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教育”不可取:从香港、日本与前苏联“减负”失败谈起 | 赵皓阳

(一)

 
近日,有关“素质教育”“减负”的话题成为了社交网络热议的对象。

先有江苏突袭检查学生书包看有没有试卷、练习册:

后有浙江允许学生九点之后不写作业:

我在《生而贫穷》第四章中就分析了高考问题,这篇文章在网上已经被删了,目前只能在书里看到了。

在书中我就说过,我当然支持高考改革、应试教育改革,支持我们的教育选拔标准向多元化改变。但是,高考公平、公正、公开的大原则不能违背;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初衷不能改变;高考能为穷人家孩子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能为努力拼搏的学生提供应有的回报,这一特质不能抹杀。

我们的教育制度确实应该改革,说不改革那是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但是向前看我们要走哪条路呢?要走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失败的宽松教育之路吗?
 
我在《基层医生、教师的普遍困境:为什么工作这么辛苦,待遇却这么低?》这篇文章中分析过当前基层教育的困境:基层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困境也类似,都是付出与回报完全不匹配。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乡村教师、赤脚医生,是当年最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两个职业,第一次把现代文明之光照进了我国最基层的穷乡僻壤。就是因为前三十年农村的合作社、农业水利建设和教育卫生建设的成就,才能让我国最基层的劳动力能够进入工业化的框架,改革开放之后的人口红利就是那个时候打的基础。可类比的,为什么印度没有成功的全国范围内工业化建设,因为印度的农村还是一个半封建化的状态,他们的劳动力不能为工业化大市场所用。
 

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在媒体报道关于家长和老师的冲突不断增加了。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让教师可能的工作时间被无限延长,有一个微信群,老师回家躺床上还得忙工作的事。但是教师待遇就是普普通通,有早读有晚自习已经让教师工作时间被无限拉长,这如果再包含回家工作的时间,那以“时薪”来算教师工资就是被无限压低的。所以老师们抵触无限延长的工作时间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家长就会觉得老师真轻松啊,随便甩锅,把这么多活让家长来干——这与“医患矛盾”是根出同源的。现在师范生普遍招生困难,大幅提高教师待遇,自然会有年轻劳动力流入,平均每个教师负责的学生减少,工作量不就下来了吗。待遇提高了,也不愁师资质量的问题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减负”或“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加”的问题——提升教师待遇、提升基层教师数量和素质,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计。

对于普通人来说,为什么要支持提高医生和教师的待遇?因为这些成本终究是要转嫁到我们所有人头上的。医生待遇低,用药品回扣、滥开检查来弥补;教师待遇低,优秀老师纷纷流入私立学校,而公立学校师资力量越来越弱,老师越来越混日子划水;精英子女要么出国要么去昂贵的私立学校。看看美国和日本,公立学校都是什么样子,这样下来社会更加固化,精英永远是精英,屁民就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泥潭里烂掉了。

(二)

 
日本就是推行“宽松教育”失败最典型的例子。自2002年起,日本政府推行“宽松教育”,具体措施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家庭作业、取消考试和学业检测、较少甚至取消理科内容等等。
 

这一代学生被称作“宽松世代”,也被称作“被毁掉的一代”。专门有一部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来展现宽松教育的内容,比如学校教授的圆周率,只用记住“3”这个整数就可以了:

如今,“宽松世代”纷纷走向职场,宽松教育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与能力,他们在职场中屡屡受挫,即便连最基本的工作都难以应付,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面临一个惨淡的人生:

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国民都一起“宽松”的。因为宽松教育,日本中小学的放学时间在3-4点左右,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去上辅导班、兴趣班,精英私立学校也会给学生“开小灶”,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与精英阶层的子女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弥合。而教育作为阶级晋升重要手段的意义也被不断抹杀。

看过东野圭吾神作《白夜行》的朋友应该记得,里面读了私立精英学校的人是什么境况,在鱼目混杂的公立学校是什么状况,雪穗用自己母亲的性命换取一个更好的家庭进入私立精英学校,可以说是她一步步摆脱童年的地狱加入大财阀家族,彻底进入上流社会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高校教授、知名学者、知识分子都会支持“减负”“素质教育”——因为他们就是教育轻松化下阶级传承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巴不得取消高考,像美国那样校友子女优先入学、熟人推荐优先入学。 所以说知识分子的嘴,骗人的鬼,千万别信这些鬼话。

