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机器人一样的光头男子,面无表情地走进一个阴森的大厅,坐在那里接受巨大屏幕上‘老大哥’的训话。一个身穿白色上衣的女子冲进来,抡起铁锤砸碎了荧幕。
苹果的广告语随即弹出:
1月24日,苹果电脑将推出麦金托什电脑,你会明白为什么1984年不会是小说中的1984年。
19岁的迈克尔·戴尔被这则广告深深地刺激了一通,立马创办了一家戴尔电脑公司,并对前来阻拦的父母说:我要和IBM竞争。
这一年,中国社会也迎来了沉霾后的光明,总设计师宣布前往南方的广东省,五年前他在这里画了个圈,现在来看看这个圈变成了什么样。
在广东深圳,他看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高的楼,51层。以及一片车水马龙的景象,好不热闹。
在他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座小山。他经常登山,作为晨练。每次霍英东都陪着他。
有一次,不知不觉登到了山顶。工作人员说:下山的路不太好走,还从原路返回吧。
他却若有所思地说:
朝前走,我从来不走回头路。
01
在这个1984年,一个广东少年考上了北大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终于算是鲤鱼跃龙门,摆脱了当电焊工的命运。
他——王志东,曾经从小学四年级直接跳级上了初中,给家里省了20多元学费,够这个吃不饱的六口之家买200多斤大米。为此,父亲奖给他一把电烙铁,希望他能学个技术,将来能不啃老养活自己。
日后的中国经济大省广东,此时的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起步。
这一年,青年王石来到深圳,从东北倒过来几船玉米到广东就挣了三百万。施工队长杨国强自己成立了一支施工队,接上了建筑承包的活。酒厂厂长李经纬买到了一款运动饮料配方,做起了健力宝。
这种思路自然影响了王志东。在北大,他对多数课程兴趣索然,用他的话说“就是学修收音机的”,没啥意思,但却对电脑和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概念产生了兴趣。
于是从大三开始,他经常一身廉价西装,腰上别个BB机,屁股兜装个小本,成了流窜中关村的IT倒爷,把人拉到角落里问:要货吗?我们有。
在中关村泡着的时候,他意外黑了中科院院士王选的系统,结果对方不仅没找他算账反而看上了他,这一黑给自己黑出了个贵人,救了北大一笔5000万的生意,进了北大华光,也就是之后的方正字库。
王志东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硅谷热》,书里说:当年乔布斯穿得破破烂烂去找银行家、拉投资,苹果因此一夜成名。
这个情节让他印象深刻,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走出中关村,去硅谷碰运气。幸好他看的不是《东京热》。
1995年,王志东试着去了两次硅谷,给自己新创办的公司四通利方拉融资。没拉到投资,但收获不小。
四通利方是新浪的前身,做的是中文平台软件系统,相当于已经中文汉化后的windows。他在硅谷跟人一次就聊了两个半小时,最后对方说:
你公司业务有意思,但必须先进行国际化改造。
当年一家杂志对王志东的报道,他被称作中关村“最著名的创业者”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四通利方和一个台湾商人创办的美国华渊生活资讯网合并。新公司取了华渊的英文名Sinanet中的Sina命名,中文翻译为新纳,觉得不好听又给改成了新浪。
sina跟日语“支那”读音很像,于是当年一群爱国军火商纷纷指责中国的新浪是日本控股,号召广大群众一同抵制新浪。许多爱国青年发誓:
新浪不更名,永不登录新浪。
接下来,他们再上新浪看新闻的时候,都纷纷退出了自己的注册,以游客身份登录。
这样的谣言隔一段时间就流出来一次,直到现在知乎里还有人在问:新浪和日本什么关系?
