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题记
这是《闲话九州》的第八篇文章。
也是贵州系列的第六篇文章,也是终结篇。
贵州第一篇文章,是《脑回路清奇的贵阳》,我们了解了,在贵州急需省会贵阳提振龙头地位的形势下,在穷小子贵阳不够资本进行城市建设的困境下,贵阳独辟巧径地开创了贵州特色的“神盘模式”,用中天、宏立城这两条左右手,各种政策擦边球,克服了贵阳老城区和棚户区的顽疾,重新布局贵阳城市新功能区,为贵阳市政的跨越发展、提振省会龙头首位度、承接西南交通枢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三篇文章,是《再造贵州》、《西南大博弈》,这两篇跳出贵州写贵州,先交代了穷小子贵州逆转交通边缘地位的努力,广西广东争夺大西南腹地的背景,外来户林同志的老骥伏枥,和贵州老书记的不忘初心。于是我们看到,林同志几乎以贵州一省之力,shang访北京,反转了国家对西南地区的高铁规划,用“地崩山摧壮士死”的气概修筑了贵广线,并用这条高标准的贵广线做本钱,利益杠杆连续撬动西南高铁格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纷纷卷入战局,西南各省纵横排阖,合纵连横,风云涌动。
第四篇文章, 秒删未发,从林同志对贵阳、遵义不同的做法角度出发,分析全国各省的类似情况,分门别类的介绍了陕西、山东等省份情况存在的缘由。
第五篇文章,写了林同志和石同志探索出来的贵州发展路线,即“高铁强省”和“旅游强省”,然而,先天不足的贵州到处缺钱,为了高铁建设和旅游开发,贵州不得不大量举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贵州地方债十年集聚,隐患深重。
这篇,我们将看到,贵州继“高铁强省”和“旅游强省”后,进行的第三、四次发展探索,即“工业强省”和“大数据”。
一、褒贬不一的“工业强省”
石、林双双下马后,新来贵州的班子,是栗同志和赵同志,当时,“商鞅虽死,秦法不废”,高铁大计和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已经被贵州上下所接受,并持续推进,两位到来的新同志,按理说应该在这两方面持续推进。
然而,两位同志一来贵州,再次提出了战略转向“工业强省”。
2010年10月26日,贵州省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果断作出了“工业强省”这一振奋人心的战略抉择。
贵州省那么大的面积,几百万的贫困人口,靠煤电、旅游等单一的产业结构是支撑不起来的,贵州要脱贫,要发展,必然是综合的经济,工业当然是重中之重。
贵州求发展破局的决心令人理解,但“工业强省”的战略转向,却一直褒贬不一,很多贵州干部都不看好,持怀疑态度。
原因有几个。
1、贵州后发劣势。
先天不足的贵州要发展工业,没有资本和技术的原始积累,肯定不是自行孕育,所以很简单,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重点,实际就是承接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
然而,贵州来的有点晚了。
在08年之际,因沿海地区的成本上升,和内陆城市基建的跨越,中国掀起了一波沿海产业转移到内陆的浪潮,内陆各省各城市纷纷去沿海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这波浪潮中收获最大的两个地方,是重庆和郑州。
郑州从深圳拉来了富士康,成功实现“一厂旺一城”,重庆重点抓电子产业,承接惠普宏碁,形成全球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
这波历史进程,重庆郑州最赚,最惨的是江西,早在01年开始,江西各地就去沿海搞招商引资,各个县都开设开发区产业园,可惜江西发力过早,没遇上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等机遇来的时候,孟同志走了,接手的苏同志一心搞绿化,招商大业放在一边,江西完美错过这波历史进程。
这波浪潮从08年开始,贵州那时还一心搞高铁搞旅游,等栗同志在10年提出“工业强省”的战略时,其他省份早出发了2年,贵州落于人后,是后发劣势。
2、贵州竞争劣势
贵州不仅后发劣势,而且竞争劣势。
和相邻省份地区相比,贵州的工业强省,并不具备优势。比如四川、重庆等地区,发展工业化比贵州具有更多的历史经验积累、工业人才储备、资金技术优势,这些贵州都不太具备。
另外,企业家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慈善来扶贫的,各地招商引资的成败与否,更多是看各地政府能否给企业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让利减税。
参考郑州政府为了拿下富士康所开出的优惠条件:
郑州政府为富士康提供15亿美元资助,并免去富士康郑州工厂投产前五年的企业税和增值税,此后五年也减半。
说到底,招商引资的关键,还是和各地的财政实力有关。
而贵州,为了修高铁和开发旅游,已经全省举债了,这样的贵州还要去和临近省份争夺产业转移,能争得过吗?
