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天,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台湾光复以后第一任行政长官陈仪的鲜血在台北马场町的地面上慢慢晕染开来。此时,距离他因处理“二·二八”事件不利而卸任离台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
三年前,离开台湾的时候,陈仪曾经赋诗一首:
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
这位在任仅仅不到两年的行政长官给他的继任者留下的无疑是一个烂摊子:“二·二八”事件让国民政府的腐败与专断赤裸裸地摆在了离开祖国怀抱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民众面前,甚至有传言称,陈仪的公署秘书长为了侵吞一笔黄金,毒杀了末代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
空穴来风的传言与日益加剧的“土客”摩擦深深刺激了光复不久的台湾人,他们与源源不断迁来的大陆人不安不合的种子,就这样在这一刻深深埋下了。
陈仪当然不是一个坏人。离开台湾以后,他迁任浙江省主席。在解放军渡过长江以后,他解救下了即将被送上刑场的诸多地下党员,也考虑效法傅作义领导浙江起义:由于缺少军队的支持,他想找到一位军事上的帮手,便找到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在军统悍将毛森的压力下,这位蒋介石最器重的将领第一时间告发了陈仪,使后者被迅速逮捕,押送基隆。
“我死精神不死,我死是为国民而死,以我的血感召台湾青年,以我的血洗净顽固脑筋的集团。”
临刑前,陈仪向发出了他最后的忠告。可惜,无论对蒋介石集团,还是对数千万迁到台湾的人们而言,这句最后忠告都太微弱了。
此时此刻,基隆港口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个战场上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队、公务人员、警察和被裹挟来的民众,海面,还不断有满载的船只急速开来。基隆港上愁云惨淡,每个人都知道,这一次,恐怕这一生都要背井离乡了。
陈仪被押往台北的时候,基隆港口里的人们还在忙着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一条吃饭的路,恐怕没有几个人关心这位曾经的行政长官。从青岛随军来到台湾的警察郭龄瑞这年26岁,在基隆港务局谋了一份新差事,他的妻子此时正身怀六甲,微薄的薪水与陌生的环境,让他脸上愁云惨淡。
不论何时何地,“吃饭”总是一个首要的“大问题”。
六十多年后,面对气势汹汹的青年人,此时还在娘胎里的郭台铭总忘不了童年所经历的艰难岁月:你们口号里喊的那些东西,到底不能当饭吃啊。
台湾需要什么?
和平、安定、经济、未来。
对于这个岛屿上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台湾历史上最高龄的地区领导人竞选者给出了他的答案。但是,他身后的庞大企业将何去何从,可能同样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01
“血汗工厂”一夜成名
十年前,郭台铭和他旗下的富士康工厂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刷屏”了国内外的新闻网页。
2010年的深圳。“富士康”工厂的一角又一次拉起了警戒线——又一个年轻的生命从高处坠落而下。短短半年多时间里,13条鲜活的生命在全国各地的富士康工厂如骤谢的夏花般凋零。
一夜之间,“血汗工厂”成了富士康最醒目的标签。
这一年,郭台铭正信心满满地准备总结他过去十年的布局,放言要“赢在中国”。而一夜之间,他最大的恐惧变成了“晚上十一点钟以后电话响起来”,那意味着又一个生命选择了提前终结。
郭台铭信奉妈祖,信奉关公,还自称是藏传佛教黑教派某个分支的信徒,与一位年仅三十岁的“玄微”活佛关系甚密,以至于有人批评这位科技大佬自己“不信科技信鬼神”。而面对这一起起血淋淋的事件,这位“妈祖的干儿子”来不及去神龛前祈求庇佑或是诚心忏悔——妈祖没有托梦告诉他怎么度过这场道义危机,他只能自己焦头烂额地组织着善后工作。
2010年5月,身心俱疲的郭台铭带领200多位国内外记者来到深圳龙华的富士康工厂,他一边向记者们的镜头鞠躬致歉,一边宣布,几天前在网络上刷屏的“不自杀协议”全部作废。这张薄薄的白纸上,印着《致富士康同仁的一封信》,其中一条“防止自杀”条款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引爆了舆论:
若发生非公司责任原因导致的意外伤亡事件(含自杀、自残等),同意公司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本人或家属绝不向公司提出法律、法规规定之外过当诉求,绝不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公司名誉受损或给公司正常生产营业秩序造成困扰。
