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阿里达摩院外传 (下) | 猛哥

前情提要 
剑来:阿里达摩院外传 (上)
 
1
 
2017年,马云想要搞一个实验室。
 
在他印象中,曾有一个人,好像是王石,这么问:“马云你不懂技术,怎么去管理互联网呢?”
 
马云说:“王石你开房地产公司,你会造房子吗?”
 
12岁,在中国文化里是本命年,意义非凡。当阿里成立12周年时,马云自认赖以存活的三个原因是:没有钱、不懂技术、从来不规划。
 
6年后,阿里18岁了,已经成年,跻身世界TOP10互联网巨头之列,马云不差钱,还是不懂技术,但开始规划一件大事。
 
他心目中的阿里是一家要活102年的公司,跨越三个世纪。但那件事的意义要更恒久,即使有一天阿里不在了,它还要存在。
 
那件事,就是创办达摩院。
 

达摩院,在马云的头脑中盘桓了好多年。
 
早在2014年,iDST成立时,他就想启用这个名字,但被劝阻了,喝洋墨水的科学家们可不一定能get到武侠风。
 
但马云是真爱金庸。3年后,当他筹建新实验室时,这个念头又冒出来了。
 
2017年10月初,马云接到阿里CPO童文红的电话,讨论实验室的名字。
 
马云说,干嘛一定要叫研究院或实验室,创造一个新名字,达摩院就很好。
 
童文红问,达摩院啥意思,英文又怎么翻译?
 
马云说,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顺了。“Google一开始听着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来了;英特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就叫达摩院这个名字好了,叫着叫着,养着养着,爱着爱着,就会越来越喜欢。”
 
你是老板。对,对,你说的都对。
 
2017年10月1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CTO张建锋宣布成立达摩院,“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世界。
 
马云豪言,要在三年内投资1000 亿人民币,建造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大牛、学者的交流中心。
 
中国终于有了一个类似贝尔实验室的机构。但达摩院不是从天而降。它的前身就是iDST。
 
2
 
 
可还有人记得早先集结在iDST大旗下的那些科学家们?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难怪,阿里的程序猿们最爱的歌手是朴树,一首《那些花儿》唱尽码农的心声。
 
虽然故事还没讲完,但科学家们可不想就这么算了吧。
 
他们正在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落地运动”,后来被金榕称作为“上山下乡”。
 
1956年10月25日,中央发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说法。
 
最高领导人发出号召:“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他要求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时光荏苒,阶级成分论早已成为历史尘埃。
 
但相似的一幕重现:iDST科学家们放下身段,深入阿里的业务团队,向“小二”们虚心请教,思索怎么才能把前沿的学术成果与庞杂的场景对接,并带来商业成果。
 
痛苦的磨合在所难免,但可喜的是,被“发配”到金融和电商业务第一线的科学家们,都站稳了脚跟,并赢回信心。
 
漆远去了蚂蚁金服后,做首席数据科学家,他和团队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通过智能交互机器人来解决支付宝的客服问题。
 
2015年“双11”,支付宝客服做到了94%语音自助,一年后提升到了97%。2015年,阿里集团评算法大奖,16项奖中,漆远团队包揽了6项,其中包括他曾在iDST一直想做但没能批准的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
 
金榕和他的团队在天猫搜索部门真正知道了“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钱是怎么挣的”。2015年,他的团队也拿到了集团CEO大奖,从30个人扩展到了120人左右,包括语音、图像。
 
后来,金榕说:“我觉得这段经历应该是让我真正理解了,业务就是业务,它的确有很多很复杂的要求,不要低估。”
 
iDST划归阿里云后,阿里云刚刚结束重大人事调整,原蚂蚁金服首席风险官胡晓明出任阿里云总裁,在他带领下,阿里云开始了连续三年三位数增长的奇迹。
 
2015年,亚马逊首次单独披露云计算业绩,营收惊人。业界及学界这才发现,云计算不是“无底洞”,是值得投入的“金矿”。
 
云计算巨头顿时魅力无限。
 
2016年7月,前微软合伙人周靖人加盟阿里,任职阿里云首席科学家。他带领阿里云中美两地的研发团队,总体负责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和iDST的科研工作。
 
