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被屏幕改变的命运|大象公会

我们采访了四川大凉山网络直播班的学生,他们是那些没有被屏幕改变命运的大多数的缩影。

文|浮琪琪

昨天,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主旨是多个偏远贫困县因为上了成都七中的网络直播课而升学率骤升,甚至打破记录诞生了省状元。这种「技术改变教育,教育改变命运」的观感,让人深受冲击。

不过,稍晚些时,已有分析指出真相并非如此简单,这篇文章亦有软文痕迹。而相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文章所说的靠直播技术造福「隔壁中国」的学生的事迹并不完全是事实。相比稀缺的成功经验,更普遍的失败教训却被忽视了。

为了寻求真相,我们采访到了四川大凉山一些经历网络直播班的学生。他们的经历和见闻,是那些没有被屏幕改变命运的大多数的缩影。

※    ※    ※

2008年,是四川省会东县中学开办网络班的第二年,也是王跃中考结束的一年。

会东中学地处四川省会东县,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就是那个新闻里孩子上学要攀爬悬崖的大凉山。这年中考,王跃发挥得很不错,在全县几千名学生里挤进前10名。

· 会东中学校舍。虽然是会东县的传统县中,但即便在凉山州,会东中学也算不上一流

按照惯例,他们会像大多数尖子生一样,绕过县高中前往更好的州府中学读书。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凉山州的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于州府西昌市,其中不乏省级重点中学。但在这一年,一切都变了。

县城里的会东中学花大价钱开通了网络直播班,和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教学,听七中老师上课,做七中的习题。那年会东中学网络班的广告打得很响,全县前100名才有资格进班。

一时间,县城家长、学生以进网络班为荣。王跃也不例外,虽然她文科很好,但当时只开通了理科网络班,为此她留在县城改学理科,如愿以偿进了网络班。

出于对网络班的憧憬,全县前10名里,只有2个去了外地,另外2个学习文科,其余都去了会东中学理科网络班。其中,王跃的同学阿振加入了网络班,而好朋友刘露进了传统教学法的文科快班。

这是县高生源最好的一届:「全县几千学生,前100名,很多没去市中学,都去了网络班」。

入学之后,王跃才慢慢明白网络班是什么概念,「就是看视频自学班。」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和她一样,非常不适应网络直播教学。因为学生底子不同,直播缺乏互动,经常出现课堂打瞌睡和听不懂等问题。

「同一个知识点,在我们这可能需要5节课讲,七中3节课就讲完了,进度很快,比较难,我们很难跟上」。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听不懂,「老师就让我们拷贝教学视频,不懂的回家自己看。大部分同学都不怎么去问了,可能不懂的地方太多了。」

在网络班的三年,王跃感觉「很辛苦,一直被拖着走。」学生每天6点起床,7点到教室,8点开始上直播。因为模仿成都七中教学方式,晚上也跟着只上自习不允许讲课。10点半下自习后,学生仍会学到必须关门才走。

· 提供网络课程直播的成都七中,是中国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样板学校」之一。有成都七中家长表示,七中生源极为精英化,采用的教学方法极为宽松和另类,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显然并不适宜

网络班很快就开始分化。极个别基础好的能跟得上直播,大部分学生虽然听不懂,但依然做着努力。

初中就以勤奋出名的阿振,被老师称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阿振家境不好,很有抱负,以清北为目标。进网络班的第一年虽然不适应,但仍刻苦坚持,经常计算自己的分数距离清北还有多远。

到后来,数学、英语越来越跟不上,阿振有点泄气:「觉得定势了,就没那么努力了,也没有老师及时给他做心理引导。」

网络班中间也发生不少变故,有听不懂回家退学,过了一段时间又回来的;有上一级网班降级下来的;虽然原则上不允许退班,也有同学强行退出的,「2个去了其他班,1个退学了。」

在王跃的印象里,网络班老师们总体「比较逍遥」,喜欢给学生讲心灵鸡汤,而教学能力经常被学生吐槽。

「那篇文章里写的老师备课很累,我们这里不是。老师比较轻松,也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上课和我们一起听,有时候下来转转,没有讲习题,也没有记录我们疑惑的表情,经常做的是把你从瞌睡里叫醒。」

