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写公众号以来,不知不觉有一年了,昨天回看写过的文章,基本是些娱乐明星和资本大佬,国事天下事写了不少,却没怎么写家事。
这确实是个问题,用一句流行语来形容:不接地气。也有朋友来留言,希望写点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不要总是云里雾里,文章里动辄几十亿,完后还得盘算到哪里吃顿便宜的午饭。
午饭,我常选择沙县小吃或兰州拉面,楼下有两间沙县,我会选择看上去更干净的那家,一对小夫妻开的,周边上班的人多,中午生意好得不行。
兰州拉面虽然大街小巷都有,做的好吃却少见,我认识来自甘肃的一家人,很正宗,点一碗毛细牛肉面,只要10元钱。
平时老吃,说不上爱吃,但一段时间不吃真是想念。我曾到国外出差几个月,那地方没有中餐馆,当地的饭吃不惯,只得吃必胜客或麦当劳,热腾腾的披萨端上来,刚吃也很美,可是几顿之后就不行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超市卖康师傅方便面,赶紧装几包回去煮,吃一口,人间至味。
文章就像吃饭。明星和大佬是大餐,吃着新奇,但那不是我们的生活。
写生活并不容易,从哪里写起呢,今天选择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钱。
赚钱难,难赚钱,把钱攒下更难,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赚钱难和花钱易构成一对矛盾,生出一种普遍的愿望:什么时候赚钱能像花钱一样容易?
普遍的愿望,造就了无数的骗局。
01
不久之前,北京曝出了多起“以房养老”纠纷,有一种公司专找退休老人下手,忽悠着把房子抵押出去,套出钱来再买他们发行的理财产品。结果理财产品是假的,房子抵押合同是真的,老人钱没了,还背上了巨债,被催逼收房。
按说都是北京城里的老职工,大半辈子活下来,世面见多了,怎么会上这种当。难道就因为骗子的营销团队讨人喜欢,整日围着老人转,用真情打动了他们?
谈感情伤钱,老人们不傻,只是被承诺的高息诱惑了。
公司包装出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是15%,还承诺替老人支付抵押贷款的利息,相当于白拿15%。北京的老房子看着破,可值钱着呢。抵押个几百万出来,一年的利息就是几十万,相当于他们几年的退休金。
生活中的老人,少有不精明的,论买菜时的讨价还价,儿女们十个也抵不上。他们当然明白房子是命根儿,把房产证攥得紧紧的,不敢轻易转让,怕儿女日后不孝顺,怕被媳妇或女婿瓜分。可是在骗子面前,他们甚至不找儿女商量,就把房子送出去了。
不能说老人们信任骗子多过儿女,父母对儿女的无私,是来自基因里的,父母怕的是儿女对自己有私。
签订合同之前,老人们已经被骗子们围了一段时间,集体旅游,免费午餐,社区活动,包括节日和生日的送礼上门。儿女们就没听到消息,没有警觉?如果儿女提前知道,十有八九不会上这个当。
类似骗局的发生,细细研究,应该有许多是源于父母儿女的隔阂,老人不愿把私事告诉儿女,儿女也不愿理会老人的私事。等房子没了,才一起着了急。
我见过一位幸运的老人,快90岁了,但儿子儿媳伺候得极其用心,每日寸步不离,外出打麻将都带着,老人稍有不适就紧张得不行,送医院比送婴儿都及时。
有朋友肯定猜到了,老人是离休干部,每月有2万的退休金。
这是我见过的最孝敬老人的一对夫妻。
02
老年人上当,年轻人也不轻松。有一种MMM的骗局,打着金融互助的旗号,投资60元到6万,每日利息1%,满15天可以提现。
这种月息30%的东西,看到就应该报警,结果却真有人信,真有人买,他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反正投资额不限,先买点试试,感觉没问题了再多投钱。
在一串长长的利益链中,除了骗子本身,是真有投资人赚到钱的,他们足够精明,足够老辣,被发展成下线,帮着拉拢亲戚朋友入伙,来赚取骗子允诺的高额奖金。
不仅是MMM,这也是很多投资骗局的手段。不仅有高息利诱,还有高额提成。
