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殇:宗师、黑帮、美人、死亡 | 猛哥

 

1

1841年,香港开埠。

此前近两千年,那里都是一个荒岛,南蛮之地,零星散布少量村夫和渔民。开埠后,英国人引入银行和央行,金融和贸易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远东的中心依旧是上海。

战争给了香港机会。

到1937年,香港还只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广东人移民城市。抗战爆发后,内地人为避祸,相继来此,香港人口增至160多万,其中尤以上海精英为著。

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里说:“这两年,上海人在香港,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待3年零8个月的日治结束,香港人口只剩下了60多万。

再往后,内战爆发,更多新移民涌入,香港成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野政客及富有商人在亚洲的最佳庇护所。”

当时香港著名大饭店的大厅内,一时挤满了从上海逃难而来的富商巨贾,一到喝茶时间,上海话不绝于耳。

1946年至1950年,从上海等内地流入香港的资金不少于5亿美元。仅1949年8月11日一天流入港澳的黄金即达2万两之多。

有人,还有资本,香港经济一日千里。

1947年香港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7.7亿港元,比战前最高年份1931年增长了116%。1949年更是突破了50亿港元。

等到1953年,香港人口已经超过250万。“香港人”的身份认同逐渐树立起来。

学者陈冠中说:

香港的居民终于对香港有归属感了,但一半是被逼出来的。原来他们哪里都去不了,英国不是随便去的,内地还不是可以去的,他们不能自认英国人,也不愿意被人家认为是内地人……没选择,他们只能叫自己香港人,后来越叫越顺,引以为荣。

2

 

南下群体中,有那么几位,将勾连起一个甲子的香江风云。

邹文怀本是广东梅州大埔人,1927年出生于香港,成年后赴上海接受教育,考入圣约翰大学新闻系。

香港有一所创办于1916年的香港大学,二战中遭遇轰炸,停办,1945年复办,满目疮痍,教育质量堪忧。

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也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毕业生中名人辈出,如顾维钧、林语堂、宋子文、张爱玲、荣毅仁、周有光等。

邹文怀入校时,刘以鬯已经大学毕业。

刘以鬯,名字很拗口,鬯,音同“敞”,顺畅之意。民国时代,能取出如此高深晦涩的名字,可见他家世不简单,事实就是如此,他父亲是黄埔军校的英文秘书,可与蒋公、周公等谈笑风生;他大哥是宋美龄的英文机要秘书,绝对的心腹。

在青年时代,刘以鬯就创作出诸多小说,抗战期间,经由父亲的关系,他在重庆两家报馆主持副刊,名噪一时。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创办一家出版社,与施蛰存过从甚密,推介了戴望舒、姚雪垠等一批青年作家(姚雪垠后凭借《李自成》一书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邹文怀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申报》担任实习记者。没几年,政权鼎革前夕,他返回香港,在《南华早报》任体育记者,后跳到“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工作。

1949年,天才少年高琨跟随全家移民香港。

高琨的爷爷是晚清著名诗人,革命家,南社成员,父亲是国际法庭的大法官,家住法租界,童年时,他就对化学最感兴趣,曾经制造过灭火筒、烟花、晒相纸以及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同年,饶宗颐移居香港,这是他第二次到香港。

饶宗颐,生于潮州首富之家。他初中还没读完就退学了,因为觉得老师太low,不如回家自学,才华惊艳,19岁,被前辈推荐到中山大学做研究员。1941年,广州沦陷后,他本想去云南,过道香港时,被一帮逃难至此的文化名流围观和挽留,遂完成成名作《楚辞地名考》。

刘以鬯也去了香港,坚持办出版社,但难以经营,不得不关闭,为生计,远走东南亚,辗转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媒体。

邵逸夫在东南亚建立起娱乐帝国。他父亲是上海的颜料大王,后家道中落,只剩下一栋洋房与一家名为“笑舞台”的剧院。邵逸夫与一众兄弟变卖房产,举家搬进“笑舞台”,成立“天一电影制片厂”,即后来的“邵氏兄弟”,在东南亚。他们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

加上晚几年抵港的金庸他们将筑起香港的底蕴

3

 

鉴于香港经济在腾飞,1957年,邵逸夫把事业中心搬到香港,经人介绍,邹文怀去邵氏做宣传助理。

邹文怀很快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制片经理。

邵氏当时最大竞争对手是国泰,由于没有一位明星,邵逸夫和邹文怀联手制定了一份挖角名单,最先挖的就是女星林黛。

当时林黛是全港最红的女星,片酬极为可观,邵氏给出两倍价钱,成功签下。

林黛是桂系大佬程思远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云南王”龙云的儿子龙绳勋。婚后三年,因丈夫花心,开煤气自杀。

