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敌人只有傲慢的自己 | 半佛仙人

1
最近的一次竞标中,腾讯失败了,那是一个央企的项目。腾讯派出了大量的技术团队和产品团队,长时间调研了用户需求,出具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方案,甚至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但还是失败了。

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技术方案在客户看起来是可笑的。

这次竞标失败,以及努力迎合用户,像极了腾讯一年来的变化。

从2018年到现在,腾讯或许是整个中文互联网界被媒体们花式教做人最多的公司。

从《腾讯没有梦想》到《逃离温室腾讯》再到《谁在杀死腾讯》,各路媒体从自己的角度对于腾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审视。

且大多数的基调都偏向悲观。

媒体们一致的观点是,腾讯似乎彻底进入了舒适区,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动力,3Q大战之后刀枪入库,逐渐在投行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市值很高,公司人情味足,但部门之间沟通成本高,效率低下,同一件事多个部门都在做,总结一下就是失去斗志的大公司富贵病。

是温水煮青蛙的状态。

某种程度上,这些是对的。

在产业互联网概念盛行的当下,腾讯在这个公认的未来方向中不仅没有颠覆性的产品,连所谓占主要份额的产品都没有。

上一个这样的公司,是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他们的后来,大家都看得到。

于是一时之间,连很多年前的企业基因论都被拿了出来,试图证明腾讯这家企业没有toB的基因,只能做做toC的玩具。

腾讯自己也意识到了危机,于是2018年9月30日,发起了公司历史上的第三次组织架构变革,由原来的7大事业群变更为6大事业群,其中新增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以及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专攻平台,云和产业互联网,也就是toB的生意。

腾讯在组织架构的同时,也计划在1年内淘汰10%的管理者,管理和VP们参与合伙人制度,共同背负KPI,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情况。

腾讯似乎被烫了一下,快速意识到了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要重新开始战斗了。

2
腾讯想要转toB,但toB没有那么容易。ToB的生意,和toC的生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说跨行业经营(同为toB的不同领域,例如制糖到制面),相当于重新创业。

那么跨模式经营(toB到toC),差不多相当于重新投胎。

ToC的生意,本质上是一个一对多的生意,且决定权在于平台方。

互联网公司面对一个个的个体用户,提供一个平台,用户在这个平台里面进行固定的操作,同时受制于互联网公司定立规则。

是规则在约束着你。

即使是所谓平台型互联网产品,各家接入的时候,平台规则也是由互联网公司在制定,C端用户(个体用户也好,商家也好,只要需要遵守规则的都是C)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更多是在贴着互联网公司的规则在走。

互联网平台掌握绝对话语权,用户要跟着平台规则走,这是toC业务的典型特征。

toC业务里,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而toB业务,则刚好相反,互联网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反转,互联网平台要跟着用户的规则走。

在toB中,互联网并不是主角,甚至都不是配角,而是工具。

很多公司习惯的互联网主人翁意识,在toB行业里面其实是毒药。

ToC业务是用户花式适应互联网平台的规则,toB业务是互联网花式适应用户的规则。

谁的花样多,谁赢。

传统行业的水有多深,想也能想到。

淹死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还是不难的。

腾讯没被淹死,但确实淹的够呛。

3
为什么过去互联网toC这么成功呢?因为他们面对的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游戏也好,短视频也好,信息流也好,都是公司给用户选择,而非用户发自内心的选择。

用户其实只能选择自己不要什么,不能选择自己要什么。

而toB业务则不同,每一个B端用户都是一个成熟行业中的中流砥柱,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每个B端用户,即使没有互联网,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每一个传统产业都经历过几十甚至数百年的演进,能被留下的基本都已经达到了ROI最大化。

B端用户不需要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们自己很清楚。

一家数据公司,想要赋能一家传统制造业生产,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连有效的数据都没法全部收集完成,因为供应链和经销体系中有太多无法被量化的数据。

这叫隔行如隔山。

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一大原因是复制成本无限趋近于0,并且绝大多数模式都是轻快的数据,可以快速迭代和回滚,一个程序做的不好,下一版用新功能覆盖就好;