历史证明,并不是谁都能碰见把“蝌蝌啃蜡”翻译成“可口可乐”的高手。
也是这一年,小马哥和另一个志东一同创办了腾讯;Richard 刘的京东才刚成立,还在老老实实卖光盘,没时间想大洋彼岸的女留学生;马云四处奔走推销着自己的中国黄页,到处被人认为是骗子。
2000年4月,分拆重组后的新浪以离岸公司控股的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登陆上市。
所谓离岸公司,就是在海外成立一家中资控股公司,以控股公司的名义上市。这是为了满足国内监管和海外上市的双重要求应运而生的资本智慧。
这个听着像皮包公司顶包的方法开创了互联网公司寻求上市的先河,被称为“新浪模式”。后来网易、搜狐、阿里、百度,都是用的这个模式。
上市前路演,王志东的新浪模式讲了半天,投资人也没听明白。但一句“新浪有近13亿的潜在用户”,把他们镇住了。这是来自神秘东方的诱惑。
这些图样的老外,他们还不知道神秘东方的另外一个定律:
得屌丝者得天下。
02
在见证了新浪上市的高管中,有刚来一年的曹国伟。
曹国伟是198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大学四年,他给人的印象是沉稳,不轻易表露情绪。
复旦有句半官方的口号,叫“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乍一听以为在自嘲,其实是在说精神价值高于实用价值。有了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也跑不脱,侬晓得伐。
不信你看,复旦新闻系走出了多少传奇人物。
有创办了梨视频的邱兵、写《激荡三十年》的吴晓波,也有打造《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传奇的秦朔,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
曹国伟志向更高,毕业以后他就去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读了硕士学位。如果不是后来遇到经济危机转读财务专业,他或许也会成为其中一员,找个报社当当总编辑。
之后,他便以会计师的身份去了硅谷,天天审计雅虎、甲骨文之类的顶级互联网公司,跟资本和数字打交道。而不像他的师兄师弟们,天天火灾车祸家长里短,或是认真思考中国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惹得上帝狂笑。
1999年,当曹国伟准备换工作的时候,他找了新浪一位副总裁帮忙出主意,对方就地挖了个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新浪?
可能曾经的新闻理想还未曾磨灭。只考虑了两天,曹国伟便同意加盟新浪,做了个首席财务官。
2009年,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获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上市让王志东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声名和门户策略的领先让新浪网风头无二,即使如此,依然躲不过互联网泡沫的破裂。
接下来的一年,美国互联网崩盘。刚刚上市,缺乏盈利模式的新浪股价被重挫90%,濒临倒闭,跌得比今天的乐视还惨。
眼看自家股价就剩个零头了,新浪的高层们等着一把手赶紧缓过神来,做点什么,但王志东以为,按照现在的亏损速度,新浪最少也还能撑5年。互联网的冬天怎么可能长过5年?
之后,新浪的多次收购谈判均因王志东的不积极,以失败告终。董事们失去了最后一点耐心,新浪董事会以5:0投票同意罢黜王志东。
2001年6月1日,在王志东召集的会议上,他被董事们告知:要撤换CEO。我们找你是执行的,以后让谁干(CEO)已经跟你没关系了。
王志东的反应,可以用一个著名段子手的名字来形容:当时我就震惊了。
面对一个个心照不宣的董事们,他提了三个问题,总结起来就是:
谁说的?为什么?然后呢?