· 王跃当时所在的网络班教室。王跃摄。由于年代较早,手机还未普及,留下的照片非常有限,像素也较低

原本以为过了高一情况会变好,但直到高三,情况并没有好转。每次考试不理想,王跃还记得老师经常说,「你们考不好,又不是我教的,是七中老师教得不好。」

尽管几乎拿出了所有时间来学习,网络班大部分同学的表现并不理想。

王跃自尊心很强,因为听不懂跟不上,她整个三年成绩稳定往下掉。每次拿到不及格的数学成绩,她就会哭。

那一年高考,网络班55个人,考上7个重本,有2个初中时成绩前三的最后没念成大学,而生源远比网络班要差的本地快、中班也出了重本,令网络班学生大感不平。

以北师大为志愿的王跃最后去了川师大,一直被当做清北后备军培养的阿振最后考去了重庆大学,其他班级最好的就是上海财经、西南财经、华师大。

「结果不算好,没有达到老师们的理想,但学校对外宣传很高兴,没有人想过叫停。」

如今,王跃在与成都七中有合作关系的一所私立学校做老师。回顾自己网络班三年,她觉得最大的错误是忽略了老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差异化。「最大的错是认为七中就是好的,把我们硬拽到那个层次上,一直被拖着很辛苦。」

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王跃不确定自己是否还会选择网络班。「3年很痛苦,很累,但也思考很多。但正确的路肯定是选文科,去快班。」

相比王跃的不确定,阿振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后悔,他想的是如果今后自己有孩子,一定要孩子在大城市生活。

※    ※    ※

爱哭鼻子的刘露和王跃一起进了会东中学,不过她去的是文科快班。

快班、中班和慢班是主要依据中考成绩划分的班级,综合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快班,其后依次是中班和慢班。刘露所在的班级一个50人教室塞了90多人,接受本地教师传统授课,没有任何一点能引起媒体的兴趣。

因为网络班,她那一届留下的优质生源不少,但她不记得有了网络班后学校有过什么辉煌成绩。「那一届,网络班状元上了上海财大,个位数水平的一本量。像我去了南开,就属于可以被宣传报道的那种了。」

上了高中后,她发现自己不怎么爱哭了,而去了网络班的、原本开朗的王跃却开始经常哭,「就很脆弱很紧张的样子。」

去了网络班的几个好友,最后成绩都不算理想:「二本是网络班比较努力和很努力的学生的一般结果。」

刘露转发刷屏文章到朋友圈,有高中同学评论,「用技术顶多叫教学,不能叫教育」、「网班当年是真的惨」。

刘露的学妹小菊以全县30名的成绩选择了后来新设的和文中学文科网络班。昨天她转发刷屏文章到高中群里:「大家觉得太夸张了,真的是太夸张。那年我们州状元出在了快班,我们网络班所有人都不怎么样,连个全校第一都没有。老师说我们这届网络班不是很成功。」

小菊还记得刚入网络班时,学习极为吃力,最初数学统考全班最高分是47分,她考了28分排名第二。

因为对英语和数学感兴趣,小菊这两门课跟着直播学得不错,但换作不感兴趣的文综,因为直播没有课堂参与感,她每天上课多在睡觉,「都到高二了,当时连文综有哪几本书都不知道。」

相比其他快慢班,网络班算是年级里的「火箭班」。但那一年,小菊所在的网络班文综集体扑街,20人复读,被老师评为是带过的最差的一届

「现在想起来,老师管得太松了,我们太贪玩了。因为网络班有多媒体设备,我们经常会看电影,看《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还是过得太轻松了。」

· 贴在网络班墙上的标语。王跃摄

第二年复读,小菊和同学没有继续上网络班,选择跟着学校老师上传统补习班。最后补习班提分明显,整体成绩表现较为理想。

「网络直播的确可以让我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东西给你了,吸不吸收,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    ※    ※