而传统行业不一样,每一步都有成本,投入产出周期较高,一旦迭代,先期的成本就全都废掉。

这叫速度降维。

4
腾讯的在全力转做toB的时候,可以说是受尽了隔行如隔山与速度降维的苦。过去他们是耀眼的BAT之一,是最顶级的互联网企业,去哪里都是大甲方,要么是投资的,要么是去分享经验的。

现在在做toB生意的时候,这些卵用没有,因为用户不在意这些,B端用户非常Real,看问题只抓本质。

你们互联网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就简简单单告诉我,能不能做,能做的话多少钱。
有些互联网公司的思维真厉害,上市之后股价都打了4折了,这个让利促销做的真好。

用户不想听你解释,有的只有产业们最个性化的需求,即使很多需求在互联网企业看来不够合理。

例如技术改造,产业的客户只考虑提自己的实际需求,不会去考虑背后的实现难度一个简单的案例是,客户想要知道一个潜在用户曾经有没有在别人那里接触到竞品的产品同时想知道用户口袋里有多少钱。

理论上这是一个现在无法实现的需求。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需要,做toB的就要掌握所有姿势。

还有人开超市,很多公司去赋能做智慧商业,对方反过来就是一句,能让我的进货成本便宜多少,如果不能的话,我为什么要理你这些花里胡哨的流程。

你满足不了客户时,你说什么都是错的。

腾讯一开始很难理解这件事情,产品经理在面对销售带回来的需求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执行,而是评估客户的需求合理不合理,能不能让客户更改流程。

傻到可爱。

在toB,客户永远是对的,即使客户不对,如果竞品能满足,那么客户依然是对的,没有任何理由。

ToC思维一时之间没有转过来的腾讯,在服务B端的过程中甚至出现过客户要求10天拿到服务器,后台评估走流程要一个月的事情,甚至还有人质疑,为什么客户会要求这么快拿到?

B端客户不会给你耐心和机会的,他们只要结果,能实现就成交,实现不了他们有自己的活法,不是离了你就不行了,服务B端没有捷径。

腾讯在toB的过程中屡屡碰壁,有的是因为内部沟通效率,有的是因为当前流程不适合,有的因为意识不到位。

什么困难都有,但没有放弃,因为越难啃的骨头,做下来带来的价值和门槛就越高。

图一时安逸的后果就是彻底掉队。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要么变,要么死。

要么生不如死。

5
做toB需要彻彻底底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帮助用户高效的完成,重点是客户。那么第一点就是态度,很多互联网公司toC转做toB本身是不存在能力问题的,互联网公司的战斗力从来都不弱,很多时候就是态度问题。

腾讯面对toB的态度,用智慧零售总裁林璟骅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现在出去要把膝盖收到口袋里,为什么呢?随时方便掏出来。

过去1年,腾讯为了在产业互联网拿到一席之地,尽全力去满足B端用户的需求,哪怕很多需求是在赔钱的。

有一家芯片制造企业,希望通过AI解决芯片本身的自动识别问题,用于质检。

过去这部分是由人来完成的,一群年轻人在暗房里每人一天要看上万张片子,整个屋子只有屏幕是亮的。

难度不在于算法,在于样本。

算法是需要样本训练的,没有足够的样本,就没有有效的算法。

但是客户没有样本,腾讯作为外行更没有样本,怎么办?客户的需要就是机器来做这些枯燥的工作,并且识别率要达到至少99.9%,工业生有良品率的生死线。

如果是过去的腾讯,会拒绝这样的项目,因为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且衡量投入产出比,不如多卖几个皮肤。

但现在必须上。

没有现成的样本,那就研发人员进产线,自己来收集,面对面和识别照片的工人们学习如何人工识别。

最终效果不差,客户满意,希望长期合作。

这个芯片工厂只是腾讯toB的一个小小案例,类似的案例,过去一年有近千个,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一样的是用尽全力。

腾讯在努力让自己更加贴合产业,更加能够满足产业的实际需求。

这是他们的价值。

6
在我看来,腾讯根本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所谓toB的布局,对腾讯这种技术储备和体量的公司而言,转toB难,但本身不是很大的问题。组织架构问题,态度问题以及内部的互相牵扯才是真正严重的问题。

