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为什么政治地位这么低? | 鸟林街北 地球知识局

 
狭义上,“血统纯正”的苏南城市只包括:苏州,无锡和常州。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率先发展出的“苏南模式”以及对民营经济的不断探索,使该区域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江苏里面划得还是挺细的

但是近年来,苏南在经济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上越来越表现出后劲不足的状态。在全国战略发展的格局下,既没有“副省级城市”也没有“计划单列市”的苏南三市,在政策、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缺乏强劲的调配能力,渐渐在竞争中难以与新兴大中城市相抗衡。
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今的苏南地区为何在经济发展瞩目的情况下,却未能拥有与其经济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历史上苏南经济政治状况

不同于现今,历史上的苏南自隋唐经济重心南移以来,苏南的政治地位一直同经济地位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

西北需要东南的输血

而西北本身的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向东南转移

经济方面,地处长江以南的苏南,境内河港纵横交叉,湖泊星罗棋布。继隋初修通南北大运河后,唐和五代时期人们又在江南开凿了苏州至常熟的常熟塘(元和塘)、松江县东南的华亭塘(盐铁塘)、常州以北的古孟渎三条主要河道。这样就把原本富庶的苏南地区连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连接苏州与常熟的元和塘

经济富庶,就能受到朝廷重视,行政级别也水涨船高。乾元元年(758年)吴郡地带复称苏州,并改隶西道,节度使署当时就驻在姑苏城。到了大历13年(778年)苏州已经被被升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一系列拔擢让苏南地区在政治领域初露头角。
北宋政和3年(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属江南道浙西路。宣和5年(1123年)置浙西提举司,建炎4年(1130年)置浙西提点刑狱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明朝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南唐江宁府图

南宋时期南渡后,设两浙西路的临安府为都城,同属两浙西路的苏南地区无疑成为南宋政治中心的肱股之地。

然而最终还是被蒙元拿下了

清代初期苏南地区属于江南省,此时的江苏地区其实是有两个政治中心的,两江总督驻所在江宁(今南京市),江苏巡抚驻所在苏州城。因此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清代的江苏实行的是“双省会”制度。

北直隶,南江南,都是很大的省份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后来江南省一分为二,江苏的名称则由省内两个政治中心的名称各取一字,江宁和苏州,遂成江苏。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

不过南京和安徽的关系当时还远远没有捋清

然而历史的转折出现在了民国建立前夕,刚刚取得革命胜利的新政府,在南京和苏州进行了考量,认为南京具备长期政治优势和战略区位优势,将其作为省会。民国元年更是废苏州府,建置称吴县,苏南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苏省会则随迁至镇江,苏南地区几乎淡出政治舞台。但是苏南的经济发展仍然迅猛,政治经济地位已经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

上海、南京、镇江的地位都提升了

苏锡常有所下降

(下降最严重的恐怕是北平)

近代政治职能的分离

经济高速发展之下,苏南势必会对政治地位提出更多需求。而作为苏南在地理和经济上的延伸,近代以来被迫开埠,并在经济上取得更大成就的上海,便成为了苏南政治诉求的代言人。到了民国时期,上海开始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以使其与市政管理的需求相匹配。

这次是有西方国家的种种加持

使得租界取代县城成为上海新的起点

1921年,有关于市制的第一个全国性立法《市自治制》颁布,又制订了施行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市——广州市。随后,我国的城市建制便如同雨后春笋般普及到全国很多大中城市,上海便成为了这些城市当中的一个。

民国十九年(1930年),鸟瞰上海苏州河

1927年,原本属于苏南地区的上海特别市突然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始成为直辖市一级建置。作为苏南的后起之秀,处于社会变革前沿的上海,凝聚了苏南数百年来的发展精华,成功塑造了城市政治地位,其政治地位诉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甚至打算在租界区以北建一个新的标杆城市

(大上海计划,不过被打断了)