相当多的员工明言拒绝签署这样的“不自杀协议”。几乎整个网络都在谴责富士康和它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视人民如草芥”的“暴行”,将近十年过去了,提起富士康,人们想到的想到的首先还是拥有着庞大而廉价的人力资源、24小时昼夜不息的“血汗工厂”。
根据当年9月两岸三地二十所高校60名师生根据一千多分调查问卷汇总的《“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研总报告》介绍,富士康存在着滥用学生劳动力、剥夺劳工尊严、工作强度过大、福利制度缺失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系列报告连载即将结束,但是人们对于富士康的关注并不会划上句号。”
在长达七万字的调查报告末尾,执笔人自信满满地说。
那一年,富士康每个月都要流失数万员工,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八十万人的“富士康帝国”眼看就要冰消瓦解。但也就是在这一年,富士康的“老朋友”苹果推出了iPhone4,这款改变了世界的手机,世界一夜之家进入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元件代工厂,也是苹果一直以来最忠实的商业伙伴,这场轰动全国的风波很快被风起云涌的国际市场所遗忘了。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靠情怀吃饭的地方。
02
“超级工厂”的辛酸来路
十年以来,郭台铭换了很多部手机,但乔布斯试用第一台苹果手机的视频他一直保留着。这段短短十秒的模糊不清的视频,奠定了郭台铭和他的鸿海集团全球最大代工厂的地位。
在所有代工厂的眼里,乔布斯并不是一个好打交道的客户。以往,业内代工惠普和戴尔的毛利率一般能达到5%到8%,而精于成本控制的苹果公司却只能给代工厂2%的毛利率。如果不是看它改变了世界,定义了数亿人的智能生活方式,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垄断销量,恐怕没有几家代工厂愿意为他们生产手机。
在苹果创造智能机神话以前的2007年,摩托罗拉的一款新手机引起了乔布斯的注意。他问他的朋友,谁帮摩托罗拉做代工贴牌的?朋友答出了郭台铭的英文名Terry。
乔布斯马上约见了郭台铭,“我有份新工作给你做,希望你保密,是比较高科技的,品质要高,价钱要便宜。”郭台铭答应了下来。这个时候的郭台铭已经是当时制霸全球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代工厂了,但他还是接下了这一单看似“无利可图”的生意。
全世界第一只iPhone就这样在富士康的工厂里诞生了。事成之后,乔布斯做东请郭台铭吃了一顿饭。从此,引领智能手机风潮的苹果与拥有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十多年“荣损与共”的联姻就此开启。
具有极致艺术追求的乔布斯显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甲方,每次,面对他新奇的点子和稀奇古怪的生产要求,郭台铭总是告诉他,“这个不可能做到的”,而乔布斯每次的回答也是出奇的一致:“你就去试试,你没有试你就不要说你做不到”
而每次尝试的结果都没有让乔布斯失望。
苹果一炮走红,富士康也跟着风生水起。到2010年,富士康已经拥有了80万员工,数十家工厂,营业额高达千亿美元,跻身世界五十大企业之列。
“他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爬出来的。”“天使投资人”、福邦创投的董事长黄显华这样评价这位“千亿富翁”。
1974年,退伍数年的郭台铭辞掉了复兴航运的工作,当时,他的收入已经是当警察的父亲的两倍多了。母亲给了他二十万新台币,十万用来结婚,十万用来创业。他开了一家专门生产电视机旋钮的工厂——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这也是他商业传奇的起点。
那正是“四小龙”腾飞的时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等国高昂的福利支出和第三产业的强势崛起使得资本开始越过大洋,来到东亚。当时,新加坡、韩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在那一轮全球化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西风吹来的资本也时刻看着自己“母国”的脸色。也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长期放任自流的经济货币政策,让欧美陷入了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怪圈之中。欧美的滞胀诱发了以接受欧美订单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四小龙”的危机。
