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早上,看见微博上两个文化人在借着余华的小说《活着》谈人生:
甲:王朔以调戏的方式解构宏大叙事,余华以悲剧荒诞剧交织的方式解构宏大叙事,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解构宏大叙事,他们对于记录历史、更正观念、恢复常识、唤醒人性功不可没,在这一点上,他们做的比鲁迅出色,鲁迅是左翼风格,以批判传统的压抑秩序烘托、构建一种貌似超凡脱俗的宏大叙事。
乙:福贵经历了人生难以想象的痛苦,却依旧坚强《活着》。余华用人文关怀之温情来描述这种苦难中的坚韧,这是他成功的地方。然而人们要问,福贵凭什么还能活着?余华给不出任何答案。答案在哪里?在鲁迅那里。福贵要么麻木自己,要么当阿Q。“皇帝招我作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福贵只能这样。
我想起来王朔的一篇文:
02
王恺在微博上说他看到翟永明写诗人陆忆敏的一段文章,说她后来去了旅行社工作,带她们参观龙华寺的时候,特别像一个导游,说的都是导游手册上的话。说到别人说她的各种批评,她索性就不写,以不写来对抗各种人。
然后下面有人留言,说陆忆敏后来做了行政工作,还做了某区街道的党委书记。
王恺贴出了她的一首诗《美国妇女杂志》:
从此窗望出去
你知道,应有尽有
无花的树下,你看看
那群生动的人
把发辫绕上右鬓的
把头发披覆脸颊的
目光板直的、或讥诮的女士
你认认那群人,一个一个
谁曾经是我
谁是我的一天,一个秋天的日子
谁是我的一个春天和几个春天
谁?曾经是我
我们不时地倒向尘埃或奔来奔去
挟着词典,翻到死亡这一页
我们剪贴这个词,刺绣这个字眼
拆开它的九个笔划又装上
人们看着这场忙碌
看了几个世纪了
他们夸我们干得好,勇敢、镇定
他们就这样描述
你认认那群人
谁曾经是我
我站在你跟前
已洗手不干
说实话,我读着这首诗,想起来的是英国画家大卫 霍克尼的那幅画《我的父母》:
谁曾经是我,我曾经是谁?
03
奈飞有部网剧,名字叫《特工科恩》,是根据以色列特工伊莱科恩的经历改编的。
以色列的犹太人分两种,一种是欧美犹太人,也就是从欧美回到以色列的犹太人,还有一种是中东犹太人。因为种种原因,欧美犹太人在以色列政治经济生活中似乎更占上风。
伊莱科恩是中东以色列人,他本来是个小职员,被以色列特工组织摩萨德招聘为成员,经过严格训练,他被派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叙利亚的侨民,而且是有钱有趣爱国的侨民,他获得了当时驻阿根廷使馆武官的青睐,在他的帮助下,科恩回到了叙利亚。后来这个武官在政变中做了总统,科恩甚至差点成为国防部副部长的人选。
科恩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在他回到以色列后,他完全可以不回叙利亚了,但他的上司和他本人,都耐不住贪心,上司觉得他的价值应该更大,他自己觉得自己习惯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于是回去了,结果被捕。
以色列为了营救他,用六个被抓获的叙利亚间谍交换,甚至动用了很多国际要人劝说叙利亚放他,连罗马教皇都惊动了,但他还是被绞死,尸体悬挂在广场上示众六天。
直到今天,他的遗体依然没有被归还给以色列。
在影片的开头,他要被行刑了,要在文件上签名,他在那一刻迷糊了,因为他搞不清楚自己是伊莱科恩,还是他的化名Kamel Amin Thaabet。
最后,他还是在行刑文件上签下了ELI。
写到这里想起来这两天,王石的女人田小姐又被人骂了。因为她接受了一个访谈,她在访谈里说自己在英国如何如何,英国贵族如何有教养文明,而我们的族群是如何的粗俗,缺乏教养。
田小姐之所以被骂,一则是因为她通过成为王石的女人,一下子获得了她本来很难获得的生活,这使很多人嫉妒,或者说看不起。二则是因为她的“傲慢”,她觉得自己飞到了枝头,所以可以居高临下。
同样的话,如果换个人说,可能不会招致那么多人的攻扞。
所以,回到开头的话,那句“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其实也是一种姿态。
-
别看了我就是那个灵魂有趣的家伙。
-
火炎焱燚作者
-
云贺
-
龙虾泡饭作者
-
庄生梦蝶
-
恰逢雨时
-
胡建民
-
不诉凉薄
-
飞一般
-
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