而成为了直辖市的上海也很愿意反哺苏南。纵观往后几十年的发展史,苏南和上海在经济上可以说是互相扶持:上海的崛起离不开苏南的注入,苏南的经济发展也从上海获得很多先进发展经验,苏南人民也乐意去大上海去寻求发展,在经济和地域上都可以看出上海和苏南是很亲近的。
不过上海的成功事实上稀释了苏南地区的政治地位诉求。卧榻之侧再次崛起了一座政治地位崇高的城市,和西边的南京、镇江一起在政治上架空了中间的苏南,形成了政治地位塌陷区。这种状态甚至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苏南塌陷,投入了上海的怀抱

改革开放后的的政治缺位

转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开放程度的继续扩大,为适应经济的发展,中央开始在一些地方城市赋予更多适应经济权限的政治权限,一批批沿海开放城市开始在这一段时代背景下,在政治地位上获得了提高。

苏南三市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作为沿海地区最好的经济腹地,很早就搭上了这趟改革开放的发展列车。无锡和苏州后在1984年和1993年先后获得了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权限。

这一阶段批准了大量“较大的市”

但是这一政治举措并不意味着苏南的政治地位就能和后续发展过程中快速上升的经济地位相匹配。在当今看来,苏南的政治地位上升和经济地位上升显然是不同步的。
比如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次经济和政治诉求浪潮便袭来,自重庆市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些城市纷纷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报告,并表达要求计划单列的意向。
到了90年代,全国已有14个城市已成为计划单列城市(重庆97年直辖)。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则作为计划单列市地位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这些城市名单中,苏南城市始终无一上榜。这也许源自苏南城市自身的局限性。

计划单列市曾经有很多

现在保留五个(重庆升为直辖市)

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苏南经济模式”更多的是依靠本地经济活力和乡镇经济模式下开创出的工业化道路。与其它城市相比,在政治制度并无二致的情况下,苏南人能把乡镇企业做得很有影响,农村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化和市场化也颇具规模。

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缫丝厂车间

但长期靠本地化和集体中小企业的经济模式很难把城市规模和宏观经济做大做强,同质化的各种经济样式也缺少统筹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感。毕竟城镇分布过密且小而分散,让苏南城市在全国城市政治权限竞争上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机会。

整整齐齐的江阴华西村,先一家来一套

在政治领域,长三角区域的杭州、南京已经是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上海更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上已经辐射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甚至全国。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为苏南地区在政治上继续赋能难免影响公平,有重复投放资源之嫌。

都在疯狂扩大范围

苏锡常夹在中间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新世纪的苏南地区继续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力求突破传统“苏南经济模式”的局限性,在经济上寻求新方向过程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2010年左右,苏锡常甚至全部在经济生产总值一度排在了相当靠前的位置。

江苏城市的实力不是盖的

四城堪比四国

(2017GDP)

但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联动环境下,苏南城市有限的政策空间里所能发挥的经济发展潜能已经到极限了。近几年,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速进入了放缓状态,甚至很难同中西部一些大中城市相抗衡。在经济总量排名上也开始下滑。
以苏州为例,苏州2010年GDP和深圳在同一水平,排在了全国第五名,到了2014年则下滑至全国第七名。长此以往,曾经叱诧风云的苏南地区也将在经济领域失去地位,成为真正的塌陷区。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时至今日,苏南人民在经济领域的探索和政治领域的诉求也从未停止。迫切希望再上新台阶的苏南人民,希望能提高苏南城市地位,向苏南赋权,使其具备同类竞争对手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如此苏南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既有的经济优势,为祖国做出更多贡献,助力民族的复兴。

