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微博上看到黄章晋写他父母的一段文字:
每次到长沙看父母,老婆感慨,你们家像堆满了火药,那么老了还能吵。
其实,他们吵架明显少了,年纪大,吵了半个世纪,没新内容,烦了。老来伴,在他们那里看不到,他们现在吃饭基本都是各吃各的。
他们的缘分命中注定。
两家原本相距二三十里地,中间隔着沩水,一家是当兵打仗,一家是围湖垦田。建国那年,我爸家被迁到我妈那个村,我妈家被扫地出门搬进茅草屋,两家就成了隔壁邻居。
我爸妈相差不到半岁,一个班里读小学。大饥荒时,如果老人饿死不算数的话,我爸家没损失人口,我妈家就不同了,先是一个弟弟,然后是父母,家里最后就剩我妈和两个舅舅,一个十岁,一个七岁。她不能像我爸一样,不好过了就一跑了之。
我爸十六岁就开始往外跑,十九岁那年到了新疆。我妈在湖南各林场、矿山辗转,后来一张车票一口袋炒麦子到了新疆。和老家通信,他们才知道了对方也在新疆。
我妈从小对我爸印象不好,但兵团里湖南人少,出身相似的人少,人心险恶容易孤单,我爸先后去我妈那里看过她两次。
他们其实隔得很远。我妈后来拿着调令、结婚证明和行李去我爸那里时,先搭拉石头的拖拉机去莫索湾,再搭便车到石河子住一晚,第二天坐去伊宁的班车到乌苏下,又住一晚,然后搭便车到高泉,到了高泉,再找去水管站的便车。
我妈说,她的行李里有差不多二十个洗脸盆,那是同事送的结婚贺礼,我爸同事送的是毛选,两口子打架只能摔脸盆,我记事时,家里就剩两个脸盆了。
我们在争吵中长大,然后加入吵架战团,然后长大离开,留下他们继续吵。
我已非常熟悉他们了,但是,他们兴致勃勃凑在一起研究新东西,我还是无法预料下一秒是否会突然爆炸。
他们能吵得那么凶狠,我觉得一半得归因于他们彼此实在太熟悉,以及对亲友的强烈救济责任。换个人,就会像保养不好受了潮的雷管、火药,就算堆在一起也不容易出事故。
他们是中国不幸婚姻的极端样本。如果一切不顺,皆是原生家庭之故,他们可算理想的抱怨对象,如果用中二眼光审视世界,他们全身都是中国百姓身上的卑微、懦弱。
我和他们的联系多半像是履行义务。后来,我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年,越发保守反动,才会觉得他们始终对他人保有的善良、同情和理解,以及自我牺牲精神,是最可宝贵的品格。
他们无法想象我在做什么,我也无法想象只剩他们俩时,他们在做什么。最近几年,我试图主动聊起,但刻意开头的话题很难持续。
春节时,我妈感慨了一句,今年我们都金婚了呢,然后转到别的话题。
她肯定是内心有所期待,但又不好意思说。
我很想认真操办,甚至想过俗套的细节:大家毫无准备,大屏幕突然播放我制作的MV,比春晚煽情一万倍,可是,2016年陪他们去新疆和日本的素材,我拖到今年春节在长沙把自己关屋子里,才做出几支MV。
我特意搬家换了大房子,想接他们到北京同住,便于张罗,但他们不想离开长沙。
对子女来说,父母是换季压箱的寒衣,总是最后才被想起。
前几天再想起此事,发现我不但没时间做准备,甚至连去长沙的机票火车票都卖光了。
我只能假装不记得此事。
老婆没死心。国庆前一天,意外刷到国庆早上六点多的机票。至少能赶上假期见上一面。
早上五点,一家四口爬起来就往机场赶,八点就没有任何飞机起降。
到家,吃过午饭,大家问晚饭有何需求。我把妹妹拉到一边:你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她居然没有回答说今天是国庆节。
大家迅速背着老头老太太订酒店,订蛋糕。
昨天晚宴,老两口见到庆祝金婚蛋糕,脸上是一切伎俩早已洞察的淡定,但全程非常配合,这是他们表达温情和幸福的极限了。
回到家,我妈描述了五十年前他们结婚的情形,印象中这是第一次用肯定的语气。
就是这样。
这段话,几百个字的篇幅,几乎就是儿女眼里父母的一生了。
我看到很多人在后面留言,有人特别圈出了这句话:
我和他们的联系多半像是履行义务。后来,我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年,越发保守反动,才会觉得他们始终对他人保有的善良、同情和理解,以及自我牺牲精神,是最可宝贵的品格。
02
昨天是鲁迅去世83周年的祭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虹口去世,享年55岁。
我在微博看看到零零散散的一些纪念他去世的文字,赶不上前几天去世的韩国女演员,也赶不上也是在昨天去世的瑞典汉学家马悦然。
对于他的去世,我记忆里记得最牢固的一件事是来源于他的儿子周海婴的回忆文章。
应该是我在读小学五年级或者初一那段时间,每天放学后,我喜欢一个人背着书包,到煤矿办公楼前的阅报栏前,读报纸。我们家的地下发现了煤田,于是有了这个煤矿。而那个时候,没有书读。即便是报纸,也是装在阅报栏里,每天有人取下旧报纸,换上新报纸。
那个时候,文汇报上,在连载周海婴写的《重回上海忆童年》,里面的一段,写鲁迅去世前的一段,攫住了我的心:
周海婴放学回家,一个人走在上海的弄堂里,四周没有一个人,突然,他听到一个人的声音:
你爸爸就要死了。
周海婴说他被吓住了,扭头四顾,一个人也没有。不知道身影从哪里来的。他悚然跑回家。
三天后,鲁迅去世了。
很多年后,周海婴70岁的时候,出版了回忆录《鲁迅于我70年》,再一次提到了这件事。
我之所以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可能缘于我当时的幼小,没有接触过现实生活里的生死,但心灵开始对生死有了敬畏。
后来,在慢慢的长大和漫长的人生里,随着我的奶奶去世,父亲去世,我就开始对生死有了思考,有了敬畏。
应该是在读到那一段文字之后,有一阵子,我心里有一阵子迷信,觉得天上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天上,会保佑我。在那时候,我还没有接触任何的宗教,就是心里那种自然而然的迷信。
所以,有一天,我在放学回来,走在胡同里的时候,看看四周没有人,就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我想祈求天上的父亲,那个伟大的神,帮助我实现某个愿望。
然后,这个时候,我的小姑,突然在家门口出现了,她看见我跪在地上,以为我摔倒了,关切地叫着我的小名,问我怎么了。
我慌忙爬起来,说没事,没事。
她真的以为我是摔倒了,她不知道在这个少年隐秘的心里,开始有了对这个偌大世界的一种感悟和敬畏。
03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我们所知道的生活》,好莱坞的轻喜剧,不用思考,很放松的那种。
一对单身男女,被一对年轻的夫妻,也是各自的发小闺蜜撮合,希望他们能成为情侣,但两个人实在不来电,第一次约会就半途而废。
后来,他们的共同的朋友,也就是那对年轻的夫妻遇车祸去世,留下一个幼小的孩子和一个遗嘱,希望他们两个作为孩子的教父教母,来共同抚养自己的孩子。于是两个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互相认识,互相相爱,从而认识了人生和生活。
故事很老套,也很有趣,更符合好莱坞的世俗的价值观。
有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就是返璞归真。
就像前面黄章晋笔下的父母,他们的爱情,他们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太多了这样的人。
他们就这样活着,构成了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04
有的人具有坚韧真挚勇敢朴素的品质,他们是真正的珠玉。他们的光芒,相处越久越能体会到。这样的人的存在,会让你觉得生命艰难但值得,会让你也想变成更好的人。事实上,你只有自己先认真地对待自己和生活,才能在人群中认出这样的人。
就像威廉·福克纳说的那段话:
“人是不朽的,并非因为在生物中唯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因为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写出这些东西。他们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荣耀。”
前几天我感叹,中国这些年来,真的值得反复看的电视剧,寥寥无几。孙红雷和姚晨主演的《潜伏》,是其中的一部。
我每每看《潜伏》,都为余则成感动。感动他对左蓝说的那句话:我信仰生活,信仰爱情,信仰你。
在时代的洪流挟裹下,个人的命运不由自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余则成为了不同的目的潜伏,过着非人的生活。左蓝、翠苹、晚秋,构成了他生命里的亮色和温暖。
因为有信仰,才有了希望和未来。才有了坚持和忍耐。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族群也是这样。
大多人无信仰地活着,余则成有信仰地活着。这是余则成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他活着的价值。也是我说这部电视剧值得反复看的理由。
是人,不是蝼蚁。这才是活着的价值。
就像复旦的教授严锋老师在微博上说的那句话:
在通勤地铁里有时会看到一些惊世容颜,如天上的光照进地下的空间,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还有希望。
-
🍀Lily-wan
-
烟波画船
-
風信子作者
-
菠萝
-
孔子说孟子说的对
-
黄翔宇
-
飞一般
-
田字
-
大方儿童城
-
爱咬兔鼻子
-
Felix Z
-
别看了我就是那个灵魂有趣的家伙。
-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