林黛的成就极高,她的去世让港人心痛不已。后来最让港人痛心的早逝女星是翁美玲,同遇负心郎,也是开煤气自杀。

除了明星,邵氏还挖来名导岳枫、陶秦、严俊等。

有了导演和明星,邹文怀向邵逸夫提出差异化竞争策略:拍武打片。这才有了《独臂刀》系列。

《独臂刀》系列导演是张彻、主演是王羽、编剧是倪匡。

张彻父亲是浙系军阀,中央大学毕业,少年从政,跟蒋经国是好哥儿们,官至上校,赴台后,进军文艺圈,拍了台湾战后第一部国语片《阿里山风云》,这部电影现在很少人知道,但它的插曲《高山青》可是家喻户晓:“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张彻后去香港,与胡金铨一并成为“新武侠电影”的两大旗手,2002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并于同年去世。

王羽,是第一位新武侠电影巨星。他是个硬汉,年轻时是台湾竹联帮骨干。林青霞曾倒追过他,两年后分手,他的解释是,自己名声太差,不能连累了玉女。

啧啧,这理由简直了。他后来还跟林凤娇传过绯闻,对,就是成龙他老婆,房祖名他妈。

倪匡这个人更有意思,原来是内地公安,参与了“土改”及内蒙古、东北等地的垦荒,1957年,因把一座木桥给拆了当烧火木柴,被当做“反革命”抓起来审查,他伪造证件,从内蒙古逃到广州,然后偷渡出境,先到澳门,后去香港。

幸好他能文善墨,才没被饿死,在金庸的鼓励下,他用笔名“卫斯理”混江湖,什么都写,科幻、侦探、武侠、言情等,非常高产。金庸和古龙的一些小说,都是他代笔。他还有一个妹妹叫亦舒,号称香港的琼瑶,有才但很毒舌。他儿子倪震,才情一般,但很会把妹,先撩李嘉欣,后娶周慧敏。

有这三位合作,《独臂刀》成为香港最卖座的电影,票房首过百万。

 

4

 

大浪奔腾,沉渣泛起。来港人潮中,必是三教九流,黑帮为盛。

香港黑社会的历史溯源,要从清代的“洪门”说起。

雍正十一年,五个福建和尚挑头,反清复明,事情败露,跑路中,有五个人加入,一起到广东,又有五个和尚加入,这十五个人就成了带头大哥,号召信徒,从广东一路打到江西和湖北,并在湖北一个叫红花亭的地方聚会,决定成立组织,推举陈近南为首领,称为“香主”。

传说聚会那天,陈近南率众拜祭天地和崇祯时,天边出现红光。因为“红”与“洪”同音,这个组织的会众就均以“洪”为姓,故称“洪门”。

十五个带头大哥,就分别称作洪门“前五祖”、“中五祖”、“后五祖”。

很多年后,李连杰的《方世玉》系列电影就是据此改编。

“洪门”高峰期有2000多人,不敌清军,只好转入地下。乾隆年间,改称“三合会”,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

“三合会”化整为零,山头众多,一直延续到清朝覆灭。后来,孙中山等人搞革命,成立同盟会等会党,就借助了“三合会”的力量和斗争经验。

香港靠近广东,自然有“三合会”渗透。英国人占领香港后,集中清理了一批。不过,香港“三合会”很少是正统“洪门”,大都是假借“三合会”的名头。

但香港警方出于惯例,把黑社会组织统称三合会(Triad Society),专门负责反黑行动的机构叫“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就是港片常见的“O记”。

香港黑帮成员多是外来底层移民,聚集在码头一带,为抢地盘,结成老乡会,互相殴斗,老乡会就发展成为帮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堂口。

1909年,香港“义勇堂”堂主黑骨仁为调和各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召开香港第一次“洪门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个“和”字,表示各帮派之间应“以和为贵”,这样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联合的“和”字派三合会组织。

杜琪峰的电影《黑社会之以和为贵》再现了这个故事。

不过,这些老乡会与有军方背景的帮会相比就差太远了。

1947年,国民党军统少将向前,将“义安工商总会”改名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即现今的“新义安”。

1949年初,国民党军统中将葛肇煌于广州设立洪门组织“洪发山”,广州解放后,他率领心腹逃到香港,后赴台湾“归队”,留在香港的人马成为“14K”的初创者。“14”指其发源地为广州宝华路14号。

1953年,向前被港英政府驱逐,跑到台湾,他传位给大儿子向华炎。他共有13个儿子,向华强排行老十,向华胜排行十三。

1960年代,香港警察与黑社会沆瀣一气,“警察管黑社会,黑社会管治安”。时任港岛及九龙总华探长的吕乐,一直到1968年卸任为止,在香港黑白两道通吃,被称为“五亿探长”,五亿是指其身价。

5

 

高琨考上了香港大学,但是香港大学没有他喜爱的电机工程专业,于是他1954年赴英国留学,并于1969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工作多年,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65年,在一篇论文中,他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这将带来一场通讯业的革命。