就在郭台铭的企业刚刚开张的时候,全球经济的风浪就刮到了小小的台湾岛上,原材料价格暴涨,郭台铭的几个合伙人纷纷离开,他只能借钱继续维持企业的生存。
郭台铭一连几年都在拷问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但他还是没有卖掉价格节节攀升的土地,日复一日地摸索工艺,改进生产,一直熬了将近十年。
这十年间,郭台铭挣来的钱全拿去购买设备、聘请专家,21坪的厂房里,他和15名员工昼夜不停地加班干活。渐渐地,鸿海有了第一批来自大企业的订单,开发完成了第一批连接器,到1983年,企业的成长达到每年20%。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多年后,郭台铭的企业达到了63亿美元的规模。他的一位投资人笑称,自己并不是最厉害的投资人,郭台铭的母亲才是,当年“借”给他的十万台币,现在变成了60亿美元,可以说全“赚”了回来。
但这其间的辛酸,亲历者恐怕也只会当个励志故事讲给别人听了。
03
新梦
到今年,年逾古稀的郭台铭已经执掌鸿海将近半个世纪了。他每天最少工作16个小时,经常下了飞机就去约见客人,开会,打高尔夫球。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老人。
在2010年那场风波来临前,郭台铭的脑海里全是成吉思汗跃马扬鞭的景象。
“我到内蒙古,我问成吉思汗的后人们,成吉思汗是如何打到欧洲去的?他们说看太阳往哪里下山,成吉思汗就往哪里打:冬天往西边靠南打,因为北边俄罗斯大地雪灾厉害;夏天往西边靠北打因为南边沙漠地区酷热难耐。”2007年9月,在阿里巴巴网站开设的博客上,郭台铭不吝向全世界分享他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的一切。
郭台铭很欣赏成吉思汗的策略与执行力,也乐于人们将他自己比作这位一代天骄。但是十年以后,富士康席卷世界的速度却不得不慢了下来。
▲不少台湾人称这位首富为“成吉思汗”,赞赏他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在iPhone4改变世界的一年后,郭台铭的老朋友乔布斯因病去世。接手苹果的是他的老搭档库克。与对技术锱铢必较的乔布斯相比,库克是一位老练的营销专家和经理人。在最初的几年里,他对怎样维持产品的价格和销量显得游刃有余。乔布斯用独特的iOS系统为苹果留下了的大批忠实用户,靠着他们带来的强大需求刚性,库克不断定义着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迫使越来越多的人买下越来越昂贵的苹果产品。
乘着次贷危机以后经济复苏的春风,苹果的销售额一路走高。投资人们看着节节高的K线图乐开了花,代工厂也跟着赚得不亦乐乎。
但世界毕竟不会永远停留在春天。
2017年的“尾牙”(年终聚会)上,郭台铭夸下海口,要让鸿海的股价从每股一百多新台币涨到200新台币。与此同时,2018年6月,鸿海旗下的“工业富联”(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IPO上市。在上市的一周内,这只股票连续保持了7%以上的涨幅。
但是,从那以后,投资者对鸿海的预期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定了。
2017年鸿海的股价开始一路走低,到2018年年底,跌到了70多元。在郭台铭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选举以后,鸿海的股价一度开始上涨。岛内专家估计,如果涨到新台币97.5元左右还能继续上涨,那么这只股票还有“翻身”的机会。但是,短暂的喧嚣过后,到5月初,鸿海的股价一路又跌跌撞撞回到了84.9元。
A股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工业富联的股价在上市首周大涨以后一路下跌,从26.36元一直跌到了10月份的11.11元,到2019年初才艰难地涨回14至18元左右。2019年5月6日,在重大利空消息的影响下,工业富联的股价应声下挫9.73%,逼近跌停板。
除了国际贸易摩擦、产业转移、经济周期等因素以外,在富士康一步步陷入危机的过程中,苹果的衰落不能不说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十年前,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非智能机时代的“大品牌”一夜之间输得只剩下一个背影,苹果与三星中分天下。很快,三星又深陷“爆炸门”风波,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上,苹果是科技、前卫、地位的象征,也是其他所有品牌追求模仿的目标。
但是,现如今,苹果的地位似乎已经不那么牢固了。