周靖人早年毕业于中科大,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博士,是云计算大数据、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和数据库等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就职于微软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了支撑着微软必应搜索,Office 和Windows 等产品的高性能大数据计算平台。
 
而此前,一众甲骨文高管已经加入阿里云,如原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原产品战略部高级总监刘松,原北亚区招聘总监杨姝等。
 
风起于青萍之末。5年后,甲骨文宣布,裁撤中国研究中心。曾经,这家传统IT厂商傲慢至极,在中国市场攫取了巨额利润。
 
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公司主动发起技术新长征,翻山越岭,终于扬眉吐气。
 
 
3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漫天大雪中,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鼓舞全军。
 
顿挫两载,iDST在各条战线开花结果,是时候重拾河山了。
 
2016年3月,AlphaGo横空出世,用几盘棋虏获了媒体,昔日小众的AI就此进入大众视野。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波浪潮。
 
已有多名人工智能大咖坐镇的阿里绷不住了。
 
2017年3月,黄龙体育场,首届阿里技术大会上, 阿里推出NASA计划。
 
NASA,美国宇航局的简称,代表了最顶尖的科技实力和探索勇气。
 
阿里如此命名,野心彰显。这项计划由马云提出,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近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阿里CTO张建锋特意强调,“阿里巴巴的商业太成功了,所以掩盖了阿里巴巴在技术上的光芒”。
 
可是外界没有义务来拨开笼罩在阿里技术之上的迷雾。
 
也是2017年3月,在阿里组织部大会上,漆远和前CTO王坚坐在一起。王坚告诉他,iDST又回来了,张建锋要把此前拆分到各个业务部门的研究院重新拼装起来,要让外界意识到阿里在技术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iDST从阿里云重新归属到集团,金榕被任命为新负责人,他的使命是确保阿里未来数十年的技术领先地位。
 
 
4
 
 
iDST是阿里通过AI技术推动NASA计划落地的核心团队,通过阿里云向各行业输出技术及服务能力。
 
阿里组织文化的一大特点:定战略、拉架构、找对人。
 
为实现NASA计划,阿里在全球招募顶尖科研人才。任小枫第一个飞到碗里来。
 
他是浙大混合班1993级毕业生。混合班是浙大在1984年创办的教改试点班,在入学新生中选拔5%优秀工科学生,“混合”在一起破格培养。该班杰出校友众多,比如现任浙大校长吴朝晖,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任小枫200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进入芝加哥丰田汽车研究院,2008年以研究科学家的身份进入英特尔西雅图实验室工作,2013年加入亚马逊,担任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并成为Amazon Go项目负责人。
 
在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的层级仅次于Distinguished Scientist,可阿里约任小枫来杭州面谈后,他毫不犹豫地跳槽了。
 
这些年,在阿里的带动下,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身为杭州人的任小枫感触良深,他妻子就常上淘宝购买国内的特产。“我一直在关注阿里巴巴,真的很了不起。”
 
阿里NASA计划让任小枫非常感兴趣。“阿里和亚马逊也有比较像的地方,比如做很多东西,注重实际。不同的是,美国人做事规章制度流程比较多,阿里则更重视人的交流,感觉接触到的人,更加亲近。”
 
2017年6月,任小枫加盟阿里,担任iDST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他将iDST称为“阿里巴巴实现NASA计划的先锋”。
 
 
5
 
 
NASA计划推进半年后,阿里再放大招,达摩院成立。
 
云计算本质是计算能力。在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中,量子计算排在第一位。
 
早在2013年,阿里就开始研究量子通信。2015年,阿里云与中科院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这是中国首个大力投入量子信息科学的科技公司。
 
