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湖南农民的经济数据 | 卢克文

 

1991年的一天,我要跟小伙伴们一起进趟城。

十岁前我生活在新邵的农村地区,进城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首先,我们要在村里那条碎石路边等待“蓬子车”—-就是搭了雨蓬改装后的小货车,车内两旁放两条长木凳,中间站人,可以载十几二十人,碎石路天晴时只要有车辆经过,汽车背后灰尘漫天,像着了火的妖怪,下雨时分泥披水,路面坑坑洼洼,司机师傅们全身不住颤抖,一路上开车像是在蹦迪,无论天晴下雨,大车过来时行人来不及躲避,就要赶紧背过身,要么是扑一层灰,要么是扑一层泥,但大家已经默认了这种被生活碾压的状态,痛苦来临时,我们都面无表情。

1991年时,新邵县乡村的碎石路边大都是土砖屋,那种砖又大又笨重,全是人工塑形烧制,流露出一股沉重的廉价感,这种房子都建得很矮,阴暗潮湿,上面搭一些青瓦,屋内地面都不平整,墙内很容易让老鼠在里面生儿育女,开枝散叶,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繁衍,村里纯砖石结构的房子开始有建起来,但占比还不是很多。

不过1991年我们新邵县的农村娃娃终于不用穿打补丁的衣服了,我们穿得起的确良的好衣服,就站在那些土砖屋旁,等待着蓬子车的到来。

在路边等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各色家长里短的八卦事件,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分配进了市里的银行系统,因为做账时点错了小数点的位置,被革了职,滚回到我们乡下(写政治斗争久了,怎么现在感觉这事儿有猫腻),在他失业回家的那天,他老父亲扛着锄头要打死他这个让全家付出无数希望的后生,追着他绕了半个村,最后他气喘吁吁跑到马路边,垂头丧气的看着自己满是污泥的鞋子---他娶了大学时的同班同学,那个比村里所有女性都干净好看又有素养的媳妇几年后死于一次工作事故,他最后落魄到也去开了蓬子车(所以我会想起他),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满脸胡渣,一件廉价的西装上满是灰渍,乐呵呵地傻笑着跟我们说话---他看起来跟工地上的工人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我十岁以后,就好像再也没有见过他了(见到了我也认不出呀)。

当我们终于等到蓬子车到来时,要交过五毛还是一块钱的车费,驶往渔七桥,车上如果没有座位,我们就要紧紧抓住车顶专门设计的渔网一样的粗壮绳结,不过那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太小,伸手够不着,我们就把手去抓车两边的铁栏杆,我们的手就会从坐着的乘客的头顶上,脸旁伸过去,完全当他们不存在,他们往往也面无表情,车子发动时,破发动机开始突突突地响起来,在满是泥坑的路面上忽上忽下的艰难行进,司机这时候就突突突突开始跳起了迪斯科,我们也突突突突被震得跳起了迪斯科。

蓬车机将我们送到了渔七桥,它就开始等待新的乘客去陈家坊方向,每一个乘客过来问:车走不走啊?司机就说:马上走马上走。等到乘客等了一个小时,人都等干枯了,又问:车到底走不走啊?司机还会说:马上走马上走---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的伎俩,不凑够人数,他们是不可能走的。

渔七桥这里其实是个中转站,我们下了车要在这里等待进城的2路车。渔七桥有一家包子铺,白白嫩嫩的包子装在一个大饭锅里,使一块白纱布挡住灰尘,下面支着煤球灶,一直温着火,让包子不会凉透,白纱布一定只遮一半,要能挡灰尘,还能让旅客看到这里卖包子。旁边还有一家烧饼铺,做的白糖芝麻烧饼很是好吃,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会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在这里就挡不住诱惑,我们攥紧了手里的五块钱,心里非常清楚,邵阳城里还有很多好吃的在等待着我们。

