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读了两本传记。
一本是胡适的《四十自述》,一本是四卷本的《陈云传》。
两个人属于不同的阵营,一个是新文化的旗手,一个是共和国的创始人,但有个共同点,都有着苦难的童年。
01
先说胡适。
胡适生于1891年12月17日,他的父亲胡铁花47岁,前面娶过两房太太,生了一大群儿女。他的母亲17岁嫁给他的父亲,是第三任填房太太。两个人结婚后只有胡适一个儿子。1895年胡铁花病死厦门,胡适的母亲守寡,才23岁。直到46岁去世。
23岁,现在的很多女孩子,还在父母前面撒娇。很多人三十多岁了,还自称我们女孩子。
搁在胡适母亲那个时代,你都该当祖母外祖母了。
有个说法,男女两个人出生的距离越远,年龄差别越大,生的孩子越聪明。距离远,基因差异越大,所以很多混血儿都很漂亮可爱。这个有通例。男女年龄差异大,一般是说男的年龄大,女的年龄小。比如孔子,他出生时,他父亲70多岁,他母亲才十几岁。
过去很多姨太太生的孩子聪明,据说就是这样的原因。比如袁世凯的儿子袁寒云,母亲是朝鲜人,年龄差别大。
我以前经常开玩笑说,说有研究结论,成功的男人娶妻一般要比自己小16岁。所以杨振宁爷爷要娶翁帆,王十要娶田小姐。你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
不过,凡事都有反例,比如,八戒姐弟恋,在家里整天张口闭口姐,叫的可甜了。但八戒很成功。这是所谓女大十三,抱金砖的铁证。
02
陈云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曾经是共和国里最懂经济的人。现在最懂经济的,换人了。
陈云出生在当时的江苏省青浦县章练塘镇。
我之所以对这个地名熟悉,是因为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交了个笔友,是青浦人,她是上海师范学校毕业的,姓项。在青浦小蒸乡的一所小学当老师。我们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普及,习惯交笔友,写信,谈人生,谈理想。她写信介绍青浦,说是陈云的故乡。所以我记住了。
陈云的父亲叫陈梅堂,是农民兼手工业者,母亲叫廖顺妹。他们“既无田地,又无房产”,几乎一无所有,只能借住在陈徐祠堂里,带着陈云的姐姐陈星,靠给人打工帮佣度日。
陈云两岁时,他的父亲去世。陈云5岁时,母亲去世。
陈云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我母是当我五岁时(虚岁)即死,吾母生我之后即患疯病,终年在床上不能自己大小便,所以没有奶吃,我自小身体就差,与母亲的病有很大关系。”“母亲死后,还欠了人家几十元的债。只剩下一只床、二只凳子,一只桌子。”
四岁就父母双亡的陈云和姐姐只得依附舅舅一家,被舅舅收养,改名叫廖陈云。因为他的舅舅没有儿子。
陈云后来到商务印书馆做店员,开始学做账,这是他学习经济的开始。
03
那个时代的女性,是没有地位的。这一点,从她们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意思就是招娣,希望她能带来儿子。陈云的母亲叫廖顺妹,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毛主席的母亲叫文七妹,这几乎是就不算个名字。蒋介石的母亲还好,还有个名字,叫王采玉。
我小时候,常常对我奶奶的名字好奇。因为我奶奶的名字叫张张氏。这其实不是个名字,或者说没有名字。因为我爷爷姓张,我奶奶的娘家姓张,所以户口本上就变成了张张氏。
我奶奶可是活到了1982年,去世的时候68岁。
封建时代女性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所谓三从四德,三从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所以崔健说只要某个人的照片还挂在某个门上,我们就还是一代人,真是令人警醒啊。
04
胡适的母亲之所以嫁给大她30岁的胡铁花,首先是因为自己家里穷,她想帮自己的父母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再就是她们那个时候的风俗,女孩子14岁就要许嫁人家,订婚。而她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嫁给穷人家,但又没有合适的人家,所以拖延成了“大龄剩女”。在当时,这个年龄,很容易到了20岁,嫁不出去,只能去做填房姨太太。
而胡铁花是当地的名士,家境好。
这一点,很像高阳的《胡雪岩》里写到的船家女阿珠的故事:
阿珠的妈妈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她的爸爸是小姐家的长工,专门为小姐家开船的。在那个时代,就相当于大户人家的司机,还是开豪车的。
小伙子挺帅,再加上估计是小姐交际圈子小,爱上了司机,两个人摇着船私奔了,跑到杭州专门给人跑船营生。生下了阿珠。
相当于现在偷了家里的劳斯莱斯,跑外地开滴滴。家里怕丢人,干脆不找了。
这样,阿珠长到了16岁。
前面说了,在那个时代,一般人家的女孩子,十四岁就该许配人家,但阿珠的妈妈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自己当年为爱情昏了脑子,嫁了个船夫,伺候人,自然是心不甘,意难平,不想自己的女儿再嫁这样的人家,受苦。但他们这样的人家,在当时,是很难高攀上地位比他们高的人家的。结局就可能是做小。
这样就遇见了胡雪岩。可是胡雪岩已经结婚了。那怎么办,阿珠母亲的想法是两头大。所谓两头大,就是胡雪岩在外面包二奶,阿珠不进家门。因为一旦进胡雪岩在杭州的家,就不能穿红衣服,不能和大太太平起平坐,只能在大太太吃饭的时候,侍候,比丫鬟强一点,生了孩子地位也和大太太生的孩子不一样。所谓两头大,就是各立门户,共享一个男人。
这也是一种变通的办法。
当然,在小说里,胡雪岩因为各种原因,心思旖旎,后来琵琶别抱,明珠投暗,把阿珠转嫁给自己的下属了,这是后话。
05
胡适在《四十自述》里说她母亲受了很多委屈,看到了很多人的脸色,所以他写到: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一件事是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情莫如把一张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在我母亲的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体谅人,宽恕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06
《陈云传》里写到了陈云的婚姻。
1937年11月29日,32岁的陈云搭乘王明,康生等从苏联回国的飞机,从乌鲁木齐到达延安。这时陕北的天气已经变得很冷,毛泽东等中央的中领导人冒着寒风到机场迎接。当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的曹慕尧也在欢迎人群中,他回忆说:毛主席神采奕奕满脸笑容,走上去和他们一一拥抱互致问候,其他首长也都上前握手问候,陈云同志特地把大皮帽子摘下来,硬是给毛主席戴在头上,自己换上了棉布帽。
到延安后不久,陈云鼻孔流血的毛病又犯了,中央从陕北公学调女学员于若木来作为他的生活助理。于若木18岁,两个人结婚。
于若木后来成为著名的营养学家。他们生育了陈元等子女。至于更后面的后代,你可以百度一下。有些很有意思。
《陈云传》里有一段薄一波的回忆片段,很有意思:
到1950年4月,全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出现收支接近平衡,市场物价趋向稳定的可喜现象,记得有一次我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到陈云同志主持中财委工作很得力,凡看准了的事情总是很有勇气去干的,毛主席听后说哦,过去我都还没看出来。我又重复讲了一遍,毛主席听了没有说话,他顺手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能字,我问到你写的这个能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畅晓军师,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毛主席点了点头。后来毛主席还说过,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据说,陈云和于若木结婚,邓小平还写过一首打油诗:
千里姻缘一线牵,鼻痛带来美因缘。中山政策女秘书,先生路线看护员。
意思是说,陈云因为鼻子流血,就带来了一个好的因缘。中山先生是女秘书,你是看护员。女秘书是指宋庆龄,看护员自然是说于若木。
-
浅笑静安
-
Liu GZ作者
-
?Lily?-wan
-
Felix Z
-
小草作者
-
别看了我就是那个灵魂有趣的家伙。
-
方才
-
流星雨
-
川子
-
阿雄
-
阿飞
-
林祥庆1515332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