中科大的潘建伟院士国内量子计算第一人。有心者会发现,那两年常有马云与潘建伟的合影流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如此亲密,显然有“阳谋”。
 
2017 年5 月,阿里量子计算实验室与中科大、浙大、中科院物理所等机构协同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传统计算机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却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
 
20多年前,潘建伟说自己有生之年里量子计算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20年后,他改变了看法:“这个革命正在到来、正在发生,而且它发展的进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阿里推出量子计算平台,目标却并非研发,而是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开始寻觅业界大牛。
 
潘建伟推荐了一位世界级量子科学家。
 
施尧耘,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大,后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师从姚期智,毕业后去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任教,并拿到终身教职。
 
2017年初,阿里招揽施尧耘,他很坚决地回了一个NO。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学界很快乐。特别是最近几年,感觉攀上了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新的高峰。”
 
但半年后,施尧耘改变了主意。“是一个问题让我自己说服了自己。”
 
阿里的人问他:“如果阿里要做量子计算,有哪些环节,有哪些步骤?”
 
此前,施尧耘更多是沉醉在学术层面,没有深入思考落地应用这样的全局性问题。“过去20年我一直在做理论研究,可以说是纸上谈兵、甚至是吹牛了二十年。特别是在写研究经费申请的时候,总是说量子计算机一旦实现了就不得了了。就像写科幻小说一样。我意识到如果下一阶段如果能为量子计算的落地做出贡献,加上20年的理论工作,我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
 
阿里云不仅支撑量子技术的研究,也是未来量子应用的输出渠道。这种被吸引的快感像是做研究的人在闷头苦干之后欣喜的顿悟。
 
2017年9月,阿里云宣布施尧耘入职阿里,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并负责阿里云量子计算实验室。
 
冥冥中历史真有轮回。他跟姚期智念博士时,有一天给研究生同学们群发邮件,说姚教授去创业开公司了,钱多,缺人,迫切要招量子体系结构、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编译等方向的人。很快就收到许多恭喜,并求推荐。
其实,那天是4月1日,他跟大家开了一个愚人节玩笑。没曾想,20年后,阿里帮他把笑话变成真了,他也开始搜集人才。
 
2018年1月,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Gdel Prize)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入职达摩院,进驻位于西雅图的阿里云量子实验室 。
 
 
6
 
 
达摩院设立了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等研究方向,即“4+X”研究领域。
 
达摩院招人的信条就是找到各个领域的大牛,然后再以大牛招揽小牛。
 
李飞飞就是大牛。
 
美国学界有两个李飞飞,一男一女,都是大牛。
 
李飞飞(男),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获ACM、IEEE、Visa、Google、HP等多个奖项。
 
李飞飞(女),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人工智能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2018年,他们都很忙。
 
5月,李飞飞(男)离开学界,加入阿里,成为数据库团队负责人,并兼任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
 
9月,李飞飞(女)离开业界,辞去谷歌云AI负责人,重回斯坦福大学任教。
在此多说几句。
 
中国人工智能热,李飞飞(女)功不可没。2017年年底,她牵头的谷歌AI中国中心在北京成立。因为她的华裔身份以及学术咖位,被国内媒体追捧,一时人人都在谈AI,这倒遂了她加入谷歌的愿景:让AI平民化,人人可用。
 
可惜现实很骨感。
 
吴恩达,李飞飞(女)在斯坦福大学的同事,同为华裔,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曾创建了谷歌的Brain AI研究部门,专注于深度学习。2014年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领导百度研究院,招兵买马,气焰喧天。
 
尴尬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两年内,余凯、吴韧、倪凯、顾嘉唯等技术大牛相继离开,2017年,吴恩达也黯然离职。
 
李飞飞(女)跟谷歌的蜜月期仅维系了两年。她离职前说,这段经历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才互动和思想交流,此后重心转回学术界。
 