渔七桥还有一些很是激烈的故事发生过,80年代时,邵阳市治安混乱到了极点,时常发生血腥斗殴,邵阳人又无比悍(yu)勇(mei),市里的混混曾经杀了警察后,贴告示贴到法院门口(我这辈子再也没听过这么又蠢又猛的故事了),宣判XX警察死刑,后来这些蠢货被武警全部剿灭(这不找死么),新邵乡下人则另有一番猛味,各村械斗时,有一个后生学着电影里的做法,身上绑了一个炸药包,点燃引线,哇哇哇哇大叫着冲向对方人群(也不知道哪来这么深的仇恨),但是走到一半,引线烧完了,他就在桥上面原地爆炸---“碎片都飞到了河里”,每当说到此节,大人们就会站到桥边,指着桥下十几米的浅浅河水,对我们说话,他们说得绘声绘色的,好像那些碎片,至今还浮在水里的样子。

在渔七桥要等好久好久,二路车才会慢腾腾地喘着粗气跑过来,公共汽车已经非常陈旧,门缝处积满了污垢,关门的时候,那嘶哑的声音让你怀疑车门随时会哐一下掉下去(简直是暗器),但去城里的路不再那么破烂,这里的路有人维护,大陷坑不多了,司机开车时还是会很有频率,突突突突地抖个不停,但我们都看得出来,他的风格跟村里的司机不太一样,他蹦的是养生迪。

这一趟行程大概要1.5到2小时,最后我们到达心目中的大城市,在湘印机厂下了车,城里有录像厅,那里每天乒乒乓乓在放香港枪战片武打片,还有游戏厅,那里有《街头霸王》天天在喊阿多给阿多给,还有香喷喷散发着卤菜香味的米粉摊,大城市的繁华亮瞎了我们农村娃娃的双眼,小伙伴们不由得将手中的五块钱攥得更紧了,我们吞了口口水,扑进了五光十色的城市。

 

 

28年过去了。

我在外面已经混得风生水起,熟悉我的读者们都知道,我的年薪很快就要超过3万5千元了,前几天时间,我回家立碑,回到村里呆了几天,并绕着湖南各市,走了大约1000公里。

当我开着我的雅迪带着家人进村时,故意把头盔都摘了下来,我要扬眉吐气荣归故里。

当雅迪从城里一路开进村里时,走的全是干净崭新的水泥马路(迪斯科跳不起来了),只有一小段路有陷坑,我的豪车在陷坑里弄脏了车架,旁边有一户人家刚好竖着洗车的招牌,为了不影响我在乡亲们心目中的形象,我决定洗完车再进村。

洗车的时候,我发现村道两旁的房子建得有点奇怪,都是4层临街楼房,一楼都是卷闸门,二三四层都是落地窗(采光好),每个房间都有空调,外墙使用的瓷砖都是同种款,我进去看了看,大都会把二楼三楼装修得还可以,用来住人,有些4楼没有装修,用来堆积杂物,屋内大屏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都配齐,住人的每间房都铺了地砖,装修都是简单风格,没什么美感但是宽敞明亮,最奇怪的是,每栋楼之间没有空隙,直接肩并肩建起来的,在城里是不会有人这样建楼的,我觉得奇怪,问正在帮我洗车的阿姨:“为什么这里建的楼没有空隙?”

这是引发我好奇的房子,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隙

正在擦车灯的阿姨直起腰,把抹布搭在我雅迪的豪华真皮座椅上(我心疼地看了一眼),说:“统一建的。”

“怎么会统一建的呢?”

阿姨说:“5年前,政府要修这条水泥路,把我老房子给拆了,赔了笔钱,我们几个邻居,就一起建好了楼。”

“赔了多少钱啊?”

阿姨听到此处,得意地伸出三根手指头:“30万!”

30万在新邵这种评过贫困县的地方绝逼不是小数目,我以为我听错了:“3万?”

阿姨大声说:“30万,大家一起建的,挨得就近,样子也差不多,一起买材料,价格就便宜些。”她还指着远处一间破破烂烂的小屋说,“你看,那是我以前的房子,有一部分没拆完。”

我顺着她的手指看到了那间木头矮房,那跟一间鬼屋差不多的。

阿姨说话更大声了:“我们全家五口人,住4层楼,还浇了前面这块水泥地,住得可以了。”她还指了指家门口那国产车,“还买了车……”

想想阿姨的拆迁款抵得我10年的收入,而且这马路两旁,家家户户该当是领到这笔巨款的,我只觉得羞愧难当,等到洗完车,我重新挎上座椅时,不由得默默戴上了头盔。

想了一想,又帮家人一人戴上一顶。

 

 

