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暴起 | 顾子明吹过的牛

黄不邪 — 第08期
 
 
9月24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协主席姜国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姜国文曾长期在外贸系统工作,从黑龙江省外运公司驻大连办业务员起步,历任对外贸易合作经济厅处长、副厅长等职,2003年改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升任正厅级。2006年底,姜国文从省政府去往哈尔滨市,历任哈尔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2016年初升任哈尔滨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跻身副省级。姜国文的整个任职都在黑龙江,深耕外贸,纪委两大系统。曾担任哈尔滨市纪委书记长达九年多时间。
 
作为老纪委的姜国文,在任上,热衷于搞创新,发文章。

 
作为老纪委,姜国文曾有两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北京参加中央纪委的集训期间。
 
2010年6月18日,来自全国各市(地、州、盟)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4个直辖市所辖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多名纪委书记进京集训,姜国文作为哈尔滨市纪委书记就是其中之一。 
 
新京报对当时培训的报道中提到,姜国文曾去过香港学习,在他看来,香港与内地文化、体制都有很多差异,“香港高薪养廉,公务员都很谨慎,不会为了一点钱丢饭碗,而我们公务员工资低、侥幸心理浓……”  
 
姜国文还认为,纪委也要保持独立性,但同级监督很难,比如同级纪委书记很难监督同级党政一把手。
 
第二次是在民主生活会上。
 
2013年10月13日至14日,哈尔滨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时任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国文自我批评说:“到国内和国外招商引资,也被安排到著名景点,没有拒绝,实际上就是享乐主义思想。” 
 
除了唱高调,姜国文还喜欢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这些文章里有的谈“忘了责任权力就要失控”,有的谈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过名言:人民要讲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他做过一点纪委监察创新:向县市区派驻纪检监察专员。
 
简单地说,姜国文搞得这一套就是撤去乡镇原有的纪委书记,然后每三四个乡镇设立一个“纪工委”,纪工委的人权和财权直接归属县纪委。纪工委领导由县纪委常委兼任,他们与乡镇一把手同级。姜国文认为这样可以“打破同级监督难题”。
 
这也许是他在位十年唯一拿得出手的“政绩”。这个政绩,在日后变成了笑话。
 
16年姜国文卸任哈尔滨市纪委书记,新的纪委领导班子上任不久,哈尔滨反腐进入高潮。纪委掀起了三场反腐典型案件
 
 
2017年,11月,哈尔滨市纪委通报查处了交通运输等部门129名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为非法营运出租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
 
2018年,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又公开通报了122名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为“疯狂大货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
 
黑龙江哈尔滨交警、交通系统“塌方式”腐败窝案就此曝光。不到一年时间内,两个系统内有251个官员为违法司机充当“保护伞”被查。
 
两起腐败窝案虽分属交管和交通系统,但“作案”手法却类似:各岗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明码标价、互相掩护,俨然把国家的执法权力和行政权力念成了本“生意经”。
 
以哈尔滨“黑车,大货车”交警窝案为例,上至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下至一线交警和基层工作人员,都成为执法“生意”链条上的一环。整个市局交通警察支队下属的13个交警大队中就有12名大队长充当了“保护伞”,这意味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执法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完全靠着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在运转。
 
“疯狂大货车”与“黑车”车身都被印上了统一标识,执勤民警认准了标识就能够对违规车辆一路放行,或从轻处理。再比如,遇到执法行动,利益共同体内部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通风报信”系统。
 
换言之,法律与职责规范之外,哈尔滨交警系统内部形成了一套多数人所接受且利益均沾的潜规则。
 
事实上,疯狂大货车在哈尔滨的肆意横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打车难与黑车问题也屡遭市民诟病,网上亦有大量相关吐槽和投诉。而早在2014年,时任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谭洪志就被举报。
 
但是在姜国文任上,这些人都安然无恙。
 
直到17年换届之后,这些“保护伞“们才被查处。
 
这其中的奥妙,大家都懂。
 
 
2017年,黑龙江省纪委还通报了“于福祥”案,哈尔滨南岗区曙光村原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于福祥贪污两亿多元,成为小官巨贪的典型。 
 
于福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把曙光村当作自己的“自留地”和“独立王国”,目无法纪、大肆贪占公款,腐化堕落、极度奢靡,涉案金额达2亿多元。
 
不仅如此,于福祥目无法纪,横行乡里。2010年纠集社会闲散人员20余人,将哈尔滨市农电局数名工人砍伤。
 
被审查期间,于福祥仍对抗组织,并恐吓威胁执纪审查人员。
 
在姜国文得意的“纪工委”创新之下,出现了于福祥这样腐败霸道,鱼肉乡里的基层干部,还怎么让人民端紧自己的饭碗。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今年哈尔滨的扫黑除恶。
 
今年6月,中央扫黑除恶第14督导组赴哈尔滨等四市开展下沉督导。
 
带队的领导是姚增科,相比姜国文,这才是真正的老纪委。
 
我给大家看一下他的战绩:
2015年担任天津市纪委书记半年内,天津代理市委书记,原市长,黄兴国,副市长尹海林相继被查。
 
今年上半年姚增科带领中央扫黑除恶第14督导组督导安徽省,安徽省高院原院长张坚落马,安徽省政法系统被密集调查。
 
而就在中调组入驻之后,哈尔滨就爆出了“呼兰涉黑涉恶案”。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呼兰区委原书记朱辉、区政府原区长于传勇、区政协原主席孙绍文等当地多名“重量级”领导干部先后落马。他们均涉嫌为被群众称为呼兰“四大家族”(杨、于、王、董)的涉黑涉恶势力充当“保护伞”。
 
姚增科指出:黑龙江扫黑除恶主要看哈尔滨,哈尔滨主要看呼兰。
 
进驻黑龙江第7天,中央督导组第一小组就下沉呼兰,此后又3次到呼兰摸排情况、精心指导,并要求重拳出击。
 
随后,哈尔滨15名官员因为“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充当‘保护伞’”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在这15名落马官员中,有14名曾在呼兰区工作过,该区高层几乎被“一锅端”,其中包括区委原书记朱辉、原区长于传勇、原副区长刘东、政协原主席孙绍文。
 
更有意思的现象是,呼兰区原区委书记朱辉和区长于传勇,都在2017年年底被免去了实职,在原地担任“正局级干部”。
 
这个时间,正好就是“交通腐败“案和”于福祥“案爆出的时间。
 
这表明呼兰风暴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启程”,只是在最近才达到了最高烈度。
 
在姜国文被调查前2个月,曾经与姜国文公事过的,哈尔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锐忱就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有点滑稽的,任锐忱在落马前担任哈尔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
 
还真是“我扫我自己”。扫黑的人自己就是黑的,怎么能扫除真正的黑。
 
任锐忱被查同一天,即7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评论《“黑救护车”横行十年,是不知还是不管》,评论称,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一个专门提供院后转运业务的“黑救护车”团伙公然运转了10年。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事件背后的“保护伞”。评论指出:一些公职人员明知黑恶势力存在,却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到头来还找各种借口替自己开脱。殊不知,拔出萝卜带出泥,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是一套组合拳,只要犯了事,谁都躲不掉。
 
就在8月7号,哈尔滨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刘杰,也因涉嫌违纪违法、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被查。
 
到了9月24日,姜国文被查。
 
姚增科组长专门提到,扫黑除恶,要“宽到本人想不到,严到本人想不到”。
 
目前来看,达到了效果。
 
希望再接再厉,不放过任何一个蛀虫。
 
让这群两面人,在越来越旺的反腐大火之下,无所遁形,无处可逃。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