这是客气话。究其根本,还是水土不服。科学家与商业公司的融合还真是一道难题,中外皆然。
 
那么,李飞飞(男)在阿里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他接受阿里offer的理由很直接,阿里业务场景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数据库的圣地,能支持各种业务练兵,做最牛的技术,同时又能商业化产业化。
 
入职后,李飞飞(男)带领团队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研发当中。
 
阿里数据库经历过三个阶段:商用、开源、自研。
 
起初阿里用的是商用数据库来自IBM DB2和甲骨文,伴随电商业务高速发展,成本迅速飙升;“双11”诞生后,阿里开始大规模使用开源数据库,利用中间件的形式来做分布分表;到了云时代,阿里云发展迅猛,内部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就问世了,它采用存储和计算分离的架构,所有计算节点共享一份数据。
 
依靠POLARDB,阿里扛住了“双11”122倍的数据洪峰。
 
正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公布了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其中就有POLARDB数据库。
 
 
7
 
达摩院成立当天,马云说,“解决社会问题”是阿里始终贯彻的技术研发逻辑,阿里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要成为一家技术驱动、技术和商业完美结合的公司。
 
在阿里,达摩院并不是一个纯研究部门,它和业务及商业紧密相连,既有学术思维,也有商业思维。
 
平头哥就是这两种思维的典型产物。
 
2018年9月19日,阿里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一家芯片自研开发的全资子公司,取名“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平头哥为阿里此前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而成的一家芯片公司。它不卖芯片,要做普惠芯片。
 
就像达摩院一样,平头哥这个名字也是马云想出来的,并坚持要用。
 
马云名片上的头衔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前缀是大自然保护协会,他常去非洲大草原。在那里,有一种神奇的小动物,属于獾科,身体小,但战斗力惊人,不服就干,狮子和老虎都怕。
因为头顶有一撮白毛,这种蜜獾有个别名“平头哥“。马云坚持给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取这名,真是用心良苦。
 
不过,作为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如蜜獾本尊,不干则已,一干就是三。
 
2019年7月,平头哥发布了RISC-V处理器:玄铁910;8月,发布AIoT芯片平台:无剑;9月,发布阿里第一颗AI芯片:含光800。
 
此后,每个芯片开发者,都可以在“平头哥超市”中选其所用,然后功能化组合,最终快速实现目标。
 
 
8
 
 
在金庸小说里,达摩院是武学殿堂,由高深莫测的扫地僧守护。
 
2019年年初,阿里达摩院对外公布了十三位“扫地僧”,他们分别是:
 
智能研究领域:金榕、鄢志杰、任小枫、司罗、华先胜
数据计算领域:元尊、周靖人、李飞飞
无人车领域:王刚
金融科技领域:蒋国飞、漆远、张辉
X研究领域:施尧耘
可达摩院官网更新的速度赶不上现实的变化。很快,一位新“扫地僧”又远渡重洋而来。
 
他就是贾扬清。
 
只要是写代码的,没有人不知道此君。
 
在大神云集的硅谷,这个祖籍浙江上虞的小伙一个人创造了两大世界级成就:AI深度学习领域两大著名框架Caffe和TensorFlow的核心作者都是他。
 
Caffe是史上第一个通用深度学习框架,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
 
至于TensorFlow, AlphaGo背后的支撑就是它。
 
而鼓捣出这两个框架时,贾扬清还不到30岁,他本科清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计算机博士,随后去了谷歌和脸书。
 
跟一般刻板的程序猿不同,贾扬清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活跃。2017年,他还是脸书的AI架构总监,一次峰会后,有媒体问他是否考虑回国工作时,他笑称,“这是一个很trick的问题。” 两年后,他给出了答案。
 