换而言之,那些公司的中层基层管理者们,还能不能打仗,还有没有斗志,才是需要腾讯拿出内部改革的手段来面对的。

人出了问题,就真的完了。

腾讯需要一个目标来证明,来证明这群曾经帮助腾讯站稳BAT的人们,现在还有一战之力。

ToB就是这样一个目标。

腾讯历史上出现过3次变革,第一次是2005年BU化,每个业务都有自己独立的CEO。

第二次是2012年BG化,每个事业群都是独立的,防止内耗,带来的后果就是内部竞争极为严重,甚至看腾讯一块业务最不爽的不是阿里,而是其他事业群类似的业务。

但第三次,腾讯开始把相似的业务并到一起,所有人背一样的KPI,确保心在一起。

当解决内部协调问题(组织变革)后,腾讯独有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

阿里和头条都证明了统一的技术中台才是未来。

集合作战的时代来了。

7
如果说上一次进化后的腾讯是把一半的命交给生态合作伙伴。那么这一次进化后的腾讯则是把自己所有的力量收归到一起,要打这一仗。

很多人现在喜欢讲公司基因,什么A公司只能做A,B公司只能做B,实际上纵观世界企业史,企业基因之说并不能完全站住脚。

诺基亚当年是造纸的,3M是矿业,巨人网络当年是保健品,三星100年前还在卖蔬菜和鱼,当年的他们,和现在的他们,完全不同。

三星靠着韩国集全国之力做工业的时候切入,舍弃了早期的产业;

3M一开始采矿,后来发现卖砂纸更赚钱,再后来发现反光条更好,然后干脆着力于开发各种有意思的小东西。

如果基因论是百分百正确的,那么现在很多公司都不该存在,因为他们成立的时候不是做这个行业的。

我不太认可基因论,我比较认可惯性理论。

就是企业会本能性顺着他们的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寻找与成功经验相匹配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反过来又帮助企业沿着惯性在走,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转向,一条道走到黑。

这不是企业基因,而是企业惯性。

解决惯性问题需要大刀阔斧,矫枉必须过正。

一刀生,一刀死。

腾讯在产业起步相比阿里华为确实晚了几年,这是事实。

一个1岁的小孩和3岁的小孩,可以说他们差了4倍年龄。

一个50岁的人,和一个53岁的人,已经可以算是同龄人了。

对于这个体量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产业互联网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没有定局。