经过洗车阿姨这么一番人生教育,我对湖南乡下农民们的经济生活有了一定兴趣,在随后1000公里的电动摩托环省游时,不由得对湖南各县市农民一些生活情况进行了考察,重点着落在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一些情况上。

我们先说住房和交通。

这一路上我几乎是一路走,一路拍,看到农民的房子,不论好坏都拍下来,准备为这篇文章做素材,我们看到的最差的房子,是这样的。

 

但这种房子在农村非常少见了,也基本没有人住,都是未拆迁或者拿来做杂物房一类。也有一部分略微差的,像这种。

不过每个村都有些懒、笨、残或者泼皮无赖不会富裕,只要这个比例正常就好

路边能见到的好房子,都是大别野(我故意写错的),空气好,占地宽,门前随便停车,比起城里的房子(只说房子),居住质量高太多了,当然,还是远远不能跟江浙地区的农村别野相比,江浙的农村路边经常有超豪华别野出现。

 

各地见到的最常见的房子,是这样的。

 

大都三至五层左右,外面简单装修,里面住人楼层重点装修(装修质量确实还远不如城里的房子,也没什么美感),每家每户除了电器,都有自来水、抽水马桶、热水器(可能天气原因,湖南的太阳能热水器并不普及)、网络全部都有,基础设施跟城里没任何区别。

几乎每家都有一辆车,车一般是十万元左右的国产车(比我的雅迪好多了),最受欢迎的是柳州产的五菱宏光,我在衡阳衡山亲自体验到了这款车的好处,当地居民每户一辆,1.5升的排量,可以在陡峭的衡山蛇形弯道上跑得飞快,那师傅说,他最多装过13个人(超载了师傅),这车是后驱,跑起来有力,落地一辆只要6万多人民币,他在衡山跑车,“不到半年能把车钱赚回来”(柳州五菱广告部门请记得给我广告费),湖南农村每家都买得起这种类型的车,拉货、装人,能做小生意,还能适合一些恶劣路况。家境再好一些的就会上哈弗H6这种车了,再好一些的会上十几万二十万的合资车。

至于交通,水泥路修到了所有有人的村庄,十几户的深山小村都铺好了水泥路(亲眼所见),有部分甚至是质量颇高的柏油路,一般是单车道,部分能做到两车道,有路有车,从我原来的乡村到市中心,1991年时2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35分钟。

要是在北京上班,35分钟可能刚刚够你在天通苑高峰期排队进地铁吧。

离市中心那么近,又都有代步工具,到处都是高速公路,如果别野够大,过的就是近郊土豪生活。

那教育问题呢?

幼儿园一般2000多一学期,包接送和吃饭,上下学都有校车

湖南乡道随处可见这种校车

小学和初中免学杂费,只要交很少很少的书本费。大概150元书本费,校车另收费。

读完初中后考试分流,优秀的读高中,一学期住宿费学杂费书本费2000多,不怎么优秀的去读中专技校,有部分地区还有伙食补助,学费也很便宜。

只要家里有个人在挣钱,农村孩子想读到高中,经济上完全不是问题。感觉已经接近12年义务教育了。 

而我最关心的,是医疗问题。

这个和基层的工作人员请教过数据,2019年农村医保缴费标准为220元/人,政府对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实行普惠性补助政策,2018年城乡居民各级人均补助490元,城乡居民的困难、特殊人群参保缴费后个人缴纳部分由政府按规定给予补助。

具体能覆盖到多少人参加医保呢?上级下达的任务是98%,没参加的医保的,基层工作人员跟你急。

 

我还仔细询问了是不是每种病都能算在保险内,回答是常见病、慢性病、大病、小病都能报。

现在有部分懒人还会去骗医保,因此社保局的人还要到医院去查。

基本上湖南农村人口都有了医疗保障,医保能报销80%左右,而且不用垫付医疗款,医院结算后到社保中心办理,有些医院还可以直接在医院办理,入院的时候登记好,出院只需要缴纳个人部分的钱,不会再一场大病就返贫,农民们再也不是烂命一条了(没有贬意,唯有心酸)。