END


精选留言
  • 362
    扩散向江苏人民
  • 714
    做了二十年的福建经济实力第一名 泉州的政治地位也如苏南一般 低到炸
  • 679
    苏州:我GDP全省第一 南京:你没有机场 苏州:我上市公司数全省第一 南京:你没有机场 苏州:我人口全省第一 南京:你没有机场 苏州:我5A级景区数量全省第一 南京:你没有机场
  • 585
    我大苏南人民自强不息,苏南人顶起来
  • 561
    自从上海崛起以后,苏州不可能在恢复历史上的地位,大树底下不可能还有一颗大树
  • 530
    常州人民表示过好小日子就行了,政治地位太高,纷争和风险也大
  • 377
    附近的一个直辖市上海,还有两个副省级城市杭州与宁波,让老苏南三城显得黯然失色了。
  • 372
    常州人,苏锡常90年开始到10年迅速发展。10年后常州开始被甩开,原因多方面,本身发展方向不明,开始想做三产做旅游,没搞起来,回头想做工业实体,政策跟不上。苏州近年虽然发展很好,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由外企投资带来的红利吃光了,慢慢发展内资,因此放缓。另外之前苏锡常的发展依托于国内对于上海的依赖,但最近几年,国内城市多点开花,上海虽然依旧领先,但不再一家独大。而且在对外发展中,苏锡常并没有部分苏北城市港口优势。所以我觉得苏锡常现在处于一个转型期。不过从长远看,高铁完工后苏锡常的区位优势还在,近年的鼓励政策也给了苏锡常众多中小企业较大优势。最为关键的是,依托南京和上海,高校密布,苏锡常的文化底蕴和人才优势依旧是全国领先的。我相信在20年后,苏锡常完成转型,还会有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
  • 340
    江阴人 我觉得恰恰是因为相对发达的乡镇经济,让内部政治版图过于破碎,苏锡常无法结成一架马车,甚至一群发达的县级市有自己的诉求,有时候都不太买苏锡常的账。比如江阴是按长江沿岸东西向发展的,沿江轨道交通只想跟常州和张家港勾勾搭搭,根本不想让S1过无锡市区。但是作为名义上无锡的下属市,第一条轨道交通必须与主市区联通。 我认为狭义上的苏南的停滞,就是因为经济体量大且相近,因而政治话语权相当,大家各种各的一亩三分地,无法真正内部统合。
  • 288
    江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县级市太多,地级市只是代管。不像广东县级市都转成市辖区了。一个城市如果太多县级市则合力弱,每个人都自称“昆山人”“太仓人”,向心力很弱。如果转成市辖区,整个城市能统一规划,财政统一调配,爆发出来的能量会大很多。
  • 279
    其实,我们无锡才不喜欢成为一线城市。宁静而富足才是我们江南人追求的生活。要是天天堵车,不心烦吗??
  • 274
    要那虚名干嘛,谁敢小看苏南实力。
  • 248
    正是因为地位低才更重视自身的提升,凡事靠自己反而让这里的人不用在某些游戏里内耗。 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工商业的发源地,这里出了上世纪旧上海旧台湾和旧香港的一群伟人,出了近代中国最高比例的文人大家,科学家,这里也同样是今天中国最活跃企业家的摇篮。
  • 222
    大部分江南草民对于所谓的政治地位表示不屑一顾
  • 212
    好歹有钱,看看隔壁的安徽要钱没钱,要政治地位没政治地位。我始终想不明白要江河有江河(长江、淮河),要大山有大山(黄山、九华山),要人才有人才,要文化有文化位于长江中下游江南区域地理位置不错的安徽为什么人均GDP全国20名开外,给人其他省的印象就是要饭乞讨。为什么为什么…
  • 210
    历史少动荡,鱼米之乡生活富足,百姓更关注生活质量和柴米油盐,政治敏感度低。在我老婆眼里,市长部长都是文员,跟写字楼里的办公室职员一样的说到底,政治是虚的,物质是实的。
  • 174
    长三角一体化,后续会继续抱紧上海和杭州大腿,组件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不比珠三角差,江南人就喜欢小富即安,大隐隐于市,不好出头,这没啥不好。自古就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民风使然,一个来自天下九州之一徐州的新苏州人都能看的开,何况小家碧玉的苏州本地人呢
  • 174
    浙北其实也就杭州政治地位还可以,嘉兴和湖州的地位也是低到炸,跟环太湖的苏南兄弟算是难兄难弟
  • 151
    作为一个老上海人,对苏南三城一直感觉很美近,大家语言、文化、性格和习俗相近,以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家合作共赢,预祝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强劲,与我们上海共同发展,再现古代江南全国经济第一的辉煌