如果去看王志东与新浪签订的合同,里面明确写着:双方可在“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或者“不需理由”终止雇佣关系。王志东的不理解不接受不执行是没有用的。
不过,董事会还是决定对外说他因个人原因辞职,欠公司的47万美元债务一笔勾销,再按CEO标准多付一年30万美元的薪水。到头他手里还有6%的新浪股份,在当时能值个几百万美元。
王志东的三个反应是:
震惊。我被出卖了。我想回家。
此后的几次发布会上,他多次强调自己没有主动辞职,手里还有北京新浪70%的股份,依然是新浪网中国区的法人代表。
一位董事听不下去了,站出来反击:说你因为个人原因辞职,是为了在情理上保护你。董事会的程序及决议一切合法,没有瑕疵,不可推翻。
彻底凉凉。
新浪的股票连着涨了6个交易日,从1.6刀涨到2.3刀。这是美股市场在说:欢迎王志东同志下台。
还真是应了那句名言:
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03
王志东出局了,但互联网媒体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1997年,一个叫陈彤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学会了上网。虽然出身军人家庭,他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军用电话线可以上网,在经过朋友介绍之后,他第一次登陆到网络世界,顿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那是个拨号上网按分钟计费的年代,还没有传说中的无限流量。能随便上网的人,非富即贵。
结果也显而易见,他一个月上掉了1700元网费,而他的研究生补助,一个月才260元,得半年不吃不喝才能还上。他只能跑去找利方在线的编辑自荐,说:
如果让我来当版主,我能把流量提高十倍。
那个年代还是人心淳朴,编辑相信了这个夸下海口的年轻人,给了他这份工作。换做现在,他可能会被当作毕业生失败简历教科书里的典型案例。
利方在线是四通利方公司旗下一个刚刚创立的网络论坛,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网民们相聚在此,大家都还不知道发点什么,只能在每个帖子下面说几句:路过、顶、学习了、牛x。
为了兑现给编辑的承诺,他开始奔走在各个论坛之间,把各种最新体育比赛的直播都搬到四通利方,渐渐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前来观看。
这一年,职业化的中国足球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亚洲区十强预选赛。所有人都以为中国队必进世界杯,结果被公认最弱的卡塔尔在主场踢了个2:3。
一个叫老榕的球迷带着9岁的儿子见证了这场国足的“死亡之旅”,写下一篇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国足给广大球迷带来的伤痛被展示了出来,引发强烈共鸣。
事实证明,大家还是高估了中国足球,低估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从那以后的二十年,中国足球一路溃败,即便是集体军训也救不了他们。用范大将军的话说,中国足球脸都不要了。
陈彤,就是这篇文章的编辑。这篇文章就发表在利方在线,带来了几十倍于平时的点击量。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南方周末》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在压力下被迫转载了这篇文章。
一年后,四通利方变成了新浪,陈彤也大学毕业了。为了让这个小试牛刀的人才留在新浪,公司付给他每月三千元工资,让他成了新浪第一个编辑,也是唯一一个做内容的员工。
这工资当时能抵三个程序猿。而到了今天,大概要三到五个编辑才能抵得上一个程序猿。
流水的CEO,铁打的新浪网总编辑陈彤
这个时候的新浪是一个纯技术公司,既不善于运营,也没有生产内容的能力,作为第一个编辑,陈彤带领新浪推出了7x24小时滚动直播。他规定,新浪网必须要24小时坐班。
2001年9月11日,911事发五分钟后,新浪网发出第一条中国媒体快讯报道
老道消息的创始人张豫宏回忆,他在新浪做实习生的日子里听到过一个段子:陈彤会拿着一把玻璃尺对准电脑屏幕,测量一条新闻稿的段落间距是否一致。
高强度的工作,也有着陈彤严苛的军事化基因。优秀的报道和团队则能拿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的奖励。而错误都会都被定上“一等过、二等过、三等过”接受惩罚,还有陈彤劈头盖脸的痛骂。
陈彤的骂人很有特色。但,他的骂人又很艺术,基本遵循军队的一条管理原则:只骂左右手,不骂普通士兵。
在高峰时期,新浪网单日用户超过3000万,位居世界第三;两百多个编辑每天轮班为用户提供2万多条新闻信息服务。而网易、搜狐,还有后来的腾讯和凤凰,只能在新浪的屁股后边奋力追赶。
陈彤养成了一套自己的新闻法则,列举两条:
新闻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沉重的社会责任感,要有一个平和、冷静的心态,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把一个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动辄就上升到民族荣辱和两国关系的层次。
也不能事事都从一个负面的批评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官员在高尔夫球场接见客户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总是愤青的态度。
04
两年后的2002年,一个叫方兴东的青年写出两篇文章《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直指微软进入中国有帝国主义霸权色彩。
这两篇文章迅速刊载在搜狐、新浪几家门户网站上,但一个小时后又接连消失,被公关了。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互联网删帖案例。
被惹恼的他,决定做一个永远不会被删的网站。
于是,第一个博客网站“博客中国”诞生了,尽管他不遗余力地鼓吹博客,向熟人朋友安利这个网站,但还是收效甚微。人们都把他当骗子。
而要直到两年后的2004年,一个叫“木子美”的网络id在博客中国上发布了自己的性爱日记《遗情书》,通篇是猎捕男性的大胆性爱细节描写。
木老师的成名作,先后被多家出版社出版
猎奇的网民们几天之内把博客中国挤到了瘫痪,互联网公司这才意识到博客所蕴含的可能性,纷纷宣布进军博客。
作为COO的曹国伟主导了这款博客产品的开发。2005年,新浪成了中国首家推出博客频道的门户网站。
几年里,他凭借对资本市场套路的熟悉,还使出一招“毒丸计划”,成功击退了陈天桥对新浪网的恶意收购,于是,2006年,曹国伟接替了两任过渡的CEO,全面执掌新浪。
如果说博客是一幢新建的房子,用户住得舒不舒服,就看博客物业运营得怎么样。新浪邀请名人都来开博客,但一开始效果并不好。
毕竟受木子美事件的影响,大家都在想:用博客会不会有损自己的公众形象?