昨天,李舟舟的朋友圈也被《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刷屏了。

作为和文中学2014届学生,她感觉有点难过,「文章里选的群体真的都是极少数人,忽略了大部分学生。这些学生本身也很有实力,但最后被遗弃了,很可惜。

· 和文中学原系会东中学新校区,后从中分立。工程投资2.5亿元,是会东县2010年的一号民生工程

2014年夏天,李舟舟也面临要不要进网络班的抉择,和她同样在犹豫的是另外三个舍友。最后,这三个舍友进了理科网络班,李舟舟因为成绩更逊色一些,「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她选择了非网络直播的文科快班。

网络班并不额外收费,反而在奖助学金等福利倾斜上更占优势。但入学一段时间后,李舟舟状态不错,舍友却状态越来越不好。「舍友看起来很疲惫,经常熬夜还做不完作业,向我抱怨数学、英语听不懂」。

李舟舟起初并没有留意,宽慰舍友需要时间适应。直到有一天,她听说网络班一个好学生突然辍学了。

这个学生的成绩曾属于顶尖水平,因此被选拔代表本校去七中留学过。「他想退出网络班,没有被批准,因为尖子生掐死不能放,要按在网络班好好培养。结果他就谈恋爱、打架,后来就辍学了。」

在舍友的吐槽里,李舟舟印象最深的是网络班老师的宽松。被抱怨最多的是一位数学老师,也是网络班班主任,以上课讲段子、一道题讲3节课讲不懂而出名。整个网络理科班数学「惨不忍睹」

李舟舟很庆幸自己选了快班,她很喜欢自己的任课老师。这些老师都是老资格,相比素质教育,更懂得如何应试,怎么快速提分。「我们英语老师也会筛选录像给我们看。他知道这个课有没有用,嗨一下的课就不上,能提分的再给我们看。」

· 和文中学高三普通班。图片来源:和文中学贴吧

网络班的学生从头到尾要同步上直播。李舟舟还记得英语老师感慨网络班根本听不懂外教课和演讲课,浪费的时间既没提高素质也没提高分数。到后期,网络班英语成绩除了一个学生考到 140,其他勉强100出头。

看到远端优秀的同龄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化失落为动力。很多适应不好的同学开始变得消极。到后期,一个班60多个人,一共8排,其中前3排学生在看直播,其他学生转为自学。「舍友会说他们班气氛很沉闷,很多人呆着,睡觉,不看直播了。」

在全校前100榜单上,网络班由全班上榜到多半陆续跌出了年级前100,「和中班成绩差不多了。」李舟舟的3个舍友也愈发垂头丧气。

李舟舟的寝室长从年级前20一路下跌,甚至被中班学生反超,多次流露出后悔。「她说听不懂直播讲的理综,问老师也讲不明白。她说过,要是七中老师在跟前,能当面问就好了。」

班级慢慢分化为「适应好的跟着学」、「不适应不学的」和「不适应努力自学的」。其中有个女生是年级出了名的「学习狂魔」,入班时成绩拔尖,后来因听不懂直播,开始摧残式自学。每天晚上3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整个网络班亮灯很早,每天凌晨四五点就有人在学习。

进入高三,是否还要继续上网络直播引起了很大争议。家长们普遍反应迟钝,还是以孩子上网络班为荣。后期文科网络班停掉了直播,转为当地传统式教育,「就是赶鸭子上架,反而提分还挺明显的。怎么说呢,这种传统教育更适合高考。」

看了刷屏文章里提到很多学生提分明显,李舟舟观察自己周围这样的人其实非常少。

「那些一开始就适应好的人,他们原先就很优秀,但也没出来清北的。据我所知,我们整个年级,没有一开始适应不了到后面再跟上的,真的太困难了。跟不上还要跟着走,毕竟你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感觉这是你应该承受的,但对他们还是有一点残忍。」

· 和文中学2017高考宣誓。小菊提供

2017年高考,年级第一名没出在生源最好的网络班,反而出现在中班,网络班整体成绩没比上快班,「最后都没起来。」只有一个网络班同学靠政策加分去了重庆大学。

李舟舟最后去了东部某所211学校,起初成绩比她好的三个舍友,最后都去了二本院校。一个舍友告诉她,如果当初入了快班,也许就不一样了。

采访结束时,李舟舟小心翼翼问我:「我很爱我的母校,我这样是不是在黑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皆为化名 )