  • 146
    有钱就行了……人怕出名猪怕壮,没说“人怕有钱猪怕壮”的
  • 146
    很有可能现在就是苏南的上限,随着中心城市的影响扩大,苏南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 143
    连苏锡常这样实力的城市日子都不好过了,那全国300多个地级市该怎么办?苏锡常可是全国顶尖的,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只放在大城市,关注大城市,中国的基础是由很多地级市,县城组成的,是不可替代的,与大城市互补的,这些是中国的基础,未来崛起,小城市也会有亮点
  • 141
    闷声发大财不好吗?
  • 139
    会闹的孩子有奶吃,吴文化圈人民真心的温良恭俭
  • 116
    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书,该手书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1923年1月,蒋介石请孙中山先生挥毫书联,中山先生即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山先生墨宝原迹上有一句'介石吾弟撰句嘱书'字样。 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的历史照片中,主席台两侧,挂的就是这两句。国民党统治时期,苏锡常可是许多资本家的大本营。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台商台企来大陆投资,首选苏锡常。
  • 108
    南通人不配拥有姓名……呜呜呜
  • 103
    重农抑商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经济发达地区的政治地位。苏北乃至中原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造反史,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包括后来淮海战役的决定性,都表明谁稳定了中原,谁就掌控了局面。徐州被攻下,南京自然不保,兵家必争之地的政治地位自不在话下。商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必然会导致在政治斗争中的妥协。
  • 99
    以前说苏锡常说顺了,现在还这么说。常州其实早就落在了后面,跟苏州无锡压根不是一个档次的城市了。GDP已经被南通赶超,跟徐州差不多的水平,在省内也就第五第六而已。常州现在也就有一些民营企业而已,压根没有那种大城市的样子。未来的发展更是不被看好,徐州GDP总量肯定会甩掉常州,常州以后在苏南也就好过镇江而已。早就名不副实了。
  • 99
    苏南上海浙江都是一家人
  • 97
    配图为什么是小笼包啊海外学子留下眼泪(和口水
  • 95
    江南的发展看苏州,而苏州的发展也只有将无锡兼并,两市合为一体,以做成国内超大型城市,甩开紧跟后面的武汉等国内众多国家中心城市的追赶,配合上海,一起竞逐国际舞台。 苏州和无锡原本就一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一体为苏州地区,两地语言和文化和历史交融相叠。目前两市均为国内经济强市,尤其是苏州,其经济实力长期位列国内地级市之首。两地文化同样走在国内前列。但两市都有行政区域的瓶颈,制约了两地各自的发展。两地国内地位颇高,但放在世界上看,却是不足为敬。但两者合并,則经济体量一下就可以位列世界经济体的十位左右,而后续发展提升潜力就更加巨大。 在两市中间地带,可以效仿雄安模式。以行政中心为引擎再造一个大区,形成苏州无锡的真正一体。 如此一来,江苏双核对于江苏经济的发展的引领作用就会非常明显。而彼此强大的实力,对于吸引全国甚至全球优质资源的能力将更加强大。
  • 93
    有句话说的,“怎么什么好事都能摊着你”
  • 86
    作为一个苏南土著,感觉近几年的苏南就像德国,受到东西两个方向的压力,在有限的资源下已经做到极致。颓势已显,如果没有大的政策调整肯定跌出第二梯队靠前的位置,但总体上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83
    南通人。苏南的依靠本地经济活力和乡镇经济模式才是真正富民经济。还有的富民是拆迁。昆山是苏南三市中的外来经济为主,他们真的有张家港,常熟人民活得好么?整个江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科技经济少。令人担忧,作为一个重点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在南通甚至都找不到个匹配的工作
