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My WayAlan Walker;Sabrina Carpenter;Farruko - On My Way
说起来真是挺巧,这周正好是在广东那个几十年前画好的圈里跟一个朋友在聊一些关于未来的跟人民币1:1挂钩的数字货币的思考,然后早上一起来,已经是铺天盖地的关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消息。
直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如果一直看本号的读者应该也已经看过了我对数字货币的很多看法,而这些看法背后实质上是我自己贵未来整个数字货币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出路的一个思考。
三年前写过一篇《货币演化的终极形态:数字货币(兼论人民币最终出路)》
虽然看当时的想法还是有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总体而言,我对我们自己未来的数字货币的看法,大体没有脱出当时定下的主要框架。
即未来最终能胜出的那种数字货币,它的锚,一定挂钩的是中国庞大而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恐怖的生产能力。
货币本来就是拿来买东西的东西,那它最基本的用途当然就是能买到“东西”。
那有能力生产出各种“东西”的国家,自然就是未来货币的最好母体。
在2016年那篇文章里已经写过:
在贵金属时代,货币的成本表现为金矿勘探,开采和运输到目的地的成本,而在当今的信用货币时代,全球性货币的成本表现为它首先需要一个有全球控制力的国家,这个国家要花上一笔足够多的钱去建设一支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实现对这个星球的贸易流通中的绝大部分关键节点进行控制,维持这么一支军队的成本就是维护发行这种边际成本近乎0的纸币的实际成本。
同时,一种全球性货币由一个国家发行的后果就是极大地增加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易成本。(三年后看这句话其实是需要微调的,准确地说,即一个不能充当“世界工厂”的国家,其货币却扮演了全球货币的角色的话,后果是极大地增加不同国家的交易成本。)
如果假设实质上充当全球货币的是A国的货币,那么,B国和C国进行贸易的时候,如果不是实行以物易物,那么B国和C国都是要分别先向A国出口他们所能出口的东西,从A国处换成一般等价物,亦即A国的货币,然后B国和C国才能拿着A国的货币去进行各自的微观贸易。
在这种模式下,A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如果要进行更多贸易,进行更大规模的协作,都必须先对A国进行更大规模的出口以换取更多的一般等价物,是的,这就是剥削,赤裸裸的剥削和抢夺。
在这个假设中,B国和C国付出的成本就是A国全体国民享有的隐形货币收益,而如果再叠加A国的通货膨胀,那么B国和C国的成本将会进一步加大。
其实上面的A指的就是当下的美国,B和C分别代表资源国和最大的工业国中国。
所以,我们早晚是要干掉当下的美元体系的,不管是用何种方式。
它可以是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是人民币数字化,不管你叫它什么,都不会改变这一事实。
定下这个主基调之后,我就可以分享下我自己的一些更多的思考了。
第一,任何货币,都是中心化的,不存在所谓的去中心化。
金融资本掠夺民众的时候总是善于发明各种各样的新名词,但这个丛林世界就跟股票市场一样,从来都是7亏2平1赢,财富天然就有集中的趋势,这几乎是一个不可抗的规律,只不过看集中到哪些实体身上。
在我看来,集中到一个有优秀执政能力的政府手里,远比那些张嘴就各种哈耶克,去中心化的骗子手里要靠谱得多。
所以,这也就注定了,中国未来涌现出的数字货币,一定是一个跟人民币挂钩的产品。
它不一定是央行发行的,但一定会跟人民币这个法币以及相关的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挂钩。
实际上,如果央行自己要发行数字货币,我个人并不看好。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那就是未来央行的角色。
在我看来,央行不应该去做发币这种工作,当然,估计央行也不可能去做。
央行的角色,应该是去构建一个以人民币为基准的平台,然后以这个平台,去对接那些基于人民币去发行数字货币的货币。
央行的任务,是用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各种技术,去确保进入到这个平台的资金的安全。
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其它各种货币在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中,去逐步挤占美元乃至未来美元体系衍生的数字货币的市场份额。
未来的基于人民币衍生出来的中国数字货币,本质上,可以说承担的是一个“半人民币国际化”的角色。
即在人民币的体系之内,它算是人民币的某种衍生品,但在人民币的体系之外,它们应该能够扮演起一种初步的自由汇兑的角色。
也就是,先用一个安全的,受控的,可限制的方式,去试水沟通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
这也涉及到我对未来这个行业的一些想法,那就是,发币无意义,应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定下跟人民币高度捆绑的基调之下,发币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可以有无数种币,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么样去拓展使用的渠道。
“促进世界贸易的流动”看起来好像是一句假大空的官话,但却又是最实实在在的一句话一样,就像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觉得政治书上教的假大空,几十年之后再回头却发现,当年那些看似假大空的东西,都是前人用最赤裸裸的话语告诉了你这个世界的真相。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有可能参与获利的方式,我不觉得是直接参与。
我觉得总体的思路,还是应该参照当年美国淘金时那些真正发财的人,不是去挖金子的,而是卖铁锹和牛仔裤的。
按照这个思路,投资相关硬件设备的,显然就好于那些各种各样的币的。
简单记录了一下自己的思考,如果你看得云里雾里,那就对了。
因为上面的内容都不是一些可执行的内容,而是基于一些可执行的内容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抽象出来的结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把很多细节的东西封装了起来,在不了解具体项目的执行过程之前,上面的东西都是一些假大空的东西,但如果遇到有在做类似东西的人,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了。
记录下来,算是给自己的一些总结,也是给未来可能有缘看到的人做一个思想碰撞。
在几年前曾考虑过基于我自己的工业体系为“锚”的想法,去做一个跟几个中国需求量特别大的大宗商品和工业品相关的贸易支付体系,但后面感觉要对接和沟通的公司和相关人员,都是一个巨大的量,并不能覆盖成本,所以就暂停了这个想法。
不过,其实如果换一种思路,从小的使用范围先做起来,然后再慢慢扩散到大宗商品和工业品,未必不是一个更好的思路。
-
Amanda 蓁
-
汪洋的大海
-
112
-
你最珍贵
-
杨恩德
-
李政
-
Nightmare
-
A00行云包装18539570979
-
大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