 
说到底,社会竞争就不“宽松”,现在孩子们教育“宽松”了,也早晚要在社会竞争中把这个砝码加上。但关键问题是,那个时候再想加码,往往为时已晚了。

(三)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看过我《香港这座城市还有救吗?这篇文章。我写作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香港教育出了问题。
 
绝大多数香港青年,都缺乏基本的政治概念、历史知识,他们不知道鸦片战争,他们不知道97年回归之前的历史,他们数学仅限于解二元一次方程。但是,香港精英的下一代,却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
 
我研究生导师,六十多岁一小老头,看着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他的家族有很大的产业,妥妥的含着金钥匙出生,法学和管理学双博士,还有佛学、哲学、美学、文学等六个硕士文凭。住在九龙塘后面山上的一个别墅,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他这个别墅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可以请我们一个班的人去他们家院子里烧烤。他还给我们指,说你们看见院子里有竹子的那家了呗,那是成龙的房子。
 
我导师的老婆是八十年代某年的港姐第二名。两个儿子跟我们差不多大,一个在牛津,一个在剑桥,一个读哲学,一个读神学——在西方都是妥妥的贵族专业。一次去他家BBQ的时候正好他俩儿子回家,跟他们聊了聊发现水平非常之高,张口康德萨特,闭口施特劳斯康定斯基,然后他小儿子跟我们简单聊了聊就告辞了,说他下周要在尖沙咀某教堂举办一场圣诞钢琴独奏会,他的钢琴刚刚海运了回来,要布置到场地去。
 
当时我们都没有想太多,就觉得我导师真是人生赢家,父母优秀、妻子优秀、儿子优秀,自己也特别优秀,这样的人生让谁不羡慕呢。一段日子过后,再结合我在香港遇到的种种事情,我才意识到了,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家庭这样简单,而是香港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巨大的鸿沟。
 
我说香港的年轻人人蠢、笨、没有常识,说他们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意识到,香港的精英阶层的子女教育是没有这个问题的,他们直接就送到了国外最顶级的私立学校,从小接受最拔尖的教育。社会固化的棺材板就这样钉上了钉,平民和精英接受的都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平民的教育还要搞“素质教育”“宽松教育”“多元教育”,教的他们连基本的常识、基本的知识储备都没有,将来那什么去跟精英阶层掰手腕。
 
差不多同样年龄的两个香港青年,一个连鸦片战争的历史都不知道,一个跟我侃侃而谈萨特的恶心和康定斯基的修养,这就是真实可见的割裂与鸿沟。最可怕的是,这个鸿沟不是20%和80%的鸿沟,而是0.1%和99.9%的鸿沟。香港还有希望吗?似乎只有这0.1%的未来才能称得上“希望”——这群精英没有国界,他们从小就是世界公民,接触到的都是世界最顶级的资源;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家产都在香港,他们会继承父辈祖辈巨额的财富,也就是说这些世界公民才是香港真正的主人。
 
 

(四)

 
我们都知道,香港、日本因为推行“宽松教育”“快乐教育”而遭受恶果,鲜为人知的,前苏联同样有一段“宽松教育”的历史。对此我们曾经予以过激烈的批判。当年那些文章,虽然言辞有些极端,但是道理讲得都挺明白的:
 
苏修《国民教育立法原则》说得多么堂皇:苏联全体公民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但事实呢?在苏修叛徒集团的统治下,劳动人民既没有那么多的钱去雇请“私人教师”,又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来得到同僚们的“照顾”。他们的子女,无论在分数面前,还是在其他什么面前,怎么能同那些公子小姐们“一律平等”呢?而且以他们自己对新西伯利亚所作的调查为例,那里有近90%的农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学门外,而城市知识分子(不要忘记,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却有近90%都钻进了高等学校。

特权阶级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他们的子女,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一途。而这样做,没有上述行业的帮助,就有点儿难处。你说考试吧,“中学课程”并不完全包括大学“考试中应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学毕业生怎么去考?有了上述行业,苏联的资产阶级新贵们就不怕。他们有的是钱,可以雇请“家庭教师”,或使子女进各种学费昂贵的私人“学校”之类。这样把子女塞进高等学府以后,总算放心了吧?可是还不行,有些公子小姐们一向吃喝玩乐,谁愿去死啃书本?不能毕业怎么办?还得依靠上述行业。(《请看苏修的新玩意》(《红旗》1975年第11期);《苏修教育——一面镜子》)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宽松教育都没能获得理想的结果。新中国曾经在教育领域取得过翻天覆地的伟业,新中国的教育政策让90%的人识了字、读了书,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旧社会,读书写字是属于“士人”的特权。我每次写文章批判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时候,总有脑子不太灵光的人质疑:你不也是文人么,你有什么脸说他们。我算个鸡儿“文人”,所谓的文人只不过是他们粉饰风雅的表皮,背后的本质是地主、官绅、士大夫等反动阶级。写文章、著历史,是他们在经济特权、政治特权背后的文化特权。只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咱老百姓也有条件读书写字写文章了,不能因为谁写出几篇长文章来就骂人“文人”。