最后陈彤拉来自己的老朋友余华做实验,因为余华是文艺青年偶像,在新浪网有人气,那年他刚出版一本小说《兄弟》,还忙着写新书。
没想到余华刚用上博客就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关了手机拔了电话线,直言:以后有事要找我就去博客。
余华博客下面有个自称是“贾平凹”的网友,余华便跟他讨论起了文学问题,一讨论就是几个月。很多人在下面围观这场文学的华山论剑,大呼过瘾。
直到贾平凹本人一纸声明:
我从来不上网。
这一次,再邀请名人们开博客,大家也就顺其自然的接受了。
潘石屹在博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在北京开发房地产的商人,非常地向往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的博客日常,是今天新楼盘开工给土地爷贡了一头猪,明天和家人一起去吃鱼翅捞饭之类的内容,发出来很快就有数十万点击。
潘石屹最早的博客之一《我唯一向土地爷祈求的是施工人员的安全》
徐静蕾、韩寒、郭敬明、刘震云、吴小莉一批名人也相继到来。名人再忙,也有对外表达和倾诉的需求。博客的即时连接恰好让个人成为媒体,每个人都拥有了发声权,过去掌握在媒体手中的信息渠道一下子被打破了。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讲,一个话语平权界的metoo运动到来了。人们第一次意识到,除了媒体,原来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发表内容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
回头来看,还真是应了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20年前的预言: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为15分钟名人。
捎带说一句,当年最早引进博客的博客中国,早已经挂掉了。
它的死跟帝国主义霸权无关,先是因为一次搬家,把服务器从北京搬到杭州,引发了如滔滔江水般的BUG。然后又发现红极一时的博客根本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
最终,几家专门做博客的网站都死掉了。博客只有作为新浪这样大资本、大公司的一部分,才能维持生存。
不说了,我去退OFO的押金去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05
2009年,曹国伟在理想国际大厦20层的办公室听取了一款名为“朋友”的新产品介绍。
两个小时,他还是没能明白这款新产品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太复杂了。用户究竟为什么买账?于是,朋友被大幅度删减,核心卖点是如何鼓励用户在140字以内表达完成自己的叙事。
两年前,乔布斯在旧金山发布了那款惊艳四座的初代 iphone 手机,高喊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一个叫杰克·多西的年轻人也想改变世界,于是他推出一种能发140个字符的微博客,命名推特。
朋友的产品思路便借鉴了推特,在那之前,王兴已经按照推特模式做起了饭否,很多人都在博客上添加了自己的饭否链接。新浪又不是第一个。
不料,那年7月5日,一场突发事件的图文在饭否疯狂传播。事后,饭否宣布关闭,王兴转行去做了美团。
那个时候的中国互联网界还是图样。道德的血液不够,不知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更不晓得算法也要有核心价值观。
几个月之后,删减后的朋友以新浪微博之名出现。
微博进一步完成了话语权的下放,因为140字可以即性表达,不需要组织成文的能力,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转发、评论、点赞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围观。
围观改变了中国。
微博成了中国的公共议事厅。“重庆雷冠希”、“广州房叔”、“微笑表哥杨达才”等一系列事件相继在微博爆出,一众问题官员纷纷落马,高歌迎唱铁窗泪。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彤信心满满地说:
中国互联网业内,也许只有新浪才能把微博这个产品做得最好。
