加油😊
  • 16
    只是个人喜好,/我喜欢扑实无华,平铺直叙的吧,有一说一就是了,也不是对新的作者有排斥感,个人观感。
  • 14
    俄罗斯,不会吐出来任何吃下的东西。
  • 14
    17世纪初,英国人John Saris就带着国王的国书去过日本,还见过德川家康,两国议定通商条约,日本同意英国的请求,英国把据点设在了九州平户。这可不是顾不上,早去了,只是日本人当时没拦着他们。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去过,尤其是耶稣会教士。现代日语里的浊音和半浊音标记符号还是葡萄人发明的。德川家康这个人本身很喜欢西洋玩意,乐意和洋人通商,长筱之战他还应用了洋枪战法击败了武田军。锁国令是二代将军才开始的。美国人不过是来的晚而已。
  • 13
    可读性和卢大还有点差距,干货多。
  • 12
    拜读了!不论文章出自谁手,总体可读性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内容很翔实且连贯,能看出作者花了大工夫,知识点足够消化些时间了。辛苦!!
  • 10
    写作风格有点类似九边的手笔,但是具体的文案风格还差些,整个主题思想有点虎头蛇尾。
  • 10
    波澜壮阔,纵横捭阖!需要时间消化,期待下一期!
  • 9
    其实西华德的知名度在国内美国史学界圈内还蛮高的,但也仅仅限于学术圈了
  • 9
    我的认知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北方四岛(貌似现在中国官方也不偏向用这个称呼了),他们的正式名称是南千岛群岛,当然是雅尔塔协定里千岛群岛的一部分。
  • 9
    我知道看完文章再来评论才是正道,但是看完留言太多我就上不来了,卢老师的爱好是写文章,我的爱好是在卢老师文章留言区里,坐上沙发🛋️!
  • 9
    终于发完。前面看了一点,真是抓心挠肺啊……
  • 8
    一艘叫辽宁,一艘叫山东 是我想得太多了嘛
  • 8
    卢师傅,看的眼累心累,完全不是你的风格!卢老师,还是喜欢看你你写的。
  • 8
    真好,这个点有文章看,给卢大在线炒小龙虾!🤹🏻‍♀️
  • 6
    等了好久,卢大终于又写日本史了,这可以算是是日本国运史下吗?
    7
    作者
    不算
  • 7
    有一点不太认同,英帝国怎么可能会在19世纪下半夜想退休找接班人呢?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让出世界老大的身份?哪怕到了二战后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想维持着日不落帝国的余晖,不说还是世界老大,至少还想跟美苏平起平坐,只是有心无力罢了。
  • 7
    我喜欢这个文风,和上课一样思路很清楚。支持新人的朋友们顶我上去~
  • 7
    啥都没问题,就想问啥时候改成蜻蜓FM发出来,平时比较忙只好骑自行车,吃饭,刷牙的时候看
  • 6
    精彩,串起来看不错,就是1853年俄土战争和亚洲局势的联系略显单薄,还可以从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方面讲,尤其是德国。
  • 5
    但是作者一些观点太主观化了,近代史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各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生产力的进步,及带来的政体的变革又反过来加上了工业化……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解释那些观点会更合理
  • 5
    刚刚在评论里看卢大说忙不过来,遂有感。有一个建议,可以在读者群体里面搞一个创作比赛,选择明确的若干历史事件或者政体进行创作(原创),然后邀请圈内懂历史、懂创作的朋友来“审稿”并对文章予以完善。最后在卢大的大号或者专用小号上面选择性的发布系列文章。 考虑有以下: 1、把创作群体做大,创作成本会更低。 2、把内容有导向性的做深,以后可以编纂成系列。 3、把有才华的年轻观众推上创作一线,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创作,岂不美哉! 4、把有专业背景的人才组织起来,让原创内容更加扎实、可靠。 5、满足读者朋友们的私欲————看不够! 哈哈哈
  • 5
    每天等着蜻蜓更新作者的音频。好难受,不更新就一直听前面的,感觉声音非常好,而且内容质量高,听不够还是太短了
  • 4
    清晰的厘清了晚清时期世界格局变迁,知识量大,值得反复咀嚼。甭理那些只关注文风却不求甚解的人糟糕的评价,有些人的肠胃只能消化玉米面,因此便习惯性的否定玉米粒的价值,殊不知玉米粒更有嚼头且营养丰富。
  • 4
    此雄文,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我个人而言:极其推崇!!
  • 3
    我觉得写的挺好的,卢总每次的文风都十分雷同。饭菜再好做出一个味道也容易吃腻,文章再好风格重复也会审美疲劳,适当换换文风更持久
  • 3
    中国与俄国处邻居,比墨西哥同美国处邻居还难,故中(华民)国被灭。 清国与俄国本不相连,俄国不东扩,两国不会成邻居。 而墨西哥、美国以移民为主。移民立国易,原民持国难! 日本还是日本,中国只是传说。
  • 3
    每次在日本旅游的时候都心在滴血,很偏的小地方旅游配套建的相当齐全,70年代就建起的酒店比比皆是,现在依然维护的很好。常常在问哪来这么多钱啊?甲午战争的赔款吗?
