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安监过程有什么蹊跷?
368期微词卡
detain[dɪ'teɪn] v. 拘留;拘捕 inferno
[ɪn'fɜːnəʊ] n.火海
toxic
['tɒksɪk] adj. 有毒的;中毒的
personnel
[pɜːsə'nel] n. 人事部门;全体人员
One Word, One World 今日重点词:
detain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两个字:真相。
在调查结果出来前,恐怕这些问题依然会萦绕在很多人心中:
这样的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又发生了?
外媒关心的自然也是这样的问题。
但他们的角度、深度,甚至围观的热度,同样耐人寻味。
我们一个个来说。
1
像是《纽约时报》这篇正文,一上来就提到,爆炸发生时的强度“相当于一场2.2级的地震”。
对于这起致死60余人的惨剧,不管是从报道的深度广度,还是他们这种关注的热度,在我看来都很缺乏力度。
像是这圈外媒报道中,我基本没看到所谓“独家”——内容大都是转引中国国内媒体的公开报道。
包括前面提到的被《纽约时报》单拎出来讲的爆炸引发的地震强度、以及各界关心的爆炸原因,在国内媒体版面上早已刊载出来。
但这次的标题可以说非常平淡,淡到仅仅按照新闻要素的基本要求,把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态最新进展,以面无表情、甚至可能不走心的笔触交代了事。
像你音频里听到的这篇,它只出现在《纽约时报》上周六的A11版。
而其他外媒、包括国际化程度更高的BBC,这条消息的热度也远远比不过美国这两天热闹的宫廷内斗。
甚至,还不如已经发生快两周的新西兰枪击案后续。
2
但是冷静过后,我倒是觉得:西方中心主义的帽子虽然存在,但就这起事件来说,还真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给人扣下去。
毕竟,影响新闻优先级的因素很多,除了死亡人数还有诸如:事件性质,比如这究竟是一个偶然的意外,还是蓄谋已久的恐怖袭击——这都会影响到新闻排序的优先级。
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外媒在中国的驻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所以他们看到的、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的“中国事件”,只是那些个一二线大城市里的中国,而对于这些三四线以下小城镇的突发事件,他们鞭长莫及。
还有,我觉得也不避讳:就像这样的环境事件,它的影响面主要局限在当地。所以对于外国读者来说,除了数字本身可能吸睛以外,对这起“事不关己”的新闻缺乏切身关心实属正常。
而这点,我觉得甚至不需要上纲上线到西方中心主义,其实换到哪个国家都一样:
像是美国人天天挂头条的“国会白宫肥皂剧”,还有英国人天天挂嘴边的脱欧议题,到我们这里肯定不会安排上头条,甚至头版都没戏。
我甚至觉得,当看到外媒报道关于中国的突发事件,如果让我们读来了无新意,它也许是件好事情。至少说明:外媒信任中国媒体的报道,愿意去转述,也说明我们国内对这起事件的报道也已经很深入很全面了,让这些外媒都没有了发挥的余地。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但愿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就是一些报道的权利和信息发布的渠道太垄断、太封闭,外面的话筒根本递不进去,所以能让你看到的,表面上是无趣,实际上是无奈。
3
所以最后的最后,纯粹出于不想这么快遗忘事件的一点希望,我还去采访了离事发地不远的一位从事危险品物流仓储的专业人士。他给我提供的信息一正一反,我觉得有必要跟各位提一提。
先说反面。
我问他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是软件还是硬件?是设备还是人员?他的回答是,都有。而且通过这起事件全流程暴露出来了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现在看来已经很清晰。
这位人士专门向我指明,在事发之前,国家安监总局专门就这次出事的江苏天嘉宜化工的现场检查,列出了13项问题清单。在今天的纽约时报里也谈到了这份清单。
换言之,国家安监总局当时发布的公函就已经把问题搞得很清楚,话也说得相当重,但可惜:这家在去年还被停工一段时间的企业,后来又重新开工,我看有报道说,在今年的春节他们还在加班加点。
至于为什么有如此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依然能率先恢复投产,这背后的原因想必一言难尽。
最后再说说正面的。
这位专业人士告诉我,在惨剧的背后,一个值得我们欣慰的新变化就是这次救援的快速响应——像这次近千人投入的救援,主要得益于在今年刚刚在当地建立的一套联合应急机制,打通了过往安监消防各自独立的做法,甚至于打通了地域之间的限制。
像这次事发是下午2点多,地点是盐城下面的响水县,但到三点钟的时候,隔壁连云港市的消防救护车就已经开到了现场,这种速度在以前是做不到的。
而且,虽然现在看到的死亡人数触目惊心的64人,但各位可能没注意到的是,这次没有出现消防救援人员的伤亡。
而在三年前的天津,将近200位遇难者中1/4以上都是消防队员,原因就是当时天津港的管理混乱,应急处置极其缺乏预案,人员对于港区的物资堆放情况毫不知情,所以在第一次爆炸过后就冲进火场,却不知道身边竟是易燃易爆物,所以在后续爆炸中丧命。
另外,由笨所引发的燃烧不能用水来灭火,而要用干粉。在天津那次类似事故中,像这样的常识都是缺失的。
这位知情的人士告诉我,这次救援人员在现场的处置非常得当,这才避免了更大的后果产生。
我想,也许这是不幸最后,能让我们看到的一点点希望吧。
我们都知道,能在一场场生命惨剧过后吸取教训,特别是形成一些有效机制,才是最有意义的反思。
现在,救人的机制眼看已经形成,但是从一开始就避免死人的机制呢?毕竟这次最高层都发话了,但愿这六十四条血淋淋的代价,能够换回更多的生命的安全和幸福。
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
Khunさん
-
Sandy琪
-
张春华
-
Victoria
-
Andrea Chen
-
大侨
-
心自空明
-
海之燕
-
道
-
Sakina
-
rR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