这是曹国伟来到新浪的第十年。从CFO到CEO的十年,他经历了新浪的所有大事,总是在关键时刻介入,解决问题后退出,把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完成。
而他也将新浪的控制权紧紧握在手中。早在前一年,他宣布新浪管理层以1.8亿美元购入新浪560万股股票,持股达到9.4%,成为最大股东。新浪股权分散的状态结束,当年逼宫王志东的事件不会再次出现了。
新浪更需要的是优秀的商业表现,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媒体内容。
不过,对陈彤那番话,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气。
一年后,腾讯推出自己的微博,送 iPhone4 奖励、马化腾亲自邀请,来势汹汹。网易更是给每一个员工下达了拉人到网易开微博的任务,直接跟KPI挂钩。
但社交基因的腾讯还是不敌新浪多年积攒的媒体优势。比如,QQ的用户们被导流进腾讯微博,却发现,微博内容是自动同步过来的QQ空间说说。但,收效甚微。
腾讯、网易先后退出了战场。新浪微博改名为微博。一家公司居然垄断了一个全民级产品,这就好比一家面包店改名叫面包牌面包一样。
没多久,风云突变。
2013年,北京警方宣布依法逮捕造谣三千条的微博用户秦火火,大V薛蛮子嫖娼被抓,还上了央视认罪;李开复宣布得了癌症要回台湾看病。
官方媒体接连发文告诫:莫让大V变大谣。
一场打击谣言,净化网络的政策寒冬降临了。大V们成了惊弓之鸟,社交媒体属性岌岌可危。
之后,便是陈彤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
在对外发布一封通篇显得空洞冰冷的“六个感谢”的感谢信之后,他回到理想国际大厦的新浪网编辑部,把当初编辑们因为犯错被罚的钱放回桌上,很多人都哭了。
编辑们不需要再担心有人过分严格刻薄的纠错了,也不会有人追究当班编辑有没有迟发一条新闻了,只是不知道,这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17年里,铁打的陈彤,流水的新闻,一个网络媒体老兵迎来了他的谢幕。
而他和他带领的团队这份17年的努力,足以被写入中国网络新闻史。
06
2014年,曹国伟带领微博从新浪独立拆分,赴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这些年来微博越做越大,但商业上并不理想。前一年,微博的收入是6600万美金,投入则达9300万,处于亏损状态。
之后便是王高飞的上场,这个北大计算机系的毕业生最早在2000年加入新浪网,后来又转入无线事业部官至副总裁。对他最早的媒体报道,是参与微博的开发。
而他最早一次为人熟知,还是因为2015年在微博ID @来去之间宣布:转发本条微博每人送一个月会员。
看起来就像转马化腾生日消息送QQ会员,但中国很大,始终有人信这种东西。不少人转了,还真的收到了微博会员,于是他送出去十几万份会员,大家这才知道这是微博CEO。
开博的9年里,他的账号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在线,发布的七万多条微博大都是转发。他的微博介绍是:
三不代表:本账号所发言论,一不代表本人,二不代表部门,三不代表公司。
关注本号,如有观点误导,造成损失概不负责。
知乎评价王高飞:“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深受Facebook影响的高飞大帝”
在他的主导下,微博转道泛娱乐化,几年间,从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娱乐和明星成为平台内容生态的主旋律。
当生活被不断切割肢解,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到来的时候,流量明星取代了大v和公共事务的讨论。新浪的主要用户,也从“网民”变成了“迷妹”。
几年间,从段子手到网红再到流量明星,从图文到直播、短视频,这个时代的时间似乎变短了,每个人拿着手机刷了一会儿,为喜欢的明星红人转发评论,为某个短视频捧腹大笑。很快,一个下午时间就溜走了。
这样的状态,套用鲁迅老师的名言“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恐怕再贴切不过。
同时,微博的商业化也在迅速推行。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在吸引人们如何点击广告。
从年龄、性别、地域、学历、关注喜好、互动量活跃程度,所有的指标都可以被定向,开屏页、博文页、评论页都可以支持内容定制和精准投放。
当然,在很多第三方广告代理商打出投放微博热搜定制投放的时候,王高飞仍然多次在微博一本正经地宣称:微博从不支持,也坚决打击各种热搜刷榜行为。