而湖南农村人口的主要收入,现在是赴广东地区工作,到本地城里工作,乡村服务业等等,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壮年劳动力(包含女性),一家人勤勤恳恳工作,不碰赌毒,努力5到10年,没有拆迁款,也能建一栋三层小楼(如果是贫困家庭,还会按家庭人数一人一万元发给建房补贴,但是只准建一层,并且会有人来检查有没有违建,另外还有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等补助),配一辆面包车,不用担心孩子读书太贵读不起,或者家里有人生一场大病,家里经济直接崩溃的情况了。

 

 

这次游历湖南各地的乡村,感觉十分欣慰。

湖南并不是一个富裕的省份,但亲眼可见,中国农村的基建(自来水,电,网络,公路),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政府在这一块肯定投入了巨量的财富。

而教育,基本就是在补贴,中国的教育成本,从小学到大学,相对许多国家,都是十分廉价的,完全在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最让我痛心的医疗,也终于得到了解决,中国农民们终于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了。

比起我亲身经历过的1980.90年代中国农村的惨状,现在的农民群体,在生活质量上已经有了质的提升,现在的农村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再也不用像我经历过的那些灰尘漫天的马路,一路蹦迪的蓬子车,视己命如草芥的莽夫,昂贵的学费、医疗费了。

一个普通湖南农民的经济生活状态,是家里有一栋三四层的自建小楼,不一定漂亮但十分实用,一家5到7口住在里面,家里有一辆6-12万的车,门口有一条通往市区的水泥马路,人人都有医保,小孩上下学有校车接送,学费基本免费,地不多,可能不再耕种,前后院养着一些家禽,主要靠别的营生赚钱。

看到他们有这样的生活,我已经很是欣慰。

 

 

我在《中国国运三十年》里,提到过中国经济真正的转折点,在加入WTO那一年。

在这之前,中国农业人口为了国家的工业化,一直经历着最底层的痛苦,最艰涩的心酸,中国农民们一直做着最繁重的工作,拿着最低廉的收入,在中国全面布局了工业化之后,终于能在活着的时候,亲眼见到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为农业人口提供生存保障和更多的工作选择。