  • 3
    怎么说呢,可能写的很辛苦,但是不够直白,平民化。其实有时候不用面面俱到,像摄影一样要善于用减法。而且太长了,可以分上中下,或者再多点。读者不会管你是新人旧人,读者要的是好文章。可能话糙了点,但是理肯定不糙
  • 3
    很有内容的文章,值得欣赏,感谢卢师傅的分享和作者的付出。顺便说几句,日本想解决北方四岛问题是不可能的,首先它没有能力从老毛子手里把四个岛都吞下,其次没有哪个首相敢说平分,那样他在国内会被当成笨蛋给骂死,所以这个问题就这么僵着反倒是最理想的
  • 3
    把关系理这么顺畅,我觉得很好呀,喜欢这种视角
  • 3
    在这里想跟作者探讨下,有人研究说,作为英国继承人的美国,正在找继承人。这伙人现在是国际资本集团,盘踞在美国石油军工系统以及华尔街。现在美国这个壳子要完,他们打算转移出来,初步选定的目的地是法国,然后再整合欧洲,中国也想用雄安吸收一部分。不知道对这个观点,作者有没有意见。
  • 3
    能看出查了很多资料,新人容易犯的毛病,知道的都想往里堆,没有主次、层次感,逻辑线有点乱。。
  • 3
    内容可以,但是读起来太累了。卢克好好带带,这是个好徒弟啊
  • 3
    我个人赞同引入新作者的文章,这篇文章具体如何见仁见智,利用卢克文工作室的ip培养一些新的作者是很好的事情,也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而且卢老师本人精力毕竟有限,如果盲目追求发文速度势必影响质量,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不同风格的写手也很不错。
  • 2
    “1875年,没有子嗣的同治皇帝驾崩”应改为1874~~来自前几天刚加入卢总知识星球的铁粉(顺便请百忙之中抽空看一下我在星球的前付费提问(原付款已退))
    1
    作者
    好,今天回复
  • 2
    你这是在讲北方四岛,还是在讲各国战争史?
  • 2
    这句话总结得很到位:“如果说冷战时期的一切外交关系,本质上都是与美苏的关系。那么19世纪下半叶,一切外交关系的本质都是与英俄的关系。” 那时候的晚清,军事实力太差,根本上不了台面。要不是左宗棠收复了新疆,简直都不敢想象得被肢解成什么样?! 还有一个感觉,咱们的历史课本有个很大的问题。从春秋战国开始,咱们就是合纵连横,而且历史上一直都是有邻国关系的,按理说这一套玩意儿,咱们熟悉得很啊。怎么中小学教科书上看,我们就像个孤岛似的。很多著名的历史剧也是就喜欢搞权谋后宫窝里斗,很少将整个国家置于世界这个大环境里。总之,就感觉被阉割了,跳出这个圈子再回头看,就有被愚弄的感觉。
  • 2
    写得很好。有故事,有见识,期待更多此类文章!
  • 2
    写的内容很多,很有料,但是后面的逻辑有些不清楚,但也都很厉害了。
  • 2
    日俄战争对于世界的改变超出你的想象? 可以说这场战争对世界的改变远比我们想象的大,让人看出了沙俄的弱点,日本的野心。对于当时世界局势的发展影响甚
  • 2
    干货不少,确实赞,不是才上吗,说虎头蛇尾的再有点耐心。 个人感觉的亮点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关键作用,英俄斗法主导二十世纪下半页。 不太赞同的是英国退休说,二战完,还想蹦哒呢,怎么就退休了。 至于说英美宗教相通说更是简单化了,英国国教和新教的斗法了解下?
  • 2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历史上最混乱却又是知识密度最高的一段历史,绝对值得花心思去研究的。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感谢。
  • 2
    英国人不可怕,只要你认识到他搅屎棍的本质
  • 2
    我觉得这一篇写得很好呀,干货满满!虽然卢大也很喜欢,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视角来分析世界局势,期待下一篇
  • 2
    说写的不好的估计好多没有坚持看完,干货满满,适合读个三遍左右,把大部分的营养变成自己的东西
  • 1
    静下心来看看,还是非常好的
  • 1
    不死妖僧拉斯普京...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1
    这个视角写史出书吧
  • 1
    第一次克里米亚战争奠定了现代战争的雏形 第一次使用线膛枪、铁路、战地救护;第一次有照片的战争 第一批战地记者 第一次使用天气预报、散兵线、所有将领对手表;英国士兵跟土耳其人学会了切纸卷烟并把香烟推广到全世界
  • 1
    有一本林肯的传记《team of rivals》,写了不少seward,确实命运总是把有才华的人聚在一起。
  • 看看这群吃瓜群众,在卢大公众号里看出壹周刊的感觉了,5倍赞真是真实。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