2019年3月,达摩院宣布,贾扬清正式加入阿里,担任技术副总裁。
 
AI框架领域目前还没有出自中国的权威产品,被内部称为“阿里计算平台掌门人”的贾扬清或许可以带领团队有所突破。
 
 
9
 
阿里原来有一句土话:“一群平凡的人在一起做非凡的事。”后来改成:“一群非凡的人在一起做非凡的事。”
 
估计达摩院的“扫地僧”们看到了,心中暗忖,这才对嘛。
 
2019年9月,达摩院公布了成立两年来的成绩单:拥有20 多位知名大学教授,近10 位IEEE FELLOW;AI团队在国际顶级赛事上斩获40多项第一,近400篇论文入选国际顶会,并落地了包括遥感影像分析、违禁物品X光检测、工业质检等在内的多种行业AI。
 
行业观察家林军老师有这么一段话:
科学家是鱼,前沿研究是水,前沿研究得到落地才能汇集大江大河。如今的阿里不仅形成了一个让科学家们如鱼得水的外部环境,更给了这些科学家们翻江倒海、成就功名的机遇。
从iDST到达摩院,阿里有过摇摆和踟躇,但远大目标始终清晰,不断地请科学家进场,终于蔚然成风,引得各路人才孔雀东南飞。
 
今日说来,云淡风轻,可当日掌舵者的魄力实难想象。
这两天,一段旧视频又在网上流传。
 
2016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彼时风头正劲的贾跃亭在台上侃侃而谈。
 
台下的马云提问: “前几天有人跟我说,你在深圳互联网大会上说,BAT垄断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资源,使得大家没法混了,那么问题是,假设我们换一下,你是BAT中的一家,你觉得该怎么做比较好?”
 
贾跃亭微微一笑,自信满满的回答:“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个时代变迁的同时,都会诞生全新的,更伟大的企业,所以如何能够突破上一代企业的封锁,或者是大山,其实只需要一件事情,判断下一个时代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在它们的延长线上去做创新,更不是依赖BAT强大的资源。“
 
说的多漂亮呀。
 
3年后,卸任的马云荣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而贾跃亭宣布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重组,彻底成为老赖。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不要听TA怎么说,要看TA怎么做。
参考资料
  1. 《向技术的长征》,李翔商业内参
  2. 《量子计算大牛施尧耘谈加入阿里云: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虎嗅
  3. 《两年网罗13位扫地僧,阿里达摩院最新架构完整曝光》,量子位
  4. 《贾扬清加入阿里巴巴后,能否诞生出他的第三个世界级杰作?》,华商韬略
  5. 《AI何以孔雀东南飞》,左林右狸
全文完,谢谢