  • 77
    苏北对苏南才是真正的亲!!
  • 65
    安徽人民在一旁偷偷哭泣
  • 64
    苏州的人才流失还是挺严重的...同学很多都在国外工作或者北上广,我自己也没回苏州,原因很简单,经济结构太简单了。
  • 61
    苏北的朋友们, 可不可以告诉我: 读完标题啥感觉?
  • 59
    政治地位高又能怎么样?哪也比不上江南水乡
  • 59
    山西人民表示太原的政治,文化,经济地位都有待提升
  • 56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祝福苏南~~~
  • 56
    了不起的苏南,依靠的是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55
    改革春风吹满地,苏南人民真争气。
  • 54
    常州人。 苏南现在都在风风火火的转型 无锡最早开始了 苏州次之 我们常州前几年才开始 去年增速就放缓了 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关停了非常的的印染厂 化工厂 GDP只排到全国27与无锡苏州有差距 奈何常州和无锡人口太少了 面积太小了 人均GDP我们全国第九 地均第十五。总之祝自己的城市以后依旧富足 发展更上一层楼
  • 52
    南通人民向苏锡常发来贺电,并心疼镇江一秒钟
  • 51
    我苏一向群而不卓,苏南强在县域经济,可贵在城乡差距几乎没有,时至今日,我仍然不认为片面追求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是正确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50
    沪宁线之间最多还只能有一个特大城市,从地理位置来看,苏州与上海接壤,已不太可能,镇江和常州体量太小,希望也不大,唯有沪宁的地理中点,GDP排名全国13位的无锡市还有一些希望,只要政策到位,必不是难事。
  • 49
    这篇文章充满了对苏南的自豪感 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国家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国家战略都在建设。 中西部地区的武汉,成都,重庆,郑州,长沙,西安都在崛起,各个区域都有中心城市吸引人才。 苏南在定位上,更多还是与上海对接产业,一体化发展吧。
  • 48
    常州我觉得缺的是好的大学!没有人才这块资源。转型升级很难!
  • 46
    苏南经济主要是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上海以外商的总部居多,苏南刚好是外商的制造业基地,再加上苏南的乡镇企业发达,这其中的爆发力前几年直追深圳。但是随着中西部各个城市不断吸引人才和投资,并且有比苏南更高的政治地位,叠加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导向性,前几年不如苏南的成都,重庆,郑州,武汉等城市直追上来,大有赶超苏南的趋势。更不用提珠三角的以深圳为中心的城市群,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营经济活力更强,诞生了一批独角兽,比如腾讯,华为,平安,格力,美的,大疆等上市公司,反观苏南城市在竞争中已远远落后了
  • 46
    我们洛阳才哭哭
  • 46
    记得去年四月末在地球知识局看到的,《苏南经济还能再次崛起么?》,作为一个无锡江阴人,当时看到还是挺难受的,但是也懂了许多,现在看到这篇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在广州上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考研选择了上海,如果成绩不如意还是会选择回家的
  • 45
    苏锡常的出路在产业升级,现在国内其他重点城市发展较快,那是他们抓住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开大建,一大批传统重化工业项目在中西部城市落户,这其实是十几年前苏南经历过的发展历程,但传统产业空间发展到顶必然会遇上瓶颈,不重视科技升级的话就很难突破,山东就是个例子。苏南幸运的是现在开始转型,向高端产业转型,像日本德国那样往高新尖行业发展,不再单一追求大项目,经济质量比速度很重要。
  • 45
    苏州由于更靠近上海的原因应该还会有持续发展的动能,无锡和常州感觉快要到瓶颈了……
  • 44
    枪打出头鸟,低点好。我们无锡挺好的。
  • 42
    苏南这才叫闷声发大财吧,藏富于民
  • 38
    江西人民作为江南道的另一半发来贺电。
  • 35