如果说最大的阻碍是什么,不是基因,而是傲慢。

落后从来不是生存的阻碍,傲慢才是。

腾讯正越来越正视自己 ,开始改变。他们来了。


精选留言
  • 528
    toc红利消失后,产业互联网的大战要开始了,这里面会有一些公司消失,还会有更多新的传奇。
  • 696
    当腾讯这样体量的公司都开始把膝盖装进裤兜里随时掏出来,这对于那些只会掏膝盖的传统行业公司来说,太残暴了……
  • 497
    腾讯这种级别的公司,最强的一面不是能力,而是意识到了态度问题,一旦机器全力开动,未来真的很难说。反观某B,到现在还是那个态度
  • 377
    腾讯最值得尊敬的点就是放开让人批评,而且虚心接受,当巨兽有智慧和谦卑的态度,后面的战斗就会很有趣
  • 320
    阿里华为已经做了产业互联网很久,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核心改造案例,这个行业对于互联网而言,有点太难啃了
  • 283
    一刀生,一刀死,怎么让我想到了翡翠呢
  • 274
    腾讯这家公司,看他们的历史,都是习惯后发制人的,产业互联网的竞争,其实是慢速的竞争,因为整体速度都慢,反而磨平了先发优势,大胆猜测腾讯延迟入场反而躲过了很多前辈们的坑。
  • 273
    坦白地说,腾讯的最大敌人最有可能是法人社交!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社交的上半场是熟人社交,下半场就应该是陌生人社交,然后就做出了一堆陌陌啊探探啊这类的神器。其实不是酱紫的,不能这样庸俗地划分,应该从更实用的经济人角度来划分:上半场是自然人社交,下半场是法人社交,也就是企业社交。 社交最大的特征就是粘性太强,什么叫粘性太强呢,就是占用了用户很多的时间,有了时间才有一切,一切的争夺都是在争夺时间,一切的节约,也都是在节约时间。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一天24小时,大概分配就是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碎片化(吃饭,聊天,逛街,上厕所……),微信再厉害,也只是在碎片化的8小时里折腾,工作的8小时一直都没有成功介入。 应用于企业领域的社交平台,首先应遵循互联网技术的本质规律,是企业办公模式的开放,从而实现员工工作模式的自由。它不是单纯地在MIS,ERP,CRM,财务,人力资源等办公软件中增加社交功能,而是在社交平台中能够自由地“调用”所需的MIS,ERP,CRM,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从而为某些协作环节的可交易化提供信息基础。 现在的微信,facebook,这些自然人社交平台,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尚且具有千亿的价值,倘若以后出现一个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企业社交平台,它的价值简直令人抓狂!
  • 195
    看到“还不如多卖几个皮肤”,我笑了
  • 176
    确定了半佛是看三体的人
  • 159
    确实,腾讯这个位置上,他会缺什么吗,他什么都不缺,他只要有正确的态度,他就用有强大的力量
  • 81
    仙人,我和我老公就你要不要睡觉这件事情展开了好多次讨论了!
    152
    作者
    要睡觉!我就是写得快。。
  • 136
    就像做股权的团队里,做债权的团队就生存艰辛,团队/资源/管理/考核还是围绕一个方向来的,企业经营的边界是有限制现象的,这个叫“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Oracle的老狐狸拉里·埃里森,在公司战略从传统企业服务模式向云服务模式转型过程中,也明显发现了“自己公司久体系的傲慢”一定会扼杀战略转型的。怎么办?自己和股东在外面偷偷投资和培养云类型的公司,等差不多了再让母公司收购回来。
  • 132
    to B,or not to B, this is the question.
  • 103
    原来b方已经这么厉害了吗?领导每次提需求我都要替技术方想一下,看来以后直接造他们就完事了。
  • 31
    仙人,有空说下泰国的燕窝产业吗?想买又不敢买
    92
    作者
    泰国直接711买就行。。。。十多块一个。。。
  • 16
    仙人,现在有个注册消防工程师证的考试,说是考完后挂靠下可以一年至少10万+,报名费才1万多就可以,基本包过,等于1撬动的至少10倍甚至N倍的杠杆,太荒唐了吧,请仙人指路,谢谢
    73
    作者
    小心,现在挂靠已经快饱和了,而且这个是永久追责
  • 62
    toB的研发和产品真是太惨了,尤其是研发,天天忙于写各种奇怪的实现,不知道有啥积累可言,考虑着跳到toC的公司,但是现在公司都在转B端,是不是反而不合适,很纠结啊。
  • 58
    “你现在18岁,她40岁,等到你36岁,她都80岁啦!”——Joey “I know!”——Frank Jr. 看到年龄类比的时候怎么突然想起这段了
  • 57
    站着赚钱都行,跪着把钱赚了那是真牛!甲方永远是爸爸
  • 56