就怕贵州的工业强省,是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3、环境和中央顾虑
大家都知道工业对环境的破坏,都知道贵州主打的就是不可再生的生态资源,都知道贵州以喀斯特地形为主,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很难回复,更知道国家对贵州的定位,首先就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而贵州要搞的工业强省, 无非就是承接产业转移,就怕会大量引入沿海高污染企业,带来贵州自然环境的污染和恶化,贵州为国际国内世人广泛称道的低污染的自然环境、美丽黔山秀水,如果不复存在,很可能工业强省不成功,再想回头时可依赖的资源也破坏殆尽了,比较危险。
就怕贵州“工业强省一时爽,全省成为垃圾场”,贵州就怕世代长期承担“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
而这次“工业强省”的提出,未经环保、旅游、商务、民族、各地州市等相关国家管理机关和学术界、人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公开听证,事前仅仅是经过了省科技厅提出的一项报告,就急忙抛出“工业强省”的重大决定,并组织学术界研讨论证,无非是要学者提出贵州工业强省道路可行的证明,用学术来证明政策的合理性,而不是学术先行,然后依据学术界客观中立的论证和结论,再来制定政策。
显得有些心急了。
鉴于以上种种顾虑,贵州干部和群众对“工业强省”的战略转向,是十分不自信的。所以,两位新来的领导信誓旦旦的要大搞工业时,贵州的干部群众不禁小声嘀咕:
大娃贵阳一脸懵逼的说:
啥?啥?啥?上头对我们贵州的定位,不一向都是“生态大省”吗?咱怎么这两个人一来,我们公园省就要搞“工业强省”了?
二弟你怎么看?
二娃遵义道附和道:
大哥说的是,搞工业就怕污染环境啊,这两个人都是外来空降的,环境搞砸了他们拍拍屁股就走人,但咱们污染了贵州,该怎么和后代交待?
三弟你怎么看?
三娃安顺高声道:
二哥说的对!他俩来贵州才才2个月,考察都没怎么考察,就让省科技厅那帮人拟出一份工业强省的报告,就这么搞了!这次战略转向这么大,不是中央精神,而是省厅文件,我看他们怎么收场!
四弟你怎么看?
四娃毕节想了想,冷静的说道:
三哥说的是,不过依四弟看来,工业强省很难搞成,因为现在搞这个都有点晚,像二哥你隔壁的重庆早几年就在捣鼓这事了,搞这事费钱费关系,咱们贵州怕竞争不过周边那帮人。
五弟你怎么看?
五娃凯里一脸不平的附和道:
四哥说的是,这几年建高铁搞旅游开发,咱们都缺钱,还要举债搞啥子产业园?还要给开厂的人减税让利?咱们搞的来吗?
六弟你怎么看?
六娃六盘水说道:
五哥说的是。看那新来的那位,年龄都快到点了,肯定要在咱贵州争取表现机会啊,搞旅游出的政绩是前任的,搞环保政绩又出的太慢,搞工业这种短平快容易出政绩的,不就正好吗?
七弟你怎么看?
额?七弟你人呢?
七娃铜仁:
我隐身了。
面对台下7个葫芦娃众所纷纭的质疑,贵州两位新同志不为所动,依然坚定推进工业强省战略,贵州就在褒贬不一,上下相疑的情况下启程了。
在工业强省的征程上,大部分贵州人心怀惴惴,很少有人品味过栗同志于某次非正式场所的一句闲聊:
“来贵州之前,贵州老书记,专门找我面谈了一次……”
二、国发2号文中
贵州人是很能干的,工业强省,人心不稳,但贵州还是交出了一篇靓丽的成绩单:
201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52.20亿元,比2009年增长47.36%,年均增长13.8%;
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8%,比2009年提高8个百分点
2012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1.84倍;
工业增速在全国排位由2010年的第25位跃升到2012年的第3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税收总额分别比2010年增长97.2%和54%。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这两年年,是贵州经济发展、城乡群众收入、就业增长最快的两年!
好闪亮的成绩单!