精选留言
  • 3
    马云“嘲笑”过管理学、MBA、经济学......但马云从未怀疑过基础学科的力量。学以致用造就良将如潮,阿里正在开启未来之门。
  • 17
    阿里的技术基因是星辰大海……
    28
    作者
    还是要好好读书呀,码农改变中国。。
  • 5
    请问,京东的数据大神什么情况?能和阿里比吗?
    22
    作者
    还需努力。。另:物流确实快
  • 20
    阿里的取名文化很厉害,达摩院、平头哥,一开始都是黑人脸,哈?这也能是顶级科技公司的名字?叫着叫着就确实觉得,尼玛,好像就该叫这个名字。另外,平头哥发布的玄铁、无剑、含光都是一等一的好名字!
    19
    作者
    盘古、神农、伏羲、女娲、大禹……还有一堆系统用上古大神命名。。程序猿也很有情趣。。
  • 8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贾什么时候把钱还清
    19
    作者
    先悄悄跟老婆离婚,后申请破产。。还钱,是不可能咯。。
  • 5
    清华北大到底是厉害啊,多少大牛都出自其中。
    10
    作者
    还有中科大
  • 10
    先赞了再看
    3
    作者
    午安
  • 3
    看完很振奋,不过为何国外这么多牛逼华裔科学家,国内的呢
    9
    作者
    不缺好苗子 就缺最后临门一脚 不过现在环境好多了
  • 8
    中国的二“马”,给人不一样的高度和智慧。
    7
    作者
    希望有更多后来人
  • 5
    不打赏怕对不起你
    8
    作者
    此情日月可鉴,午饭终于可以加个鸡腿了
  • 2
    清华有一个叫段路明的,好像也是姚期智找回来的,此人不知道怎么样?
    7
    作者
    姚先生看上的人都不差
  • 6
    我中意内。 阿里的普惠思想,让技术和水与电一样服务人民,触动无数人。 整个山海经被华为注册玩了,马总只能在武侠小说里或非洲大草原,非洲大峡谷,人类诞生地找灵感和名字了
  • 6
    非凡人做非凡事
  • 5
    文中关于技术的名词,听的我似懂非懂,但是感觉都是很牛笔的技术对不对啊。
    3
    作者
    哈哈,可以这么理解
  • 2
    我有一剑仙人跪,你他娘的跪不跪?
    5
    作者
    一剑破甲二千六
  • 2
    有没可能是这样:其实传说中的大神盘古伏羲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史前文明的AI产物,由于过于强大,威胁到上帝的存在,于是史前文明被摧毁,如今人类又进化到了能产生这些AI产物的时代,并且又用了史前文明AI产物的名字给他们命名,将来人类又将会进入到神话时代,但那些其实都是些AI产物,修真与科学融为一体,人类又将迎来上帝的审判了
    4
    作者
    脑洞太大了👍
  • 4
    再抢沙发
    2
    作者
  • 4
    上下都看完了,打赏66.6元,学到了价值666的知识,值了
    1
    作者
    谢谢
  • 3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可以改一个名字,达摩院春光乍泄
    1
    作者
    👍
  • 3
    下部终于出来了,每天等更新的心呐,一如既往的精彩,猛哥果然没让人失望
    作者
    谢谢
  • 3
    没有道德约束的科技与资本是非常可怕的。
  • 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2
    我从下集看到上集及其它的文章 这样的原创值得拜读,看得热血沸腾~点赞打赏转发,一气呵成!
    2
    作者
    有机会出个番外篇哈
  • 2
    赔我的午睡
    1
    作者
    好文废脑……
  • 2
    打赏,6.6,猛哥别介意。阿里的情怀和担当,猛哥的好文,同样精彩
  • 2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2
    万字好文,酣畅淋漓!
  • 2
    阿里人的情怀、胆魄与担当,值得学习、致敬与仰视。
  • 1
    写得真好
    1
    作者
    飘了
  • 1
    我怀疑马云是外星人,穿越过来的!
    作者
    长的也像外星人,哈哈
  • 华为是山海记,阿里是达摩院,那么问题来了腾讯的是什么呢?
    1
    作者
    有个腾讯研究院
  • 1
    中国需要更多的“阿里”!
  • 1
    科大真牛
    作者
    低调的牛校
  • 看的热血沸腾 不上十万加 真的是埋没了。
    1
    作者
    哈哈,虽说随缘,但还是求转发~~
  • 1
    好文,酣畅淋漓!
  • 惟有转发,才对得起您!
  • 老贾最后还是登场出镜了。
    作者
    哈哈哈
  • 猛哥生猛一百! 华为的山海经, 阿里的达摩院, 其实马云先生走进情花谷,前面是珍珑棋局,护棋的是夔龙, 自然,李英琼的紫郢宝剑己划出一道经天长虹…… (李英琼,还珠楼主著武侠名篇,蜀山剑侠传,书长57册,约五百万字。李为女人公)
    作者
    油菜花👍
  • 真是舍不得转发啊,这么牛的公众号就想自己独享再傲视众生!
    作者
    憋这样,哈哈,
  • 看一篇好的文章,尤沐浴春风,引发心中无限遐想,顿觉心潮澎湃。
  • 憋了快一个月,终于(下)来了
    作者
    久等哈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