上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讲课时,其门生罗时实等问:“国粹将亡,为之奈何?”

梁启超反问:“何以国粹将亡?”

门生答道:“先生不见今日读经之人之少乎?”

梁启超听后勃然拍案说:“从古就是这么少!”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半文盲率超过90%。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有超过一亿人都识了字,到了七十年代,全国文盲率下降到了20%以下。伴随着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的普及,越来越多最基层的广大人民,也能沐浴在文化之光的照耀中,同时更是提供了改变命运、改变人生的机遇。

在研究高考问题的专著《无声的革命》一书中,用详实的数据记载了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研究发现:1928—1949年间中国累计有大学毕业生18.5万人,以1949年底全国成年人口计算,大学毕业生比例接近万分之七,略低于清代举人。1949年前,中国精英大学的名额基本被社会中上层家庭子女垄断,作为社会中下层的工农子女几乎无法侧身其中。1949年后,工农子女不仅在精英大学中占据一定比例,甚至在某些省属精英大学里成为多数。

 

工农获得了大量高等教育机会,其中在六十年代达到巅峰:

同时,女性获得了均等的教育机会,这是建国前的高等学校女性入学比例:

引用文中段落:
1964年毛泽东称:“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这句话不仅变成“*****”口号之一,也是推动中国男女平等的动力之一。因此,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男女平等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全国和北大的男女性别比都被降到了2:1左右,苏州大学在1976年前后更是达到了均衡的1:1。
历史上正反两面的例子就明明白白摆在这里,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借鉴。

