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博上,看到某一个博主写的一段文字,说唐朝时出现的《推背图》里,准确地预见了前天范冰冰和李晨分手。
他贴出了一段推背图里的原话,然后装神弄鬼地解释哪一个是范冰冰,哪一个是李晨,他们为什么分手。
我看了一眼,恶心得不得了。立即取关了这个人。
《推背图》据说是唐朝时候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写的一本书,歌诀,这两个人是预言大师,在这个歌诀里,准确的遇见了后世所有的事情。大到皇朝变革,小到凡人命运,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比如,我看过一本关于孔子家世的什么书,里面就说孔子的后代如何如何。现在又被这个坏逼拿来解说范冰冰李晨的事情。
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
凡是相信这种玩意儿的,脑子大多有问题。
几百几千年前的语焉不详的小册子,能决定后面所有人的命运,在中国,这种事情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很有市场。
这种人的脑子,活该被驴踢。被门框挤。被当韭菜割。
我前几天引述苗炜的话,说凡是拿着易经来推演现世生活的人,不是智力上的缺陷者,就是道德上的骗子,有人不同意,和我抬杠。
好吧,你对。
易经也罢,老子也罢,如果说它们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一种世界观或者方法论,让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它们的影响,结合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让我们对自己,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做出判断和选择,OK,我十二分同意。如果你拿来作为你现世生活的准则。
对不起,你是智力上的缺陷者和道德上的骗子。
看到蠢货,我就捉急。
我昨天说,我准备拉个书单,别让我们的孩子看那些充满了无知的谬误、刻意的欺骗和偏执的偏见的历史书。
这个事情正在做。也许明天能推出来。
下面的,是这个周读到的文字,我觉得对人有启发性的。
01
我很多次推荐金宇澄的《繁花》。
昨天读到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王恺的一篇文字,觉得特别好。
里面写到:
小说的悲剧底色,让男男女女饶是费劲心机,但一切终归于漂流无依——就像殊华朗诵的复兴公园的环龙纪念石碑上的话:光辉啊,跌烂于平地的人,没入怒涛的人,火蛾一样烧死的人,一切逝去的人。
02
《老而不死是为朋克》
叶三老师写的这篇,里面提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细节:
今年46岁的朴树,一直是刻奇常用料,其滚圈位置相当于张爱玲之于文青。上次朴老师的经典场面是一边流泪一边唱《送别》,哭着哭着来了一句“小飞,organ大点儿”。独怆然而涕下之时不忘调音,是真专业。这次的翻唱曲目一出,60后直至90后的听众纷纷都成了New Boy,纷纷回首青春往事如昨,哪怕他们中的大多数见都没见过Windows98的开机界面。
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念老,可以理解。虽然我也不喜欢《山丘》,但原因跟二逼不一样。我讨厌这首歌的不真诚和矫情。《山丘》的主题仍在重复《给自己的歌》,但花花肠子跃然纸上。宗盛老师real一点好吗,别场场演唱会对着忆莲的视频流泪了,多年前你不就承认“遍寻不着那蓝色的小药丸”么。
如果成功中产的老泪纵横是造作,那撸瑟的老泪纵横也没有什么道德高度,没有什么更打动人的先天性。能打动我们的永远是真诚的、美好的作品本身。只有文化骗子才整情怀。
老了就是老了,谁年轻时不死都得活到老。何况我根本不认为四十多五十多算老。是的,各种世俗生活包抄而来,是的,各种生老病死虎视眈眈,但我一点也不想回到青春,那种轻狂、放纵和不知所措,经历一次就足够了。我愿意面对生活的日常,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拿出我的勇气、韧性和责任感,使自己免于崩溃,在质感猛增的生活中尽力保持诗意和幽默。我必须对得起我的经历,对得起遥遥走来一路的欢乐与苦难。
这段话里,写朴树,让我想起赵树理老师《小二黑结婚》里写小芹她妈三仙姑的段子: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领着两个孩子在地里补空子。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栽种不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
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一天,金旺他爹到三仙姑那里问病,三仙姑坐在香案后唱,金旺他爹跪在香案前听。小芹那年才九岁,晌午做捞饭,把米下进锅里了,听见她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一会,金旺他爹出去小便,三仙姑趁空子向小芹说:“快去捞饭!米烂了!”
却不料就叫金旺他爹听见,回去就传开了。后来有些好玩笑的人,见了三仙姑就故意问别人“米烂了没有?”