贵州发展有了这样亮眼的成绩后,一份文件,“如约而至”。
这份文件,就是2012年的国务院对贵州的专门文件,国发2号。
这份文件对贵州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以中央最高指示解决了贵州发展的几大突出问题,为贵州长远的腾飞打下政策基础。
首先,是解决了贵州的定位问题。
本世纪初,国家为西部大开发,从全国出发,对贵州做出如下定位:
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
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省。
——2000年《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
其中,交通排行第一,三线建设时期贵州的确为西南枢纽,2000年以后,随着铁路提速和高铁时代的来临,贵州被不断边缘,交通优势渐渐成为劣势。
“生态屏障”排行第二,首要度很高,贵州为国家钦定的“生态大省”定位。而当时旅游不兴,旅游定位排行最末。
贵州煤炭水电丰富,为西电东送起点省份,三线建设留下航空工业,故《意见》中特指“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考虑到贵州脆弱的生态环境,只给贵州画出了污染程度很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一大饼,可是说,世纪初国家对贵州的发展定位,除了必要的能源产业和航空工业外,国家的确没有想让贵州怎么发展工业。
十年过去了,国家通过最高文件,对贵州今后的发展明确定位为“三区四基地一枢纽一屏障”:
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
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
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细细比较,12年过去了,贵州“生态屏障”的定位,从世纪初的第二变成了12年的排行末尾,换言之,国家对贵州“生态大省”的定位,不再那么突出。
另外,因2020年的逼近,拥有最多贫困人口且很多贫困少民的贵州,压力越来越大,排行第一的“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和排第三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都很好的诠释了特殊时期的特殊重要性。
最重要的转变,是这个。
“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变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
嗯,“南方”变成了“全国”,简单的“材料基地”变成了“深加工基地”,还特别加上了“特殊轻工业基地”,看到这样的转变,贵州干部终于不用担心“工业强省”得不到中央的肯定了。
国发2号文件,不仅承认了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合法性”,还大大助力了贵州的整体发展。
贵州不是缺钱吗?国发2号直接给钱:
国务院出台"国发2号"文件,国家40多个部委出台了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或与贵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省五年累计获得中央财政各项转移支付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
贵州不是举债建高铁搞旅游开发吗?国发2号直接就给贵州金融松绑:
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要提高对贵州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市政公用等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
进一步加大对贵州的信贷支持力度。增 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对当地法人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 率。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贵州 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鼓励保险资金探索参与贵州交通、 能源、 水利、市政公用及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地 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贵州搞工业不是怕竞争不过吗?国发2号大开绿灯:
对有条件在贵州加工转化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予以优先规划布局并优先审批核准。
贵州不是脱贫压力很重吗?国发2号直接资源倾斜:
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
国发2号文取消了中央公益性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也即是贵州县及县以下财政不用再负担这部分资金。
贵州没有平原,发展工业不是困难重重吗?国发2号直接大开绿灯:
国发2号文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说直白一些,过去因为环保等因素不让动的土地现在可以动了,用地的指标也会有所倾斜。
另外国家还允许贵州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折抵耕地数量,不用占用一亩补一亩。
贵州身处内陆,干部的执政水平不是有待提高吗?国发2号直接要贵州大搞干部交流:
支持贵州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大东部地区、中央国家机关、 中央企业与贵州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任职交流工作的力度。
贵州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吗?国发2号直接搞对口帮扶:
对口鼓励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贵州欠 发达地区,确实“一对一”结对关系和主要任务,制定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支持支援方和受援方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招商引资、企业合作和利益共享。
贵州对口帮扶城市,广州、宁波、大连、上海、杭州、苏州、青岛。
好一顿骚操作……
国发2号是专门为贵州量身打字的文件,其对贵州的发展助力,是全方面的,不仅贵州之前的举债建设,因国发2号而中央买单,而且贵州的工业强省战略,也得到了最大的中央支持。
中央转移支付倾斜,金融政策松绑,产业政策制定优先,东部城市对口帮扶,一系列操作下来,夸张点说,已经不是贵州人在建设贵州,而是整个中国在建设贵州了……
看数据图,2010年8月可视为贵州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分水岭。之前,贵州各项经济增长指标都居全国后列;之后,贵州突飞猛进,GDP的增长速度已经跃进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看大事件,2010年1月,才是贵州发展的分水岭,因为国发2号……
当国发2号下达的那一刻,有些贵州干部才如梦初醒,才知道“工业强省”背后,栗同志那句看似闲聊的话的真实含义:
“来贵州之前,老书记,专门找我面谈了一次……”
怪不得他才来2月,就敢冒大不韪地提出“工业强省”这样的重大战略转向啊。
至于“工业强省”到底好不好,反正贵州班子没人敢说不好了……
令岱岱感到感动的是,这份文件下达的时间,是2012年1月15日,而半年后的十八大上,贵州那位老书记,正式解甲归田。
那是老书记给贵州,最后的礼物。
当年贵州要修高铁,没有得到规划,是他顶住压力,一纸朱批,让贵州拥有了高铁。
当年贵州的老书记,在明知十一五规划、高铁规划都已审定下发的情况下,在明知各项高铁建设都早有条不紊的进行的情况下,他还是特例特办的让贵州修贵广线,还是开了这道口子。
他肯定知道,这会引起西部省份的巨大反响,川渝滇桂林的就会出现无数个“林同志”来北京向中央要政策要高铁。国家不再给,西部官心怨,民心恨,国家再给,又将打乱原定的高铁建设规划,铁道部工作难度将大大加大,甚至可能有全盘的负面影响,而且国家财政也将承受一定压力。
然而,他为了贵州,还是顶住各方压力,落下朱批,于是,在老书记遒劲的书法里,飞出了一条承载着贵州人奋斗希望的高铁。
现在,又有了那份“如期而至”的国发2号文件,那份为贵州未来发展全面保驾护航的重量文件。
如果你是贵州人,当年你在电视上看十八大,看到主席台上的那位老书记,转身离场的时候……
你,是否鼓掌了呢?