在新加坡,刘以鬯认识了罗佩云。罗是广东人,著名现代舞表演艺术家,常到新加坡演出。美女爱上了年长20岁的穷书生。

1957年,他们回港结婚,并定居。刘以鬯任《香港时报》、《快报》、《星岛晚报》副刊编辑,同时兼顾写作。

他一手写“娱乐他人”的通俗文章,一手写“娱乐自己”的纯文学,在宏大叙事之外,为“香港历史加了一个注释”,力图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尝试诗与小说的结合。

1963年,刘以鬯出版小说《酒徒》。与金庸、梁羽生等人互相映照,他成为香港纯文学的一代宗师。

6

 

1970年,邹文怀出走邵氏,自立门户。

邵氏是家族制,邹文怀不可能继续上升,且邵逸夫把红颜知己方逸华拉入管理层,邹文怀的权力被削减。

同时,邵逸夫决定主力发展电视业,但邹文怀认为这正是香港电影的好时机。二人理念不合。

邹文怀联合几名骨干,一起创办了嘉禾。从此,嘉禾与邵氏就成了死对头。

很多年后,邹文怀说,“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有想改变的时候。而且,我跟邵老六其实是同一类的人。一小片天底下有两个我们,实在是太挤了点。”

但对“叛徒”,邵逸夫可是真想弄死他。

邹文怀还嫌事情不够大,嘉禾拍的第一部电影居然是《盲侠大战独臂刀》。

嘉禾抢了“独臂刀”这个IP,为此,邵逸夫状告邹文怀,两个人还亲自对簿公堂。

嘉禾就要快被官司给拖死了,没想到迎来曙光。

李小龙闪亮登场。

龙哥本是广东顺德人,家境良好,后移居香港,跟黄霑是中学同学,他的校友还有许冠文、吴宇森等。

当李小龙和黄霑约架时,许冠文和他的弟弟们自弹自唱,吴宇森则总爱走进电影院去琢磨光影的神奇。

爱武文弄棒的李小龙走进了潦倒的拳师叶问开的武馆,叶问是广东佛山人,看似弱鸡,实际特别能打。

叶问的成名技是咏春拳,与洪拳渊源颇深,而洪拳与“洪门”又颇有干系。历史呀,真是有意思。

尽管李小龙有武学天赋,但他爸爸认为,做武师没啥前途,还是读书要紧,为了让他收心,把他送去了美国。

没多久,大美女林燕妮也去了美国,跟李小龙成了好朋友,但她嫁给了他的大哥。

在美国,龙哥本性不改,痴迷武学,在咏春的基础上,创立“截拳道”,他想做功夫巨星,但好莱坞不给机会,至多是在一部剧中做配角。

听说香港日新月异,李小龙打算去碰碰运气,他给邵逸夫传话,可以给邵氏拍片,不过片酬不低于10000美金。

邵逸夫一听,呵呵,无名小卒好张狂,顶多2000美金。

龙哥怒了。

邹文怀听说此事,立马给龙哥拍电报,速回,给你7500美金,另加票房分成。

龙哥就这样回了香港,真正的武打巨星诞生。在王羽之后,香港又涌现出狄龙和姜大卫两个打星,但毕竟没真功夫,总是差点意思。

邵氏给明星固定片酬,不能参与票房分成,明星敢怒不敢言,没办法,邵氏资源多。嘉禾不一样,除了片酬,还让明星成立个人公司,一起合伙拍片,共同分成。

李小龙出手不凡,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就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一鼓作气,接下来《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几部,全程热爆,嘉禾气势如虹,搞得邵氏很狼狈。

哪里想到,1973年,龙哥猝死在情人丁佩的家中。

丁佩可不简单,父亲是留学日本的西医,外祖父鲍毓麟更是东北军著名将领,张学良的发小,电视剧《少帅》中有他。

丁佩原名唐美丽,一家人在台湾生活富足,她想当明星,可总是演配角,后来经人介绍,来到香港,加入邵氏,因为胸大腰细、妖冶迷人,出演了一系列风月片,成为艳星。

不过真正让她名声大噪的还是与李小龙的一段情。龙哥死后,她嫁给了向华强,后又离婚。

 

7

 

1970年,高琨返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担任电机系系主任。

四年后,他又返回ITT工作,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使科学界大为震惊。

高锟的发明使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迅猛发展,这是他始料不及的。他因此被冠以“光纤之父”的称号。

1987年,高琨再次返回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直到1996年退休。

香港中文大学是由四个学院合并而成,其中新亚学院为钱穆所创,新儒家的重要阵地,中华传统文化经此在海外开枝散叶。

饶宗颐抵港后,起初就在新亚学院执教。

如果说,高琨把香港的理工科水准提升到一个高度,饶宗颐则在香港的国学领域以启山林。

他与季羡林合称为“北季南饶”。

许嘉璐曾说:“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二十世纪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说:五十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