我也曾经朴树老师的情怀感动过啊。
叶三老师提到的二逼瓦西里的那篇《我们都老了,不是吗》,也可以看一下。
我记得有一年,我陪老板去去沈阳看项目,坐的是他的湾流550。飞机几乎是在半夜从武汉起飞,在夜里落地沈阳,然后去城里的酒店。
在车上,睡眼惺忪里,看着城市沈阳的万家灯火,我也想起过艳粉街这个令人想入非非的地名。
03
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积极向上。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林语堂说的朝儒。
一旦受到挫折了,就独善其身。也就是野道。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里的穷,不是物质之穷,是说世路走不通了,仕途断了。
到了晚年,开始信佛。是谓临终信佛。
看看苏东坡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写照啊。
04
这一周,是高考成绩下来,家长孩子焦虑如何填报志愿的一周。
有几篇文字,值得一看:
千万不要选错城市。
当然,选城市的前提,在于已经做好了高校层级的优先排序。显然,985高校拥有最大的优先级,其次为211高校。
举个简单例子,黑龙江经济再收缩,东北人才再外流,哈工大的教育水平,都非一般高校所能相比的。能选哈工大,当然没必要在北上广挤破头选个二流高校。
至于网上经常出现的例子,华中科大与深圳大学该选哪个,吉林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该选哪个,都属于无事生非的标题党套路,不必理会。
如果在两个985或211高校之间犹豫,或者选择空间只剩下二三流高校,那么选好城市无疑就很重要。
这里有三个原则:
其一,尽量到大城市去。大城市不仅教育资源更发达,就业空间也更广阔。无论是为了开阔视野,还是为了未来的工作,大城市都是最基本的。
其二,避开三无城市:既不属于省会,也不是经济强市,更不靠近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这些地方,过去因缘际会,获得名校落地,但一无财力,二无优势产业,三无充分的就业空间,未来发展必然堪忧。
其三,不一定都要挤到北上广。北上广的经济、产业和教育无一不发达,但这三大城市竞争也最为激烈。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都市圈或城市群内的高校,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既不脱离大城市,又靠近就业所在地,这是更为理性务实的选择。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高考填报志愿这件事情的本质。它不是单纯的选择,而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认识自己的机会。
选择什么专业好?是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是选城市还是选学校?之所以有这些问题,之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有千奇百怪的回答,原因是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爱冒险的人,如果你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并且愿意为你的想法支付所有代价。那么,你当然是应该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超级城市。因为这三个超级城市位于中国发展的前列,在这里有最新的资讯,最新的变化,以及最为活跃最有头脑的聪明人。新的发明、新的业务、新的机会,总是会最先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不要相信什么“今天是网络社会,什么资讯不能在网上找到”这样的话。很简单,一手的感受永远比二手的资讯要好。生活在超级城市里,你就是“浸润”在其他城市的未来里。想一想看,在别的城市还在网上看共享单车的新闻的时候,你楼下就停着十几辆,这是什么感觉?别的人在手机上看共享单车的分析文章,但是你在街上看什么人骑,怎么骑,如何停放,这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的确是那样一个人,请你一定要来超级城市。学校差一点,专业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来到这里。因为你是如此热爱冒险,如此热爱不确定性,你的道路注定漫长曲折,谁也不知道你的未来去去向哪里。从超级城市出发,能为你早期节省不少时间,也为你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疯子创造最大可能。
如果你是一个均衡型的人,样样都还不错,但都又不是最好。同时,你有欲望有理想有野心,但也都没有那么炽热强烈。那么,你现在就应该想清楚,大学四年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最好的就业机会。你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毕业找一份好公司,把进入中产阶级的时间压缩到最短。
所以,你优先选择名校。选择名校是为了保留所有的变化可能:到今天,这个社会都尊重名校,极少尊重专业,校名是你最大的资源,这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名校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美誉和影响力,同样的专业,名校老师开具的推荐信,对于出国留学而言,有更大的推荐力度和可信度;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成为校友,这样的校友在社会上会形成关系网络,在你刚刚走上社会的头几年,这种隐藏在各种单位、公司里的关系网络,能够帮助你拿到一小笔额外的社会资源。
在没有办法选择名校的条件下,你应该优先选择专业。以你的性格,之前应该做过许多功课,了解到现在社会上什么职业收入丰厚,什么职业前景广阔。那么,去找对应的专业,努力学好它,以此作为跻身职场的凭仗。社会最需要什么,你学什么,那么你在毕业的时候就拥有了更多可能,拿到最好的工作机会。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存在一次赌博:你不知道四年之后,你的专业是不是已经极盛而衰,社会需求已经下降了。所以,你应该趁还有时间,自己尽快去调研一下,找从事这个行当的人问问,他们的判断究竟如何?本行当是在上升期、平台期还是下降期?