精选留言
  • 23
    日本教育失败就出不了那么多诺奖!
    597
    作者
    文章里说的很明白啊,日本02年才搞宽松教育,这波拿诺奖的人都多大年纪了啊……这还没宽松教育呢,你这思维能力就这样了,不敢想象如果……
  • 397
    难道是先上车的同志想把车门焊死?后上车就别上了,你看上车这么累,就走路吧,挺好的,环保。
  • 331
    我就直说了,教育系统官僚的问题不是这一两年,而是这帮人故意迷信西方,打着科学旗号背弃信仰,背弃人民!这帮人从骨子里就没想过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里负责教育的人民公仆!
  • 200
    “宽松教育”必然变成权贵教育,这么提和这么干的人,非蠢即坏。
  • 163
    唯一好在,老百姓并不傻,知道读书是唯一出路
  • 156
    教务系统出了两面人,扛着红旗反红旗,严查到底吧!对于各个部门的两面人,绝不能饶恕
  • 135
    家里没矿,玩素质教育?看看BBC《人生七年》宽松个P
  • 113
    素质教育就是骗人的,告诉穷人你要快乐,然后让你进入社会后永远在最底层!看看人家欧洲老牌贵族家庭,哪个是快乐教育出来的!有钱人的后代不会快乐教育!但是却告诉穷人要快乐教育?是何居心! 世界上有个大学排名,为什么要排名?不就是看谁成绩好的标准吗!就跟以前一个节目一样,说学习重要吗?嘉宾说不重要被一个人反驳,直接说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从不在辽宁大学招生,有一个说了我去辽宁大学招生,就被说所以你不是全球五百强! 发达国家可以快乐,因为有一部分人国家养得起,但是人家也加课,唯一区别就是可以自选,我的老师是搞教育研究的,去的欧美次数多了! 可是世界是由200多个国家地区组成的,你光看见前几个快乐了,没看见后几个也一样快乐?还有比不上学更快乐的吗! 太多事告诉我们,快乐十二年只会让你未来五十年不快乐,跟你说快乐教育的公知都是狗B出来的,他们能轻易赚钱,你不行,你听了只会称为一辈子的社会最底层。
  • 107
    科举太累了,它们心疼孩子们,所以想搞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 81
    读书和修行一样,本就是要逆天改命,何谈轻松?什么时候偷懒还能合法化了?四舍五入不就是宅家了吗
  • 70
    记得大学上近代史的时候,谭毅老师说过,毛主席做的3件事情没有人传颂,但是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修公路、修水坝,基础建设的到位保证了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二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将女性解放出来,从观念到生活,都真正的提升了妇女地位;第三件事情就是扫盲,教育的发展让曾经的底层人民开始大胆想象曾经不敢设想的未来,现在我们觉得“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废话,这就是教育推广成功最好的证明。
  • 66
    我就是在私立中学读的书,真实感受到了不平等:私立与公立、私立校里面优生和普通学生。所以我很反对教育过分产业化,也感觉就不应该搞这种改革,纯粹强化了阶层固化
  • 51
    您说的很对,作为一名公办高中的教师,我深有感触。韶关市的初中已经没有好的公办学校了,好的都是私立学校。现在,又有两所好的私立高中在崛起,很担心几年后,广东省韶关市没有好的公办高中,小孩去哪读书呢?一年三万的私立学校学费真的付不起
  • 44
    吃水不忘挖井人,万分感谢毛主席。
  • 35
    收藏。感觉又要被删。。。 推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管教育的人懒政
  • 3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33
    提倡学校减负的人,祸国殃民!
  • 33
    快乐教育 呵呵 看看美国的底层吧
  • 32
    没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必然造成公共教育质量的下降,以快乐教育的名义,削减剥夺了穷人难能可贵的良好公共教育机会,有了应试教育,穷人尚有一张攀登的试卷,没了应试教育的试卷,穷人往上攀爬的薄薄一张纸都没有了。 求学从来都是苦差事,快乐教育是愚昧的口号! 孩子在现阶段就是应该严格一点,当他们出入社会才能感受到,这是终身受益!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31
    教育资源少,不去创造资源,相反用减负来筛选。
  • 30
    应该从提高教师水平,改善教育内容入手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从而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和成长空间。而不是通过宽松教育直接而减少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内容和量,把孩子们以后的时间搬到现在来预支。 现在的偷工减料不作为,在将来结果来说是很危险的。
  • 28
    我是准1线城市某连锁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这边很多家长的孩子在幼儿园都上了三四个培训班,英语、乐高、钢琴、编程……其实不仅是孩子,家长接送也累得够呛,但大部分家长都甘之如饴
  • 28
    终于有人对这次“减负”说了句公道话!减负当然要减,但不能放弃原则,地方教育部门要么走走过场,要么强行“素质教育”。现在都有人说减负就是自废武功,足可见目前的减负是什么效果。家长肯定也想减负,但要是触动了公平这条底线,他们宁可不减。
  • 27
    教育 宣传系统一言难尽啊
  • 19
    不恰当的比喻 这与从小就享受了外形便利的人说外貌不重要有异曲同工之妙 重要的是心灵美 既得利益者不希望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任何人从此获得任何便利
  • 17
    搞教育产业化的这些人,没有长远眼光,时代逐渐向大争之世演变,自己拖自己后腿
  • 16
    教育永远是越早开始越好,但教育上宽松了,那么之后的人生怎么办?思想怎么办?年轻一代的教育必须重视!
  • 15
    所谓素质教育本质上是和平演变的一部分,没想到这么多人没想通,9012年了这个话题又吵起来了。