精选留言
  • 268
    就是电大嘛,没有互动,其实根本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宣传的状元其实很可疑呢。倒是为什么造就了屏幕两边的教育差距没有人提。本质没有变,花活而已。
  • 161
    教育平权简化为屏幕推广,亏心不亏心。
  • 128
    双师当然是有方法论的 线上和线下老师要配合 而不是单纯买网校课程 哈佛耶鲁公开课全网皆是 也没看几个全部自修过的啊 能躺在硬盘里实属不易
  • 100
    其实那篇文章并没有触及根本性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不能否认技术力量很强大,但是如果底层不发生改变的话,腾挪空间极其有限
  • 83
    这要是成功了,还要啥成都七中?全国最“优秀”的老师组队录一套视频就行了啊。。。
  • 71
    没有反馈的教学(学生不能问,老师不答疑,面批)成果会有多好。我是一线教师,我接受不了这样的教学。
  • 69
    作为一教育技术学的师范生,我更加关注的是大象公会的这篇文章里面的教学过程和昨天那篇报道的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昨天文章里面说到的教学过程比较像这两年兴起的双师课堂,线上线下老师一起配合,线上老师负责知识点的讲解,线下老师负责课堂纪律的维护,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及答疑解惑,甚至包括针对性的再次讲解,所以才会出效果。但是这篇文章里面的教学,更多的是像很多年前的远程教育,或者说录像教学,录播课,没有互动的过程,没有及时的反馈与调整,这条路走不通肯定是必然的。当然更加细节的问题还包括分班是否足够合理,学生的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否相当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有技术帮忙共享好的资源是件好事,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好的共享。
  • 60
    是啊,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可惜网上一片歌功颂德的文章,好像是发现了什么新的真理。
  • 45
    去思考光辉的背面,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真正的视角。
  • 40
    不说其他,成都四七九中的生源都是精英生源。天生聪明得不行加上家庭培养,内在外在条件都好的那种孩子。这些孩子好多都是以出国留学为目标的。普通地区要想备战高考,应该学衡水中学了。虽然这个有争议,但是对普通家庭普通孩子来说,在现在阶级固化越来越明显的现在,传统教育法才是对他们来说相对好的。以前我的高中物理老师还没有去成都九中任教,只是去试讲过的时候,就在课堂上洗过我们脑壳,说看看你们,再看看七中的学生。。。。我一讲他们就懂。
  • 37
    社会怎么可能被一块屏幕改变?
  • 36
    昨天晚上就看到什么公平教育刷屏的夸赞文章 我觉得没有谁比我更有发言权了,因为高三那年我也是享受网络直播的学生之一 当时因为校长是四川人,有一些资源,学校投钱,却不会花大量成本,最后决定在文科和理科重点班投入“成都七中”的教学资源 几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的确当初班上有考上清北的,遮盖住了原本可怖的一面 公平的资源分享,因为不习惯和不适应往往带来的也是两面性,我自己也是深受其害。当然了,也不怪任何人,当初年龄大小,分不清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早一点作出选择,也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我不否认这块黑板带来的意义,但如若说是公平,还麻烦找个大数据统计一下,我相信这种资源导致的往往是两极分化,在学校其他措施和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对那些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来说结局往往是悲剧。所以说其实学校的很多配套措施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轻易尝试变革,我们很荣幸地成了第一届小白鼠。 但是可能人生就是这样,只是太早遇到了,本来就是你够强,就迎难而上。你不行,就赶紧下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是当初给我的一个启迪吧。
  • 26
    其实这种网络授课还是有价值的,只是用错了地方,我觉得这种优质资源的网络课,应当是用来培训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的一种进修方式,而不是拿来取代课堂教学。
