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路莫徘徊 | 瞎爷

01

昨天是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送家里的一个小辈去她的学校,看着校园里的年轻的面孔,很有感慨。

我当年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时候开学的一些场景一闪而过,似乎就是在昨天。

想起来很多年前,在电视上看一位老人唱他当年唱的上学歌。在网上查了查,叫《夕歌》。

校园夕歌儿歌 - 校歌合集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

《夕歌》是学生放学时所唱的歌。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三五少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从学校高高兴兴回家。他们用深情而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心声。因为《夕歌》是放学时所唱,所以有时也称《息歌》。又由于歌中唱到功课,因而又称《习歌》。《夕歌》其实是一首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堂乐歌”。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到处流行“学堂乐歌”,《夕歌》就是最负盛名的“学堂乐歌”之一。

《夕歌》大约作于1902年,由近代音乐、美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填词。歌的曲调采自当时全国流传的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深沉而宽广,一字一板,浑厚自然。“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尽管数量不多,却在中国现代音乐的开端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印象里,好像还有一首歌,叫《读书郎》:

小呀么小二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哪,
没有学问(啰)无颜见爹娘。

好像这首歌曲也是诞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都带着那个时代鲜明的特色。

02

真的是时光似流水。一转眼,我都是看着家里的小辈去读书了。

我常常想起我当年去读大学,我父亲送我去学校。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远门。而在此之前,我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从我家所在的乡下去往县城中学读书。

所以我常常想,如果没有读书,就没有今天的我。

因为第一次坐火车,对陌生人很恐惧。我拿出我母亲为我们准备的苹果,放在中间的小桌上,火车一颠簸,苹果滚落到下面座位底下。对面的陌生的老大爷说,捡起来吧。

我可能是觉得捡起来丢人,说不要了。

老大爷说,这孩子,为什么不要了呢,捡起来洗洗,还可以吃。他帮着捡起来,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我人生出远门,第一次,陌生人给我的教育。

再印象深刻的是大学毕业,我的同学送我上火车,行李只有两个纸箱子,装着我的书和被褥。我在火车上,他在火车下,隔着车窗玻璃,他突然哭了。

那一刻,我才突然觉得,这四年,就那么过去了?真快,那是第一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快。

然后,然后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奋斗了。

03

记得读《沈从文自传》,里面写他离开湘西老家,到北京读书,里面有一句话,说他在报到的登记簿上,还是在入住的小旅馆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感叹:从此他就进入了世界。大概的意思是这样。

前几天看胡适的《四十自述》,里面也有类似的话,他从徽州老家到上海,去了新式学堂,从此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那个时代,交给了未知的世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那句话,一个人,只有离开了故乡,才拥有了故乡。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观念的井底之蛙,背井离乡,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有的人,反把他乡作故乡,有的人,走哪儿都背着自己的那口井。

沈从文、胡适辈,为什么能够成就自己?因为禀赋、因为时代、因为命运,因为他们把天下认作故乡。

04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这样写到。

每每到这段话,我就会想起来我读初中的某一个下午,我不知道从哪里借来一本《西游记》,坐在我们家老屋的木头门槛上,依着门框,就着夕阳斜斜的光,坐在那儿读。

我奶奶带着老花镜,在里面,也借着斜射进来的光,做针线活。

光影里,屋子里似乎飘满了尘埃,细碎,闪亮。

我读到孙悟空师徒到了乌孙国,孙悟空用草木灰、白龙马的马尿和成药丸,给国王治病,说是叫百草霜丸,噗嗤笑了。

我奶奶问:这孩子,笑什么,别是读书读傻了。

几十年过去,这是我心里对奶奶最深的怀念。此刻,我写到这里,泪流满满。

而今,我的奶奶,我的父亲,都远离尘世,远离尘嚣,他们被掩埋在故乡的土地里,而我,在几千里外的地方,怀念他们。

05

郑书亚在微博上说:以前看武侠剧开篇时常有的台词:某朝末年民不聊生……每次听到这句的时候常有满满的幸福感流露出来,暗自庆幸自己幸亏不是生活在那个朝代,后来才开始慢慢懂得,原来当时的自己很傻很天真。

传道书上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06

每一天,当我坐在写字桌前盯着房间看时,我便沉醉在这片美景中,它们是我费了好大功夫才搭建起来的,最终组成一个完美的房间。也是一间完美的工作室。可我在那儿一事无成。(托马斯·埃斯佩达尔《流浪》)

07

而我,在渡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之后,在走过了世界上那么多的地方之后,却只能在这样的清晨,去读里尔克的那首《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但在我心里,我还是愿意我身边的年轻人,去牢记这下面这段话:

“去往那些黑暗的地方,但要带上燃烧的火炬,保持热切,保持诚挚,涉身险境。做好被撕成碎片的准备。允许自己愤怒。失败。短暂停顿。学会重振旗鼓。心怀疑虑。承担自身在这世界的命运。享受困境的快乐,接纳神秘的未知,在局部里发现普遍性,将信仰寄托于语言。对磨砺和坚韧保持信任,对美好事物之中不息的力量怀有信念。”——【爱尔兰】科伦•麦凯恩/《给青年作家的信》


精选留言
  • 6
    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被这个体制洗成傻瓜
  • 4
    做学生时好像没有好好想过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要上学。 记得小学里我曾有过一个同桌,我至今记得他的名字,他住在学校所在那条马路边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里,(如果那可以叫做房子的话)真的很小很小,我路过时向里面望过一眼,只看到一张床,和满地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知道谁悄悄告诉我,他爸爸是捡垃圾的。他学习不太好,会被老师骂,“张**,你爸爸那么辛苦,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他吗。”每一次我都会替他有点难过,然后自己想,我爷爷好婆也辛苦的,我也得好好学习(关键考试要考好,别挨手心)。 小学一二年级时老师好像经常会问我们长大了要做什么,我的回答永远是海军。老师总是一脸莫名其妙,然后直接让我坐下,而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还会继续问“为什么”。后来大了,知道所谓“理想”应该是一份很难得上台面的工作,那么就开始胡说八道了,我记得我说过的“理想”有老师,舞蹈家,作家,警察~~ 我们上学,读书近20年,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思想?为了价值?为了背着自己的井独闯天下? 昨天我读到一本书,似乎最最直接,最不做作的答案就在其中。 ~~~淋着雨的早上,胡说八道
  • 3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瞎爷早!
  • 2
    提笔胸有千万语,落笔竟无语凝噎。知识就是力量
  • 2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那句话,一个人,只有离开了故乡,才拥有了故乡。
  • 1
    孩子开学,自己也从一年级开始重新再教育
    作者
    第几个啊?
  • 1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天朝, 现在的学生都让刻意的塑造成一个模子出来的流水线产品了
  • 我的孩子,也即将从我的小家出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时代,交给这未知的世界。然后,然后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奋斗了。
  •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 瞎爷早上好
  • 瞎爷虽老,也在陪我们一起长大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