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是2018年12月18日。
一大早,一位朋友在微信上告诉我他在火车上,我问他去往哪里。他说是去邯郸。
邯郸这个地名,总是容易让人生发联想,比如邯郸学步,比如黄粱一梦。
所谓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篇》,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步态好看,于是就学,可是,没学会,结果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此之谓邯郸学步。
黄粱一梦出自《枕中记》,说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黄米饭)还在锅里。
与黄粱一梦相类似的,还有一个典故成语:南柯一梦。出自唐代传奇: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悒悒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这两个故事很有趣,也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故事都是发生在邯郸这个地方。
再就是,历史上的唐代,是一个让人充满想象力的时代。
02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常常喜欢用历史上的某个日子,来映照今天的某个日子。希望由此得到某种智慧,或者某种力量。
所以,我们常常开会,借纪念过去的某个日子,某件事,某个人,来昭示今天应该怎么做。文雅一点的说法是让历史告诉未来。
这自然是好的。但我们对过去的迷恋和信仰,和对未来缺乏想象力的毛病,却是很多人意识不到的。
我们在读金庸和二月河的作品的时候,其实就应该想到,这些伟大的堪称聪明智慧的脑袋里,充分地表达了对过去的烛照。或者换个说法,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点亮了过去的历史的黑暗。但他们无疑缺乏的是,指向未来的力量,或者说,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
这可能才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一个正常的,人格完善的人,或者族群,所应该拥有的,应该是两个方面,拥有知道尊重过去哪些东西的智慧,也拥有重新想象未来的勇气。
就像古罗马神话里的两面神:一张面孔朝向过去,一张面孔朝向未来。
03
昨天看到一篇刷屏的文字,一位企业家自述他在看守所的经历。其中一个细节让人震惊:
他进看守所的时候,被要求脱光衣服,然后在类似一个跑步机上履带似的东西上走路跑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他的走路的姿势,也就是我们说的步态。
也就是说,换个说法,你一旦被采集了这个东西,将来不论你走在哪里,不管是多么茫茫人海,也不管你整容或者化妆成什么样,只要你走路的姿势不变,有关机关,就会从人海里一眼看出你来。天罗地网,插翅难逃。
我看完心里一阵凉飕飕的。心里不由得感叹,怪不得武侠小说里,江湖人士化妆出行,很多人扮演瘸子瞎子,扮演成残疾人,故意走路一瘸一拐。
又忍不住想起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贼王黎叔,他们过去的智慧,不知道在现在,还够不够用。
由此看来,邯郸学步,学不会新的,只能爬着回去,就有了科学依据。
04
昨天看了据说最近很火的政论专题片《xx之路》,制作得很精美,估计是花了很多钱制作的。但看完以后,心里总遇个感觉,觉得这一类型的所谓争论专题片,似乎是走到了死胡同。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自己就为自己判了死刑。所以,即便是制作得再精明,花再多的钱,也只能其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作用。
首先是逻辑上陷入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逻辑怪圈,翻来覆去就是上面某个人说的对。吾皇万岁万万岁。
再就是,总是文过饰非,拿自己的错误来证明自己的伟大正确。其逻辑路径就是我错了——我改正了——看我多伟大。如果是这样单纯还好,问题是不是这样,而是:有人错了,错的人不是我——错误的改正不是我主动的,是被逼的,也就是所谓倒逼——只要改了就是好同志,看我改的多好,我多正确,多伟大,多英明,多有预见性。
这不叫逻辑,这叫神经病思维。
那么多的错误,是谁在付出代价啊?然后让付出代价的人再来感恩戴德。
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啊,不错,是有无数的愚氓,但毕竟是物联网时代,民智的开启,不是一天两天了。
05
昨天网上流出的消息,说当年某个重大事件的当事人之一,袁某,去世了。活到了90几岁。
这个人,很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后来写了本回忆录,里面讲述了一个和这个人有关的故事。
李洁明是出生在中国青岛的美国人。1928年1月15日出生在中国青岛。父亲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驻华营销代表。
一九七三年二月美中开始互设联络办事处,双方并同意在办事处互派一名情报官,美国派出李洁明,中国则派谢启美。当美国国务院对李洁明的任命表示异议时,白宫国安助理基辛格吓唬国务院官员说﹕“那是毛泽东钦点李洁明的!”
一九八九年五月二日,李洁明偕妻子莎莉(Sally)抵达北京,出任驻华大使。一九九一年五月,李氏离任返美。2009年11月13日李洁明在华盛顿去世,活了81岁。
06
昨天还是一个人的生辰纪念日。这个人的名字叫胡适。
我好像是在前天写的文字里提到过,胡适和溥仪约定见面,双方商量好互称先生。
结果胡适进了故宫,见了已经不是皇帝的皇帝溥仪,还是不由自主地膝盖一软,跪了下去。
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跪的基因。
就像我们指责金庸和二月河一样。回过头来,我们发现,我们其实是在指责自己。
07
我前天又过敏了。我一直坚持认为,我的过敏,是因为我的体质虚弱。所以,每每做出过敏过激的反应。
昨天,八戒告诉我,他居然也过敏了。
我问他怎么过敏的,他说嘴唇肿得老高,去医院查过敏源,居然说是唇膏过敏。
八戒觉得奇怪,媳妇不用唇膏,金莲老师虽然用唇膏,但一直没问题。
最后一问女秘书,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女秘书前天刚换了一新款唇膏。
我问八戒,你怎么知道女秘书不是故意换了这样一款新唇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