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题方面,我甚至默默自省,姓资姓社的问题,不再聊。
囤卫生纸,抢购电器,十亿人民九亿倒的时代,一挖,都是雷。
数十万人,从蛇口游到香港那事儿,得淡化。
国企下岗,是阵痛,是代价。
棚改与去杠杆,思想认识要统一。
效率与公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斗争与发展经济。这浑水,谁爱蹚,谁上!
可队长我终究管不了键盘上飞舞的手指,写罢两篇不痛不痒的,便按耐不住。
因为,我关心的群体,或成为了改革的代价,或焦急地等待着下一个风口。
兴,亡,谁苦?
下岗的工人苦,失地的农民苦,无业可就的农二代苦。
稳定压倒一切,就业压倒一切。
而经济发展一旦陷入停滞,阶级斗争的大旗,遍地都是。
难道你说,08年这“水”,放得不对?
“烹小鲜”,不可能全了所有人的口味,就看你屁股坐哪儿。
因为关心,故有使命!
这篇叫《逢8的年份,从来不平凡》的文章,全了以上所有。
感冒的话,群内自取。
最后再扯几句群里讲课的事儿,许多朋友在问,如此纷繁的信息,队长我是如何抽丝剥茧,重塑逻辑的。
抑或是,我有小道消息源。
当然没有,“牲产队”里的文章,只采用国内主流媒体公开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刊物。
至于如何把冗杂的信息,变成高度还原的推理,技巧无非三点。
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严肃地考虑彼时之背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怎么说呢,人嘛,对任何事物的感知,都会倾向于带入自身的经历后,再做评判。
譬如,贫农的后代和知识分子的后代,在对毛的感知上,很容易产生分歧。而这种分歧,是无法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弥合的。
所谓你不要试图去说服一个成年人,便是如此。
再譬如,2+套房拥有者,与完整意义上的刚需,在评价货币政策时,态度截然。
而作为接地气的牲产队长,我从来告诫自己,调查,再发言。
二,十年饮冰,不凉热血。
好的观点,必然带有强烈的情绪。于我,所有表达,恰恰源于我对这个民族深深的情怀。
我们讨论时政,即是关心自己,也是关心我们的国家。
所以,我痛恨硕鼠累累,陕西系列,内蒙系列,江苏系列,无不如此。我赞扬国士无双,看过我在群里讲课的,一定能理解。
我在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儿,他们的命运,即我的命运。
他们的历史,尽管卑微,也需要被记录。
三,时政的内核是人性。
历史是由革命群众推动的,必然会散发着烟火气息和市井味道。
有一次,在群里聊天,我问大家写时政类的文章,用什么做主线,最容易出彩?
我给出的答案,是人性。
只有正视人性,才能找到合乎逻辑的线索。否则,就极易陷入“官宣”与“正史”的陷阱。
当然,也只有回归人性,才能让冰冷的时政,有料有味。
最后,感谢社员们的支持,来日方长,好文章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