  • 14
    读书的时候老觉得作业好多任务好重,巴不得减负,也曾追求素质教育这一套。不过现在我回头来看才发现,素质教育这种东西只存在在精英阶级家庭里。普通老百姓输在了起跑线上,只能通过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上升。如果减负只是单纯减少学习任务而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完全没有必要。而且这种任务推行下去,演变成了阻断学生努力学习的选择,完全没办法控制好度……
  • 14
    请问一下我们普通人要怎么做?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了,我们如果写点什么会不会有效果?感觉是在螳臂挡车......
  • 13
    “素质教育”之下,可行察举制、九品中正法,或者与时俱进,让健美操特长生入清华,留学美国哥大
  • 13
    附议。中国基础教育其实最大问题的确是资源不均。考试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公平、高效。此外,统一题库、社会实践、体育健身、应急求生、哲学思辨……也应纳入高考与教育体系,避免培养出只会解题的机器。
  • 13
    老师辛苦可以提高待遇,有的是年轻人加入。 减少教学时长来提高待遇只会让穷人的上升空间更加减少。
  • 13
    不切实际的宽松教育最直接的恶果会造成阶层固话,不好好学习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永远在底层,有钱人家的孩子早就出国或者接受更好的教育
  • 12
    有人的屁股歪了,脑袋自然就是歪的
  • 11
    某些砖家脑子进水,鼓吹什么“快乐教育”。本人从教35年,从不认为教育是快乐的。
  • 11
    不努力的结果就是可能考试不如你,努力不如你的有钱人可以和你一个分数了,人家出国留学了,或者依靠什么加分升入名校了,而你的名额却没了。
  • 10
    严格的精英教育对绝大部分儿童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所谓的素质/宽松教育,就是让工人家庭的孩子们在公立学校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然后快快乐乐地接过了父辈的班。精英家庭的孩子在私立学校过了一个辛辛苦苦的童年,然后辛辛苦苦地接过了父辈的班。
  • 9
    别让宽松毁掉孩子一生!
  • 8
    从深圳来看 教师的待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现在是老师减负家长加负。我附近的公立小学招教师年薪已经接近30W。每个班都有班委会包办各类事务,很多在我当年是老师、学生做的事情现在都转到学生、家长共同完成上了。
  • 8
    在日本呆了四年 借着交流活动进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和高中生还有大学生问过日本高考相关的问题 日本没有国内所谓的高考,而是分两次考试,一次在校内,主要看高中三年期间的整体分数走势,类似于GPA的点数;报取想要上的大学还要再考试,是去自己想去的大学内考试。 比如我是河南的,我想上北大清华,就需要报名北大或清华的考试,然后自己买票去北京这两所学校所在地参加考试,然后面试,过了才会被录取,期间发生的住宿之类的费用都是没人管的,甚至你提交报考申请就需要3w日元(大概1800+软妹币)的报名费,报两所就x2。可如果我家是广州四川海南新疆等比较远的地方呢? 其次,就算是日本高三的学生,早上上课在八点半到九点左右,放学也不会超过4点,放学后就是课外活动,想要考取东京大学、早稻田等知名学校,就需要上私塾,也就是补课班 说到数学呢,大学里还有不会解方程式的,国内高三学生可以完爆这些人n条街 而日本本身的消息封锁就让本来不关心政治的学生的视野更加狭窄,至今我遇到的好多日本人一说中国,就会提到n年前的反日游行,说中国可怕,日本人上街了会不会被打之类的,听了无数遍之后真的是无力吐槽 日媒的洗脑能力也是相当强,关于国内的是就像是白纸上有了黑点但是只报道黑点,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张纸是黑的
  • 8
    现在还没“素质教育”呢,教育竞争就已经白热化了,学校啥都不教,这不就是逼着家长找补习班吗?那么问题来了,没钱上补习班的孩子怎么办呢
  • 8
    如果减负是增加了家长负担、荒废了孩子学业,那就是祸国殃民。 退一步讲,即使公立学校减下来了,私立学校、各种私人补课班能不能也减? 私立补课机构收费更高啊! 外国的快乐教育,把下层群众的孩子都提前分流到劣质学校,而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培育精英,穷人永难翻身。
  • 8
    最近去广东省一家国际高中上课。里面的孩子不仅高一就开始接触学术写作项目制学习,还要了解学习一些大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做各种比赛和项目,一点都不轻松
  • 8
    所谓素质教育,下午三点多放学,老师轻松了,家长累了
  • 7
    不能再赞同了
  • 7
    先截图,在看
  • 6
    哲学在西方是贵族专业......吗?我这穷人家的孩子大学念哲学可能毕业后就是开uber 吧
  • 5
    好文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宽松教育”不可取:从香港、日本与前苏联“减负”失败谈起 | 赵皓阳》有2个想法

  1. 别的不说,我所知道的江苏很多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做作业,学习到凌晨一点,学习到23点半以后,是常态。
    高考和中考竞争都特别大。

  2. 可以參考一下臺灣的“教改”,
    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也是說臺灣學生的壓力太大,
    要改革教育制度讓學生“減壓”,
    結果臺灣的人力素質就一路往下掉了。
    多年後有人問李遠哲對教改的看法,
    他居然說教改不是他主導的!他只是建議!
    學生減壓只是個民粹的口號,
    學校教不了,有錢的就去補習,壓力一樣大,窮的就更翻不了身了。
    說“聯考”不公平,改成“推甄”,
    結果永遠是有錢有勢的錄取。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