    做B真的是挺孙子的,一直在做to b的产品,有很多感触
  • 50
    我是开发人员,按项目做,我们的项目toB和toC都在做,说真的,做toB端的项目,就是觉得业务脑子有屎,流程有毛病、交互是屎、完全乜有扩张性,但是,你还是要做
  • 50
    腾讯的黑历史(最高峰大概是3Q大战那篇“狗日的腾讯”)令我现在都不太喜欢这家公司,不过腾讯有一点好,听得了别人的批评。
  • 45
    做B端一定要想着是给客服提供挣钱的方式,而不是省钱的方式,因为省钱会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这样你的服务做的再好,客户也可能不买账,你什么都没做错,但是你有做错了很多
  • 44
    习惯了当甲方,就很容易陷入舒适区,思维上的转变会很难。但走出舒适区的目的不是找罪受,而是找到一个你从来不知道的更舒适区域。就如同腾讯前几次的转型一样,我相信鹅肠依然有能力和魄力去突破。小马哥自己也懂得巨人倒下时,身体还有余温。
  • 38
    搞企业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是用来服务客户的,但企业做大了之后很多人就认为客户应该听从自己的安排,非常搞笑。教育客户,这个是现在的企业闹出的最搞笑的笑话。
  • 32
    tobe or not to be
  • 31
    如果基因论是百分百正确的,那么现在很多公司都不该存在,因为他们成立的时候不是做这个行业的。——总是彻彻底底的一语中的,+1。
  • 29
    to b 的b如果是传统企业,有些东西说不清楚
  • 29
    核心需求的挖掘...就像房地产,永远是地缘,产品,价格。整售类业主需求更难把握
  • 27
    现在就在云事业群 接的项目真的是五花八门 但腾讯也在努力
  • 24
    趁着今天腾讯股价回落,赶紧入手。我是看好腾讯的互娱,倒没有仔细分析To B的业务。仙人指路,刚刚好!
  • 9
    仙人能讲讲杭州未来理想城的事儿吗?那个摇号买房的机制舞弊的可行性有多大?
    22
    作者
    未来悦吧?理论上那个号段不太可能出现,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程序bug,得看代码才知道
  • 22
    虽然给腾讯交了不少皮肤税,但我觉得用toC思维做toB本身就是挺大的挑战。toC三板斧,体验,营销,补贴,放toB上一个都行不通,打短线战争的将帅放长线战争上去,刚开打就把粮草分配完了搞不好还借点来……所以仙人说得很对,得换血。那今天我能中奖了吗?
  • 21
    我觉得2B的产品也不是说客户说的都是对的,不然你会陷入定制开发的深渊。关键还是理解和抽象,找共性找模式,否则不如给传统行业来做,玩法不一样。
  • 21
    跟腾讯在B端正面打过几回,看起来他们还是没有解决内部真正技术融合问题,还是独立分散的部件的组合,几场下来更多是靠商务, ToB 的游戏没那么简单
  • 20
    股价打折促销,你在说谁
    16
    作者
    我没有,我没说,你别乱讲~
  • 20
    公司做大了,难免会招一些傲慢的人。10多年前跟腾讯结算,流程都能走3个周。。。双方商务都很别扭。谁都愿意跟回款快的人打交道。B有的也只是甲方的傲慢,想要什么不一定,但办事的人一定想要自己的利益。2B有太多的糊弄。,也得考虑好返工成本啊。
  • 7
    无法理解腾讯为何到现在还不做操作系统,一个适配大屏小屏手表屏墨水屏的系统,腾讯是最佳人选.
    18
    作者
    小程序,就是一种操作系统
  • 17
    让我想起了IBM,tob 的甲方真的不是那么好伺候的。
  • 17
    使命愿景和目的驱使,埃隆马斯克做的是产业还是互联网?ToB还是ToC?企业或者子公司,定位好一个“目标”,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能更好的帮助企业中的个体集中力量向一个方向使劲,如此胜过简单的KPI,胜过摇摆不定的决策机制,胜过需要繁复沟通的组织架构。
  • 16
    怎么说呢,如果想要真正明白网友需要什么,只需要聘请10个沙雕网友完全就可以解决,最好的喷子,能喷到点上的机关枪
  • 5
    文章里说“同一件事多个部门都在做,总结一下就是失去斗志的大公司富贵病。” 那么对于吹捧腾讯的“赛马机制”仙人怎么看?
    15
    作者
    赛马和内耗的区别,在于公司高层对人的掌握
  • 14
    个头大的,行动迟缓。个头小的,反应灵敏。越来越欣赏小而美的机制。尤其是在回款的时候。
  • 14
    小程序也可算一种系统,但我对腾讯有更高的期望,尤其在手表屏和墨水屏方面.希望公众号阅读可以自动转移到墨水屏上,而不需靠kindle推送;希望手表可以实现微信全功能又省电,出门不必带手机.
  • 14
    腾讯就是一个温室,用心的呵护着员工。但是当温室出现问题的时候,里面脆弱的花会怎么样呢?
  • 13
    要打破路径依赖
  • 12
    “B端用户不需要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们自己很清楚。”不认同这句话。更多情况是,客户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他知道他乐意花钱买什么。客户【乐意买】和客户【需要买】,是C端产品转型B端产品的一个困境。客户乐意了势必增加客户不需要,客户需要势必要驳了客户面子。又要客户乐意,又要客户需要,跷跷板永远没有平衡,永远是在摇摆中中寻求平衡。