  • 25
    可以看视频学甚至自学,但其后一定要有人解答疑惑,不然要学校老师何用。看视频不能体现个体差异化,还不如自学
  • 22
    这个可能才是,当年为我认识的一大哥,不做网络教育的最主要原因。 没有因材施教,都是噱头,都是忽悠。农业忽悠一季,最多一年没收成,而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为了钱,为了奖金,学校都成流水线了。
  • 19
    本质是生源问题,这么做和大清国搞北洋水师有什么区别? 全盘照搬了名校的课就有用了?
  • 13
    这几天的热点,不管正反意见,获利的是谁?一个政绩工程。
  • 10
    我觉得你可以听听我的声音 我是今年才毕业的网班生 刚开始跟不上是肯定的 但只要你努力向他们改变一定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我们班也有跟不上去其他班的 我来说说模式 首先七中老师会讲 课堂直播班提问时,远端老师也就是本班老师会请自己的学生回答。所以互动肯定有的 而且每周远端与直播班老师都会集体备课 以使所有老师对于教学安排了解 并结合自己班级特点补充 有七中老师讲不等于自己老师不讲 而且本班老师会抽晚自习,自习时间对于自己班学生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再梳理与总结,以使自己班进度跟上网班。 网班的作用是提供优质资源,提供风,但本班老师才是那掌舵者。因此掌舵者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而船翻也不应该怪风大。
  • 10
    其实也没那么偏激,失败的可以学习成功了的经验,线上线下同步要加强,看昨天那篇文章的时候,觉得那篇文章的重点有误,花了好多笔墨来描写学生的刻苦努力,一遍遍强调高一跟不上,高三就适应了,并且也花了好多笔墨来煽情。深夜看哭,但是冷静下来思考,确实是,应该来个媒体好好探讨一下,是什么造就了屏幕两端巨大的差异,然后,在已存的差异下,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拉近距离,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总是好的,不要把它想得太功利,这个世上总有人在真情实意的渴望世界变好一点,失败了,就要好好反思,怎样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
  • 10
    大多数人缺乏critical thinking能力,看到一篇软文就全盘接受,不会交叉验证事实。更可笑的是,当真相浮现之后,他们会不停的转移话题"虽然财政投入因素很重要,但是远程教学这个技术也很重要","没有这个远程直播,小城市的学生怎么接触外部世界?","虽然重点班倾斜了资源,但是与其撒芝麻还不如重点培育几个尖子",其行为模式与那些坚持要在银行给骗子汇款的老太太毫无二致。
  • 9
    啪啪打脸网络直播教学,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才是王道
  • 9
    未来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真正的教师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是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可以做出调整的过程。真正高效的是小班化甚至一对一的教学。
  • 9
    我们临校的卫星班也是这样,看郑州一中的视频,最后班里面成绩很差←_←没有被屏幕改写命运的孩子更多
  • 6
    所谓的网络教学与四十年前兴起的电视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连技术上的提高也谈不上。至少电视教学还一点不卡,而网络视频会时不时地卡一下。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课程,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是否听懂了。比如我自己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每讲到重点或者难点,会在讲完之后停下来几分钟,询问学生是否听懂,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决定是继续后面的内容还是再回头温习一下,还不行的话可能需要立即做题目再讲解。录视频课的时候就完全省略掉这个步骤了,我不可能对着摄像机问是否听懂了,也不可能傻傻地对着镜头啥也不做,发几十秒钟的呆。 正因为省略了这些其实是必须的交互过程,视频课往往要比正常上课的进度快得多,学生跟不上是正常的。 总体上来说,视频课不适合需要学生积极思维的课程,更适合政治历史文艺类的课程。
  • 5