三、大数据
目前贵州的产业格局,是能源材料加工等工业为主导,旅游和大数据为有效补充。
而贵州大数据,要感谢二陈。
第一个陈,是来自中关村的小陈。
从北京常委到贵州常委,小陈成为当时中国第三位65后省会城市一把手,他不仅年轻,而且有料。
哈工大毕业,又是工程师背景,本来就专业,在北京工作期间又管科技。在中关村时,小陈去企业视察,企业向小陈介绍他们的技术多好,专利水平多高,“内行看热闹,外行看门道”,他直接说:
你不要告诉我这些,你只要告诉我,你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我只有懂了你们的技术原理,你们的核心创新点在哪里,我才知道它的价值在哪。
他也是大数据的行家,对大数据的了解让行家都惊叹:
“陈书记对大数据这个行业太了解了,他跟我讨论过无痕的信息该怎么设计,都到这个细节了!一般很少有领导能够微观到这个地步。”
小陈同志,懂技术是行家,又年轻想干事,一来贵州,就发现了贵州发展大数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气温适宜,电力便宜,地质稳定,环境宜人,贵州有成为“中国机房”的条件(这方面网上写的太多,不再赘述)。
然而,当时全国各地都瞄准了大数据这块蛋糕,2012年12月,广东就启动了《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工作方案》,珠三角一加入战场,贵州如何赶超?,
小陈同志明白,省份竞争如狼似虎,贵州不能等:
“短短两三年之间,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产业喷薄而出,贵州认识到,这可能是贵州稍纵即逝的机会,也可能是贵州历史上仅有的几次机遇,我们这次打算把它抓住,来发展大数据产业。”
小陈的执行力体现了出来,他到贵阳工作一个月后,就特意回了一趟北京,拉来了中关村的招牌。
小陈找北京书记要“嫁妆”——“郭书记,我算不算北京嫁出去的女儿呀?我不要钱,我现在想要中关村这个牌子。”
一个月后,他主导中关村与贵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当时还很多人不看好贵州,如柳传志,柳对小陈说:“脑袋没有发热吧?这么高端的东西,和这么落后的贵阳,能有什么关联?”
小陈没有泄气,反而速度更快了,在当年年底,拉来了三大运营商来贵州建设数据中心。
2013年6月,小陈到贵州,9月,小陈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12月,三大运营商落户贵州,不到半年时间,贵州大数据已初露雏形。
这速度,也是没谁了。
小陈是贵州大数据的第一功臣。
至于第二功臣,就是拉人来捧场的大陈。
在之前有关大数据的文章中,岱岱写过,大数据在外国,是做沃尔玛、谷歌、facebook等企业的生意,而在中国,因国情问题,大数据主要做的是政府的生意。
在中国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后,大数据技术越来越成为新时代的“硬通货”。
l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某人在主持学习时指出:
l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将带来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能有效地集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数据信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是促进政务服务改革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还是刘权威说的直白:
我到现在都认为,中国的许多社会问题的难题,是有可能通过信息化方式解决。
比如现在农民工的管理和教育、社会保障,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得到比较好的解决。所以政府转型的重点,推动中国建设,带动中国信息化,这是一个至高点。
在大数据竞争上,贵州相比珠三角杭州和北京,仅仅在环境上有优势,人才和金融方面是大为优势,能否抓住国家的政策优势,就成了贵州最关键的胜负手。
于是,大陈挺身而出,也就有了15年的那次贵州巡视。
有了某人的那句:
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于是,我们看到,北京、广州、杭州,比贵州多的是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然而,国家级的“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不是在北京开,也不是在广州开,而是在贵阳开。
前来捧场的,也是清一色的行业大佬和国家高干,引起外媒惊呼。
然而,比较可惜的是,虽然贵州大数据已经有一骑绝尘之势,但小陈同志后面去雄安了,主心骨走了,压力还是很大的。