这一步跨越极度痛苦,就像是脱了我们民族的一层皮,世界上没有哪个农业大国走完过这一步,万幸我们走过来了。

中国的农民阶层,一直是非常非常痛苦的阶层,可以说是毫无尊严的阶层,几千年从来没有变过,虽然现在还谈不上幸福二字,但确实比过去好上太多太多了。

而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向更高端的工业化前进,我们的民族,才会越过越好。

在前方,工业高端化站着一票发达国家,那是他们最后坚守的人类资源金字塔的顶端。

而为了更好生活的中国人,即将对顶端,发起最后的冲击。


精选留言
  • 380
    兄弟,你这格局一年就挣3万5,你可能是不怎么上班啊!
    653
    作者
    本来一年能挣四万的,中美贸易战影响到我了!
  • 490
    老家坐标湖南永州,出身农村,可以说这些年农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在进步,举个例子:至少没人再住危房(村里有个亲戚多年前死于房屋倒塌)了,政府会拨专款帮你修房。扶贫力度也很大,有能力的帮你创业(养殖,种植),没能力的帮你在城里的产业园介绍工作,老弱病残最低落实低保补助外加各项帮扶。我外公八十多岁现在说的最多的是政府好,这应该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最好的时代了。
  • 440
    无论如何,党的进步肉眼可见。
  • 90
    今天老师又在课堂上抛出劣根性民族性外国人中国人等等言论
    439
    作者
    没有什么民族劣根性,经济发达了,劣根自然痊愈。
  • 160
    现在农村人就是娱乐项目太少,除了打牌,其他玩的太少。衣食住行大部分都解决了
    302
    作者
    确实精神世界还需要提升,这是下一步了。
  • 295
    你发的照片就是我们家,怎么这么巧,洗车的就是我干娘
  • 225
    卢兄这种行走的文章很接地气,很多观点都吻合我心中长期的想法。我老家湖南湘西,算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还好比你们村那个好点,我是当年小县城高考榜眼,大学上海985两强之一,08年来北京后混了两套房,每月一万多房贷顶着(连续两三都信用卡欠着七八万),表面上应该算是混到了凤凰男水平了。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家里老父母要催我回家建砖瓦房,因为全村的木房子都快没了,我家还是木房子,而且是40多年的老房子,都成了垫底户了。其实我对老房子很有感情,也喜欢住木房子,里面装修好可以住的很舒服,老父母都来北京养老我也好照顾他们。问题是老妈子一辈子辛苦顽强异常好强,不建砖瓦房熬不住她年年唠叨,也关系到期我长期全村好小伙的光辉形象,今年回家过年终于决定2020年回家建大房子,还好中美贸易战没有影响到我,今年又开始有发家致富的气势了,嘿嘿
  • 194
    之前跟一个五十多岁的叔叔在聊,说我们这一代被gcd洗脑了才觉得gcd好,诸如此类的。我说并不是我们被洗脑了,生活水平还有身边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不信可以拿出五年前十年前十五年前的照片对比一下。而且我感到充满希望的是:在这个时代,发奋努力虽然不会像父辈一样大富大贵,但绝对也不会太差。
  • 188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哥切记
  • 91
    你是不是写错了,是一个月三万五吧
    149
    作者
    雅迪了解一下
  • 48
    作者也是湖南邵阳市新邵?怎么那么巧,我也在老家,一个县的呀,为什么你这么牛逼。
    130
    作者
    主要是我长得好看
  • 60
    桂花香这样的文章挺好的,我读过您写的邵阳米粉,类似这样的文章可以多发一些呀,好的文章读者会喜欢的,这样也可以轻松一下,这里毕竟不是国务院和国防部
    113
    作者
    做人做事要专注,发一篇散文我已经觉得很过分了。
  • 91
    老板,雅迪给你多少钱?我乖乖兔给你两倍!
    102
    作者
    最喜欢这种金主了
  • 95
    谁拦着不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打烂他的狗头。
  • 30
    你来湘西了吗
    94
    作者
    本来打算去,但是费电啊
  • 93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不是光是口号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 66
    05年国家取消了中国上千年的农业税,想想以前村里人没钱,拉粮食交公粮的时候,激动的想哭。
  • 61
    画面感十足,作为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90年代的乡村公路也是记忆犹新啊,坑坑洼洼,下雨了那就是我们小孩子用手和脚“疏通水利”,“筑坝填池”的最好试验场,从10后“村村通”工程开始后,乡村公路全面硬化,现在的路终于好走很多了。但是其实这里面的资源浪费也很严重,现在真正在家务农的人太少了,大量的公路建设从投入产出来算,很不合理,但看着家长的日新月异,还是很开心
