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真性情,做你想做的你 | 时寒冰

    翻阅过去读书时记的笔记,看到在《孟子》后写的感言,竟有些感动……开篇是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的对话实录。

齐宣王问孟子和邻国交往的讲究或者原则。孟子解答后,齐宣王来了一句 :“先生说得可真好啊!不过,我有个缺点,就是逞强好勇。”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


孟子接话说:“我希望大王不要崇尚小的勇武。动辄按着剑瞪着眼睛说:‘他怎么敢对抗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抵挡得住一个人而已。希望大王把勇扩大。“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在孟子面前,就像一个小学生,坦言自己的缺点。孟子面对一国之君,像老师一般,循循善导,没有丝毫怯懦或畏惧。这是两个真性情的人,在真诚地对话。

在谈到明堂的事情时,齐宣王说:“(先生您)说得真好!”

【王曰:“善哉言乎!”】

孟子问:“大王如果认为说得好,那为什么不去这样做呢?”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齐宣王说:“我有个小毛病,特别喜爱钱财。”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

这个回答在我们看来,有点瞠目结舌了。堂堂一国之君,在孟子面前,就像罪人在神父面前忏悔似的,毫不虚伪,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如此真性情,令人感叹。

孟子也没有笑话他。而是有了下面一段很朴实的话:“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大王如果喜爱钱财,能跟老百姓一道,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解决了这个问题,孟子可能也没有想到,齐宣王又来了一句更销魂的话。

齐宣王说:“我还有个毛病,特别喜爱女色。”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我晕。这难道是堂堂国君问出来的问题吗?直面自己内心原始的动物本能啊,这是一种怎样的性情,可以让人如孩童一般地袒露心声而不加丝毫掩饰?

孟子很有耐心。他回答说:“从前啊,太王也喜爱女色,非常宠爱他的妃子。《诗经》说:‘周太王古公亶父,一大早骑着快马,沿着西边的河岸,一直来到岐山下。带着妻子姜氏女,视察居处好安家。’在那时,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娶不到妻子的老光棍。大王您如果喜爱女人,能跟老百姓一道,对您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讲的道理非常简单,一切以民为本,王所追求的,也是百姓所追求的;王要得到的,要让百姓也得到。没有丝毫的迎合。如果换个人,也许会说:大王您好色不是什么毛病,您千万别这样看自己,连小官吏明里暗里都妻妾成群了……这种假设是肮脏的甚至有点亵渎——对于那个真性情的时代来说。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真性情,也就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真诚与优美,风度与优雅,包容与宽厚,勇武与气度了。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孟子并没有把齐宣王当国君看待,而是当成与百姓一样的普通人看待,基于人性的角度接纳这种缺点,然后,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给出解决方案,那就是把百姓的喜好和自己的喜好一起作为目标来实现。

如果这些对话还算得上是恭敬客气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段话,简直有点要人命的意思了。

孟子问齐宣王:“如果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而后自己却到楚国游玩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跟他绝交!”齐宣王不假思索地说,浩然正气脱颖而出。

【王曰:“弃之。”】

齐宣王可能想不到,孟子正在专心致志地为他挖坑。孟子接着问:“如果您的司法长官不能约束他的下属,那该怎么办呢?”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

“撤他的职!” 齐宣王的回答掷地有声。

【王曰:“已之。”】

这个深不见底的坑终于挖成了。

孟子再问:“如果整个国家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

齐宣王东张西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王顾左右而言他。】

这一点写得很传神。齐宣王没有想到,孟子做那么多铺垫,都是为他挖坑准备的。一个君王,面对这种问题,不是恼羞成怒,怒目而视,而是觉得很难为情,便东张西望,悄悄转移话题。真的太孩子气了。

是的。这两个人都像孩子一样纯粹、坦诚,没有权力的傲慢,也没有权力面前的奴颜婢膝。他们展现出来的,都是真性情。这种性情,也是那个时代的性情,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可爱可敬的性情。齐宣王在治国方面非常平庸,但剔除这些,仅从作为一个人的性情来看,依然有值得称赞之处。至于当时的那些明君,属于真性情者,更是比比皆是。如果不读这样的经典著作,我们很难想象到,在这片多难的土地上,曾经有过那样的思想奔放,宽容仁厚,自由展现自己真性情的可爱无比的时代。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提到,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姓孔名伋,子思的父亲孔鲤是孔子的儿子,换句话说,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孟子的思想受子思影响很深。那么,子思又是怎样的人呢?

《孟子·万章》中,有非常有趣的记载。

下面是一段在今天看来有点匪夷所思的对话。

鲁缪公屡次去访晤子思。他问子思:“古代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如果同士交朋友,是怎样的呢?”

【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友士,何如?”】

鲁缪公其实是想跟子思交朋友,但这种口气让子思非常不爽。

子思说:“古人所说的,是以士人为老师吧?难道说是同士人交朋友吗?”子思的回答比较猛。言外之意,你请我当老师可以,做朋友不行。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

孟子在子思的话后面特意补了一刀。孟子说:“子思不高兴,难道不是这样的意思吗:论地位,你是君主,我是臣下,哪里敢跟你交朋友呢?但是,论道德,你是要向我学习的人,怎能同我交朋友呢?千乘之国的国君同他交朋友都做不到,何况召唤呢?”