如果你学得不怎么样,也没有什么野心,你的梦想就是安安稳稳过日子。那么,就不要整天念着去见什么世界了。工作以后在旅行的时候再慢慢见识好了,反正你就是一个观光客。留在你的本省,留在你的本市,找一所本地大学上一下。选择一个就业相对容易的专业,修完四年,拿到文凭。从大三开始,就动员全家族的力量,毕竟都是本地人么,圈选你想去的单位,然后努力找关系把你送进去。
你安守着你的城,做着一份工,每年国内旅行一次,每五年出国旅行一次。攒钱,结婚,生子,刷朋友圈,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对于你来说,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你的专业选择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本地人,拥有本地生活的资格,在本地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学校、专业、城市都不是你的首要考虑因素。你需要考虑的是,你的家族力量在多大程度上,能把你送到什么职位上去。为了减轻他们的推送压力,你能在大学专业选择上,能多大程度减少他们关系网的耗费。
话虽然是如此,但是多少人在18岁的时候认识清楚了自己呢?多少人也许到了人生暮年还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多少人在18岁的时候还分辨不清楚什么是一时的热情,什么是持久的热望;分辨不清楚什么是易变的欲望,什么是持久的理想。“我想要”是个最大的理由,但也是个最大的陷阱。因为人人都喜欢说这三个字,却少有人愿意诚实地回答这句话后面的那个问题:为此,我愿意支付......
前往超级城市,”我想要“的后面隐藏的代价是不确定的生活,更高的选择风险,和无路可退的窘迫。甚至,还有多年的潜沉,无尽的自我怀疑,和接连不断的挫败;选择职场求胜,”我想要“的后面是终身谨小慎微的处事,一刻不停地学习和加班,而所能维系的中产阶级生活岌岌可危,一切寄托在行业、职位和年收入上;选择小城里的安稳一生,“我想要”的后面是牺牲了许多可能性,以及在行业大变动面前低微的求生能力。
没有一样选择是容易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干一行,恨一行”。这个现象说明了两件事情:1、许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2、许多人认为在其他行业存在机会。那么,是因为他们当年选择专业没选好么?不,这说明整个社会还存在热望和机会,人们总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认为总是存在理想彼岸。这和多年前选择专业没有丝毫关系,这和整个社会的欲望总量有关。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付出过多,得到太少;人们总是容易倾向于看低自己的所得,高看自己未能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做填报志愿这种非常具体的事情时,需要把眼光稍微放得长远一点。放在一生的尺度上来重新审视填报志愿,这件事对于此刻很重要,但是对于一生来说只是一件小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有人幸运地很早就认识到了自己,有人需要二三十年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人需要耗尽一生在会发现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其实一直在自己手上。决定一个人一生轨迹的,往往并非是看得见的专业,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遇见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甚至是看过什么风景。
即便填报志愿会带来一些人生轨迹上的偏差,但是,在漫长的一生中,你的人生还是会执拗地回到它自己应该有的轨道上来。坦白地说,对于一个人而言,填报志愿和出生在哪里相比,也许后者对人生塑造影响更为深重
每个人的一生,都多姿多彩,每个人的一生,又大同小异。
一生的准则,无非就是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
关键是选择。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这个,可以参看今天推出的下面第二篇文字:《愚者见石,智者见泉》:
一个聪明的人,具有大智慧的人,如何在这个社会上获得财富,君子如何见风使舵,君子如何不蹈危地,不立危墙。如何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性格基础是意志力,自律的坚持和创意潜力相形相塑,才可达致拥有挪移心外喧哗的处世心力。
13个学科目录,506个细分专业,尽管选专业不代表选择未来的职业,但盲人摸象会让一个人走很多很多弯路,等到很多年后,当你纠缠于柴米油盐的拮据生活,羡慕那些光鲜的行业时,你就会发自肺腑地感慨道:高三用汗水考来的分数,我用一生的泪水把它亏完。
易中天曾经在女儿报志愿时给出了四个原则:①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应该是你感兴趣的;②优势原则,你选的专业是最能体现你的优势的;③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劳动;④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
05
《县域青年的出路就是逃离?》
十年砍柴这篇文章,回答了很多问题。他写到:
“逃离”,几乎是过去二、三十年县域青年的集体选择。
年轻人选择逃离县域,涌入大城市,一方面原因是由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城市化中,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穷人家的孩子,就是黄炳松女儿这种当地有能量家庭的孩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会选择读完大学留在大城市。小县城优秀的“官二代”“富二代”的成长,长辈的庇荫助益不少,如果他们足够优秀,也大多并不喜欢成长的环境,仍然是人往高处走。而对没资格“拼爹”的县域青年来说,逃离那更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一个县域社会有几十万人口,但真正有权有势或许只是几百个人。这几百个人里面大概有两三百个科级以上干部,然后有几十个较有影响的各行各业的老板,再有就是几个有头有脸的江湖人士。
“我们在县城调研,感触非常深的是,这几百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网络,相互之间即便不熟悉,也大致了解各自的底细。身处网络中的一个人,如果碰到什么事需要找到网络内的任何一个人,一定可以不费力地找到对方。”
这些有能量的人,在一个县或一个市结成一个无所不包、弹性很大的网络。生活在这个网络中的人,碰到事大到职务升迁、打官司、孩子上好一点的小学或中学,小到开个米粉摊或交通违章被罚款扣分,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法律和规则,而是搜索自己的社会关系,看能不能哪怕是七拐八拐找到管用的人。多数人是凭经验生活的,在中国的县城,关系比规则有用得多。
瞎爷我自己是从一个很封闭的小县级市出来的,那里盛产圣人,迷信做官,我对于十年砍柴文字里写的那些感受,有着更深的感受。
比如我的高中同学,很多什么大学都没有考上,但人家现在在家里做着检察官警察,做着机关公务员,做着干部。因为他们有个好爸爸好妈妈。
而你如果没有呢?