  • 11
    我想了下,其实惯性论和基因论是可以统一的。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企业的基因就是企业中人的"整合基因"。其中有员工从事老的业务,有员工从事新业务,两者整合可以称为“综合惯性”。当综合惯性 > 0时,企业惯性无法停止,新业务将很艰难。当综合惯性 < 0时,新业务的惯性逐渐占优,新业务容易发展。企业基因体现为,企业的综合惯性长期的>0或者绝对占优,此时企业的特性处于一个“稳态”,因此可以称其为“基因”。 为什么说腾讯有企业基因限制呢?因为其toc的业务始终是绝对大头,综合惯性远高于0,此时可以将其认定为受企业基因限制。 再反看一些特例,巨人做保健品完全是另起炉灶,不受老业务制约。诺基亚从02年到67年,历经65年,才开始电信行业的大发展,发展周期很长。 惯性理论和基因理论,有点像科学界中牛顿的“惯性定理”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关系,有各自的适用范畴。
  • 10
    我接触过腾讯的to b业务,确实很难,总想着快速迭代,用户不吃这一套,还有就是,腾讯对于客情关系,完全不看重...
  • 10
    创业的风口吹到了2B端,中国的SAP和Saleforce快诞生了。
  • 9
    另外,我一直持看衰中台的模式,中台的未来是没落的而且是由本质所决定的。就赌一块钱
  • 9
    互联网公司的习惯就是创造一大摞花哨的术语!归根到底:让商家赚钱,用户受益,然后公司扮演中间平衡的角色!但是很多公司已经习惯了当老大,手伸得太长了!
  • 8
    其实腾讯做参与者投资方,参与到各个toB模式的公司,做个南山高盛并不吃亏,自己的体系惯性一时难改也正常。但腾讯愿意参与并后发制人,这条路也不差,前面的烈士多了去了。腾讯的基本盘固若金汤,投资或试错过程中发现赛点再全力出击也不迟。
  • 8
    南山高盛
  • 8
    最近我们公司(主营面向gov的软件开发) 非公开增发的所有股份都被腾讯吃下了 变成了我们的第二大股东。。。莫非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的?- -
  • 8
    所以即使互联网头部企业也要吸取传统行业的优秀经验
  • 7
    而某B在连toC的业务都已经被喷成狗的时候,还忙活着不知道to谁的业务
  • 7
    腾讯向来以产品驱动为主做事情 可这些互联网产品大部分不是很能给出2B垂直的解决方案哇 就得经历从打磨自身产品到解决不同行业客户问题的思路转变 有阵痛但是得熬 不然腾讯云能不能在国内三分天下还不得而知
  • 7
    toC强调共性,toB强调个性(定制);腾讯到了多听多做的时候了,这个战场没人给你的C端产品经理们颐指气使了
  • 6
    微软做toB做了多少年了?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腾讯又凭什么就会更好?去年那篇腾讯没有未来里面对腾讯技术面的抨击不具备参考意义吗? 企业基因论本质是对公司文化人才流程技术储备的一种概括,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对很多公司它是有效的。
  • 6
    “落后从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 5
    傲慢说得很对了 面试腾讯产品经理的时候那些toC的产品经理真的傲慢极了 不好意思现在在SAP经常吐槽的就是那些不懂toB还要装懂的toC某公司傲慢产品经理了
  • 5
    腾讯看到tO C的天花板,所以才跨过自己的安逸圈去做 to B,换轨的火车要先减速,才能加速~
  • 5
    本质上阿里和腾讯是一样一样的
  • 5
    如果说跨行业经营(同为toB的不同领域,例如制糖到制面),相当于重新创业。 那么跨模式经营(toB到toC),差不多相当于重新投胎。
  • 5
    傲慢的腾讯(指努力转型为服务型)
  • 4
    所有能看得到的,严格来说都算不上“核心优势”、“核心竞争力”,更多看不懂、看不见、、做不到、得不到的,才是B端活下去的“根本”。所有以服务、以改造、以优化、以升级为愿景的初衷,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盈利”上!平台要赚钱, B端碗赚钱,消费者要“物美价廉”,与虎谋皮的味道
  • 4
    一个自然人不是理性的,但是一个组织人绝对是理性的。套路还是有,不过不能套路通用。
  • 4
    说得很对,但大象转身太难。pony应该给你搬个奖
  • 4
    b端产品 流程和业务验证是常态 赔笑脸也是常态 领导满意比较玄学。。。
  • 4
    平台化并尽量降低学习成本,提供开放的使用教程,让有需求的企业自己来学,收取平台的使用费。这种模式应该比现有的toB模式做起来舒服一些。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