    七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双赛一等奖进去的,这样的孩子都需要面授教学,你让那些原本都没接触过奥数的孩子和期中一起上课,本身就是一种摧残,更何况还是网络教学。这恰巧就是四川教育系统的华而不实的体现。
  • 5
    无非是资本狂欢和投资了远程教育准备套现的投资人的炒作罢了,2018年了,网民依然不明就里,消费着凉山痛苦的希望,寄托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 4
    我高中就是成都七中的直播,感觉成绩提升没那么有用,主要是视野的确不同。现在在普通211
  • 4
    看完文章一阵心酸,想抱抱那些被网班耽误了的原本优秀的孩子们
  • 4
    中国的基础教育远不像很多中国人想象得那样发达,这就是现实。
  • 3
    昨天看到转发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教育讲究因材施教,人总是有资质和基础的差异,旧式的大课堂教育只能选择全班水平的中位数线来调整授课难度。教育最好的目标就是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强行拉高目标线,虽然可能几个弹跳力好的高个子能因为更好的教育水平而考入清北,成为谈资,更多的本来能考上二本的普通人就都摔死了。而摔死的终将被人遗忘。
  • 2
    其實這個直播系統是帶舉手、留言、和提問功能的。七中教師可以選網班的同學回答問題。但是、我只見過一次網班同學被抽到回答、然後因為糟糕的網絡連接作罷⋯很多時候、一個教室就一台電腦、用投影儀來顯示。可以想像被抽取到的班級選出一位同學、飛奔到講台、打開攝像頭和七中連線的畫面⋯
  • 2
    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但是人们总容易忘掉自己学生时代。 成绩是孩子的天赋和努力,老师的水平与敬业,社会家庭的氛围共同营造的结果。悲哀的不是屏幕改变命运的谬论,而是一群人的盲从盲信 高智商的孩子,没人督促可能变成少年犯,中智商的孩子努力可以成为院士,低智商的孩子好好调教,也能出人头地--但靠着屏幕就能去清华,省省吧,那清华当务之急应该是和万科恒大联手注册个公司,尽快买地盖房,不然宿舍都不够用。 承认差异不丢人,因材施教才是对孩子负责
  • 2
    河南郑州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学生多缴费,电脑费,网络费,上机费,其实就是网络公司,学校,几个方面的合谋骗钱。耳提面命尚不容易开窍,远程只能是辅助手段。关键是课堂教学。
  • 2
    没看过这篇文章的人,还在沉迷于科技改变教育 马上繁荣富强的高潮里。
  • 1
    都忘了我也有這樣一段經歷。雖然不是此文中提到的學校、但是也經歷了同樣的七中直播⋯感覺唯一有所幫助的是英語課、可能因為我英語基礎一直比較好。不過我還是記得高中第一年總體成績一落千丈的經歷
  • 1
    我高中就在一个全国出名的高中上的,真的只有二三百个名额,里面全是初中各校状元。这文章没说明的在于,实体班的学生老师也是不管的,你爱怎么学是你的事,答疑要提前跟老师约时间,不然不接待,没有晚自习。这个学校号称从来没有600以下的学生,最终也真的没有,但那是因为学生好才敢这么弄。视频教学我觉得不靠谱是当地老师创造不出那种紧张氛围,就是紧张到绝望,所有同学都在比,又都很聪明,成绩才好一些
  • 1
    对学校来说只是冷冰冰的数据,但是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残忍的改变了一生,有些梦想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对于视频班是这样,对于我们地狱模式的江苏学生也是,我们都是可怜的小白鼠,某些人一拍脑瓜的牺牲品
  • 1
    不是教育差距 是生活差距 父母差距 条件差距 是需要政府 和几代人解决的问题
  • 我读研所在学校师资很差,研究生专业课都没法开。我的专业课几乎全靠自学。 我全靠网络,学了上海交大和北师大的几门课程。对我来说很成功,收获很大,这些学校教授的讲课水平甩我们学院教授几条街。 这件事我有几点思考。 第一,我校建国前就成立,81年就开始培养硕士。为什么现在差到这个地步,连硕士课程都开不了了。 第二,我能考网络视频自学一流名校,并不是我聪明,而是可以不断的回放。我经常走神,经常听不懂,但是通过不断的回放,揣摩知识点,最终能够理解。如果是一群人看一块屏幕,不能因人而异的回放,停顿,教学质量又是什么样?
  • 文章很好,给群众降降温。双师这个方法远远不是万能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励本地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评论里很多人的唱衰说法我都不是很同意,虽然很无奈,但是这个方法可能是现在最好的方法了。
  •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就抱着不看好的态度,不为别的,自己也当过学生的。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