    苏南富庶啊,苏北羡慕的小眼神~
  • 34
    为何我突然想到了江苏风风火火的高考改革……
  • 33
    可能就是因为离上海太近了吧。 我小蓝鲸好在离上海比较远,也坏在离上海不够近。
  • 32
    我也想替我大山东的济南呼呼呼,济南存在感很低好么,省内有青岛,旁边有郑州
  • 32
    大家说的很好。人民生活富足才好,要那个虚名做什么。要比也是比人均经济
  • 32
    作为一个苏州人,深切感受到这种落差。
  • 32
    改开刚开始的三十年,外资进入中国最红火的时期,选址更愿意在上海及周边,因此带动了整个苏南的发展。随着中国的进步,外资在国内选址选择越来越多,而已经先发展起来的苏南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具备优势,所以更多的外资厂商选择了其他城市。苏南的模式与浙江模式不同,有一些问题,但是富裕应该还是会一直持续
  • 30
    徐州人表示家里大部分人都在苏南,即使去西安读了大学也被要求研究生回苏南:苏北人民的苏南情节还是很重的。
  • 30
    苏南城市密度高,发展空间有限,上海,杭州,宁波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多
  • 28
    作为苏南人民,深深为这片土地自豪,但是感觉现在发展确实陷入了一个转折的困难时期,希望能尽快度过这个阵痛
  • 27
    不是所有金子都想发光
  • 27
    闷声发大财,这是最好的
  • 24
    苏北人表示路过
    16
    作者
    就看看,不说话
  • 24
    常州 小城市 其实小日子还行吧 希望苏北大些的城市 GDP总量都能超过常州 那样江苏会更好 苏南的问题还是苏州无锡先考虑吧
  • 24
    北有南京,南有上海,苏南三城政治地位必然受到挤压。
  • 24
    无锡蟹粉汤包
  • 24
    有得必有失啦
  • 24
    因为经济强
  • 23
    身处在现代化气息浓厚的上海与南京中间,加上本土化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很难把苏南地区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做大做强,而唯有改变思路,以创新为本,使苏南工业与上海、南京三者形成完整的经济结构体系,这才是苏南改变窘境的根本途径。
  • 22
    诚然如文所述,苏南在发展存在一些不足,但苏南弥补这些不足后,应该可以更好地发展。个人觉得,苏南目前有着大城市的便利缺无大城市的顽疾的情况,真的很不错,而且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成熟和发展,苏南包括南通南部地区,一定会持续繁荣下去,并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
  • 21
    最紧急的是语言问题,吴方言的消亡速度是诸方言中最快的。现在本地小孩日常交流对话使用普通话的越来越多,而政府部门及学校却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措施。语言的消亡是亡史的肇端!
  • 21
    想起来那个鬼畜的歌词了,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跑路了,我们没有办法,撬开仓库,原价***现价通通#*#,你还我血汗钱
  • 20
    云南的古腾冲地区,古云南地区,古广南地区在区域内部也是面临这样的尴尬。政治上离心力很大,经济和人才方面基本跟州府很少往来。
  • 17
    西边有南京,东边有上海,南边有杭州宁波,苏州是别想在政治地位上有所提高了。经济发展也差不多到瓶颈了,不如在文化建设方面上用点力,好好发展一下吴文化,扩大吴文化的影响力。南边的粤文化圈无数港片港曲仍在发光发热;西边的巴蜀文化圈几乎不曾衰败,近段时间又凭着嘻哈说唱赚足了眼球;北边的内蒙凭借九宝、杭盖等金属摇滚乐队异军突起,在国内外收割各项大奖...反观吴文化圈,能说一口地道家乡话的真是越来越少了...
  • 16
    希望江苏人民不要忘记我们的省训: 闷声发大财??
  • 14
    武进人:去常州。宜兴人,江阴人:去无锡。张家港,常熟,太仓,吴江人:去苏州。
  • 12
    苏南毕竟还是江苏的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在省内的政治地位还是很高的,还是要感谢全国最不吸血省会~南京。但是苏北的政治经济资源都不如苏南苏中,分配很不平衡,徐州已经讲过了,希望能出一期宿迁的,我知道可能受众不大,但毕竟是我家乡,希望能早日看见
  • 10