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才不是文化沙漠。

饶宗颐为香港张举文脉,金庸、倪匡、黄霑和蔡澜等人则深耕通俗文化,并有所大成。

林燕妮也返回香港,一支笔很是矫健,与“香江四大才子”的刚劲互补,给香港增添些许温柔。

1985年,刘以鬯主编的《香港文学》在香港创刊。这本杂志在香港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史上的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刊号的“顾问”阵容非常强大,有钱锺书、夏志清、周策纵、余光中、赵令扬、白先勇、叶维廉、梁秉钧、竹内实等11人。刊名是李敖的老师台静农题签。

 

8

 

错失李小龙后,邵氏又错失许冠文。

因为不愿给高片酬,许冠文带着《鬼马双星》的剧本投奔嘉禾,开启了喜剧片大潮,他是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创始人,自后才是周星驰。

随后,吴宇森加盟嘉禾,导演了《发钱寒》和《大煞星与小妹头》等片。

不过嘉禾的立身之本还是功夫片。邹文怀又挖掘出成龙,接棒李小龙。

1976年,成龙拍摄了《蛇形刁手》和《醉拳》,一炮而红,谐趣功夫风格深得观众喜爱,邹文怀看出了成龙是明日之星,便将他挖过来。

进入1990年代初,邹文怀又和徐克展开合作,推出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

李连杰在拍完《少林寺》走红后、最初是加盟邵氏,并拍摄了《南北少林》和《中华英雄》等,没曾想《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票房接近3000万,让他下定决心和嘉禾合作,接着又拍摄了《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以及《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等。

到1980年代后期,邵氏实际上已经退出了电影行业,主攻电视行业。

早在1967年,邵逸夫就成立了香港无线电视广播公司,即TVB。1972年,与“邵氏”明星制理念一脉相承的无线艺员培训班成立。

邵逸夫肯定不会想到,这个原本自产自用的明星培养基地日后竟然撑起了香港,或者说是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1983年,第12届无线艺员培训班开业,学员有吴启华、刘青云、陶大宇、商天娥、吴君如、曾华倩、刘嘉玲、蓝洁瑛

这些人中,吴启华略猥琐、刘青云太黑、陶大宇有点婴儿肥、商天娥没特色、吴君如傻乎乎、曾华倩面相刻薄、刘嘉玲土不拉几,只有蓝洁瑛形象气质俱佳,所有人都认为,她将最红。

关于蓝洁瑛的身世,真真假假,没有定论。

香港八卦媒体说她生父重男轻女,抛弃妻女,母亲改嫁后,继父暴躁,动辄殴打蓝洁瑛,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灵创伤,注定了余生的悲剧。

但蓝洁瑛自己曾撰文说,亲生父母和蔼可亲,家庭关系和睦,生活优渥。

还有她的感情经历也是众说纷纭,多有矛盾。

这种分裂一直纠缠她,并最后将她撕碎。

 

9

 

1990年代,是香港娱乐圈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因为黑帮深度介入。

1974年,港督麦理浩设立廉政公署,查处警界腐败分子,与吕乐并称的“四大华人探长”,都成为通缉要犯。

吕乐当探长时交情最深的是香港军装警署署长曾启荣,也被廉政公署通缉,逃到台湾。曾启荣有个儿子,叫曾志伟。

向华炎的岳父吕六,是吕乐的叔父,向家和吕家互认世交。

1980年代以前,“14K”是香港第一大帮会,但1980年代后,“新义安”取而代之。由于警察的贪污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黑社会开始转行。娱乐圈是追逐名利的战场,更是黑社会“洗钱”的乐园。

其中,与“新义安”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永盛电影公司最为抢眼,它由向华强和向华胜创办,通过电影宣传,极力美化帮派。

1992-1994年间,香港警方共接报涉及娱乐圈的暴力案件20多宗,其中徐克工作室被掷燃烧弹、刘德华被勒收保护费、电影制片人黄朗维被杀。此外,周润发、周星驰、张学友等都曾先后受到黑社会的敲诈和勒索。

李连杰经纪人蔡子明的被杀最为轰动。

向家兄弟进军电影业后,“14K”话事人胡须勇也紧随其后,他的拍档就是蔡子明。

香港有三个“胡须勇”,一个是谢霆锋妈妈狄波拉的现任老公,一个是张柏芝的黑道老爸,还有一个是“14K”教父潘志勇。

潘志勇是虽然没有坐上“14K”的堂主之位,但没他首肯,其他人都不敢坐,实际上他当家。

1990年,刘嘉玲遭绑架被拍裸照,相传就是蔡子明所为。当时,蔡子明的一部电影《轰天龙虎会》等着她开拍,刘迟迟不来,蔡子明于是“派人教训了她”。

很多年后,蓝洁瑛自爆,差不多在这前后,她被圈内两个大佬强奸,指涉邓光荣和曾志伟。

曾志伟,熟面孔,略去不说。

邓光荣,曾与秦汉、秦祥林齐名,是台湾三大文艺片小生,与林青霞、萧芳芳等都有合作。他很早就混社团,读书时就拜在“联公乐”的龙头刘荣驹门下,据说一度做到社团老大。人到中年后,总在电影中扮演黑帮老大,分外逼真。

