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天,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台湾光复以后第一任行政长官陈仪的鲜血在台北马场町的地面上慢慢晕染开来。此时,距离他因处理“二·二八”事件不利而卸任离台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三年前,离开台湾的时候,陈仪曾经赋诗一首:
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
这位在任仅仅不到两年的行政长官给他的继任者留下的无疑是一个烂摊子:“二·二八”事件让国民政府的腐败与专断赤裸裸地摆在了离开祖国怀抱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民众面前,甚至有传言称,陈仪的公署秘书长为了侵吞一笔黄金,毒杀了末代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
空穴来风的传言与日益加剧的“土客”摩擦深深刺激了光复不久的台湾人,他们与源源不断迁来的大陆人不安不合的种子,就这样在这一刻深深埋下了。
陈仪当然不是一个坏人。离开台湾以后,他迁任浙江省主席。在解放军渡过长江以后,他解救下了即将被送上刑场的诸多地下党员,也考虑效法傅作义领导浙江起义:由于缺少军队的支持,他想找到一位军事上的帮手,便找到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在军统悍将毛森的压力下,这位蒋介石最器重的将领第一时间告发了陈仪,使后者被迅速逮捕,押送基隆。
“我死精神不死,我死是为国民而死,以我的血感召台湾青年,以我的血洗净顽固脑筋的集团。”
临刑前,陈仪向发出了他最后的忠告。可惜,无论对蒋介石集团,还是对数千万迁到台湾的人们而言,这句最后忠告都太微弱了。
此时此刻,基隆港口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个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公务人员、警察和被裹挟来的民众,海面,还不断有满载的船只急速开来。基隆港上愁云惨淡,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次,恐怕这一生都要背井离乡了。
▲日本殖民者占领下基隆港
陈仪被押往台北的时候,基隆港口里的人们还在忙着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一条吃饭的路,恐怕没有几个人关心这位曾经的行政长官。从青岛随军来到台湾的警察郭龄瑞这年26岁,在基隆港务局谋了一份新差事,他的妻子此时正身怀六甲,微薄的薪水与陌生的环境,让他脸上愁云惨淡。
不论何时何地,“吃饭”总是一个首要的“大问题”。
六十多年后,面对气势汹汹的青年人,此时还在娘胎里的郭台铭总忘不了童年所经历的艰难岁月:你们口号里喊的那些东西,到底不能当饭吃啊。
台湾需要什么?
和平、安定、经济、未来。
继续阅读““后郭台铭时代”,“超级工厂”的旧路新途 | 404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