    说句大实话,苏南人民(苏锡常)都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的,不需要继续扩大现在苏锡常的地位和发展了,首先苏锡常说有钱吧,并没有北上广深那样豪车众多。但是过日子确实比国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城市要舒服多了。为什么?因为发达且物价水平不高,包括房价和各种
  • 9
    常州和无锡本是一家,奈何无锡分出后其无锡经济确实大有发展,然后时至今日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同样常州本是大市,无锡出去后经济下滑,在八九十年代里同样很争气,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后在经济转型时期,却慢了一拍……合则兴……
  • 8
    苏南的政治地位低,除了作者描述的南京和上海所带来的政治挤压的外部性,还有苏南强劲的县域经济打破了其整体政治版图的内部原因。2018年,江苏省的百强县共有23个,其中苏锡常三市就占了六席,且排名均在前十之内,苏州的四个县级市全部上榜。此外,在江苏省22个县级市中,苏锡常三市便有7个。县级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因此,虽然县级市往往由地级市代管,但其更偏向与省属部门的直接联系。所以,这增加了政治摩擦,不利于苏南政治合力的形成,影响了苏南政治地位的提高。
  • 8
    我是苏州人,对此深有体会。自90年代末工业园区和新区开始发展起来,苏州人就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从申请开各种国际性会议到现在已经运行的三条轨交线路,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为扩大影响力。如今古城区三区合并,吴江从县级市变吴江区,也是为了整合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现在就差政治地位这阵东风了。
  • 7
    没提到的关键点还有高等教育建设吧,经济发展需要本土化高等教育人才持续培养输送,苏南这几个城市政治地位低下导致一流大学太少,发展中很多是靠外地人才引进,人力资源发展是滞后的
  • 5
    苏南即使下降,但现状也依然是全国最好最发达的城乡地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5
    东北人到海南 苏北人下江南
  • 5
    一群小老板坐在一起,一个大老板带着一群小弟坐在一起。小老板干不过大老板,但是大老板的小弟无限向往成为小老板。
  • 4
    苏锡常的小工厂作坊很多,特别县域,还有一些台资,日资和上海的工厂过来,加上一些历史的沉淀,整体人民富足,但船大难掉头,经济规律就是这样的,就像东北的没落,山东的下滑,都是一个道理。苏南性格应该还是原来的小富即安,现在还不至于滑落到深深的焦虑感里,不过转型确实势在必行了,江苏这两年在徐州,南京投入精力较大,苏锡常还得靠自己。
  • 4
    从国家层面来看,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要缩小地域差距,城乡差距,才能保持发展后劲。因此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如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苏锡常是趋势,也是应该的。苏南地区更多的是应该做好产业升级,制度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
  • 4
    苏锡常在地理上夹在南京上海之间,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经济的虹吸效应;自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的政治地位无可取代,苏锡常三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成为政治中心。
  • 4
    常州人,我们就是小市民和小农思想,不需要做太大,周边不大可能容得下那么多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保持生活节奏和舒适度,做个宜居城市即可,毕竟就业之类周边上海南京本质上都是很便利的。
  • 3
    江阴华西村之名如雷贯耳,周遭附近的其他村子自然要“黯然失色”些即使这些村子也不穷;姑苏、临安、金陵、江都那是旧时代,魔都上海崛起是新时代,此一时彼一时也。
  • 3
    江苏的高铁建设进度太慢,严重影响江苏经济发展,另外看好高铁联通后南通的发展。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