1980年代,他还创办了两家电影公司,如果没有足够强硬的后台,很难在香港立足。

2011年,邓光荣去世。蓝洁瑛的指控就剩下曾志伟,但他矢口否认。

蔡子明被杀后,李连杰转投永盛,这样永盛旗下就有香港两个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巨星:周星驰和李连杰。

从1990年到1993年,香港每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大都是永盛出品。

后来,周星驰想移民加拿大,屡屡遭拒,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认定他是一名“犯罪组织成员”。

几年前,有文章指出,周星驰因给永盛拍电影才被怀疑涉黑,引起向华强妻子陈岚的不满,公开发飙,她替丈夫辩护,“如果他有(黑道背景),香港政府已经抓他了!我们都去内地,内地最不容许黑社会。”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黑社会成重点打击的对象,资本纷纷撤出,香港电影走向凋敝。

10

 

千禧年后,香港电影市场持续低迷,邹文怀的婚生女儿不堪大用(邹文怀还有两个非婚私生子,但此二人没兴趣做电影),他只好把嘉禾卖给橙天娱乐,结束了自己半个世纪的电影传奇。

他先后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08年)、亚洲电影电影终身成就奖(2011年)。

2000年,82岁的刘以鬯岁退休,他一生作品约7000万字,结集300万字,其中《酒徒》和《对倒》对香港文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有一次,刘以鬯送书给王家卫,先送《酒徒》,后来又送《对倒》。王家卫原想改编《酒徒》,后来看到《对倒》,更钟爱,遂有《花样年华》。影片中引用了三段《对倒》中的文字,片尾还“鸣谢刘以鬯先生”。

刘以鬯曾任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为表彰他对香港文学界的巨大贡献,特区政府分别在2001年,2011年授予了他荣誉勋章以及铜紫荆勋章,并还颁发了“2014香港艺术发展奖之终身成就奖”。

饶宗颐1978年退休后,长期在法国、日本、中国内地、台湾及澳门周游讲学。2009年,获聘为台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1年12月,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连任。

高琨的最高荣誉则姗姗来迟,200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皇家科学院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可他70岁时,就被确诊认知障碍症。获得诺奖后,他与妻子黄美芸在2010年成立高锟慈善基金,帮助其他患者。

人到晚年,最怕孤零。林燕妮于2005年被查出甲状腺生瘤,不时进出医院。恶疾缠身,但她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没有怨天尤人,间中会在其撰写专栏中用文字来抒发感受:“下世不想再做林燕妮,太辛苦了,想做一个傻傻的,有老公爱惜的女人。”

2004年,她爱恨一辈子的黄霑去世;2008年,她的前夫,即李小龙大哥去世;2014年,她的母亲去世。至此,她在人间唯有儿子一个亲人。

也许从那时起,她才把生死真正看开。

似乎看开的还有苦命人蓝洁瑛。2015年5月7日,刚度过52岁生日的蓝洁瑛接受了生前最后一次采访,谈及近况,坦言每月借钱维持生计。

影迷期待,如果她能复出,该多好。只是没有如果。

 

11

 

香港不香久矣,今年更是噩耗连连。

2018年2月6日,饶宗颐逝世,享年101岁。

他常对人言,做学问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态,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我就猛然扑上去。我这一辈子也不过就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抓兔子的“南饶”走了。自此,南北皆无国学大师。

2018年5月31日,林燕妮逝世,享年75岁。

自古作文,说是容易做起难,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其实,她这一生何尝不执着呢?“一见杨过误终身”最早出于她的文章,她玲珑剔透,阅尽沧桑,却还是“一见黄霑误终身”。

李小龙、林振强、黄霑、罗文、张国荣、黄家驹、梅艳芳……,这个香江传奇女性,就此带走了半个世纪的风流。

2018年6月8日,刘以鬯逝世,享年100岁。

他最不为世人所知,世人只知香港有流行文化,有通俗文学,殊不知,香港纯文学也是别有洞天,这全赖他一人所撑。

刘以鬯离世后,王家卫发表了悼文,悼念相继离世的几位香港文坛大师,“很惋惜。刘老师的离去象征了战后南来作家在香港一地开花之时代的终结。香港为这一代的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席之地,容他们在此开花结果。再一次对相继离世的饶宗颐大师,林燕妮女士以及刘以鬯先生这些前辈致敬。”