他们有一套说辞,足以打动那些想发财的心,先拿出一系列资质来背书,再找一些单位和名人来撑场,然后悄声地说:你可以投,也可以不投,但只要你说自己投了,即便亲戚朋友以后损失了,你们是一样的受害者,还能怎样。提成你早就装口袋了,私下给的,查不到。
把亲戚朋友引过去,拿着提成偷着乐。我觉得,这样的人也是骗子。
我曾经接到一位亲戚的咨询,请我帮忙看一款投资产品,我打开那个花花绿绿的页面,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但那位亲戚说,这家公司的老板很牛,被什么组织评为十大风云人物,上过央视,是什么协会的会员。更重要的是,他的一个朋友投了十几万进去,每月利息赛过了工资,准时准点。
我斩钉截铁的告诉亲戚,这叫庞氏骗局,肯定要爆,那位过来引荐的朋友,有可能投了十几万,也有可能只是拉你做下线。
亲戚听完有点不开心,匆匆挂了电话。我知道,我的一席话让他感觉丢掉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县城的公务员,合法的发财机会不多。
后来,我再也没听到这位亲戚提到过这事,甚至有一次见面聊天,把王健林和特朗普都聊到了,他也没有提及。我知道,他应该没听我的意见。
03
30%的利息不算是最高的,钱宝网的张小雷,给出的年化收益率是40%到60%,只要在相应网站完成广告任务,就能拿到收益。
这真是点一点鼠标就来钱的买卖,在2017年12月26号被南京警方突然关闭前,钱宝网已经运营了五年,依靠在高校和各大媒体的公开推广,自称“平台流水超过500亿元,注册用户超过2亿”。
张小雷是主动投案的,诡异的是,他自首后,有几千名投资人出来游行,找南京相关部门讨说法,要求放出张小雷,让钱宝网继续运营。
即便警方向投资人解释了,张小雷已经承认了犯罪事实,他没有什么赚钱的企业,只是靠着不断地借新钱还旧钱。但是游行者不依不饶,甚至有人编出阴谋论,说张小雷的优质企业是被没收了。
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项目,利润率能超过40%?
烟草可以,一般人干不了;茅台行,一般人批不到;即便作为高科技代表的华为,利润率也只有8个点而已。
退一万步讲,即便张小雷如天神下凡,真创造了利润奇高的企业,那他为什么傻傻的把利润送给别人?缺钱的话可以找银行,可以到市场上发债,利息低得多。
简单的两个问题,那些掏出私房钱的投资人,不可能没有扪心自问过。
他们要么相信张小雷是圣人,大公无私,是上天派来给他们送钱的。要么早就知道这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不愿意把最后一棒留在自己手里,于是心里呐喊:把张小雷放出来吧,让他再忽悠一批人,让别人来解套自己。
04
孟子有句话,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刚读的时候觉得这个老家伙装正经,满口大话,人在江湖漂,没有谋略,不懂机变,怎么能混得开?
春秋战国是个乱世,杀人者横行,吃人的也不少,人命不值钱。孟子周游列国到处跑,肯定是个老狐狸,只是用仁义道德给自己贴金。
读中学的时候就能这么想,说明我是个狡猾的人。上周聊过,大学的时候我曾用点手段,挤掉别的同学,拿走了本有悬念的奖学金。有人问什么手段,很简单,因为系主任是我的老乡。
有一段时间我很被地摊文学吸引,看遍了厚黑学、老狐狸精、胡雪岩,在体制里待的那几年,还把盛行一时的官场小说翻了个遍。
一晃这么多年,我用过不少手段,有时候效果显著,但每一次副作用都不小。有一年在某家公司,有个家伙职位在我上面,我搜集了他的材料,又鼓动另一位同僚,找准机会递给了董事长。那个家伙被解雇,我如愿坐到他的位置。可是,很快我就感到了董事长的不信任,因为他很清楚,我是会用手段的。
更大的副作用是来自内心,就像我曾夺了同学的奖学金,心里常会冒出愧疚,不由自主。人的意识有些能控制,有些是控制不了的。
有时候睡不着觉会想:如果不用手段,公平竞争,我很可能也会拿到奖学金;如果不用手段,董事长发现那个家伙办事不利,我能力更强后,肯定也会采取措施。
年龄渐长,我很少再用什么手段,年复一年,我感受到了变化。
一是小亏常吃,但没上过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