  • 58
    我外婆就是陈家坊乡下的,现在每次回乡下真的能很明显感受到乡下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希望国家能越来越强大,普通百姓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 52
    过年前的一天,被一个邵阳聂姓男子碰瓷两千的我,对湖南印象深刻
  • 49
    我倒是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潜力了。在基础设施上,当今中国的农村、城市,一二线和三线以下城市并没有本质差别。但是在发展机会、眼光格局上的差距还是天渊之别。同样的房子,在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差别是什么?不是价格,是金融属性。城市级别越小,房子的金融属性就越差,这意味着房子只是一个消费品。以中国现今的发展势头,中国人的内心驱动力,相信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不是问题。那今后的城市化进场还将继续持续下去。本文基本是从“物”的视角来看待农村经济数据,如果切换到“人”的视角,结果大概会有不同。 我的结论是,农民不是农村的依附物,享受工业化便利的不仅是农村,更应该是农民;更好的方式不是几万亿几万亿的往农村基础设施上投钱,更应该把钱花在人身上,以农民的市民化来实现共同富裕。
  • 49
    我住在国外多年的朋友认为出了北京天津其他地方人温饱困难,我刚一通教育你文章就出来了,正好用上谢了
  • 45
    生在这个国家真的很幸运 感谢亲爱的中国
  • 42
    兄弟,你这个文章的政治导向非常正确,回长沙来吧,年薪肯定超过3.5W
    40
    作者
    长沙消费太高了,不敢去。
  • 42
    假的,都是假的,一定是拍城市郊区来写的,中国哪有可能这么富裕,西部人民都在吃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国外好一百倍,这国怎,我深思,定体问(狗头保命)
  • 33
    是渔溪桥吧?很久没回新邵了
    40
    作者
    渔七桥是当地人的错别字写法,我居然受影响了。
  • 38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37
    我从湘潭山沟里出来30年,两年前在县城买了套房今年收房顺便回山里看看,上上辈的老人基本都已离世,山里的房子基本都已翻盖,七成的人口都外出打工,半数的房子没人居住,只有极少数的长辈还在山里没有出来,一位老人一条狗的缩影。。。对比县城的发展,这里让人有种无比的落寞
  • 37
    年入3w5,你还买得起雅迪(雅迪在电动车里不算便宜)
  • 35
    这个搭棚子的车也是北方人农村进城的交通工具,原来进城一小时,现在二十分钟 我们承认这个国家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不能否认过去四十年的变化,农村人还是感谢有这样伟大的祖国, 邓爷爷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我是感觉先富起来那部分人现在有点不愿意了
  • 35
    报告文学!真实感源于亲历!可读性强,要火啊哥。
  • 33
    那会株洲还有一个邵阳帮,嚣张了几年,几个领头的都挨了枪子,但也有一批邵阳人在株洲做服装加工和布匹生意发了家。“好斗”也是好事,只是看用在哪方面
  • 32
    湖南湘潭85后,犹记得初高中政治课上的四个现代化,小康生活……现在湖南农村已经全面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网络冰箱空调,农村人真的生活得挺好了
  • 30
    我是湖南人,没你说的那么好,医疗就不行,报销医疗费大部分人决定繁琐
    31
    作者
    欢迎提供医疗具体信息
  • 30
    21世纪湖南农民生活考察报告
  • 28
    更正一下,不是社保局,是医保局了,还有,说报销比例有误的那位,其实不是这样,每个地方的政策不一样,医保报销政策一般由市级统筹,比如我们县,因为是国家贫困县,所以报销比例也会比同市的其他区县高一点,甚至我们前几年还出了针对贫困户看病0支付的政策,一分钱不要。但是另外一点,某些疾病的报销比例仍然很惨不忍睹,比如癫痫病,在本县报销是很高,但是这种病长期、需要专科就要出市,甚至出省,报销比例就很低,而且,这种专科医院很多是莆田系,给病人使用的费用根本无法报销!
  • 28
    医保报销比例不太对 (农村医保能报销80% )这个应该全国统一的吧 只有50%左右 今年会提到60%
  • 28
    我的年薪很快就要超过3万5千元了,——————老哥,你写错了吧.年薪写成月薪了?
  • 27
    我在外面已经混得风生水起,熟悉我的读者们都知道,我的年薪很快就要超过3万5千元了 看了半天,反复看,终于放心了,不是周薪
  • 17
    你之前还说自己是95后吧?作者我再也不相信你了!
    24
    作者
    不要相信我,相信我说的经济数据就行了
  • 24
    农业大有可为,中国式农场将慢慢出现,一个农场的土地将大到你的雅迪跑没电,产量可能能喂饱半个省
  • 24