2018年9月23日,高琨逝世,享年85岁。

于科研,他所做的光纤通讯研究,建构了现今的网络世界;于治校,他执掌香港中文大学9年,其包容学生器量及亲和力,至今仍是无人能超越。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享年94岁。

他的一生充满秘密,不能为外人道。

首度返乡时,他还说,“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只是再也没机会了。

2018年11月2日,邹文怀逝世,享年91岁。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这是他喜爱的手机铃声,很豪迈。

生前他说,如果年轻二十岁,一定能重振香港电影,无奈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已经做了我要做的事情。”

一代辉煌只留传说。

2018年11月3日,55岁的蓝洁瑛被发现于寓所猝死。具体死亡日期不知。

与前述大家相比,她无比悲催,她本该有闪亮的人生,可在多方因素的夹击下,皆为泡影,真实展现了何谓红颜薄命。

谁害了她?原生家庭、自身性格、人情凉薄的影视圈、可恶的强奸犯、故作惊悚的狗仔、借机炒作的损友……

致命的门槛,跨过去就是刘嘉玲,跨不过去就是蓝洁瑛。她是五光十色的香港照不到的一抹哀伤,也是隐喻。

今年,关于香港的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


精选留言
  • 208
    如果能配一些图片读起来更有韵味
    923
    作者
    我其实蛮不喜欢文章中插入一堆图的(除非是必要的地图或数据表格等),破坏了文气,还容易引起纠纷。
  • 468
    香港的辉煌,随着大英帝国没落,大陆经济强势崛起,中原文明重心重新回归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西安,武汉,成都,杭州这些二线强市。 2008年以后,东亚中心重返中国大陆,首屈一指的人口基数,大一统的汉族文化,工业经济的腾飞,教育水平的提升,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全方位的发展。 香港的地位,在大陆大城市发展之下,逐渐失去昔日荣耀,五十年辉煌,相比大陆城市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兴衰,基本上就是一颗流量罢了。 随着南渡的“大家”先后离世,一个辉煌的城市,逐渐回归于平淡,泯然于中国几十大城市,这是历史的必然
    604
    作者
    坐等历史检验,几十年后再看。
  • 129
    开头提了一下蓝,还以为通篇和她有关,结果介绍了香港电影,文学,黑帮的历史,每个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
    423
    作者
    不想专门八卦一个苦女子~
  • 402
    今年一大收获,就是发现了猛哥!
  • 65
    以前的明星好硬的后台
    342
    作者
    明星好多都是草根,大佬都是家世子弟。
  • 236
    洋洋洒洒的意识流写法!佩服
    263
    作者
    语文老师:形散神不散!(圈起来,要考!)
  • 41
    什么时候写写周星驰及与他有关联的朱茵、蓝洁瑛唦?
    250
    作者
    男女感情的事情我不愿意写,毕竟不是当事人,是是非非很难说清哈
  • 246
    香港之所以繁荣百年,皆因有一大批移民,社会风气开放,才能百家争鸣各领风骚。这一点与美国非常类似。可惜,如今的香港已经变成了“李家城”,高昂的房价不但拒绝了移民,本地人也无力创新。
  • 53
    爆料颇多啊?不是说龙哥死于片场的手枪走火吗?--竟然死在温柔乡里啊?没想到林大美女也被人闪过啊?还有某大牌明星的妻子也…哈哈!这样的料好过瘾啊!
    224
    作者
    是龙哥儿子,拍戏时,道具不知为何被换成真枪…… 他们父子的死都充满谜团。
  • 223
    记忆中的香港渐行渐远~
  • 195
    2018去世的这些人,足以撑起大半个香港,
  • 82
    每次看猛哥的文都有一个疑问,猛哥怎么能知道这么多?
    164
    作者
    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看。。
  • 68
    一个时代的结束,真的不意味新的时代到来!或许这个需要时间度过,十年?二十年?哎……也可能遥遥无期
    158
    作者
    一人 、一城、 一国 , 都需要机遇 ,时代造就。
  • 139
    猛哥真棒,看你的文章很有深意,好多人模仿你,只有表皮没有内涵,多少人写蓝美女都觉得过分炒作,这里写的才是真正的生活,过去了才有刘嘉玲的光彩,过不去自怨自艾自怨自怜就只能凋零,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也要往前冲,要么奋斗轰轰烈烈,要么就认命安心生活。既没有勇气斗争抗争与黑暗的人,又要高傲的当美人,哪有那么容易,生活可不是电视剧想咋拍就拍随时改剧本,人要为自己负责任,混成啥样都是自己造成的。
    85
    作者
    你比我深刻
  • 131
    时光飞逝,当年十三洋行大火,大批广东商人北迁,成就上海的崛起。而战争又让上海商人回迁香港,不变的只有沿海开放思维推动着近代民族的前行