2018年年尾,一直雄踞中国市场手机销量排行榜榜首的苹果跌到了第五位,2019年1月3日,苹果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额比预期的890亿美元少了50亿。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消费者对研发投入逐年下降,发布价格却一年年“勇创新高”的苹果渐渐失去了好感。乔布斯留给库克的遗产已经不多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2018年12月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8.3%。对此,一位内部人员承认,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消费者类产品需求大幅下滑。”
乔布斯留给苹果的红利,被库克吃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一旁喝汤的富士康也走到了自己的十字路口。
04
改变
2019年4月17日,68岁的郭台铭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之后,鸿海的“接班人”成各路媒体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
公元1227年,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帝国的主人成吉思汗躺在六盘山的病榻上奄奄一息。他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已经去世,后代在钦察草原上建立起了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占据中亚的河中地区,掌握着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三子窝阔台的封国在察合台的北面,天山北麓的草原地带;幼子托雷按照旧俗将继承父亲直接管辖的漠北草原——这里是也克蒙古兀鲁思的心脏地带,下一任大汗兴建的国度哈拉和林将位于此处。
临终前,成吉思汗留下遗命,三子窝阔台即位为“合罕”。蒙古诸王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发誓,“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子孙中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但是,仅仅十多年之后,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汗去世,诸王又拥立了托雷的儿子蒙哥为汗。窝阔台与察合台的后代对此大为不满,与蒙哥以及承认蒙哥地位的钦察汗相对抗。后来,蒙哥去世,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又争了起来,诸王又一次分别支持双方。
偌大的蒙古帝国,就在这一次次的继承人之争中分裂成了四大汗国。再之后,察合台汗国与金帐汗国进一步分裂,一百多年后,面对四面崛起的反抗者,成吉思汗的子孙再也不能团结成一股力量将他们重新踩在脚下了。
七百年后,台湾这位“成吉思汗”也开始提前面临接班人的问题。
根据台湾地区相关规定,当选的地区领导人必须将他手里的股份交给信托基金,他的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也必须与企业的利益切割清楚。对于郭台铭而言,他本人和他的子女与鸿海的利益相分离,也许是一个庞大繁复的工程。不过,既然他已经选择了要参加这场竞选,他的团队应该能够应付这项工作,毕竟,四年前的美国候选人特朗普珠玉在前,这位台湾首富在这场选举中的赢面还是很大的。
不过,对于鸿海来说,一位优秀的掌门人对转型期的发展可以说至关重要。
鸿腾精密的董事长芦松青、夏普社长戴正吴和现任集团副总裁吕芳铭都是可能的候选人。这三位一个掌握着最核心的技术部门,一个在日本独当一面,还有一个时常替老郭出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谁都有可能成为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下任“领头羊”。
“后郭台铭时代”的鸿海也许没有人能取代这位在位45年的“老掌门”一言九鼎的权威地位,决策小组、轮值主席都是接下来可能的选择、但即便如此,岛内的分析师还是认为,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管理集团势必还是需要一个郭台铭这样的人来牵头。
不过,到时候,这位新人有没有能力稳住这艘庞大的巨舰?入住“介寿馆”的郭台铭会不会忍不住“扶上马,送一程”?到时候台湾朝野又会怎样看待这位给全岛最大商业集团留下深深个人烙印的领导人呢?
或许,这位创造了商业奇迹的“首富”可以改变那个小小的岛屿,但每个人都注定要融化在历史的大势里,到时候历史又会给他什么样的机会呢?
只有历史本身,能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