北上广深可能是更大的“县城”,有人到了新加坡,还说新加坡是坡村呢,到了纽约,还说纽约还是纽村呢?地球还是个地球村呢!
但北上广深最起码承认你的才华,你的智慧,你的劳动价值能得到承认,能给你机会,让你出人头地。
而在小县城呢?取决于你的血缘,取决你你出自哪个鸡巴,取决于你愿不愿意卖身投靠。
在那种板结的土壤里,你长不大。
所以,即便是沈从文这样的人,也要走出来。就像十年砍柴说的:
今天,沈从文已成为湘西最知名的文化名片,地理、文化层面的湘西不仅仅指今天的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还包括今天的怀化、张家界甚至常德。沈从文的祖父做过一省提督(相当于省军区司令),沈从文出生时,虽然家道中落,但在当地仍然算得上名门之后。他早年在湘西地方军队里混饭吃,包括给“湘西王”陈渠珍做勤务兵,靠的仍然是祖辈积攒的人脉关系。敏感而有才华的沈从文厌倦了这种随处可见倚强凌弱、杀戮无辜的生活,他在《从文自传》一章《怀化镇》中写道:
“我在那地方约一年零四个月,大致眼看杀过七百人。一些人在什么情形下被拷打,在什么状态下被把头砍下,我皆懂透了。又看到许多所谓人类做出的蠢事,简直无从说起。”
他不愿意再在湘西的丛林里混下去,决定去山外读另一本大书:“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险危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我准备过北京读书,读书不成便作一个警察,作警察也不成,那就认了输,不再作别的好打算了。”(《从文自传.一个转机》)二十一岁那年,他来到了北京。
06
香港才子陶杰,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上面这篇链接里的文字,主人公诗人海桑,一个河南小县城的人,也曾经去北京奋斗过,最后还是回到家乡,过起了菜米油盐的生活。
但这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诗人。
因为在他朴素的日常生活之上,他有一个高飞的灵魂。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重复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生活即道路,道路即选择。
易伟说过一句话,人生成就,娶妻第一。因为这是为人之本。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婚姻家庭生活都没有,最起码失败了一半。
当然,你可以有爱。如果连爱也没有,那就真的是失败了。
失败就是失败,不要就这一条嘴硬来和我打笔仗。也不要说你懒得要。
懒得要也是一种失败。别说你高蹈。连苏东坡都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上帝造人,耳迷五声,目迷五色,食色性也。做人最好。
本能的东西你都不需要了,你是神仙啊。
下面是海桑的诗:
《我喜欢女人》
我喜欢女人,我喜欢
看见女人
我看见很好的女人很好
于是我的心,善良如水
每一个女人都是一件可爱的事物
如若神点头示意,她就会
模样可人,名字好听,声音清纯
因为她来到这个世界上
不是为了生存,是为了一个故事
静悄悄,从她身上开始
她不需要整个世界,她只要一个人
看见她,念她的名字
我从女人那里来,我知道
我和女人之间
有一件最清白无邪的事
所以我看见一百个,一千个女人美好地生长
我只抱住其中一个,亲亲她,娶她为妻
这件事啊,如此浪漫
只想一想,就是幸福
-
小马的妈妈
-
尚华Shanghua作者
-
Liu GZ作者
-
波罗ME
-
Janine作者
-
阿雄
-
刘黔
-
beth作者
-
Ali?
-
仗义
-
茶和咖啡
-
别看了我就是那个灵魂有趣的家伙。
-
董国栋
-
飞鸿作者
-
梨็้窝็้笑็้作者
-
尚华Shanghua作者
-
一盏清茶
-
MWZ
-
侯效峰13934088933
-
加饭??SRS(欧润中国)
-
阿雄
-
知行DESTINATION
-
兆朋
-
山里的蛤蟆
-
川子
-
鱼儿
-
梁文兆
-
无花果
-
拒绝再玩
-
Bob -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