  • 114
    一个港殇读完,半个世纪老去。
  • 59
    最近有个帖子《香港折叠》,香港不再特殊,也就没有未来了。
    99
    作者
    现代化大潮下,任何一个超级大城市都是折叠的。
  • 90
    我想看下还有几位也在等《贾樟柯》(下篇)
  • 83
    写得太棒了,一文道尽香江百年文脉勾连。很难想象背后做了多少功课才有此文。文末部分的别字语病有点多,估计是写累了吧。
    43
    作者
    还有错字吗?请指出哈。
  • 82
    猛哥乃真神人,千头万绪的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物谱,还有年代久远的秘史,都理得头头是道,佩服。同时,香港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一声叹息,香港不香久矣~
  • 39
    豪迈潇洒,凄凄惨惨,名留千史,臭名远昭,怎么过,都是一生,尘归尘土归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76
    作者
    立德立功立言,有教养的人还是有所敬畏有所追求
  • 35
    有一点点意见:“南饶北季”不一定准确。季自己都曾说自己不是什么国学大师。实际上季羡林专长是“东亚古文字学”研究,而不是中国的汉族传统文化。
    69
    作者
    他当然是自谦,其实南北之说,也指饶与季的学术研究有交叉领域。。。
  • 69
    每次看了你的文章,都感觉自己纯属于井底之蛙!!!简直太佩服猛哥了!!!
  • 66
    香港的崛起本是时代的偶然机会,如今不过渐归本态!
  • 63
    猛哥的文章。每个人都是认真的在阅读。
  • 61
    简化的文坛影坛香港历史,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一口气看完了,一脸惆怅。
  • 57
    猛哥,贾导的下篇啥时候出呀
    51
    作者
    努力填坑
  • 55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 52
    还漏了导致邹文怀出走的方逸华,以及方逸华最喜欢的岳华。传说当年邵老六没上那部失事飞机,以致主要对手电懋陆云涛几个都死了,一是说邵老六搞鬼;二是说方逸华搞鬼,还劝邵老六不要上飞机,借此显示自己旺夫趋吉避凶;三是说是邹文怀搞鬼,目的就是想一次过处理邵老六在内的一众电影大佬,却被方逸华识破带走了邵老六,也因此令邵邹不和
  • 49
    最近的消息都好惆怅……等一篇贾樟柯振奋一下……
    33
    作者
  • 46
    太强了太强了太强了
    38
    作者
    转起来~
  • 34
    实名羡慕倪震……猛哥什么时候写香江女神,为什么香港演艺圈这么多美女明星
    46
    作者
    可他还常常偷腥呢~
  • 33
    虽然把李连杰打成李建杰。不过还是想说文理脉络十分清晰~
    45
    作者
    错字已改,抱歉,一万多字,检查了几遍,还是有错字
  • 45
    身在广东,从小耳濡目染香江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以为了解不少,到头来还是被这文章的许多细节打败。真心感谢!
  • 45
    香港那个灿若群星的年代已经过去,现在的香港娱乐行业只靠几个日渐老去的明星苦苦支撑,还得时不时靠炒几个冷饭来回光返照。经济上的地位更是不能跟当初同日而语,经济总量勉强超过了深圳。看完之后,一声长叹。
  • 44
    今年一大收获,就是发现了猛哥!
  • 30
    大浪淘尽英雄,战乱引无数才子南渡,风云雄霸东方之珠。 而香港的凋零,正在于大师和才子们的片片逝去,如今只剩下王家卫和徐老怪还在孤军奋战!
    43
    作者
    老王和老徐这两年也砸了招牌
  • 42
    太厉害了~整个香港的历史通过这些人物都被立体地串了起来~
  • 40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总之,形散神聚,绝对好文!
  • 36
    看了刘德华演的五亿探长雷诺传,原来是粤语音译吕乐,我x?
    37
    作者
    吕乐对刘版不满意,去年(还是前年)王晶又导演了一个版本。
  • 37
    你写的牛逼,我读的爽快。帶劲。
  • 37
    猛哥的文章犹如蝴蝶在乱花丛中飞舞,看似步伐凌乱,实则凌波微步,蜻蜓点水似得把各种绚丽而独特花给串了起来。
  • 36
    写的真好时势造英雄,一个年代人才的风云际会
  • 36
    有钱有人才,才有香港
  • 35
    稳稳的第一
    28
    作者
    这次抢到了
  • 35
    每次看猛文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太差,通篇看下来,脑子里都只剩下人名,有的人是横向的联系,还有的是竖向的联系,比如丁的外祖父是张学良的发小鲍,还得多读几遍。哈哈哈
  • 34
    写得很好,不比大刊的文章差!
    26
    作者
    那就转起,嘿嘿
  • 34
    第一次看猛哥文章。作为一个香港人对猛哥提到大部分人物都是耳熟能详,但还是很佩服猛哥把人物的背景和相关历史和关系摸清。点赞
  • 34