毕竟,珠海的前例摆在那里: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海与深圳的经济总量与产业差距没有现在大。当年珠海市长梁广大提出珠海要以高科技产业立足,大力发展IT产业,并且也成功吸引到了包括金山软件、珠海巨人、系统仿真在内的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而彼时,深圳则坚持以出口加工业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主,珠海在高科技行业上对深圳遥遥领先。
然而,二十多年后,深圳厚积薄发,产业链逐次升级,在高科技领域、金融服务、港口物流、生物技术等领域全面领先,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高科技标杆型民营企业,而珠海,早已泯然众人矣。
这个例子说明:
大旗竖得早、眼光很超前,并不意味着能笑到最后。
特别是贵州的大数据行业,“四分靠自己,六分靠国家”,现在是热火烹油,就怕“人去楼空”,希望贵州大数据能看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四、贵州的隐患
你要问岱岱,贵州这些年发展的好不好?好,贵州发展的肯定好。
这算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贵州了,怎么可能发展不好。
何况贵州之前那么落后,体量小起点低,所以这几年经济增速更是迅猛,在全国一片“保增长”的压力下,贵州“万绿丛中一点红”,煞是好看,贵州干部的升迁履历,也煞是好看。
当然,还是有一些隐患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积弊十年之久的贵州地方债问题。
就城市而言,地方债问题最严重的,可能是武汉,就省份而言,毫无疑问是贵州了。
这点上,虽然隐患最大,但上面为贵州稳定着想,更为政治大局着想,贵州地方债估计会走重庆不厚的善后模式。
也即,地方举债,中央兜底。
第二个隐患,就是“政治高地”的不保。
岱岱并不是看不起贵州人的努力,只是认为,贵州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条件,都摆在那里,贵州是一个发展上限很低的省份。
即使这些年贵州发展速度奇快,即使贵州旅游业和大数据业能成功实现两翼起飞,即使国家以后依然对贵州特殊照顾,但贵州以后的发展上限,也就是临近的广西重庆等地那样,贵州几乎不可能发展到广东那样的地步。
这些年贵州经济发展奇快,但掩盖不了贵州是一个发展上限很低的省份的事实。
一旦贵州的经济发展到达天花板,官员们高速增长的亮眼成绩不在,高升的机会也自然少之又少。
这些年不断有沿海干部调来贵州,刷一波经验好升级,以后还会有吗?
贵州不是“经济高地”,也不是“政治高地”。
贵州是“经济幸地”,是“政治幸地”。
贵州发展上限摆在那里,一旦高速增长不再,就怕“政治幸地”的贵州,会像挖掘完毕的废矿一样,在政坛上再度无人问津。
贵州人曾经等了40年,才摸中大奖一般摸到了有情有义的老书记,这一次,贵州还能再摸中大奖吗……
“人的一生,固然要靠自我奋斗,还要看历史的进程”,一人如此,一省也如此。
贵州旅游强省的成功,是抓住了中国旅游业黄金发展的历史进程。
贵州高铁强省的成功,是抓住了中国高铁时代的历史进程。
贵州工业强省的成功,在贵州老书记的直接关怀下抓住了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
贵州大数据的成功,是在新时代的直接关怀下抓住了大数据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2020年全面小康越来越近的前夕,感谢国家,给贵州送来了广东的林同志,北京的陈同志,浙江的陈书记,还有最重要的,老书记。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贵州人感谢的,都是别省人,什么时候,贵州人可以感谢,贵州人自己……?
或许,这个问句,是整个贵州系列,最好的结尾……
-
靠谱小火山 置顶
-
L.M.A 置顶
-
Jaqen H'ghar 置顶作者
-
小刘 置顶
-
Amy美味小窝 置顶作者
-
岱宗岱
-
~~??
-
有為転変作者
-
知持作者
-
愈回唔
-
追风娃作者
-
光友作者
-
知非作者
-
陶朱三公子
-
明媚作者
-
织造局
-
张思宇
-
缄默
-
小康
-
信天游
-
For-Ever作者
-
沅芷湘蘭作者
-
Dylan X.
-
恐龙
-
裤兜心迹作者
-
罗伟铭
-
晦暗漆黑美梦作者
-
锐心
-
Van作者
-
王定远作者
-
本座
-
Echo、作者
-
张超
-
申申如也
-
敬山作者
-
深川作者
-
田孟明
-
派大星作者
-
抱元守一
-
星星菲菲
-
宸曦落,且笙歌
-
我是新手
-
谢漩
-
V A P O R.Matc
-
大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