资本和财报给了满意的答案,新浪市值停留在最新的46.29亿美元。微博市值则达到141亿美元,年收入11.5亿美元。
昔日的英雄不在,微博的股价和商业价值却飙升了。
没有人知道陈彤心中的滋味。
想必,他听过《上海滩》的那首主题歌:
浪奔 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 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 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 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07
2018年12月1日,是新浪诞生的20周年纪念日。新一代的网红、段子手和大V们相继开始在微博回忆起新浪带来影响与改变的故事。
曹国伟发起“新浪20年征文”活动,要奖励讲好新浪故事的人100万奖金。在他发布这条微博后,写故事的人数就明显增加了。
17年前出局后,王志东的公共账号就很少再提新浪。他2009年注册了微博,只在2013年转发别人微博时,提过一次新浪:
我也是,先知道王志东,再知道新浪的。
他创建了一家叫点击科技的公司。这些年浩瀚的互联网浪潮中,很难看到这家公司的身影。怪不得人家都说,一个人的命运啊……更要看到历史的进程。
陈彤离开新浪后,先是高调加盟小米,担任内容副总裁;两年后却离开,到一点资讯担任总裁,兼任凤凰网联席总裁。重新杀回了媒体行业。
从那之后,小米就没再设内容副总裁这个职位。
几天前,他转发了一条新浪财经发起的20年纪念抽奖活动,如今他的微博内容主要是转发各类新闻消息,还是往日熟悉的味道。
尽管,新一代的迷妹们已经不知道这个叫“老沉”的ID是谁。
新浪这家公司确实在这二十年的高速变迁里,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社会。
它从来都不是第一个,但始终是存在感最强的那个。
在中国互联网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从当初那个小小的论坛,到门户、博客、微博,一代代的产品迭代升级背后,它见证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信息平权,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时代的浪潮,犹如滔滔江水永不停歇。从人到新技术,再到新产品的缔造,一切都被浪潮裹挟着,带向不可预知的明天,没人知道未来会在哪里相见。
2016年,新浪搬进了后厂村西北旺的新浪大厦,修建花费了超过15亿,容纳了新浪网与微博两千多名员工。
在这片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拥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容纳了30多万名IT民工,经常是通勤2公里,堵车2小时,堪称宇宙最堵。
段子手们纷纷调侃:后厂村路的拥堵扼住了中国互联网的咽喉。
新浪总部大厦的外形,酷似一个“∞”符号,设计理念是:资讯无限连接。
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互联网那句著名的Slogan:
人生如一个8字,兜兜转转,循环往复,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
lambs作者
-
再见,王叔叔作者
-
乔治
-
阿文作者
-
吴翃宇作者
-
冯三愿°作者
-
石国佳
-
Woody作者
-
河馆桥南作者
-
42作者
-
?LX✨
-
@
-
无感作者
-
禅武锦衣卫作者
-
红楸子
-
波记作者
-
莱茵河畔的骑士®作者
-
伪文青作者
-
三缄作者
-
吕蓓卡
-
trouble
-
青作者
-
Jason Lam
-
不*讨☆厌
-
乔振生
-
李嘉作者
-
葉生作者
-
辛小兵
-
西山闲人作者
-
旅行者作者
-
水月镜花作者
-
碎叶城下
-
非常
-
?????
-
ʚ彦祖祖ɞ
-
江山无限
-
寒霜
-
རྡོ་རྗེ
-
国毅
-
面条
-
丛林
-
不帅你不知道
-
久居田园
-
飞时
-
吳凡作者
-
王我
-
+1
-
Fenny吴枫
-
观星者-Delia Teng
-
syw作者
-
陶唐
-
大石头作者
-
尘埃作者
-
红苹果作者
-
小乙
-
相忘江湖
-
old^O^5
-
煮上曦光作者
-
油条
-
吴彦祖作者
-
红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