    上下纵横,脉络清晰。好文,必转
  • 32
    本来想一晃而过得、走马观花,结果读的津津有味!高手啊,喜欢!这篇文章就是一部电影,名字叫《香港:活色生香,涤荡起港》,名字有点长,哈哈。
  • 32
    希望香港的传奇能继续 不要被破坏
  • 32
    洋流交汇之处,是渔产最丰富的地带。那个时代的香港之所以精彩,在于成为时间空间的交汇之处。可惜,那个香港已经一去不返了。
  • 32
    太厉害了,信息量爆棚
  • 32
    写的太棒了!酣畅淋漓!!
  • 24
    两个字"太猛了:
    31
    作者
    三个字
  • 30
    大数据,文献史料一箩筐,梳理地如此清晰,佩服
  • 27
    猛哥最近写的文章都好有深度吸引力 ,为啥还老有人念叨贾樟柯?难道贾樟柯比金庸还有影响力?
    29
    作者
    哈哈,挖了一个坑,要填上
  • 29
    回过头再看好像都没了,是编辑过了吗?几个别字完全不影响此文的超高质量,难得微信有如此深度的文章,碎片时代的稀缺资源。
    19
    作者
    错字改了。公号文章可以修改一次,最多五个字。
  • 29
    一文道出香港娱乐圈的脉络起源。原来如此
  • 29
    这内容梳理的,第一次有种不转发对不起作者的感觉
  • 28
    归根结底,要发展必须要人才,要很多很多人才在同一个区域!目前香港外来人才太少,不觉得香了!
  • 28
    渐渐远去的东方之珠
  • 26
    卫斯理倪匡,内地公安,怎么也联系不起来
    27
    作者
    当过兵,嘿嘿
  • 26
    写的太好了,真心喜欢此文。 2018年10月30日,金庸逝世,享年94岁。 他的一生充满秘密,不能为外人道。 有什么秘密呢?这话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能否透露一点
    23
    作者
    看我上一篇,专门给金庸写了一篇讣闻。
  • 25
    写的挺好,也是有心人了。 看此文之前,就感觉今年似乎好多熟悉的名人走了。人生下半场体会竟如此不同。只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当下,不忘初心。
  • 25
    历史,真有意思!
  • 25
    通过此文也更加深刻了那个观点 人才是第一要素
  • 24
    行文还是一如既往的流畅。 挑个刺: 蔡子明被杀后,李连杰转投永盛,这样永盛旗下就有香港两个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巨星:周星驰和李建杰。应该是李连杰
    17
    作者
    已改,谢谢。
  • 24
    猛哥威武,文章值得一品再品,2个错别字可以忽略
  • 24
    今年真的是大师逝去的一年,从年头到年尾就没停过,不知这是终结亦或只是开端。
  • 24
    写的真好!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人生百态,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那么多人的一生,都是令人回味。
  • 23
    我的天呐!信息量太大了,猛哥流弊
  • 23
    太考验脑力了
  • 23
    多谢猛哥,这篇文章很喜欢,不得不说香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唏嘘不已
  • 23
    猛哥牛逼啊
  • 22
    2000年,82岁的刘以鬯岁退休。多佐个岁
    19
    作者
    是的,多谢指正
  • 16
    我也读过很多文章,可总是只能记个大概,了解过很多趣事,可总是说不出来? 真的该好好学习一下写作啦
    22
    作者
    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22
    一气呵成看完 堪称香江历史回顾 绝对的 赏
  • 22
    一文读懂,酣畅淋漓!猛哥? ? ?
  • 22
    香港因为其历史特殊地位,在华语文学文化史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个人对倪匡不太喜欢,虽然文采很好,但总觉得人品上不够
  • 22
    写的真好,酣畅淋漓。
  • 22
    赞赞赞赞赞赞
  • 22
    好宏大的叙事,猛哥威猛。
  • 22
    看的津津有味
  • 22
    刚推送了就立马想看,每次看您的文章都能拓展知识面,学到很多东西,谢谢,写的真好
  • 21
    虽然没有配图,但不妨碍我一口气读完,文气足。
  • 21
    喜欢猛哥的文字风格
  • 21
    倪匡的经历也是传奇 想起高晓松晓说里二叔的故事
  • 21
    猛哥好文!
  • 20
    看了你近月文章,挺你
  • 20
    通读全文,膜拜猛叔。
  • 20
    辛苦了给我们的好文
  • 20
    大时代
  • 20
    娓娓道来,领教了
  • 20
    写的真好
  • 19
    厉害
  • 19
    太满
  • 18
    牛逼
  • 17
    青春

作者: RESSRC

个人资源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