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交易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我卖给你一斤优质大豆,而你卖给我两斤劣质大豆,甚至也不是我卖你一斤大豆,而你卖我一斤大米。
因此作为地主来说,想吃大米就自己种大米,想吃大豆就自己种大豆,效率从来就不是地主考虑的问题,可控和自家庄园的生产体系,才是更要重视的问题。
而此类交易真正的获益者,是赚取中间差价的中间商,所以,生产率和资源配置之类的专有名词,便成为了中间商们的口头禅。
有错吗?谁都没有错,只不过地主和中间商的屁股不一样罢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地主当政的时候,中间商都是被打击的阶层,嗯,花式吊打,一贯如此。
所以,如果站在中间商的角度,去考虑地主的问题,就像农民讲金锄头的故事那样可笑,因为地主和地主之间能够做交易,考虑的从来就不是效率或者交换的问题,而是对方能够提供什么自己无法生产或者无法拥有的东西。
所以,往往中间商和中间商之间,因为利益,会有共同语言和沟通,地主和地主之间,因为需要,会有另一种语言沟通。
这并不可笑,也不难理解,不理解只是因为屁股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上罢了。
现实中,因为屁股和思维的不同,中间商往往和地主之间无法沟通。但是地主很少,中间商是社会的主流,尤其当镇上最大的那个庄园的老板,也是个中间商的时候,那么其他地主往往会安排中间商之间进行商业往来,久而久之,中间商往往取代了地主,成为了交易过程中的决策者。
但是,当镇上最大的那个庄园的老板,从中间商突然换成一个地主的时候,整个镇的交易,也面临的全面的洗牌,过去中间商和中间商之间的交易系统,就开始面临崩塌。
因此,如果还按照之前中间商之间的交换,那么生意一定是很难做成的,因为利益都被中间商赚去了,而地主拿不到他想要的。
反而回归到地主和地主之间的交易,双方提供对方无法生产或者无法拥有的东西的时候,交易就会变成功。
而更进一步的来说,在过去,中间商之间只能双向的交易,如果三家的交易,就需要将交易拆分成几次两两交易来做,而且还不容易做成功。
譬如产羊的A家需要C家的牛,产牛的C家需要N家的马,产马的N家需要A家的羊,三方还不想为此额外付钱的话,无法定价的中间商们不但做不成这笔交易,而且没有利润驱动下,中间商们也不会去推动这笔生意。
所以,这笔生意就成为了一个死循环。
但是,当地主们主持交易的时候,就突然出现了新玩法,三个地主之间只要相互进行谈判,就可以通过一笔交易,直接完成马牛羊的相互交易。这种交易的理念,虽然很传统,但是却是中间商所无法想象甚至执行的。
所以呢,就会出现我们之前难以理解的交易发生。
最后,我想,明天晚上的时候,也许你会拿出这篇文章来重温的。
为什么无法评论 最强80后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