    我们哪里8年前就已经是这样的,湖北农村
  • 20
    中国的人均素质还需提升 对民族兴起同样有重大影响 很欣慰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在飞速提升了
  • 19
    坐标老家河南开封,过年探亲一桌菜,天南海北菜品全都有。年近七十的大舅念叨着,估计就是曾经的皇帝大概也不会有着待遇吧
  • 19
    “迪斯科跳不起来了”看到这句话,心里莫名有点难过。岁月带走的不止是过往,也让快乐的时光弥足珍贵。
  • 11
    老卢写老家过去的景象很有画面感,话说邵阳人80年代就有墨西哥黑帮的手法了?厉害! 另外,老卢的年薪问题,我也反复确认了几遍以为看错了
    18
    作者
    挑手脚筋真的是残忍愚昧透顶
  • 18
    我爸是永州的,妈是邵阳的,这篇文章深得共鸣!现在正好在非洲出差,跟这一对比,中国的发展天翻地覆。咱们农村所谓的赤贫人口也比非洲大多数人生活水平高。非洲这里大多数人温饱还没解决。
  • 18
    为什么都在纠结这年薪三万五,哎
  • 17
    中国为了做好这种全民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行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其中医护人员付出尤其多,一样您可以写一篇写方面的文章
    8
    作者
    好建议
  • 17
    别看我有时候讽刺它,但我常说我特么用户它,换个别的它真不见得能干成现在这样!(顺便问一句你什么雅迪?不是被骗防爆胎两千一根吗?)
  • 17
    医疗还是差点,主要是地方医院水平差
  • 16
    国家每年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农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村级干部贪污腐败,不然农民会更幸福一些。
  • 13
    同是邵阳人,小时候的生活印象很深刻,90年代初常看到街上有人拿刀在火并,经常听大人说谁谁的手筋脚筋被挑掉了。邵阳人确实够霸蛮。
  • 13
    文字很有感情,讲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讲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 13
    我爷爷奶奶是纸板厂的
  • 12
    老家博主挨着市里的隔壁县,基本符合我对家乡的认知; 现在邵阳的农村基本进入第三代建筑; 第一代:90年代末期,邵阳地区的年轻人去广东打工的较多,农村建筑逐步换成一层的水泥平房; 第二代:2008年左右,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民手里有点余粮开始考虑改善居住条件,进而进化为第二代农村建筑:两层水泥结构的楼房; 第三代:大致在2015年左右,大城市经过一轮暴涨,在外工作的青年认识到房子的价值,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修建类别墅的三层小楼; 作为在外的湖南人,2000年左右全家去县城谋生,大致见证了农村物质生活的几次变革;但邵阳农村、湖南农村、甚至中国农村精神生活是极度贫乏的,体验过农村过年的大概清楚;上学那会高中老师常说“ 你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我想这放在农村学生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农民不相信教育不能改变命运,与城市学生知识的鸿沟越来越大。
  • 12
    在我党领导下,日子越过越好!全民共同努力,继续奋战,向欧美人过的富足生活发起冲击!
  • 12
    写得非常好,真实写照
  • 11
    我是湖南邵阳市人,老师所说的大部分属实,但是医疗报销方面没有调查清楚,有些医院很繁琐而且报销比例除去不能报销的检查费用,能报销的医疗费用占比没有达到百分之三十,如果是湘雅这种级别的医院报销比例还达不到百分之三十。农民承担的医疗费用是非常大的。
    9
    作者
    谢谢,如果是30%,那是有进步但进步还不够
  • 11
    老板格局大,眼界宽,文风又贼好,唯一一个翻了数遍的公众号,收获满满。多谢博主,千万不要停更!不要太监!
  • 11
    沉重的廉价感,感觉像是站在现代的基础上穿越时空在审视那个时代,或许那个时代的观感应该是沉重的粗砺感。
  • 11
    卢兄,老乡啊!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变化都挺大的,新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11
    坐标广东,也是属于湖南在粤务工人员,身边一群20多岁邵阳同事,基本属于高端人士吧,资产转移到中山珠海附近,拿着几千块的工资,享受着近千万的资产,可能我理解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吧,也不想回去了(夹在黑色与白色之间的颜色)
  • 11
    确实,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