【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孟子一辈子牛人,或者说,牛了一辈子,但他对子思非常膜拜。在孟子身上,你时常可以看到子思的影子,或者说,感受到他身上如子思一样洒脱自由的高雅文人的豪迈。

郭店楚墓竹简发现的战国楚竹书,记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鲁穆公问子思:“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忠臣呢?”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

子思回答说:“经常指出君主缺点的人,就可以称为忠臣。”

【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

这个回答让鲁穆公很不爽,拜手送客。

【公不悦,揖而退之。】

即使生气了,也只是“揖而退之”,可见,对子思还保持着应有的尊重。但是,鲁穆公并非一气了之,他仍然在思考子思的回答。这个时候,成孙弋觐见,鲁穆公问他,“最近我问子思什么是忠臣,他说,‘经常指出君王缺点的,算是忠臣’。我很疑惑,没有想明白”。

【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

成孙弋作为臣子,并没有为了自己得宠,迅速对子思落井下石,讨好鲁穆公。而是说了下面这番话:

“他这样说,真好!为了君王失去生命的人,曾经有过,而经常指出君王缺点的,却没有过。为了其君王而死,会有爵禄的,而经常指出其君王缺点的,是远离爵禄的。为了义而远离爵禄的道理,如果不是子思,我是不会听到啊。”

【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

成孙弋并不是一个知名的文臣,古代典籍中鲜有提及此人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官吏,当着国君的面夸赞让国君感到不爽的人,而且,他自己表现得似乎比国君还有悟性,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是犯大忌的,一般都是先请国君明示,明确方向后再顺杆子爬。然而,鲁穆公很自然地问了,成孙弋很自然地回答了,双方只是就问题发表看法,没有君臣地位的影响,没有权势的干扰,这是何等愉悦的交流啊,是何等美好的真性情的流露啊!

子思鲜明的个性,在《孟子》中记述得非常生动。

鲁缪公对待子思,屡次问候,屡次馈赠给他肉食,子思非常不高兴。在最后一次,子思把鲁缪公派来的人赶出了大门,自己面朝北叩首作揖拒绝了。子思说:“今天我才知道,君主是把我当成犬马一样畜养。”鲁缪公从此什么也不再送了。喜欢贤能的人,却不重用,又不能奉养,算得上是喜欢贤人吗?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那么,君主应该怎样奉养君子,才能让君子感到满意呢?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接下来这段回答,尽显士人风骨。

回答说:以国君的名义表示馈赠,君子叩首作揖接受。然后,管理仓库的人,不断送来谷米。掌管饮食的人,经常送来肉食,而这些都不以国君的名义馈赠了。理所当然,接受的人也不用再拜谢了。子思认为,为着馈赠的肉食便使自己非常繁琐地一次又一次地作揖行礼,就不是奉养君子的正确方式。

【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你说君王给你好吃的,你连拜谢都觉得礼节繁琐,不自在,要求国君选择一种让你自在的方式给你送礼。这种要求在现在看来,是否过分了?是的,在一个真性情渐去渐远的时代,人们本能地会这样认为。接下来,还有更过分的要求:

君王应该看看,尧对于舜(当时舜还只是一介平民)是怎么做的?尧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事奉他,跟他学习,还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百官、牛羊、仓库都齐备,以便让舜在田野之中得到周到的生活照顾,然后,举用他到很高的职位上。所以,这才是王公贵族尊敬贤者的范例啊!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君王仅仅对贤人好还不够,还要尊敬贤人,甚至把自己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才算是真正做到位了。这样的标准,在现在看来,何等的“蹬鼻子上脸”,何等的得寸进尺啊。但是,在那个时代,你心中的想法,哪怕是对君王的要求,对君王的标准,哪怕是很过分的要求或者想法,都可以自然地讲出来。讲的人觉得自然,听的人也觉得自然。这是一个真性情何等浓郁何等迷人的时代!

那个时代的文化是璀璨的,因为那个时代的生命是自由绽放的,思想是舒展的,带着真性情的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伟大时代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至今,依然在影响着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宝藏。

也是这种真性情,让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至唐朝,中华文明已经成为世界文明的标杆,世界各国的人,汇聚到这片土地上,学习优雅的礼仪,诵读优秀的典籍,模仿系统的制度体系,甚至学习中国自由浪漫的音乐。在任何一个时代,人都是核心的创造者,而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真性情,永远都是创新的源泉。

谨以此纪念中华大地上曾有过的伟大时代和曾有过的真性情。

【近日,一句“黄台之瓜,何堪再摘”难倒无数人,在这个经典鲜有人问津的时代,一个如此著名的典故,却几乎没有人能读懂。即使找到那个历史故事,依然鲜有人读懂其意,错误到离谱的解读证明:没有扎实的基础,百度终归会失灵。13亿多人,13亿文盲。唉!相信这里的许多朋友,跟我一样有此感慨!如果这篇文章喜欢的人多,我以后会在合适的时候公布正确的答案,公布李超人隐藏于文字中的秘密。】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