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
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
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
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
是否来迟了命运的预言
早已写了你的笑容我的心情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心爱)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连着说了三天《少年的你》,还是忍不住说。
忍不住说,是因为总觉得自己没说清楚。昨天看到鹦鹉史航的一条微博,觉得他替我说明白了:
以往的青春片,往往就在强调够不够燃。然而,青春是易燃品,更是易碎品,《少年的你》就是讲青春可能碎成什么样子。
起初我不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是135分钟,越看到后来,越感觉到痛楚和彼此都想护住对方伤口的少年痴心,这份痴心妄想,确实不该草草收场。就应该这个片长。
“我和你不会(这么做),但他们是少年。”谢谢这句台词,这电影的真挚就在于真正刻画出了少年人对成人世界的真心诚意的不信任,还有成人世界在赤子深情面前的自惭形秽。
史航的这段话,让我想起我还是少年时,看过的一部香港电影。里面的古惑仔,初入社会底层,为了保护他喜欢的女孩子,被黑社会打得遍体鳞伤。那个被他保护的女孩子,抱着他哭,说他不值得这样。男孩子说的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得:
喜欢你,有什么办法。
我们都曾经少年过,都曾经有过那么单纯干净纯洁的爱。
觉得那是比生命都宝贵的东西。
01
昨天的文章后面,有位读者朋友提到了一部电影《十三棵泡桐》。
有人说,这是《李宇春前传》,因为李宇春读书的中学,就叫泡桐中学。
我印象里,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部残酷青春物语。
这部电影,是根据何大草的小说《刀子与刀子》改编的。
类似的,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印象里还有一部范冰冰主演的电影《观音山》,似乎也可以归类为这个范畴。
就像史航说的,这一类的电影,真正刻画出了少年人对成人世界的真心诚意的不信任,还有成人世界在赤子深情面前的自惭形秽。
这一切,我们都经历过。
就像网上的一篇关于电影《十三棵泡桐》的影评所写的那样:
大概每个人都曾经青春过,如果青春是一把刀子,那么它可不可以冲破刀鞘的困束,可不可以随心乱舞,可不可以恣意地折射光芒呢?
它为什么总是把刀锋隐藏起来,
又为什么,它的刀锋总是划伤自己?
我的青春早已坠毁,希望你们的青春可以真正的释放冲动……
黄真真在《六楼后座》里将青春比做方糖,那是“甜蜜,易碎,有棱角的”,在《十三棵泡桐》里,这些特质并没有被直接剖白,然而影片肌理中蕴涵的关于青春的纤细和脆弱,却比原著小说看上去更美,那些引而未发的故事,更真正体现了电影语言之与文字的先天优势。
ps. 一个小发现,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类的电影,多是在重庆、成都、甚至贵州等地拍摄。一旦把故事背景放在背景,就多了道貌岸然气。
也许,那个地方的人间,人更自由些,更天性些。
也是,你想想,一旦画面中出现朝阳大妈的形象,总是大煞风景。
尽管,帝都的人们,也一样有儿女情事,有隐秘的少年往事。但那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路数。
02
我曾经说,那些少年,都是兽。在动物性和人性的博弈里,那是最后的纯真的小兽的时光。
但兽们,必须要接受成人世界的逻辑了,这种对立,是最残酷的。
青春萌动期,又偏偏是最敏感的。这种敏感,就像花朵的第一次被春风吹拂下的摇动。
最干净,最纯洁,就连本能的生命兽性都是干净的。
就像前面那位读者朋友的留言:
逐渐远去的青春,并没有值得怀念的,倒是有很多“求不得”的。回顾时才发现,那些曾经代表着美好的“求不得”,也是规则之下的牺牲品,本身也不尽如人意。通往幸福快乐的路,真是诡谲幽秘。
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心爱)的灯笼。
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03
我的一位堂弟,小时候和我一起读书,他调皮,玩闹,不学习,后来我去读初中,他还在读小学,我去读高中,他去读初中。
他和初中的一个女同学早恋,因为年龄,因为家庭的差异,招致双方家长的激烈反对。他被送去参军当兵,那个女孩子服药自杀。我的这个堂弟回来,跪在女孩子的坟前哭泣。
后来的他,多少有些玩世不恭,虽然也结婚生子,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我总觉得,那场少年儿女的爱恋,真的彻底改变和影响了他。
青春真的像一把刀子,尖锐,锋利,惨烈,刺破美好,也刺破丑陋。
04
人在尘世走着,记忆是唯一的行李。
但人不能老往后看,要向前走。
就像开车,你老看后视镜,是要出问题的。
-
别看了我就是那个灵魂有趣的家伙。
-
紫.藤作者
-
兆朋
-
火炎焱燚
-
天天
-
不言不语
-
鵬少
-
willzhang
-
党现强
-
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