  • 9
    昨晚看到一个朋友分享了你的文章,读得酣畅淋漓。今天读到此,觉得作者是不是也有一丢丢喜欢路遥
  • 9
    真实、贴切地写出了现在湖南农村的现状。
  • 9
    在详细严谨一些,就是一篇社科论文了
  • 9
    感觉我们有一个相似的童年,我88年的,我小时候坐的我们这叫蹦蹦车,就是农用三轮加个帆布棚,开的时候一蹦一蹦的,我们这的情况和你说的也差不多。
  • 8
    写字楼民工表示羡慕村里的三层小别野,城市民工望尘莫及…
  • 8
    老兄,这么说,我也考虑入手一台雅迪,五菱家里已有一台
  • 8
    和我们湖北也非常像。
  • 8
    农村这十年确实在改变,后面的十年二十年说不定变化更大。让我们期待吧!
  • 7
    一个同样来自新邵雀塘的小老乡前来围观,和卢老师坐过同一班二路车,蹦过同样的迪,描述还是很真实很亲切的,总结起来就是:感谢共产党,我们翻身农奴把歌唱
  • 7
    我们这个时代,绝大部分农民已经脱离靠几亩薄地养家的穷苦,人身和经济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多了前人不敢奢望的选择,这是我们时代的进步,几代人辛勤的付出,更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 7
    家住豫东平原,老家村子里变化真是巨大,十年前过年回家,还见到因为付不起几千块手术费拉回家等死的村民,现在基本家家二层楼房,没有起楼房的都是早就进城了老家没人了
  • 7
    类似的记忆,有心的作者
  • 7
    形象,真切。里面说到我们邵阳人的那一段,我好像听说过,不过大部分都是以此为傲的!
  • 7
    前天回的老家邵东杨桥,路灯、水泥路,垃圾车都有了。不到过年过节很少有年轻人在家,留下的都是老人。本小区也有一个湘西的大叔喜欢写文章写湖南的点点滴滴,可以相互认识下。
  • 7
    天天换头像,年入三万五,才貌双全啊!
  • 6
    曾经土砖房的砖是没有经过烧制过程的,是稻田里的湿泥用砖模夯实后晾干而成的,旧社会地主住青砖屋,农民就住这种土砖屋
  • 6
    仿佛我的写照。谢谢。2007时,我早上挤公车从县里去城里。由于常没位置坐或让座。就得抓环。折腾一个小时后才到。有时穿工作正装。鞋子不听使唤。计划书费率表计算机甚至是手提电脑小礼物雨伞卷筒纸名片盒钱包通讯录。。。于是就买双肩背包。整个老学生似的。 2008年时买了假太子摩托车。 2012年买五菱之光。大喜。洗洗涮涮,高跟鞋拖鞋,雨伞,草帽,急救盒,内外衣裙,口红,防蚊水,部门开说明会的设备,,,0,9排量,有冷风,上个陡坡,把五个或六个人赶下车,挂一档。自己上坡顶等他们。 2014年,转五菱给一村民。我这车一点儿问题没有。 2015年使东风景逸。周末开200公里回村过夜,陪娘住一住。去小时候被蚂蝗叭过的水田拍照。城里大花朵,地里有叫不上名的小花小草。 星期天午饭后返程城里,夜里行车会晃眼。高速个半钟。 2017年把东风让近家的妹妹开。说是给娘使的。她想去哪里了就打电话给这个车程近的接。村道一截一截的铺上了水泥路。 让了轿车,自己考虑是否再买柳州五菱?后来买了中华V。很适合小个子男女。回村里上山过坑,回城里遛红绿灯,都没问题。省油。 这时,村里的各户,己不止一辆车。牛没有再牵了。
  • 6
    这尼玛,一看前文感觉记忆被带回了童年,那时候每回去新邵都做那种蓬车,浓浓的汽油味,漫长的车程,下了车老半天才缓过劲来
  • 6
    新化人飘过。卢兄文章接地气,但是文笔还不够皮。嬉笑怒骂皆文章!
  • 6
    看标题以为是很严肃的报告类文学,第二段一看差点笑喷。整个文章很跟自己的轨迹很类似,小时候去城里坐的车就是那种卡车,还水陆两用,小学到中学也是经常看到血拼,在外十几年过去了,家乡生活水平提高了,嗯买辆雅迪,关键要送头盔。
  • 6
    我也不相信你这格局,一年只能挣三万五,还有对你写的这篇文章挺有感触的,我也是一个农村人目睹了这么多年农村的变化,只是亲人中有的人过世太早,没有享受到工业反哺农业这一天,有点心酸。
  • 6
    哈哈,兄弟你好,我辜媳妇就是寺门前的,看你的前段描述甚是亲切,蓬蓬车我也坐过,见证了新邵乡下脱胎换骨的发展
  • 6
    我当报告文学读的,前面一段童年感觉很真实,(描写也相当文学),后面一段因为有图片和数据,也很真实(对农村不是很了解)。我觉得这个时代挺好的。我们算有福气的人。
  • 6
    身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娃,差点看哭了 老家的生活和文中描述在基础建设上还有些差距 但是确实是可见的在变好
  • 6
    今天刚加微,今年去邵阳冷水江过年,儿媳娘家,感觉特亲切,已转给她看了,赞一个
  • 6
    没想到是邵阳老乡,今天看了别人分享的文在寅的文章。让我更加了解韩国的政商关系!
  • 6
    有点《自在独行》的味道?
  • 6
    兄弟。我们一个地方的,写的也是我的童年记忆,另外那个地名我记得叫渔溪桥。
  • 6
    严塘老乡顶一下,并且好巧啊,我也在东莞!
  • 6
    公布的那学费是第一年的,以后几年基本都在九千左右(普通专业),华东这块,
  • 6
    很真实
  • 5
    《中国国运三十年》怎么删了?
    3
    作者
    知识星球有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